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

文档序号:208235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肥料的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全球目前改善土壤结构和土壤微生态系统,修复土壤,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牧业的根本措施是增大使用生物有机肥料。通过生物有机肥料的推广使用,建立良性农牧生态循环体系,即“肥多一草多一粪多一农牧产品多”的局面,充分开发农田和草场的综合生产潜力,达到增产增收最佳效果。另一方面,水体底部淤泥大量堆积导致水体迅速萎缩,形成内源性污染源。以乌 梁素海为例,乌梁素海平均每年接纳当地洪水总量约为5200万m3,由于湖泊东岸乌拉山水土流失严重,大量雨水携带大量冲积物通过沟渠进入乌梁素海,加大了湖泊淤积程度。据1986年和1996年卫星图片对比分析,乌梁素海的面积在10年间减少了 20km2,芦苇区和沼泽地增加了 24km2,游积面积I. Ikm2,在游积区域里,积存了大量的游泥和砂子,平均厚度为40cm,最厚处达90cm。加上水生植物腐烂落入湖底的腐败物,生态淤积十分严重,导致湖体迅速萎缩,形成内源性污染源。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是国家一直提倡节能减排,资源再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既能创造效益,又能最大限度的消除其对环境的污染,可以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经济发展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水域中污染沉淀物厚度不均,变化较大,底泥清除中既要去除污染底泥,又要尽量减少非污染底泥的超挖,以避免破坏湖泊底部的自然湖泥层,因此要求底泥挖掘设备具有较高的挖掘精度。在底泥清除过程中,防止污染沉积物或泥浆的二次污染异常重要。清淤底泥设备采用挖泥船,可以分为绞吸式、靶吸式、斗轮式等多种。在挖泥船当中,绞吸式挖泥船由于挖泥效率高、工程适应性强等特点而占据重要位置。由于对于一些水深较浅的水域,不能满足一般挖泥船的吃水要求,加之水面范围大,因吃水深度的影响,只能靠小型的挖泥船进行作业,而小型船的输送距离普遍不远,一般在Ikm左右,清淤泥时都需要在水面加接力。现有技术中,存在挖泥施工劳动强度大,成本高,容易对水体形成二次污染,输送淤泥过程中易对沿途环境产生污染,并对沿途交通产生影响。在目前绝大多数生物肥料生产中存在生产时间长、易造成污染的弊端,难以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弊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弊端,提供一种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绞吸式环保挖泥船和干法水冲挖两种疏浚施工方案,不但能够实现水体底泥的低成本、低污染采挖,而且通过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泥浆输送方案,降低泥浆输送过程中的成本及污染。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体底泥腐熟发酵和生物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实现生物有机肥料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生物有机肥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及恶臭气体的处理方法,降低环境污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水体底泥进行固液分离和脱水预处理,得到物料II ;步骤二、通过微生物分离纯化和定向筛 选技术得到生物有机肥料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菌种,并以之作为种子,通过好氧发酵工艺制备生物菌剂;步骤三、腐熟发酵处理,将物料II与农作物秸杆混合,将其混合物作为发酵原料,将所述生物菌剂作为发酵菌种,进行好氧发酵,得到发酵产物;步骤四、制备生物有机肥料,将所述发酵产物经过灭菌、干燥和粉碎后调整碳氮t匕,之后加入所述生物菌剂,得到生物有机肥料。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中,步骤一中,对于所述底泥脱水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水,采用回流水生物降解和分子筛处理系统进行处理。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中,步骤三中对于所述腐熟发酵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气体,通过设计高于15m的高排放井排放,并采用物理一化学一生物综合除臭方法,去除高浓度的恶臭气体。