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一体化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98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海上一体化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渔业领域,特别是一种海上一体化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自上世纪末开始,由于海上的过度捕捞,近海鱼类资源几近枯竭,应运而生的人工养殖在内河和近岸水域得到蓬勃发展。同样因在有限水域中过度密集的人工养殖,造成水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水产品质量下降,安全堪忧,直接影响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大量使用的海上养殖鱼排和网箱均沿用了内河、湖泊和库区所使用的泡沫塑料与木材混合结构,抗风浪能力极差,近几年来,新开发或从国外引进的塑胶和金属网箱与
鱼排,也因缺乏相关理论研究和实用技术的支撑,未能得到广泛应用,更难以在灾害性自然条件下独立生存。为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使人工养殖从内海转向外海、从浅海向深海和远海发展,急需研究开发适应开敞海域使用,在风浪流组合作用下,能从事正常养殖作业,在各种灾害性天气条件下能够生存的海上一体化养殖系统。由于该系统具有人工养殖与自然增殖相结合的特殊功能,将为我国海水养殖“生态化”开创一条新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资少,经济效益高,适用范围广的海上一体化养殖系统。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它包括多个养殖模块、人工鱼礁式垂直锚、重力摆式垂直锚、AM2锚链和δ型大抓力锚,多个养殖模块组合排列形成方形的养殖阵列;位于养殖阵列外边沿的部分或全部养殖模块上还设有ΑΜ2锚链,锚链固定在养殖模块远离外边沿的端角上,锚链沿方形阵列横、纵方向向该锚链对应的外边沿方向斜向下延伸,锚链的末端设有固定于海底的δ型大抓力锚;各个养殖模块的边沿任意位置固定有垂直锚,养殖阵列外边沿还设有若干重力摆式垂直锚。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海上一体化养殖系统由若干多功能养殖模块,根据实际需要,拼组成大型或超大型、柔性与刚性相结合的浮式养殖作业平台。2)浮式养殖作业平台通过辐射状多点锚泊设备在海上定位;由重力摆式垂直锚和人工鱼礁式垂直锚所组成的群锚抗漂移设施,可有效控制平台在灾害性天气条件下,受各向风浪流组合作用时的漂移量和运动幅度,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3)养殖模块总体为格栅状箱形结构,每个格栅空间均可作为养殖单元,周边所设置的支撑装置,即可安装大型养殖网箱,也可串挂养殖箱笼。主甲板以上的空间还可安装机械或半机械化的升降或投料装置。4)组成浮式养殖作业平台的基本单元——多功能养殖模块,是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抗沉浮体,通过链环式连接装置拼组,相互之间设有橡胶缓冲装置,在波浪作用下,平台整体能随波起伏;在设计工况下,基本单元的纵向、横向和垂向的倾斜度均小于设计波高/设计波长,能确保海上养殖工作人员的安全。5)养殖模块基本单元的四角相交处的下方,设有人工鱼礁式垂直锚。为数众多的人工鱼礁式垂直锚所组成的人工鱼礁区,为开敞海域自然生长的鱼类提供了一个安全栖息和繁衍的场所,而上部人工养殖的排泄物则成为多种自然生长鱼类的饵料,能吸引大量的鱼类向人工鱼礁区集聚,使人工养殖与自然增殖融为一体,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6)拼组成形后的浮式作业平台,在每套链环式连接装置的下方,均悬挂一只重力摆式垂直锚,当平台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运动,由于重力摆的滞后效应,能衰减平台的漂移量和各向运动的幅度。