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猪苓纯菌种人工仿野栽培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724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猪苓纯菌种人工仿野栽培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栽培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猪苓纯菌种人工仿野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猪苓,别名野猪苓、猪屎苓、鸡屎苓。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无隔担子菌亚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多孔菌属。猪苓含有猪苓多糖和麦角留醇等。以菌核入药。有利水、渗湿等作用,近年发现其对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自古以来猪苓都靠采挖野生供药用,由于自然资源少,药用量增大,故供求矛盾日趋突出。随着中药市场需求的增大,野生资源的减少,市场空缺越来越大,价格不断攀升,近年虽有野生苓人工移植及密环菌拌栽的推广报导,但由于周期过长或产量不稳始终不 能满足市场需求,笔者从1993年首次选育出猪苓纯菌种至今,对栽培技术不断研究不断改进,发现制约猪苓产量及周期过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密环菌的菌龄所致,所以采取了人工培养纯密环菌与纯猪苓菌种野外自然繁殖的现行栽培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量高、生长周期短的猪苓纯菌种人工仿野栽培技术。本发明解决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猪苓纯菌种人工仿野栽培技术,它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与整地根据不同地域一般采取阴坡,东北地区选阳坡较陡的坡地为宜,坡度15-45度,即夏季地温(O. 2M深)25°C以下的林地,除夏季蔽荫外,要有较好的排水条件;
(2)、栽培在播种前3个月左右制(猪苓专用)密环菌栽培袋和猪苓的三级菌种,以确保猪苓的稳产高产,播种应采用春播,以当地地温(O. 2M深)回升到14°C为宜;
(3)、密环菌栽培袋的制作
a、配方及培养基制备
iD细木屑85%,玉米粉15%,
细木屑90%,麸皮10%,将两种原料混匀使含水量达55% 56%;
b、装袋灭菌,选15*30*0.05cm袋,装袋机(或手)装袋,一定要装实,袋口用口绳折口扎紧,外套17*33*0. 04cm外袋进行常压灭菌,温度达100°C时(500袋以内)记时保持24小时;
C、接种培养采用接种箱,半固体原种,打孔一穴接种,套好外袋,进入无光培室,培养温度15D内,室温控制在19 21°C,I 后到满袋培养温度控制在16 19°C为宜,菌丝满袋即可用于栽培试用;
(4)、猪苓菌种的制作具体做法玉米颗粒90%,高腐细木屑10%,将玉米粒煮至透心,捞出与细木屑混匀,再加入与细木屑等重量的水,再继续湣拌,拌好即750ml标准菌种瓶或500ml糖水瓶,封口后即可灭菌,常压灭菌达100°C 24h以上,高压灭菌达O. 14 O. 15mPa(根据不同容器)2. 5 3. 5h,冷却后,接入猪苓二级种,在无光培养室,以18 22°C温度培养至成品; (5)、播种方法
a、以每穴(Im2)为准,需密环菌25袋,猪苓三级菌种750ml瓶2瓶(500ml糖水瓶3瓶),新鲜细枝丫材填充物(直径O. 02 O. 05m,长O. 2m) 20kg,腐质土 (或沙土)0. 2m3 ;
b、根据当地小气候地温回升到14°C后,选晴天,顺坡势挖方lm,深O.2m的播种坑穴,25袋密环菌脱去包装均勻横卧于坑内,呈O. 8m*0. 8m面积,学周留O. Im空间,用腐质土填满周边O. Im空间及埋没密环菌袋1/2,再将猪苓菌种(尽量呈块状)放于密环菌边上,每袋两边放一至两块,再用腐质土填没猪苓菌种,再将20kg的新鲜填充料均匀摆放于其上,边放边填腐质土,直至埋没填充物,上用原挖穴表皮上覆于上面,呈龟背状以利排水,成片成行种植行间要留好排水沟;