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中,步骤一中对底泥进行固液分离后产生的废水中含有重金属和有毒的有机污染物,对其采用生物曝氧技术和生物分子筛净化技术进行降解。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中,步骤一中所述生物菌剂包括有机物料腐熟剂、固氮菌菌剂、解磷类微生物菌剂、硅酸盐微生物菌剂、促生拮抗菌剂。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中,步骤二中生物菌剂的制备采用液体发酵罐与固体发酵箱联合发酵的发酵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菌种的分离纯化通过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从自然界中分离纯化并经过筛选和复壮得到生物有机肥料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菌种;步骤二、菌种的富集培养对于经筛选和复壮所获得的菌种,通过斜面培养和摇床培养逐级放大来进行菌种的富集;步骤三、对经富集培养后的菌种通过种子罐和液体发酵罐逐级放大培养,发酵过程中由加氧系统进行加氧;步骤四、对发酵产物进行检验、混合储藏和吸附搅拌,得到所述生物菌剂;步骤五、将经过检验合格的液体发酵产物作为菌种,在固体发酵箱中进行固体接种,进行好氧发酵,将固体发酵产物进行低温风干处理,也得到所述生物菌剂。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中,步骤四中通过填加黄腐酸和质腐酸来调整碳氮比,添加量为所述生物有机肥料质量的1°/Γ2%。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中,步骤四中所加入生物菌剂与所述生物有机肥料的质量比为I :200。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中,步骤一中当挖泥区水深大于I. 5米时,利用挖泥船进行挖泥施,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测量放样对拟挖泥区利用定位系统进行测量,在所测的位点通过实地放样来设立标志;步骤二、根据所设立的标志,在标志区利用挖泥船进行挖泥施工;步骤三、根据挖泥施工地点与堆放场地的距离铺设排泥管道,所述排泥管道的入泥口端与所述挖泥船连接,将泥浆通过所述排泥管道外排至堆放场地;所述排泥管道包括
浮管、潜管和岸管。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中,步骤一中当挖泥区水深小于I. 5m时,采用干法水力冲挖施工方案进行挖泥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拟挖泥施工区域周围构建施工围堰;步骤二、抽取围堰区内的积水,并留少量积水备用;步骤三、利用高压水枪,使围堰内的积水形成急射水流,由高压水枪出口喷射来粉碎、切割围堰内底泥,并使之液化、分解、搅拌成泥浆;步骤四、根据所述挖泥施工地点与所述堆放场地的距离,在所述挖泥施工地点与所述堆放场地之间设置多个泥浆接力池,通过泥浆泵抽吸所述围堰内所形成的泥浆,并通过所述泥浆接力池将泥浆输送到堆放场地。所述的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中,通过绞吸式环保挖泥船和干法水冲挖两种疏浚施工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泥浆输送方案,合理进行疏浚施工,能够降低挖泥的成本,减少二次污染。通过对底泥进行预处理和腐熟发酵处理,并通过从土壤中筛选富集得到特定的生物菌剂,实现生物有机肥料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从而创造效益,变废为宝,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经济发展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图I为本发明所述的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中生物菌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如图I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水体底泥进行固液分离和脱水预处理,得到物料II。对泥浆进行预处理时,本发明在环水域周边建立一个4000-5000m3的泥浆池作为底泥前处理场,通过底泥前处理场对泥浆进行固液分离,并进行筛分,剔除底泥中较大石块、树根等不易腐解的杂物,将筛分后的泥浆输送到脱水装置进行脱水,使泥浆含水量低于80%,将经过脱水后的泥浆作为物料II ;步骤二、通过微生物分离纯化和定向筛选技术得到生物有机肥料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菌种,并以之作为种子,通过好氧发酵工艺制备生物菌剂。