7)养殖模块周边可以作为小型船舶的泊位,进行装卸作业,供人员上下。附近养殖单元的上方临时架设轻型钢木结构平台,就可作为饲料的集疏运平台和水产品采集、分捡和发送平台。构建成平面消波、人工养殖、自然增殖、饲料与水产品的运输与人居的一体化 养殖系统。8)养殖模块的基本单元,按使用海域灾害性天气条件作为设计工况,作为主尺度分析和结构强度与刚度校核的依据。格栅状的平面组合,增加了流体动力阻尼和摩擦阻力具有平面消波功能,模块内部空间全部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填满,成为全天候的抗沉体。多功能养殖模块拼组成大型平台后,抗风浪能力更强,更平稳。9)养殖模块甲板上方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作业人员的工作和生活仓室,并配备相应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装置;安装一定容量的太阳能或风能发电设备,为海水淡化和工作生活提供所需电力;在各养殖单元上方雨天可设置雨水收集装置和配套的液袋储存设备。为未来开发无人岛创造条件。10)海上一体化养殖系统中,除定位锚泊设备为船舶工业配套产品外,其主体结构中的多功能养殖模块、重力摆式垂直锚和人工鱼礁式垂直锚均为自主研发的高新技术产品,全部采用复合材料一钢丝网水泥制作,可实现工厂化批量生产。


图I是本发明的俯视图。图2是图I正视图。图3是图I的左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俯视图。图5是单个养殖模块的俯视图。图6为图5横向中轴线的剖视图。图7为图5纵向中轴线的剖视图。图8是本发明人工鱼礁式垂直锚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I-I横截面示意图。图10为图8的II-II横截面示意图。图11是重力摆式垂直锚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的一种结构的横向截面图。图13是图11的另一种结构的横向截面图。
标号说明标号说明1 δ型大抓力锚、2ΑΜ2锚链、3人工鱼礁式垂直锚、4重力摆式垂直锚、5养殖模块;11甲板、12底板、13内侧板、14外侧板、15连接装置、16带缆桩;21肋板、22梯形板、23顶板、24水平板、25缺口、26排气孔、27开口、28吊环、29吊环座;31立柱、32锚底板、33中隔板、34外板、35悬挂吊环、36预留孔、41辅助δ型大抓力锚、42辅助ΑΜ2锚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如图广4所示本发明它包括多个养殖模块5、人工鱼礁式垂直锚3、重力摆式垂直锚4、ΑΜ2锚链2和δ型大抓力锚I,多个养殖模块组合排列形成方形的养殖阵列;位于养殖阵列外边沿的部分或全部养殖模块上设有ΑΜ2锚链,锚链固定在养殖模 块远离外边沿的端角上,ΑΜ2锚链沿方形阵列横、纵方向向该锚链对应的外边沿方向斜向下延伸,ΑΜ2锚链的末端设有固定于海底的δ型大抓力锚;这样设计可以使得ΑΜ2锚链延伸后,养殖阵列外边沿下方的ΑΜ2与养殖阵列存在一定距离,可以不影响船舶靠泊,通过呈辐射状的ΑΜ2锚链实现养殖阵列在海上定位。各个养殖模块的边沿任意位置固定有垂直锚,养殖阵列外边沿还设有若干重力摆式垂直锚。由重力摆式垂直锚和垂直锚所组成的群锚抗漂移设施,可有效控制平台在灾害性天气条件下,受各向风浪流组合作用时的漂移量和运动幅度,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如图4所示它还包括辅助ΑΜ2锚链42,所述的辅助ΑΜ2锚链连接于方形阵列的四个顶角其中一个或多个顶角上,辅助ΑΜ2链锚向外斜向下延伸,辅助ΑΜ2锚链的末端设有固定于海底的辅助δ型大抓力锚41。由于特定方向的波浪强度较大,故需要增加ΑΜ2锚链使得养殖阵列对波浪的抵抗能力增强,除了可以按原有基础上的方式增加外,还可以直接在方形阵列的顶角上增加带辅助δ型大抓力锚的辅助ΑΜ2链锚。上述辅助ΑΜ2锚链以及ΑΜ2锚链可以根据海况更换为更高规格的锚链。如图5 7所示养殖模块的主体为由多组养殖单元横向、纵向排列形成方形的格栅状箱型框架,所述的养殖单元为由内侧板13形成的养殖单元,两两养殖单元之间相邻的内侧板底边沿通过底板12连接,两两养殖单元之间相邻的内侧板上边沿通过甲板11连接,格栅状箱型框架的外周还设有一周的外侧板14,外侧板的下边沿通过底板与格栅状箱型框架外周的内侧板下边沿连接,外侧板的上边沿通过甲板与格栅状箱型框架外周的内侧板上边沿连接,在底板与甲板之间形成的空隙中填充有泡沫填充物。