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魔芋快速套种轮茬繁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ー种农作物种植方法,特别是一种魔芋根状茎育种、种芋栽培和玉米栽培的植株套种且植窝轮茬的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魔芋别名筠篛,属天南星科多年生宿根性块茎草本植物;主要产于东半球热带、亚热带,中国为原产地之一,四川、湖北、湖南、云南、贵州、陕西、广东、广西、安徽、福建、台湾等省山区均有分布;魔芋种类很多,全世界有260多个品种,中国有21种,其中8种为中国特有。我国关于魔芋的应用历史最早见于魏晋时期陶弘景的《名医别录》,首载魔芋作为药物,以后历代医著均有辑录,《本草纲目》详细介绍了魔芋作为中药的服用方法和加工、调制方法。魔芋是有益的碱性食品,对食用动物性酸性食品过多的人,搭配吃魔芋,可以达到食品酸、碱平衡,对人体健康有利;目前世界各地对魔芋的保健、医疗作用作了许多临床试验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其中主要成分魔芋葡甘聚糖属水溶性半纤维素,其突出的营养保健功能在于能发挥膳食纤维对营养不平衡的调节作用,它与白菜、芹菜等蔬菜类中所含非水溶性的纤维,进入人体后原形排出者不同,它能參与人体的代谢作用及影响肠道菌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变化;魔芋除含有大量葡甘聚糖外,还含有生物碱、果胶、17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10种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丰富的食物纤维,是生物界唯一含有大量葡甘聚糖的植物,对高血脂、高胆固醇、糖尿病、肥胖病、便秘症等现代富贵病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是中老年人理想的健康食品,深受世界保健食品市场的青睐;在日本,魔芋早已成为席席必备的佳肴,被誉为“魔力食品”。魔芋葡甘聚糖还具有增稠、乳化、胶凝、粘结、保水等性能,其粉即可作为主料做成各种食品,也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以改善其它食品的品质,在食品エ业中被用作增稠剂、悬乳齐U、乳化剤、稳定剂、品质改良剂等食品添加剤,广泛应用于粮食制品、肉制品、饮料、调味品、豆制品中;另外还可用于化妆品、纺织业、建筑业、食用膜、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领域。由于魔芋的广泛用途以及世界各地对魔芋的认识,使得魔芋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已形成日本市场、韩国及东南亚市场、欧美市场等三大市场。2006年国内外需鲜魔芋90万吨,而产量仅52万吨,远远无法满足需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魔芋开始了产业化发展,但因起步晚,种植技术一直没有很大突破,特别是种源方面,由于魔芋是多年生植物,种子要经过2-3年培育,才能作为种芋来生产商品芋,为了加快魔芋的生产速度,人们想了很多办法,现在比较流行的是根状茎繁育方法、小块茎繁殖方法和切块繁殖方法等,这些方法与种子繁育相比,大大加快了繁育速度,但是在综合防病和提高单产方面仍然不足,专利号200310110792. X公布了“魔芋与玉米多祥性种植控制魔芋软腐病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套种达到控制软腐病的目的,但对合理利用阳光和预防日灼病的效果不理想,更没有考虑提高种植密度和通过轮茬防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在同一块田土上,既能通过套种过滤部分阳光,预防魔芋日灼病,又能通过轮作阻断病虫害,还能通过套种増加魔芋种植密度,从而增加单位田土的产量,还能通过套种和轮作不断提供魔芋种源和商品魔芋,使得多年生的魔芋变为每年均有产出,以提高单位田土面积的经济效益。