(6)、播种后的管理适温播种后,定期检查穴内温度,如超过26°C必须在穴上加盖遮荫物,如低于18°C应加强光照;在夏季多雨时应及时排水,特别干旱时需在穴上适当浇少量水(以透墒O. 1-0. 15为宜),除此以外一般都以自然为主;
(7)、来年管理在原穴上加盖O.Im的腐质土,夏季雨后如发现穴上有裂缝或有灰色茶块出现,应继续再加O. Im腐质土,其他与首年相同;
(8)、第三年管理随着填充物营养的转化,苓块繁殖倍数的增加,开春温度回升后,检查苓块距表面距离,一般一次覆原穴地表土 O. 15m厚,入夏再盖O. 1—0. 15m的阔叶落叶,直至秋后采收;
(9)、当秋后地温降至14°C以下时,即可采挖,采挖时可将最上层表皮除去,即可看到苓块,从一边逐渐将苓块及填充物取出,将生长尖端灰白色的苓块,每穴留出I一 I. 5kg,与未完全腐烂的填充枝材一起埋于原穴内,其他苓块作为商品药苓烘干,尖端幼苓做种在原穴种植的,种植后两年采挖,种植后的老穴不可连续再种,需间隔两年后再种;
(10)、干制加工;将挖回的鲜苓用清水清洗晾晒一天装入烘干机,温度在60°C以下烘干,烘后用薄膜袋密封包装。本发明从生物角度猪苓野生的菌核块茎在自然环境中已存在污染,纯种菌解决了纯度的问题。再者,纯种菌只有半年的菌龄,而野生猪苓菌块茎最长的已达5年,本发明的繁殖率比它多一倍。
具体实施例方式 种猪苓纯菌种人工仿野栽培技术,它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与整地根据不同地域一般采取阴坡,东北地区选阳坡较陡的坡地为宜,坡度15-45度,即夏季地温(O. 2M深)25°C以下的林地,除夏季蔽荫外,要有较好的排水条件;
(2)、栽培在播种前3个月左右制(猪苓专用)密环菌栽培袋和猪苓的三级菌种,以确保猪苓的稳产高产,播种应采用春播,以当地地温(O. 2M深)回升到14°C为宜;
(3)、密环菌栽培袋的制作
a、配方及培养基制备
Φ细木屑85%,玉米粉15%,
@细木屑90%,麸皮10%,将两种原料混匀使含水量达55% 56%;b、装袋灭菌,选15*30*0. 05cm袋,装袋机(或手)装袋,一定要装实,袋口用口绳折口扎紧,外套17*33*0. 04cm外袋进行常压灭菌,温度达100°C时(500袋以内)记时保持24小时;
C、接种培养采用接种箱,半固体原种,打孔一穴接种,套好外袋,进入无光培室,培养温度15D内,室温控制在19 21°C,I 后到满袋培养温度控制在16 19°C为宜,菌丝满袋即可用于栽培试用;
(4)、猪苓菌种的制作具体做法玉米颗粒90%,高腐细木屑10%,将玉米粒煮至透心,捞出与细木屑混匀,再加入与细木屑等重量的水,再继续湣拌,拌好即750ml标准菌种瓶或500ml糖水瓶,封口后即可灭菌,常压灭菌达100°C 24h以上,高压灭菌达O. 14 O. 15mPa (根据不同容器)2. 5 3. 5h,冷却后,接入猪苓二级种,在无光培养室,以18 22°C温度培养至成品;
(5)、播种方法
a、以每穴(Im2)为准,需密环菌25袋,猪苓三级菌种750ml瓶2瓶(500ml糖水瓶3瓶),新鲜细枝丫材填充物(直径O. 02 O. 05m,长O. 2m) 20kg,腐质土 (或沙土)0. 2m3 ;
b、根据当地小气候地温回升到14°C后,选晴天,顺坡势挖方lm,深O.2m的播种坑穴,25袋密环菌脱去包装均勻横卧于坑内,呈O. 8m*0. 8m面积,学周留O. Im空间,用腐质土填满周边O. Im空间及埋没密环菌袋1/2,再将猪苓菌种(尽量呈块状)放于密环菌边上,每袋两边放一至两块,再用腐质土填没猪苓菌种,再将20kg的新鲜填充料均匀摆放于其上,边放边填腐质土,直至埋没填充物,上用原挖穴表皮上覆于上面,呈龟背状以利排水,成片成行种植行间要留好排水沟;
(6)、播种后的管理适温播种后,定期检查穴内温度,如超过26°C必须在穴上加盖遮荫物,如低于18°C应加强光照;在夏季多雨时应及时排水,特别干旱时需在穴上适当浇少量水(以透墒O. 1-0. 15为宜),除此以外一般都以自然为主;
(7)、来年管理在原穴上加盖O.Im的腐质土,夏季雨后如发现穴上有裂缝或有灰色茶块出现,应继续再加O. Im腐质土,其他与首年相同;
(8)、第三年管理随着填充物营养的转化,苓块繁殖倍数的增加,开春温度回升后,检查苓块距表面距离,一般一次覆原穴地表土 O. 15m厚,入夏再盖O. 1—0. 15m的阔叶落叶,直至秋后采收;
(9)、当秋后地温降至14°C以下时,即可采挖,采挖时可将最上层表皮除去,即可看到苓块,从一边逐渐将苓块及填充物取出,将生长尖端灰白色的苓块,每穴留出I一 I. 5kg,与未完全腐烂的填充枝材一起埋于原穴内,其他苓块作为商品药苓烘干,尖端幼苓做种在原穴种植的,种植后两年采挖,种植后的老穴不可连续再种,需间隔两年后再种;