内侧板、底板、甲板、外侧板为钢丝网水泥板。本发明的纵横构件均采用薄壁箱形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抗冲击性能;内部空间全部采用泡沫填充物(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填满,成为全天候的抗沉浮体,水下部位局部破损可采用压载倾侧技术,使破损处露出水面,就地修复,在任何工况下,均不会沉没,在使用过程中,允许甲板越浪。主要结构全部采用钢丝网水泥薄壁构件组装,装配化程度高,为工厂化批量生产创造了条件。产品在海水中的耐腐蚀性好,使用寿命长,维修保养费用省。养殖模块由多个养殖单元拼接形成的具有格栅状箱形结构的格栅状箱型框架,除每个养殖单元围成的养殖空间用于满足模块养殖需求外,还有效解决了本发明的浮性、稳性、抗沉性、抗冲击性和随波起伏的性能;增加了浮体的摩擦阻力、形状阻力、流体动力阻尼,增强了浮动消波效果和抗风浪能力。在外侧板的外侧面上设有链接装置15,在带外侧板的格栅状箱型框架的四个顶角的甲板上设有带缆桩16。链接装置应满足设计工况下,可能出现的最大荷载,对链接装置的承载力和局部加强结构的强度进行校核。缓冲装置的设计则根据模块在波浪作用下运动时可能出现的最大垂向倾角确定缓冲装置的压缩量。带缆桩可以满足模块拼组后的锚泊和系泊要求,也可以实施短缆系结。养殖模块所设置的舾装设备(即链接装置,带缆桩等),满足了养殖作业平台的拼组、锚泊定位和群锚抗漂移设施的安装,提高了海上一体化养殖系统在灾害性天下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养殖模块的甲板与底板的宽度为O. 4^0. 6m,内侧板和外侧板的高度为O. 5 1. 5m ;甲板上的有效作业面积大,提高了海上作业的安全性。根据作业需要,在本发明的甲板上方 允许设置一定高度和受风面积的上层建筑,作为工作和生活舱室。其结构强度应满足相应船舶建造规范对上层建筑甲板室的要求。一般来说本发明整体结构即带有外侧板的方格栅状箱型框架的总长度=1/2设计波长;总宽度< 1/2设计波长,可使模块在波浪中的总纵弯曲力矩和总横弯曲力矩降低75%。一般来说,按使用海域在灾害性自然条件下的波浪参数选择养殖模块的主尺度和结构尺寸,可有效扩大海上一体化养殖系统的使用范围,为在无人岛附近构建海上田园创造条件。其他方面,例如1型深应满足模块自重+储备浮力对型深的要求;2养殖单元的尺寸和数量根据使用要求加以确定。3模块的基本结构应满足设计工况下,对浮体总纵强度、横强度和局部强度的要求。链接装置包括固定在外侧板上的链环以及用于连接两个链环的卸扣。为了节约成本,采用了简单的链环以及卸扣。若干个带外侧板的格栅状箱型框架通过外侧的链接装置以及带缆桩连接形成方形的养殖平台,链接装置上设有橡胶缓冲装置。总结来说,由于养殖模块湿表面积和带水质量大,受外力作用后,由于摩擦阻力大,加上流体动力阻尼的作用,本身就有良好的消波功能,从而使系统的消波功能与养殖功
能合二为一。如图8 10所示所述的垂直锚是人工鱼礁式垂直锚,它由梯形板22、肋板21、顶板23、连接装置、水平板24构成,梯形板为下边沿中部设有缺口 25的等腰梯形板,五组相同规格的梯形板两两侧边相互连接形成横截面为正五边形的立体结构,梯形板的上方连接顶板,顶板的上方设有连接装置,两两相邻的梯形板连接处内侧设有肋板,肋板距两侧梯形板之间的距离相等,在梯形板内侧、两两肋板之间还设有水平板,所述的水平板位于梯形板缺口略上方的位置,水平板与顶板平行,在梯形板上、位于水平板水平位置以下的壁面上以及梯形板靠近上边沿的壁面上设有排气孔26,本发明在水中垂直下降的过程中,排气孔有助于排出气体,使水平板与顶板产生真空吸附力,在梯形板上、位于水平板水平位置以上的壁面上设有开孔27。所述的肋板的上边沿与顶板连接,肋板的下边沿与梯形板的下边沿齐平,肋板下边沿和肋板两侧的梯形板下边沿非缺口部分构成异形锚爪。垂直锚顶部的吊环通过环形锚索与系缆桩连接,便于检查、调整和更换锚索。