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魔芋快速套种轮茬繁育方法,包括魔芋根状茎育种植株、魔芋种芋栽培植株和玉米栽培植株的植株套种且植窝轮茬的繁育方法,具体方法如下。I.植株套种将大田翻耕起垄,垄宽105cm 130cm,垄高20cm,垄间沟宽20cm 30cm,垄长IOm 15m ;栽培时将魔芋根状莖植株、魔芋种芋植株与玉米植株套种,姆垄分成若干排,每排植株间纵向间距为25-30cm,每排分别套种魔芋根状茎植株、魔芋种芋植株和玉米植株,其植株间的横向间距模式为,种植魔芋种芋和玉米植株时横向植株间距为
25_30cm,即垄沟边缘-15cm 20cm-植株-25cm 30cm-植株-25cm
30cm——植株——25cm 30cm——植株——15cm 20cm——垄沟边缘;种植魔芋根状
莖时横向植株间距为12. 5-15cm,即垄沟边缘-15cm 20cm-植株-12. 5cm
15cm-植株-12. 5cm 15cm-植株-12. 5cm 15cm-植株-12. 5cm
15cm-植株-12. 5cm 15cm-植株-12. 5cm 15cm-植株-15cm
20cm——垄沟边缘;纵向植株间距及套种模式为 垄沟边缘——15cm 20cm——魔芋种芋植株——25cm 30cm——魔芋根状茎植株——25cm 30cm——魔芋种芋植株——25cm
30cm-玉米植株-25cm 30cm-魔芋种芋植株............玉米植株-25cm
30cm——魔芋种芋植株——15cm 20cm——垄沟边缘。2.植窝轮茬第一年毎排植窝的种植顺序为魔芋种芋植株、魔芋根状茎植株、魔
芋种芋植株、玉米植株............,第二年毎排植窝的种植顺序变为魔芋根状茎植株、魔芋种
芋植株、玉米植株、魔芋种芋植株............,第三年毎排植窝的种植顺序变为魔芋种芋植
株、玉米植株、魔芋种芋植株、魔芋根状茎植株............,第四年毎排植窝的种植顺序变为
玉米植株、魔芋种芋植株、魔芋根状茎植株、魔芋种芋植株............,如此循环;即第一年种
植魔芋种芋植株的植窝在第二年种植魔芋根状茎植株,第一年种植魔芋根状茎植株的植窝在第二年直接变为种植魔芋种芋植株,第一年种植魔芋种芋植株的植窝在第二年种植玉米植株,第一年种植玉米植株的植窝在第二年种植魔芋种芋植株,以后每年如此循环。本发明中相关术语及定义。本发明中所述的魔芋指花魔芋。魔芋种芋用于繁育魔芋商品芋的单个质量大于IOOg且小于500g的花魔芋球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植株套种可以用玉米植株过滤部分魔芋种芋植株所需要的阳光,用魔芋种芋植株过滤魔芋根状茎植株所需要的阳光,減少日灼病的发生,同时还可增加植株的种植密度,增加单位种植面积的产量;植窝轮茬可以阻断病虫害的病源,还可以不 断提供魔芋种源,使得毎年都可以提供商品芋,缩短了商品芋的提供时间。
图I为第一年时魔芋根状茎育种植株、魔芋种芋栽培植株和玉米栽培植株的植株套种分布图。图2为第二年时魔芋根状茎育种植株、魔芋种芋栽培植株和玉米栽培植株的植株套种分布图。图3为第三年时魔芋根状茎育种植株、魔芋种芋栽培植株和玉米栽培植株的植株套种分布图。图4为第四年时魔芋根状茎育种植株、魔芋种芋栽培植株和玉米栽培植株的植株套种分布图。图中1、魔芋种芋植株或植窝,2、魔芋根状茎育种植株或植窝,3、玉米植株或植
