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游离蚤的捕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512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面游离蚤的捕获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游离蚤捕获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地面游离蚤的捕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鼠疫监测和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中,收集地面游离蚤的常见方法为使用自制粘蚤纸来收集地面游离蚤。该方法已经应用了半个多世纪,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该方法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所需材料复杂需要使用松香、蓖麻油、医用凡士林、A4纸、刷子和加热器等材料。(二)制作不方便具体制作方法为将松香、蓖麻油和医用凡士林按一定比例混和,然后加热溶解充分后得到粘稠物,用刷子将粘稠物均匀涂覆在A4纸表面,然后将A4纸对折备用。为了保证自制粘蚤纸的使用效果,例如粘性,一般需要在使用前I天内制作。(三)制作过程中粘蚤纸的质量控制困难松香、蓖麻油和医用凡士林三者的比例及加热溶解程度难以控制,从而导致粘蚤纸的质量和粘蚤效果不稳 定。(四)制作过程对健康不利松香、蓖麻油和医用凡士林三者混和加热过程中,散发出异味,容易被人体吸入而导致人体不适。(五)放置过程不便如果粘蚤纸粘性过高,对折后难以撕开;如果粘蚤纸粘性过低,虽然撕开容易,但粘蚤效果差,达不到目的。(六)放置时间过短粘蚤纸撕开后放置一个夜晚,粘性就大大减弱,粘蚤效果也大大降低,因此,如果连续放置几个夜晚,将导致粘蚤纸失效。(七)跳蚤易变形跳蚤跳入粘蚤纸表面,在挣扎过程中容易陷入粘稠物内并被粘得很紧,后续收集跳蚤过程时,容易导致跳蚤失去部分肢体,从而不方便对跳蚤鉴定。(八)容易被污染粘蚤纸被放置在室内,因为有粘性,易被灰尘污染,而且容易被人、家养动物或家禽碰到或踩到从而移动了跳蚤纸位置。(九)费用偏高松香和蓖麻油价格均较高,而且有些地方不容易获得。市售松香价格为每公斤约30元,蓖麻油价格为每500ml约25元。(十)增加工作量制作粘蚤纸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大量时间,给原本工作量就很大的现场工作增加负担。因此,现在技术中急需一种简便、经济以及对健康无害的技术方法来捕获地面游离蚤。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面游离蚤的捕获装置,只需向该装置中加入一定高度的水,就可以有效的捕获地面游离蚤,该种捕获地面游离蚤的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节约人力、对健康无害和对游离蚤捕获效率高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面游离蚤的捕获装置,包括盘底和盘沿;所述盘底的外围与所述盘沿一体成型,所述盘沿的高度为15毫米 55毫米。优选的,所述盘沿的高度为30毫米。优选的,所述盘底内缘面积为20000平方毫米 80000平方毫米。优选的,所述盘底内缘面积为57750平方毫米。[0010]优选的,所述盘沿的外缘长250晕米 350晕米、外缘宽190晕米 280晕米、内缘长230毫米 320毫米和内缘宽165毫米 255毫米。优选的,所述盘沿的外缘长305晕米、夕卜缘宽235晕米、内缘长275晕米和内缘宽210毫米。优选的,所述盘底的形状为长方形。优选的,所述盘底的形状为正方形。优选的,所述盘底的形状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面游离蚤的捕获装置具有以下优点(I)仅需要使用自来水,而不需要添加任何杀虫剂,具有无毒的优点;(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面游离蚤的捕获装置的规格,即盘沿的高度、盘沿的外缘长、外缘宽、内缘长和内缘宽是经过大量实验反复筛选得到的,通过使用这种规格的捕获装置,具有捕获游离蚤的捕获率高的优点;尤其是对于盘沿高度的筛选,在满足游离蚤能够跳入捕获装置内部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在捕获装置内部的游离蚤向外界逃离的问题。(3)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和制作方便的优点。

图I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面游离蚤的捕获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面游离蚤的捕获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结合图I和图2,将地面游离蚤的捕获装置放置在水平面上,开口向上,图I为地面游离蚤的捕获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地面游离蚤的捕获装置的主视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面游离蚤的捕获装置,包括盘底和盘沿;所述盘底的外围与所述盘沿一体成型,所述盘沿的高度H5为15毫米 55毫米,优选为30毫米。盘底内缘面积为20000平方毫米 80000平方毫米,优选为57750平方毫米。盘沿的外缘长Hl为250毫米 350毫米、外缘宽H2为190毫米 280毫米、内缘长H3为230毫米 320毫米和内缘宽H4为165毫米 255毫米,优选为盘沿的外缘长305毫米、外缘宽235毫米、内缘长275毫米和内缘宽210毫米。另外,本实用新型对盘底的形状并不限制,可以为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其中,为携带和放置方便,盘底形状优选为长方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面游离蚤的捕获装置的使用过程为(一 )试验装置使用的捕获装置的规格为盘沿的外缘长305毫米、外缘宽235毫米、内缘长275毫米和内缘宽210毫米、盘沿的高度为30毫米、盘底的形状为长方形。( 二)试验方法(I)向捕获装置内加入占其总体积1/3的自来水;其中,本实用新型中,捕获装置内只需加入自来水,而不需要添加任何杀虫剂。在其他场合,加入自来水的体积可以为捕获装置总体积的1/3-2/3。