如图9所示两个设有缺口的梯形板与肋板形成了外倾的异形锚爪(横截面为爪状的结构),从而保证本发明插入海底地层后,保持各向稳定,产生抓持力和抗倾覆能力,通过锚索与水上浮体相连后,组成群锚抗漂移设施,可有效控制浮体的漂移量。而本发明爪状结构上部带折边的水平板,采用真空吸附措施后,可有效增加垂直锚的垂向抗拔力,进一步提高垂直锚自身的抓重比。人工鱼礁式垂 直锚位于水平板以上的空间通过开孔与外界相通,便于自然生长鱼类的进出,以改善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保持和提高相应鱼产品的质量。梯形板、肋板、顶板、水平板为钢丝网水泥板,钢丝网水泥板的厚度不小于3cm。一方面能够提高产品的耐腐蚀性,另一方面能够设计成各组件平面分段进行预制装配,以实现工厂化批量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制造时,先在组装平台上将预制构件拼组成型,随后进行顶板和水平板的施工,最后进行垂向接缝的处理和内外表面的浸溃处理。与传统的垂直锚对比,本发明采用钢丝网水泥多边形薄壁空间结构,能充分发挥不同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减少原材料的耗用量,降低制造成本,与相同功能和尺寸的钢结构比节省钢材75%,与钢筋砼结构相比,砂石料耗用量节省50%,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人工鱼礁式垂直锚采用装配式钢丝网水泥制造,表面用符合欧盟食品级标准的浸溃材料处理,无污染,所形成的人工鱼礁区为自然生长的鱼类构建一种全新的生态环境。总的来说人工鱼礁式垂直锚采用预制钢丝网水泥薄壁构件装配而成的多边形空间结构。上部为人工鱼礁,与外部海水相通,供鱼类自由出入和栖息。下部为爪形结构,各向均具有抓持力和抗倾力。上下两部分之间透空的水平隔板,可控制锚爪的抓持深度,又能因真空吸附作用提高垂直锚的抓持力。顶部吊环用锚索与平台上的系链桩相连,通过控制链索的长度,限制平台在风浪流组合作用下的各向漂移量。如有特殊需要,也可将作业平台设计成可潜式。图11为重力摆式垂直锚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它由立柱31、中隔板33、锚底板32、外板34构成,所述的多组中隔板连接于立柱的侧壁上,两两相邻的中隔板外侧边与外板连接,锚底板连接在立柱、中隔板、外板的底部,在立柱上端面上嵌有悬挂吊环35,中隔板靠近中隔板下边沿的侧壁上设有若干预留孔36。立柱起到了支撑整体结构的作用,中隔板用于连接立柱与外板,起到了连接与强化本发明的作用,外板、锚底板用于构建本发明的外围框架。由于外板的结构不同本发明可大致分为以下两种结构实施例I如图12所示所述的中隔板为一组相同规格的梯形板材,中隔板较长的侧边与立柱等高,中隔板较短的侧边与外板等高,所述的外板为规格相同的横截面为弧形的外板,这样能够实现产品的预制化,提前对产品进行批量生产,后期进行有序组合,使本发明的组件具有运输方便的特点,同时也能够控制中隔板等组件的规格,能够提高产品的适用性;多个中隔板之间等距分布连接于立柱上且中隔板较长的侧边与立柱连接,弧形外板连接在两个相邻的中隔板之间,弧形外板的两侧边分别连接在相邻中隔板较短的侧边上;如果弧形外板的弧度有不一致的地方,虽然在后期也可以调整中隔板的位置进行组装,但是会增加安装的难度以及整体工作强度,连接后的外板横截面为圆形,锚底板为圆形且锚底板的圆心连接于立柱下端面。弧形外板拼接形成的圆柱横截面的直径小于锚底板的直径。本发明具有一层薄薄的侧壁(即拼接后的弧形外板)以及锚底板略微延伸的结构,采用薄壁立方体和锚底板外延的结构形式,可全面满足对重力摆式垂直锚对体积、自重和几何形状的要求,有效减少了钢材和水泥的耗用量。中隔板的数量也为四组,弧形外板的数量为四组。四组为最基本的数量,能够满足对结构强度和制造工艺的要求,当然中隔板和弧形外板的数量可以同步增加,当时一方面需要修改制造工艺,另一方面增加了本发明组件过程中的整体难度。实施例2如图13所示所述的中隔板为一组相同规格的预制的梯形板材,中隔板较长的侧边与立柱等高,中隔板较短的侧边与外板等高,所述的外板为规格相同的预制的方形外板,多个中隔板之间等距分布连接于立柱上且中隔板较长的侧边与立柱连接,方形外板连接在两个相邻的中隔板之间,方形外板的两侧边分别连接在相邻中隔板较短的侧边上;连接后的外板横截面为边数与方形外板数量相同的正多边形,锚底板为与方形外板横截面相同的
