变水层台筏贝类养殖方法

文档序号:177713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水层台筏贝类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贝类养殖方法,尤其是一种变水层台筏贝类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沿海地区,贝类的养殖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国北方的辽东半岛、山东长岛等海区重点养殖产业,养殖方式主要采用底播增殖(放流增殖)和浮筏养殖两种方式。底播增殖方式保障了生物在自然环境中自然生长,作为一种健康养殖模式,充分利用海水的自净能力,保证了养殖生物的安全和质量,并且风浪等自然环境变化影响较小等优点,但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必须是水温合适、海底多为岩礁、沙石底质等泥砂或砂混质地带,软泥底质等海域无法进行底播增殖。因此对于具备适于虾夷扇贝生长发育水温条件而又没有适于放流增殖底质条件的海区,进行浮筏式垂下养殖是虾夷扇贝生产的另一种方式。而浮筏养殖在近岸的浅海区实施,养殖水层在5-8米左右的水深,受水温、杂藻附着、贻贝等敌害生物,以及台风等灾害因素影响严重,特别近几年度夏期间苗种死亡现象十分严重。综上所述,如何确保贝类健康养殖又能充分有效的利用海域资源,成为扇贝养殖产业亟待解答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分有效的利用海域资源的健康生态规模化贝类养殖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变水层台筏贝类养殖方法,根据养殖贝类生物习性及养殖环境水温及其稳定性、饵料和敌害生物等因素确定养殖品种的放养水层。台筏设置区域水深在25 60米,台筏橛缆与筏身连在一起,两端固定于海底,筏身上设置2 3层浮力,浮力通过浮绠与筏身连接,浮力个数以确保台筏平衡为准,养殖贝类装入养殖网笼中或系于吊耳贝绳上,养殖网笼或吊耳贝绳通过吊绳系挂在筏身上,养殖网笼或吊耳贝绳处于筏身下方并系挂在浮力之间,吊绳的有效长度为I米,养殖网笼或吊耳贝绳的间距为O. 6-1. 2米,贝类养殖过程中根据养殖环境变化,移动或调整养殖台筏高度变换放养水层,以满足养殖品种需求。筏身之间距离在30米以上。台筏之间设置连缆。橛缆长度按照实际水深进行设置,橛缆长度与实际水深的比为3:1。所述筏身上设置2-3层浮力,筏身上间隔设置不同长度浮绠连接的浮力。多台筏养殖进行分组,10 20台为一组,每组台筏之间距离100米以上。筏身上设置筏身扣,用以固定吊绳,从而固定养殖网笼或吊耳贝绳的间距。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开创了贝类养殖的新模式,根据养殖贝类习性和环境变化因素变换水层,通过变水层充分有效的利用海域资源,特别是25米以下深水海域资源,减少污损生物、杂藻的附着,从而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倒笼频率,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更解决现有技术贝类养殖渡夏问题,为贝类提供较为稳定水质水温环境,提高苗种中间育成成活率和苗种养成速度;本发明将台筏养殖方式扩大到外海深水区域,扩大了贝类养殖海域空间,充分有效的利用海域资源,并且扩大单个台筏的规模,增大了养殖数量,对贝类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大连长海县獐子岛海域贝类养殖为例。经过调查,养殖海域离岸距离为I. 5-7海里,海水流向为东北-西南流,海域底质为泥底(沙含量极小),海水最大流速为2节以下,水深为27-30米。实施例I
大西洋深水扇贝养成台筏200台。根据养殖贝类生物习性及养殖环境水温及其稳定性、饵料和敌害生物等因素确定养殖品种的放养水层。(I)设置筏身及橛缆筏身长度300米,选用直径36毫米玻璃钢绳;橛缆每端长度100米,双橛,橛缆使用直径36毫米玻璃钢绳,橛缆两端用木橛固定于海底。(2)设置3层浮力,选择质量好,抗压水深30米(黄白色)以上的高压浮力,浮力直径为40厘米,调节浮力个数及浮绠长度保持台筏稳定,浮绠选用直径10毫米聚乙烯绳双股。(3)将大西洋深水贝苗种装入网孔为I. 5厘米、2. O厘米的30层网笼中,网笼通过吊绳系挂在筏身上,处于筏身下方并系挂在浮力之间,筏身上间隔O. 6 I. 2米设置筏身扣,吊绳选用6毫米聚乙烯绳双股,吊绳的有效长度为I米;
(4)台筏间距30米,20台为一组,每组间距100米以上。(5)台筏之间设计2道连缆,直径选用36毫米玻璃钢绳。 (6)养殖期间注意海上管理,直至养成。实施例2