(10)、干制加工;将挖回的鲜苓用清水清洗晾晒一天装入烘干机,温度在60°C以下烘干,烘后用薄膜袋密封包装。本发明解决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穂柯叶速溶茶,是用多穂柯叶的提取物经浓缩、干燥制作的多穂柯速溶茶粉。制作本发明所述的多穂柯速溶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多穂柯叶的处理将多穂柯叶杀青、二次杀青、烘干、粉碎;
所述的杀青,锅温110°C _130°C,从进锅到出锅为8-10分钟;
所述二次杀青,用烘干箱,温度110°C,摊叶厚度3-5cm,杀青10分钟;所述烘干,温度70°C,将多穗柯叶烘干,直到含水量为5-6%为止;
所述的粉碎,就是对干燥的多穂柯叶进行粉碎;
b、多穂柯叶的提取将处理后的多穂柯叶用乙醇浸泡、超声波辅助提取、过滤,浓缩,喷雾干燥和成型加工;
所述的提取,是称取一定的干燥多穂柯叶按照I :20加入70%的乙醇溶液浸泡24小时后,利用超声波辅助在温度为45°C,功率为540W下提取45分钟,过滤得提取液;
所述的浓缩,利用减压浓缩回收乙醇,浓缩10-20倍后进行超滤,进行连续离心和过滤得浓缩液;
所述的喷雾干燥,对·浓缩液进行喷雾干燥,条件为料液浓度为10%左右,进风温度设定为130-140°C,进料量设定为30% ;
所述的成型,喷雾干燥的产品可以加工成粉末状、颗粒状、也可压成片状等多种形式。本发明将多穂柯叶经杀青、揉捻和炒干,再经乙醇浸泡、超声波辅助提取、过滤、浓缩、喷雾干燥和成型加工制作多穗柯叶速溶茶粉,具有以下特点(I)速溶茶的原料是多穂柯叶,原料基本为野生或半野生半人工抚育而来,原料来源广泛、天然。(2)多穂柯速溶茶本身含有大量黄酮类的甜味剂,其甜度为蔗糖的300倍,并且甜味剂本身具有较高的药用和保健功能,其中的根皮苷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效果,而高含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所以适合不同消费者的需求。(3)多穂柯速溶茶的制作中对母液的提取利用乙醇浸泡超声波辅助提取,可以大大提高提取效率,从而尽可能的保证活性成分和营养成分被提取出来。本产品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根皮苷、三叶苷及二氢查尔酮等黄酮类化合物,这三种黄酮类化合物本身就属于天然甜味剂。该产品可以直接与水调配饮用,或者与其它果汁等辅料调配饮用,从而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它符合食品卫生安全的要求,原料来源于无污染的雪峰山脉,完全属于野生资源,是一种纯净的饮品,属于有机食品;产品保值期长,饮用方便,符合现代生活节奏的需求。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
采摘多穂柯嫩叶。制作方法步骤如下
I.杀青采摘的嫩叶要及时杀青,这样可以保证最大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杀青的时候温度要高,时间尽量短,对于多穂柯嫩叶杀青的温度最佳为120°c,时间为5分钟。2. 二次杀青利用烘箱先将温度升高到110°C,摊叶厚度3-5cm,杀青10分钟后取出多穂柯嫩叶,待烘箱温度下降到70°C放入多穂柯嫩叶烘干至多穂柯叶中水分达到5-6%为止。3.多穂柯嫩叶的粉碎利用中药粉机对干燥的多穂柯嫩叶进行粉碎,粉碎程度为100 目。4.浸泡按照固液比为I :20加入70%的乙醇溶液浸泡24小时。5.提取利用循环式超声波辅助提取在温度为45°C、功率为540W的条件超声提取45分钟后过滤。6.浓缩减压浓缩,浓缩程度为15-20倍,继续连续离心过滤得浓缩母液。
7.喷雾干燥喷雾干燥的条件,料液浓度为10%左右,进风温度设定为130_140°C,进料量设定为30%,提取率30%。8.成型按照不同要求制成粉末状、颗粒状、也可压成片状。9.包装。实施例二、
采摘多穂柯叶。I.将多穂柯叶进行第一次杀青锅温110°C _130°C,从进锅到出锅为8_10分钟;
2.二次杀青将经过第一次杀青的多穂柯叶用烘干箱,温度在110°C,摊叶厚度3-5cm,杀青10分钟; 3.多穂柯叶的粉碎利用中药粉机对干燥的多穂柯叶进行粉碎,粉碎程度为100目。4.浸泡按照固液比为I :20加入70%的乙醇溶液浸泡24小时。5.提取利用循环式超声波辅助提取在温度为45°C、功率为540W的条件超声提取45分钟后过滤。6.浓缩减压浓缩,浓缩程度为15-20倍,继续连续离心过滤得浓缩母液。7.喷雾干燥喷雾干燥的条件,料液浓度为10%左右,进风温度设定为130_140°C,进料量设定为30%,提取率30%。8.成型按照不同要求制成粉末状、颗粒状、也可压成片状。9.包装。