正对边型且锚底板的几何中心连接于立柱下端面。方形外板拼接形成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的外切圆直径小于正多边形锚底板的外切圆直径。与实施例I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该结构设计能够提高产品的适应性,提高产品的强度,减少材料的消耗,工艺性好。所述的立柱、中隔板、锚底板、外板均为钢丝网水泥结构。根据重力摆式垂直锚的工作机理,凡是单位体积重量大于海水的结构材料,如钢材、石材、钢筋砼、钢丝网水泥和其他合成材料均可制造。由于重力摆式垂直锚要求有一定的体积、自重和几何形状,经技术经济的综合分析比较后,确定采用钢丝网水泥制造。重力摆式垂直锚的拼装组合连接方式如下重力摆式垂直锚由四组钢丝网水泥的中隔板、外板装配平台上与钢丝网水泥的锚底板组装成型后,采用高频灌浆工艺进行中央立柱、垂向边接缝的成型。重力摆式垂直锚的悬挂吊环设在立柱上方,采用镀锌锚链钢制造,通过局部加强结构与立柱相连。锚索采用单根双点悬挂的方式与平台上的连接装置相连,便于对锚索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换,并可根据实际抗漂移效果,调整锚索的长度,与海底保持一定距离。总的来说重力摆式垂直锚采用底边外延的薄壁桶形或立方形结构,桶内的水体在运动时成为死水,有效增加了重力摆的自重和惯量,而外沿的锚底板,则增加了上下运动时的流体动力阻尼,可衰减浮体受外力作用后所发生的横摇、纵摇和升沉运动的幅度,并减少浮体在风浪流组合作用下的水平漂移量。
权利要求
1.一种海上一体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多个养殖模块(5)、人工鱼礁式垂直锚(3)、重力摆式垂直锚(4)、AM2锚链(2)和δ型大抓力锚(I),多个养殖模块组合排列形成方形的养殖阵列; 位于养殖阵列外边沿的部分或全部养殖模块上还设有ΑΜ2锚链,ΑΜ2锚链固定在养殖模块远离外边沿的端角上,ΑΜ2锚链沿方形阵列横、纵方向向该ΑΜ2锚链对应的外边沿方向斜向下延伸,ΑΜ2锚链的末端设有固定于海底的δ型大抓力锚; 各个养殖模块的边沿任意位置固定有垂直锚,养殖阵列外边沿还设有若干重力摆式垂直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海上一体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辅助ΑΜ2锚链(42),所述的辅助ΑΜ2锚链连接于方形阵列的四个顶角其中一个或多个顶角上,辅助ΑΜ2链锚向外斜向下延伸,ΑΜ2锚链的末端设有固定于海底的辅助δ型大抓力锚(41)。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海上一体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养殖模块主体为由多组养殖单元横向、纵向排列形成方形的格栅状箱型框架,所述的养殖单元为由内侧板(13)组成的方形框架,两两方形框架之间相邻的内侧板底边沿通过底板(12)连接,两两方形框架之间相邻的内侧板上边沿通过甲板(11)连接,格栅状箱型框架的外周还设有一周的外侧板(14),外侧板的下边沿通过底板(12)与格栅状箱型框架外周的内侧板(13)下边沿连接,外侧板(14)的上边沿通过甲板(11)与格栅状箱型框架外周的内侧板(13)上边沿连接,在底板(12)与甲板(11)之间形成的空隙中填充有泡沫填充物;在外侧板的外侧面上设有链接装置(15),在格栅状箱型框架的四个顶角的甲板上设有带缆桩(16);内侧板(13)、底板(12)、甲板(11)、外侧板(14)均为钢丝网水泥板。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海上一体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它由梯形板(22)、肋板(21)、顶板(23)、连接装置、水平板(24)构成,梯形板(22)为下边沿中部设有缺口(25)的等腰梯形板,五组相同规格的梯形板两两侧边相互连接形成横截面为正五边形的立体结构,梯形板(22 )的上方连接顶板(23 ),顶板(23 )的上方设有连接装置,两两相邻的梯形板(22 )连接处内侧设有肋板(21),肋板(21)距两侧梯形板(22)之间的距离相等;在梯形板(22)内侦U、两两肋板(21)之间还设有水平板(24),所述的水平板(24)位于梯形板(22)缺口(25)略上方的位置,水平板(24)与顶板(23)平行;在梯形板(22)上、位于水平板(24)水平位置以下的壁面上以及梯形板(22)靠近上边沿的壁面上设有排气孔(26),在梯形板(22)上、位于水平板(24)水平位置以上的壁面上设有开孔(27);其中连接装置为吊环(28)和吊环座(29),所述的吊环座(29)固定在顶板(23)的上表面,吊环(28)固定于吊环座(29)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海上一体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肋板(21)的上边沿与顶板(23)连接,肋板(21)的下边沿与梯形板(22)的下边沿齐平,肋板(21)下边沿和肋板(21)两侧的梯形板(22)下边沿非缺口(25)部分构成异形锚爪。