[0030](2)捕获装置的放置位置和放置数量 2011年7月-12月,课题组在云南省7个县共28个自然村使用捕获装置收集地面游离蚤,每个自然村随机抽取20个家庭,每个家庭放置10个捕获装置,捕获装置放置于与人接触非常密切的三个房间,即卧室、客厅和厨房的地面。每个房间放置3个捕获装置,剩余I个捕获装置可以放置于院子内的任何一个位置,可以为其余房间或过道等。(3)捕获装置的放置时间为了使捕获到的地面游离蚤有代表性,捕获装置放置时间为连续四天三个夜晚,即第一天放置好后,后面再连续放置三个夜晚。(4)检查捕获装置时间捕获装置第一天放置好后,后面连续三天的早晨均需要仔细观察捕获装置,并及时收集跳蚤并清楚记录每天的跳蚤捕获量。(5)收集跳蚤和储存。使用小镊子轻轻夹住跳蚤后放入装有一定量酒精或生理盐 水的I. 5ml离心管内室温或4°C冰箱保存,待鉴定种类或细菌培养。若跳蚤需要细菌培养,跳蚤储存于生理盐水中并保存于4°C冰箱,否则储存于75%酒精溶液中,室温保存即可。其中,共捕获地面游离蚤1397匹,总捕获率为8. 32%。(6)收集捕获装置收集捕获装置并清洗,为继续放置在其它自然村作准备。作为对比试验,在2007年8月-9月,课题组在梁河县共30个自然村使用粘蚤纸法收集地面游离蚤,每个自然村随机抽取20个家庭,每个家庭放置20张自制粘蚤纸,放置I个夜晚,即每个自然村放置粘蚤纸400张。共计放置粘蚤纸12000张,实验结果表明,共捕获地面游离蚤315匹,总捕获率仅为2. 63%。从总捕获率来看,捕获装置收集地面游离蚤的捕获率高于粘蚤纸法。此外,粘蚤纸仅可以放置一个夜晚,其捕获的地面游离蚤不能很好的代表当地地面游离蚤的丰盛度水平,而使用捕获装置收集地面游离蚤能克服粘蚤纸法的这一重大缺陷,捕获装置可以根据需要放置多天,捕获的地面游离蚤也能更好代表当地地面游离蚤的丰盛度水平,从而便于评估当地疾病传播的危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面游离蚤的捕获装置的资助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060229)、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09CD126)、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教外司留[2011] 1568号)和云南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引工程项目(2009CI01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面游离蚤的捕获装置具有以下优点(I)仅需要使用自来水,而不需要添加任何杀虫剂,具有无毒的优点;(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面游离蚤的捕获装置的规格,即盘沿的高度、盘沿的外缘长、外缘宽、内缘长和内缘宽是经过大量实验反复筛选得到的,通过使用这种规格的捕获装置,具有捕获游离蚤的捕获率高的优点;尤其是对于盘沿高度的筛选,在满足游离蚤能够跳入捕获装置内部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在捕获装置内部的游离蚤向外界逃离的问题。(3)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和制作方便的优点。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ー种地面游离蚤的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盘底和盘沿;所述盘底的外围与所述盘沿一体成型,所述盘沿的高度为15毫米 55毫米。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地面游离蚤的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沿的高度为30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地面游离蚤的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底内缘面积为20000平方毫米 80000平方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面游离蚤的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底内缘面积为57750平方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地面游离蚤的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沿的外缘长250毫米 350毫米、外缘宽190毫米 280毫米、内缘长230毫米 320毫米和内缘宽165毫米 255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面游离蚤的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沿的外缘长305毫米、外缘宽235毫米、内缘长275毫米和内缘宽210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地面游离蚤的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底的形状为长方形。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地面游离蚤的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底的形状为正方形。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地面游离蚤的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底的形状为圆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面游离蚤的捕获装置,包括盘底和盘沿;所述盘底的外围与所述盘沿一体成型,所述盘沿的高度为15毫米~55毫米。因此,只需向该装置中加入一定高度的水,就可以有效的捕获地面游离蚤,该种捕获地面游离蚤的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节约人力、对健康无害和对游离蚤捕获效率高的优点。
文档编号A01M1/00GK202471445SQ2012200966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5日
发明者刘正祥, 尹家祥, 杜春红, 杨光璨, 石丽媛, 董兴齐, 钟佑宏, 龚正达 申请人: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