权利要求
1.一种猪苓纯菌种人工仿野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与整地根据不同地域一般采取阴坡,东北地区选阳坡较陡的坡地为宜,坡度15-45度,即夏季地温(O. 2M深)25°C以下的林地,除夏季蔽荫外,要有较好的排水条件; (2)、栽培在播种前3个月左右制(猪苓专用)密环菌栽培袋和猪苓的三级菌种,以确保猪苓的稳产高产,播种应采用春播,以当地地温(O. 2M深)回升到14°C为宜; (3)、密环菌栽培袋的制作 a、配方及培养基制备 (C细木屑85%,玉米粉15%, (2细木屑90%,麸皮10%,将两种原料混匀使含水量达55% 56%; b、装袋灭菌,选15*30*0.05cm袋,装袋机(或手)装袋,一定要装实,袋口用口绳折口扎紧,外套17*33*0. 04cm外袋进行常压灭菌,温度达100°C时(500袋以内)记时保持24小时; C、接种培养采用接种箱,半固体原种,打孔一穴接种,套好外袋,进入无光培室,培养温度15D内,室温控制在19 21°C,I 后到满袋培养温度控制在16 19°C为宜,菌丝满袋即可用于栽培试用; (4)、猪苓菌种的制作具体做法玉米颗粒90%,高腐细木屑10%,将玉米粒煮至透心,捞出与细木屑混匀,再加入与细木屑等重量的水,再继续湣拌,拌好即750ml标准菌种瓶或500ml糖水瓶,封口后即可灭菌,常压灭菌达100°C 24h以上,高压灭菌达O. 14 O. 15mPa(根据不同容器)2. 5 3. 5h,冷却后,接入猪苓二级种,在无光培养室,以18 22°C温度培养至成品; (5)、播种方法 a、以每穴(Im2)为准,需密环菌25袋,猪苓三级菌种750ml瓶2瓶(500ml糖水瓶3瓶),新鲜细枝丫材填充物(直径O. 02 O. 05m,长O. 2m) 20kg,腐质土 (或沙土)0. 2m3 ; b、根据当地小气候地温回升到14°C后,选晴天,顺坡势挖方lm,深O.2m的播种坑穴,25袋密环菌脱去包装均勻横卧于坑内,呈O. 8m*0. 8m面积,学周留O. Im空间,用腐质土填满周边O. Im空间及埋没密环菌袋1/2,再将猪苓菌种(尽量呈块状)放于密环菌边上,每袋两边放一至两块,再用腐质土填没猪苓菌种,再将20kg的新鲜填充料均匀摆放于其上,边放边填腐质土,直至埋没填充物,上用原挖穴表皮上覆于上面,呈龟背状以利排水,成片成行种植行间要留好排水沟; (6)、播种后的管理适温播种后,定期检查穴内温度,如超过26V必须在穴上加盖遮荫物,如低于18°C应加强光照;在夏季多雨时应及时排水,特别干旱时需在穴上适当浇少量水(以透墒O. 1-0. 15为宜),除此以外一般都以自然为主; (7)、来年管理在原穴上加盖O.Im的腐质土,夏季雨后如发现穴上有裂缝或有灰色茶块出现,应继续再加O. Im腐质土,其他与首年相同; (8)、第三年管理随着填充物营养的转化,苓块繁殖倍数的增加,开春温度回升后,检查苓块距表面距离,一般一次覆原穴地表土 O. 15m厚,入夏再盖O. 1—0. 15m的阔叶落叶,直至秋后采收; (9)、当秋后地温降至14°C以下时,即可采挖,采挖时可将最上层表皮除去,即可看到苓块,从一边逐渐将苓块及填充物取出,将生长尖端灰白色的苓块,每穴留出I一 I. 5kg,与未完全腐烂的填充枝材一起埋于原穴内,其他苓块作为商品药苓烘干,尖端幼苓做种在原穴种植的,种植后两年采挖,种植后的老穴不可连续再种,需间隔两年后再种; (10)、干制加工将挖回的鲜苓用清水清洗晾晒一天装入烘干机,温度在60°C以下烘干,烘后用薄膜袋密封包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猪苓纯菌种人工仿野栽培技术,包括选地与整地、栽培、播种方法、播种后的管理、来年管理、第三年管理、采挖、干制加工步骤,本发明从生物角度猪苓野生的菌核块茎在自然环境中已存在污染,纯种菌解决了纯度的问题。再者,纯种菌只有半年的菌龄,而野生猪苓菌块茎最长的已达5年,本发明的繁殖率比它多一倍。
文档编号A01G1/04GK102812854SQ20121033041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0日
发明者薛向阳 申请人:薛向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