6.根据权利要求I海上一体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力摆式垂直锚由立柱(31)、中隔板(33)、锚底板(32)、外板(34)构成,所述的多组中隔板(33)连接于立柱(31)的侧壁上,两两相邻的中隔板(33)外侧边与外板(34)连接,锚底板(32)连接在立柱(31)、中隔板(33)、外板(34)的底部,在立柱(31)上端面上嵌有悬挂吊环(35),中隔板(33)靠近中隔板(33)下边沿的侧壁上设有若干预留孔(36);所述的立柱(31)、中隔板(33)、锚底板(23)、外板(34)均为复合材料钢丝网水泥所形成的薄壁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上一体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隔板(33)为一组相同规格的梯形板材,中隔板较长的侧边与立柱(31)等高,中隔板较短的侧边与外板(34)等高,所述的外板(34)为规格相同的横截面为弧形的外板(34),多个中隔板(33)之间等距分布连接于立柱(31)上且中隔板(33)较长的侧边与立柱(31)连接,弧形外板连接在两个相邻的中隔板(33)之间,弧形外板的两侧边分别连接在相邻中隔板(33)较短的侧边上;连接后的外板横截面为圆形,锚底板为圆形且锚底板的圆心连接于立柱(31)下端面;弧形外板拼接形成的圆柱横截面的直径小于锚底板(32)的直径;中隔板(33)的数量也为四组,弧形外板的数量为四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上一体化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隔板(3)为一组相同规格的预制的梯形板材,中隔板较长的侧边与立柱(31)等高,中隔板(33)较短的侧边与外板(34)等高,所述的外板(34)为规格相同的预制的方形外板,多个中隔板(33)之间等距分布连接于立柱上且中隔板(33)较长的侧边与立柱(31)连接,方形外板连接在两个相邻的中隔板(33)之间,方形外板的两侧边分别连接在相邻中隔板(33)较短的侧边上;连接后的外板(34)横截面为边数与方形外板数量相同的正多边形,锚底板(32)为与方形外板横截面相同的正对边型且锚底板(32)的几何中心连接于立柱(31)下端面;方形外板拼接形成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的外切圆直径小于正多边形锚底板的外切圆直径;中隔板(33)的数量也为四组,弧形外板的数量为四组,锚底板(32)为正方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一体化养殖系统,它包括多个养殖模块、人工鱼礁式垂直锚、重力摆式垂直锚、AM2锚链和δ型大抓力锚,多个养殖模块组合排列形成方形的养殖阵列;位于养殖阵列外边沿的部分或全部养殖模块上还设有AM2锚链,锚链固定在养殖模块远离外边沿的端角上,锚链沿方形阵列横、纵方向向该锚链对应的外边沿方向斜向下延伸,锚链的末端设有固定于海底的δ型大抓力锚;各个养殖模块的边沿任意位置固定有垂直锚,养殖阵列外边沿还设有若干重力摆式垂直锚。本发明具有投资少、经济效益高、适用范围广、不破坏生态环境等优点。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2870721SQ20121042164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6日
发明者朱元康, 李松泉, 林炽锋, 江浩, 成小飞 申请人:朱元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