虫下夷扇贝吊耳养成,设直台:& 300台。(I)设置筏身及橛缆筏身长度300米,选用直径36毫米玻璃钢绳;橛缆每端长度110米,双橛,橛缆使用直径36毫米玻璃钢绳,固定物选用木橛;
(2)设置2层浮力,选择质量好,抗压水深30米(黄白色)以上的高压浮力,浮力直径为40 42厘米。根据不同时期养殖水层,调节浮力个数及浮绠长度。浮绠选用直径为8 10毫米聚乙烯绳双股。(3)用6毫米聚乙烯绳,可双股,吊耳贝绳选用8-10米,吊耳贝绳选用8 10毫米聚乙烯绳,用聚乙烯绳或尼龙线按2厘米间距穿成串,每串5 10个,然后按6厘米间隔系在吊耳贝绳上,吊耳贝绳通过吊绳系挂与筏身上,吊绳的有效长度为I米,吊绳选用直径6毫米聚乙烯绳双股,筏身上间隔O. 6 I. 2米设置筏身扣,吊绳系在筏身扣上,筏身扣选用直径6毫米聚乙烯绳。(4)吊耳贝下沉深度每年6 9月份养殖水层16米,10月份至翌年的5月份养殖水层8米,以充分提升苗种生长速度。
(5)养殖期间注意海上管理,直至养成收获。
权利要求
1.变水层台筏贝类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养殖贝类生物习性及养殖环境水温及其稳定性、饵料和敌害生物因素确定养殖品种的放养水层,台筏设置区域水深在25 60米,台筏橛缆与筏身连在一起,两端固定于海底,筏身上设置2 3层浮力,浮力通过浮绠与筏身连接,浮力个数以确保台筏平衡为准,养殖贝类装入养殖网笼中或系于吊耳贝绳上,养殖网笼或吊耳贝绳通过吊绳系挂在筏身上,养殖网笼或吊耳贝绳处于筏身下方并系挂在浮力之间,养殖网笼或吊耳贝绳的间距为O. 6-1. 2米,贝类养殖过程中根据养殖环境变化,移动或调整养殖台筏高度变换放养水层。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变水层台筏贝类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吊绳有效长度为I米。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变水层台筏贝类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台筏之间距离在30米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变水层台筏贝类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台筏之间设置连缆。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变水层台筏贝类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橛缆长度按照实际水深进行设置,橛缆长度与实际水深的比为3:1。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变水层台筏贝类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述筏身上设置2 3层浮力,筏身上间隔设置不同长度浮绠连接的浮力。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变水层台筏贝类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筏身上设置筏身扣,用以固定吊绳,从而固定养殖网笼或吊耳贝绳的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变水层台筏贝类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多台筏养殖进行分组,10 20台为一组,每组台筏之间距离100米以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贝类养殖方法,变水层台筏贝类养殖方法,根据养殖贝类生物习性及养殖环境水温及其稳定性、饵料和敌害生物等因素确定养殖品种的放养水层。台筏设置区域水深在25~60米,台筏橛缆与筏身连在一起,两端固定于海底,筏身上设置2~3层浮力,养殖贝类装入养殖网笼中或系于吊耳贝绳上并通过吊绳系挂在筏身上,根据养殖环境变化,移动或调整养殖台筏高度变换放养水层,以满足养殖品种需求。本发明开创了贝类养殖的新模式,通过变水层充分有效的利用海域资源,为贝类提供较为稳定水质水温环境,提高苗种中间育成成活率和苗种养成速度,充分有效的利用海域资源,并且扩大单个台筏的规模,增大了养殖数量,对贝类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2613115SQ20121009550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日
发明者吴厚刚, 吴厚记, 徐勤山, 王有亮, 石天栋, 臧有才, 薛东宁 申请人: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