窝。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ー步说明。实施例I。2008年,重庆市彭水县天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彭水县棣棠乡四坪村选取60亩大田进行魔芋快速套种轮茬繁育栽培试验;将大田清理深耕施肥后,翻耕起垄,垄宽105cm,垄高20cm,垄间沟宽20cm,垄长IOm ;挖好植窝,每垄4行,若干排,其纵向间距为25cm,横向间距模式为,种植魔芋种芋和玉米植株的植窝横向间距为25cm,即垄沟边缘——15cm——
植窝-25cm-植窝-25cm-植窝-25cm-植窝-15cm-垄沟边缘;种
植魔芋根状茎时植窝横向间距为12. 5cm,即垄沟边缘——15cm——植窝——12. 5cm——
植窝-12. 5cm-植窝-12. 5cm-植窝-12. 5cm-植窝-12. 5cm-植
窝——12. 5cm一一植窝——15cm——垄沟边缘;纵向植窝间距及套种模式为25cm,即垄沟边缘——15cm——魔芋种芋植株——25cm——魔芋根状茎植株——25cm——魔芋种芋
植株——25cm——玉米植株——25cm——魔芋种芋植株............玉米植株——25cm——
魔芋种芋植株——15cm——垄沟边缘;如图1,当年收获玉米42. I吨,商品芋179. 7吨,根状茎50. 2吨,约90万根,种芋121. 2吨,约60万只。2009年种植的纵横间距相同,其套种模式变为垄沟边缘——魔芋根状茎植株——魔芋种芋植株——玉米植株——魔芋种芋植
株............玉米植株——魔芋种芋植株——垄沟边缘;如图2,当年收获玉米42. 3吨,商品
芋181. 7吨,根状茎51. I吨,约89万根,种芋120. 8吨,约60万只。2010年纵横间距相同,其套种模式变为垄沟边缘一魔芋种芋植株——玉米植株——魔芋种芋植株——魔芋根
状茎植株............玉米植株——魔芋种芋植株——垄沟边缘;如图3,当年收获玉米41. 8
吨,商品芋181. 2吨,根状茎50. 3吨,约91万根,种芋121. 5吨,约60万只。2011年纵横间距相同,其套种模式变为 垄沟边缘——玉米植株——魔芋种芋植株——魔芋根状茎植
株——魔芋种芋植株............玉米植株——魔芋种芋植株——垄沟边缘;如图4,当年收获
玉米42. 3吨,商品芋179. 9吨,根状茎51. I吨,约90万根,种芋121. I吨,约60万只。实施例2。2008年,重庆市彭水县天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彭水县龙射镇水沟子村选取10亩大田进行魔芋快速套种轮茬繁育栽培试验;将大田清理深耕施肥后,翻耕起垄,垄宽130cm,垄高20cm,垄间沟宽30cm,垄长15m ;挖好植窝,每垄4行,若干排,其纵向间距为30cm,横向间距模式为,种植魔芋种芋和玉米植株的植窝横向间距为30cm,即垄
沟边缘-20cm-植窝--30cm-植窝-30cm-植窝-30cm-植窝-
20cm——垄沟边缘;种植魔芋根状茎时植窝横向间距为15cm,即垄沟边缘——20cm——
植窝-1. 5cm-植窝-15cm-植窝-15cm-植窝-15cm-植窝-
15cm——植窝——15cm——植窝——20cm——垄沟边缘;纵向植窝间距及套种模式为30cm,即垄沟边缘——20cm——魔芋种芋植株——30cm——魔芋根状茎植株——
30cm——魔芋种芋植株——30cm——玉米植株——30cm——魔芋种芋植株............玉米
植株——30cm——魔芋种芋植株——20cm——垄沟边缘;如图1,当年收获玉米7. I吨,商品芋30. 7吨,根状茎9. I吨,约13万根,种芋21. 2吨,约10万只。2009年种植的纵横间距相同,其套种模式变为垄沟边缘——魔芋根状茎植株——魔芋种芋植株——玉米植
株——魔芋种芋植株............玉米植株——魔芋种芋植株——垄沟边缘;如图2,当年收获