制备生物菌剂过程中,本发明通过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定向筛选技术,从土壤中筛选出具有特定功能的菌株作为初选菌株,将初选菌株进行人工复壮、筛选、再复壮、再筛选后得到优势菌株,将具有不同功能的优势菌株经发酵培养制成生物菌剂,作为底泥大规模发酵工艺中的发酵菌剂和添加到生物有机肥料中的功能囷剂。步骤三、腐熟发酵处理,将物料II与农作物秸杆混合,将其混合物作为发酵原料,将所述生物菌剂作为发酵菌种,进行好氧发酵,得到发酵产物;本发明把发酵原料加入到池式好氧连续发酵体系中,通过保持最佳发酵工艺条件,进行微生物快速降解,好氧发酵10 15天后,降解得到的发酵产物。步骤四、制备生物有机肥料,将所述发酵产物经过灭菌、干燥和粉碎后调整碳氮t匕,之后加入所述生物菌剂,得到生物有机肥料。本发明将发酵产物经过高温高压灭菌、稳定、熟化和干燥冷却后,使物料IV含水率< 12%,粉碎至60 80目,得到物料V,将物料V内添加质量比为1°/Γ2%的调理剂调整物料V的碳氮比,并添加功能菌剂后混合均匀,经过进一步干燥和粉碎得到粉状生物有机肥,或将物料V进一步干燥后导入密闭的皮带输送机中,输送至生物有机肥料造粒车间进行造粒加工,得到颗粒生物有机肥。
所述的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中,步骤一中,对于所述底泥脱水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水,采用回流水生物降解和分子筛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中的B级标准。所述的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中,步骤三中对于所述腐熟发酵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气体,通过设计高于15m的高排放井排放,并采用物理一化学一生物综合除臭方法,去除高浓度的恶臭气体。物理一化学一生物综合除臭方法可广泛地除去畜禽粪污等多种物料制肥技术,去处恶臭气体,适于处理大气量、高浓度的恶臭气体,是非常成熟、有效的工艺方法,除臭效果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厂界二级排放标准。所述的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中,步骤一中对底泥进行固液分离后产生的废水中含有重金属和有毒的有机污染物,对其采用生物曝氧技术和生物分子筛净化技术进行降解,达标后再排入水体。所述的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中,步骤一中所述生物菌剂包括有机物料腐熟剂、固氮菌菌剂、解磷类微生物菌剂、硅酸盐微生物菌剂、促生拮抗菌剂,其中所包含的微生物包括光合菌类、醋酸杆菌类、放线菌类、乳酸菌类、酵母菌类、丝状菌类等。所述的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中,步骤二中生物菌剂的制备采用液体发酵罐与固体发酵箱联合发酵的发酵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菌种的分离纯化通过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从自然界中分离纯化并经过筛选和复壮得到生物有机肥料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菌种。本发明所使用的菌种均为从土壤中筛选出来的、自然界存在的天然菌种,不属于通过转基因合成的工程菌。步骤二、菌种的富集培养对于经筛选和复壮所获得的菌种,通过斜面培养和摇床培养逐级放大来进行菌种的富集;步骤三、对经富集培养后的菌种通过种子罐和液体发酵罐逐级放大培养,发酵过程中由鼓风机、储气罐、冷干机、油水分离器和过滤器组成的加氧系统进行加氧;步骤四、对发酵产物进行检验、混合储藏和吸附搅拌,得到所述生物菌剂;
步骤五、将经过检验合格的液体发酵产物作为菌种,在固体发酵箱中进行固体接种,进行好氧发酵,通过加氧系统连通储气罐和一灭菌装置进行加氧,发酵完成后,将固体发酵产物进行低温风干处理,得到生物菌剂。所述的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中,步骤四中通过填加黄腐酸和质腐酸来调整碳氮比,添加量为所述生物有机肥料质量的1°/Γ2%。所述的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中,步骤四中所加入生物菌剂与所述生物有机肥料的质量比为I :200所述的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中,步骤一中当挖泥区水深大于I. 5米时,利用挖泥船进行挖泥施,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测量放样对拟挖泥区利用定位系统进行测量,在所测的位点通过实地放样来设立标志。