玉米7. 13吨,商品芋30. 2吨,根状茎8. 8吨,约12. 8万根,种芋20. 8吨,约10万只。2010年纵横间距相同,其套种模式变为 垄沟边缘——魔芋种芋植株——玉米植株——魔芋种
芋植株——魔芋根状茎植株............玉米植株——魔芋种芋植株——垄沟边缘;如图3,当
年收获玉米6. 9吨,商品芋30. 7吨,根状茎9. 13吨,约13万根,种芋21. I吨,约10万只。2011年纵横间距相同,其套种模式变为垄沟边缘——玉米植株——魔芋种芋植株——魔
芋根状茎植株——魔芋种芋植株............玉米植株——魔芋种芋植株——垄沟边缘;如图
4,当年收获玉米7. 2吨,商品芋182. 3吨,根状茎9.0吨,约13万根,种芋21. 0吨,约10万只。
权利要求
1.魔芋快速套种轮茬繁育方法,包括魔芋根状茎育种、魔芋种芋栽培和玉米栽培,其特征在于植株套种且植窝轮茬。
2.根据权利要求I所属的植株套种其特征在于套种模式为将大田翻耕起垄,垄宽105cm 130cm,垄高20cm,垄间沟宽20cm 30cm,垄长IOm 15m ;栽培时将魔芋根状茎植株、魔芋种芋植株与玉米植株套种,姆垄分成若干排,姆排植株间纵向间距为25_30cm ;每排分别套种魔芋根状茎植株、魔芋种芋植株和玉米植株,其植株间的横向间距模式为,种植魔芋种芋和玉米植株时横向植株间距为25-30cm,即垄沟边缘——15cm 20cm——植株-25cm 30cm-植株-25cm 30cm-植株-25cm 30cm-植株-15cm 20cm——垄沟边缘;种植魔芋根状茎时横向植株间距为12. 5_15cm,即垄沟边缘-15cm ~ 20cm-植株-12. 5cm 15cm-植株-12. 5cm 15cm-植株-12. 5cm 15cm-植株-12. 5cm 15cm-植株-12. 5cm 15cm-植株-12. 5cm 15cm-植株-15cm 20cm-垄沟边缘;纵向植株间距及套种模式为垄沟边缘——15cm 20cm——魔芋种芋植株——25cm 30cm——魔芋根状茎植株——25cm 30cm——魔芋种芋植株——25cm 30cm——玉米植株——25cm 30cm——魔芋种芋植株............玉米植株-25cm 30cm-魔芋种芋植株-15cm 20cm-垄沟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属的植窝轮茬,其特征在于轮茬模式为第一年每排植窝的种植顺序为魔芋种芋植株、魔芋根状茎植株、魔芋种芋植株、玉米植株............,第ニ年毎排植窝的种植顺序变为魔芋根状茎植株、魔芋种芋植株、玉米植株、魔芋种芋植株............,第三年毎排植窝的种植顺序变为魔芋种芋植株、玉米植株、魔芋种芋植株、魔芋根状茎植株............,第四年毎排植窝的种植顺序变为玉米植株、魔芋种芋植株、魔芋根状茎植株、魔芋种芋植株............,如此循环;即第一年种植魔芋种芋植株的植窝在第二年种植魔芋根状茎植株,第一年种植魔芋根状茎植株的植窝在第二年直接变为种植魔芋种芋植株,第一年种植魔芋种芋植株的植窝在第二年种植玉米植株,第一年种植玉米植株的植窝在第二年种植魔芋种芋植株,以后每年如此循环。
全文摘要
魔芋快速套种轮茬繁育方法,包括魔芋根状茎育种植株、魔芋种芋栽培植株和玉米栽培植株的植株套种且植窝轮茬的繁育方法,其有益效果是植株套种可以用玉米植株过滤部分魔芋种芋植株所需要的阳光,用魔芋种芋植株过滤魔芋根状茎植株所需要的阳光,减少日灼病的发生,同时还可增加植株的种植密度,增加单位种植面积的产量;植窝轮茬可以阻断病虫害的病源,还可以不断提供魔芋种源,使得每年都可以提供商品芋,缩短了商品芋的提供时间。
文档编号A01G1/00GK102640636SQ201210115979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9日
发明者周麟 申请人:重庆市彭水县天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