在开挖施工之前,根据施工图纸的标注,利用全站仪或定位 系统将选定水域的中心线、开口线、开挖起止点及弯道顶点的位置测定出来,并以测定的点位作为实地放样点,在所述放样点设立标志,所设立的标志物包括标杆、浮标或灯标,所述放养点的点位误差不超过以下数值疏浚开挖边线水下+1. 0m,岸边+0. 5m ;挖槽中心线+1. Om ;步骤二、根据所设立的标志,在标志区利用挖泥船进行挖泥施工。本发明采用绞吸式环保挖泥船进行挖泥施工,挖泥时,绞吸式环保挖泥船将船尾主钢桩放到河底固定船位,以此为摆动中心,绞刀下放到河底,收放左右两侧锚缆,摆动绞刀进行挖泥,完成一定厚度和宽度的开挖后,依靠主钢桩上的移动台车,将船体向前移动I 2m,继续摆动绞刀挖泥,如此往复循环;步骤三、根据挖泥施工地点与堆放场地的距离铺设排泥管道,所述排泥管道的入泥口端与所述挖泥船连接,将泥浆通过所述排泥管道外排至堆放场地;所述排泥管道包括浮管、潜管和岸管。其中,所述浮管主要用于将排泥管道固定于浮筒上,为了确保浮管的弯曲度,采用1-2节钢管和I节胶管的方式连接而成,然后将按此方式连接而成的浮管固定于一组浮筒上,并用O. 8-1. Ot管线锚进行固定,以确保浮管的相对位置稳定,防止影响船只的通行。浮管连接时,同时要确保其接头处紧固严密,不得有漏泥、漏水现象,一旦发现泄漏,应及时修补或更换。所述水下潜管也采用1-2节钢管和I节胶管的方式连接而成,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船只的通行,绞吸船排泥管道在穿越航道时需架设水下潜管,将按此方式连接而成的水下潜管铺设于需要穿越航道的路段,以确保通航要求。所述水下潜管在附近岸边组装,所述水下潜管与两组浮体连接组装,由人工推下水,再由拖轮将其拖至沉放地点与现有浮管连接,然后分离浮体,使所述水下潜管沉入水下;所述浮管与水下潜管的连接处设置浮管平台,所述浮管平台上设管线锚眼环与红色航标灯,所述浮管平台上的排泥管道设置有2-3个呼吸阀,所述浮管平台由2-3个O. 8-1. Ot的管线锚固定。所述水下潜管铺设前,必须对潜管进行加压试验,各处均无漏水、漏气时方可铺设。所述岸管与所述浮管连接,并通向堆放场地,在开工前先进行堆放场地附近岸管的铺设,开工后根据所述浮管的位置进行剩余管道的铺设,以改变出泥口位置。所述岸管在穿越临时道路时,应挖沟埋入地下,其上用泥结石路面覆盖保护。为了防止施工时排泥管道发生泥浆外泄,对排泥管道必须加强看护和维护工作。首先,在施工前对排泥管道进行反复检查,防患于未然,施工以后,派专人负责排泥管道维护工作,对排泥管道进行24小时巡视,如发现泄漏,应立即利用对讲机通知绞吸船停止施工,并迅速组织人员对排泥管道进行调整和补修,使其尽快恢复正常。
将泥浆外排至堆放场地后,通过在堆放场地插放高程标杆,并根据高程标杆及时移动排泥管道的位置,使得堆放场地保持平整。所述的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中,步骤一中当挖泥区水深小于I. 5m时,采用干法水力冲挖施工方案进行挖泥施工,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拟挖泥施工区域周围构建施工围堰,可采用袋装土围堰形式;步骤二、抽取围堰区内的积水,并留少量积水备用;步骤三、利用高压水枪,使围堰内的积水形成急射水流,由高压水枪出口喷射来粉碎、切割围堰内底泥,并使之液化、分解、搅拌成泥浆。该工艺系模拟自然界水流冲刷原理,借助机械水力冲土;步骤四、根据所述挖泥施工地点与所述堆放场地的距离,在所述挖泥施工地点与所述堆放场地之间设置多个泥浆接力池,通过泥浆泵抽吸所述围堰内所形成的泥浆,并通 过所述泥浆接力池将泥浆输送到堆放场地。部分工段的输送距离较远,超出水力冲挖机组的额定排距,需要增加接力泥浆泵。接力泥浆泵分进、出水管首、尾相联的直通式与输泥管首、尾分离的中转式两种。现场条件许可的地方构筑中转泥浆池,进行开敞式中转;现场条件不许可的地方,上、下级接力泵输泥管首、尾相联直接封闭式中转。开敞式集浆池中部进行冲挖浚深,周边构筑钢网塑膜、砂袋固基围堰,或砌筑砖墙,外围回填土,中部适当加深。所述的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中,步骤三中,利用尼龙塑料纺织布或其它材料做成淤泥网和泥沙拦网,所述淤泥网和泥沙拦网以桩网、浮网或吊缆挂网的方式设置于清淤区与非清淤区之间的适当位置,可有效地将湖泊再生悬浮颗粒限定在一定区域,以减少开挖时污染物在水中扩散所形成的二次污染。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水体底泥进行固液分离和脱水预处理,得到物料II ; 步骤二、通过微生物分离纯化和定向筛选技术得到生物有机肥料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菌种,并以之作为种子,通过好氧发酵工艺制备生物菌剂; 步骤三、腐熟发酵处理,将物料II与农作物秸杆混合,将其混合物作为发酵原料,将所述生物菌剂作为发酵菌种,进行好氧发酵,得到发酵产物; 步骤四、制备生物有机肥料,将所述发酵产物经过灭菌、干燥和粉碎后调整碳氮比,之后加入所述生物菌剂,得到生物有机肥料。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其中步骤一中,对于所述底泥脱水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水,采用回流水生物降解和分子筛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其中步骤三中对于所述腐熟发酵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气体,通过设计高于15m的高排放井排放,并采用物理一化学一生物综合除臭方法,去除高浓度的恶臭气体。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其中步骤一中对底泥进行固液分离后产生的废水中含有重金属和有毒的有机污染物,对其采用生物曝氧技术和生物分子筛净化技术进行降解。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其中步骤一中所述生物菌剂包括有机物料腐熟剂、固氮菌菌类、解磷类微生物菌类、硅酸盐微生物菌类、促生拮抗菌类。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其中步骤二中,生物菌剂的制备采用液体发酵罐与固体发酵箱联合发酵的发酵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菌种的分离纯化通过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从自然界中分离纯化并经过筛选和复壮得到生物有机肥料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菌种; 步骤二、菌种的富集培养对于经筛选和复壮所获得的菌种,通过斜面培养和摇床培养逐级放大来进行菌种的富集; 步骤三、对经富集培养后的菌种通过种子罐和液体发酵罐逐级放大培养,发酵过程中由加氧系统进行加氧; 步骤四、对发酵产物进行检验、混合储藏和吸附搅拌,得到所述生物菌剂; 步骤五、将经过检验合格的液体发酵产物作为菌种,在固体发酵箱中进行固体接种,进行好氧发酵,将固体发酵产物进行低温风干处理,也得到所述生物菌剂。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其中步骤四中,通过填加黄腐酸和质腐酸来调整碳氮比,添加量为所述生物有机肥料质量的1°/Γ2%。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其中步骤四中,所加入生物菌剂与所述生物有机肥料的质量比为I :200。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其中步一中,当挖泥区水深大于I. 5米时,利用挖泥船进行挖泥施,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测量放样对拟挖泥区利用定位系统进行测量,在所测的位点通过实地放样来设立标志;步骤二、根据所设立的标志,在标志区利用挖泥船进行挖泥施工; 步骤三、根据挖泥施工地点与堆放场地的距离铺设排泥管道,所述排泥管道的入泥口端与所述挖泥船连接,将泥浆通过所述排泥管道外排至堆放场地;所述排泥管道包括浮管、潜管和岸管。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其中步骤一中,当挖泥区水深小于I. 5m时,采用干法水力冲挖施工方案进行挖泥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拟挖泥施工区域周围构建施工围堰; 步骤二、抽取围堰区内的积水,并留少量积水备用; 步骤三、利用高压水枪,使围堰内的积水形成急射水流,由高压水枪出口喷射来粉碎、切割围堰内底泥,并使之液化、分解、搅拌成泥浆; 步骤四、根据所述挖泥施工地点与所述堆放场地的距离,在所述挖泥施工地点与所述堆放场地之间设置多个泥浆接力池,通过泥浆泵抽吸所述围堰内所形成的泥浆,并通过所述泥浆接力池将泥浆输送到堆放场地。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水体底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水体底泥进行固液分离和脱水预处理,得到物料Ⅱ;通过好氧发酵工艺制备生物菌剂;腐熟发酵处理,将物料Ⅱ与农作物秸秆混合,进行好氧发酵;制备生物有机肥料,将好氧发酵产物经过灭菌、干燥和粉碎后调整碳氮比,之后加入所述生物菌剂,得到生物有机肥料。本发明通过合理开挖湖泊、湿地等水体底泥,并以之作为原料生产生物有机化肥,不仅可以治理水体内源性污染,有利于恢复水体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同时可以将底泥转化生产为高效的生物有机肥料,创造效益,变废为宝,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经济发展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文档编号C05F7/00GK102838388SQ20121037799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8日
发明者郭春雨 申请人:农鑫高科(北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