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单体牡蛎苗培育的简易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牡蛎育苗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单体牡蛎苗培育用的装置。
背景技术:
单体牡蛎即游离的、无固着基的牡蛎。牡蛎具有群聚的生活习性,常多个牡蛎固着在一起,由于生长空间的限制,壳形极不规则,大大地影响了美观。群聚习性还造成牡蛎在食物上的竞争,极大地影响其生长速度。单体牡蛎由于其游离性而不受生长空间的限制,因而壳形规则美观,大小均匀,易于放养和收获。单体牡蛎的形成是在牡蛎幼虫出现眼点即具有附着变态能力时,对其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处理,使之成为单个的游离的牡蛎。但经处理后的单体牡蛎苗(大小在Imm以上)的培育,比较麻烦,国外主要是采用上升流装置,但仅适合小规模育苗生产,目前还没有适合规模化生产的装置和方法,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操作简单、省工省力、环境稳定、管 理方便的单体牡蛎苗规模化生产的培育装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体牡蛎苗培育用的装置,它能克服现有的单体牡蛎苗培育上存在的上述缺点。一种单体牡蛎苗培育的简易装置,包括塑料筐(I),所述塑料筐(I)由聚乙烯塑料做成,规格为长I. 5米X宽0. 6米X高0. 8米,塑料筐(I)周围封闭,上部和底部是敞口,内部设有不同的层数;塑料筐(I)内放置塑料网框(2),塑料网框(2)是由塑钢做成,规格为长I. 0米X宽0. 6米,塑料网框⑵的框边(5)宽度3-4cm,塑料网(6)镶嵌在框边(5)上,塑料网(6)的网孔大小根据单体牡蛎苗大小而调整,塑料筐(I)的上部不同部位设有四个溢水口(3),底部敞开并设支脚(4)。本实用新型可直接把单体牡蛎苗放在塑料网框上,加入饵料的水从框架的底部进入,上部排出,充分利用了育苗池的空间,可大规模培育单体牡蛎苗,牡蛎苗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适合规模化单体牡蛎苗的培育生产。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单体牡蛎苗培育的简易装置,其特征是由聚乙烯塑料做成长I. 5米X宽0. 6米X高0. 8米的塑料筐I周围封闭(图中未标出),上部和底部是敞口,内部设有不同的层数,放置塑料网框2,塑料网框2是由塑钢做成的长I. 0米X宽0. 6米的框,框边5宽度3-4cm,塑料网6镶嵌在边框上,塑料网孔大小可根据单体牡蛎苗大小而调整,框的上部不同部位设有四个溢水口 3,底部敞开并设支脚4。[0009]本实用新型可直接把单体牡蛎苗放在塑料网框上,加入饵料的水从框架的底部进入,上部排出,充分利用了育苗池的空间,可大规模培育单体牡蛎苗,牡蛎苗生长速度快,成 活率高,适合规模化单体牡蛎苗的培育生产。
权利要求1.一种单体牡蛎苗培育的简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塑料筐(1),所述塑料筐(I)由聚乙烯塑料做成,规格为长I. 5米X宽O. 6米X高O. 8米,塑料筐(I)周围封闭,上部和底部是敞口,内部设有不同的层数;塑料筐⑴内放置塑料网框(2),塑料网框⑵是由塑钢做成,规格为长I. O米X宽O. 6米,塑料网框⑵的框边(5)的宽度3-4cm,塑料网(6)镶嵌在框边(5)上,塑料网¢)的网孔大小根据单体牡蛎苗大小而调整,塑料筐(I)的上部不同部位设有四个溢水口(3),底部敞开并设支脚(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体牡蛎苗培育的简易装置。包括塑料筐(1),所述塑料筐(1)由聚乙烯塑料做成,规格为长1.5米×宽0.6米×高0.8米,塑料筐(1)周围封闭,上部和底部是敞口,内部设有不同的层数;塑料筐(1)内放置塑料网框(2),塑料网框(2)是由塑钢做成,规格为长1.0米×宽0.6米,塑料网框(2)的框边(5)的宽度3-4cm,塑料网(6)镶嵌在框边(5)上,塑料网(6)的网孔大小根据单体牡蛎苗大小而调整,塑料筐(1)的上部不同部位设有四个溢水口(3),底部敞开并设支脚(4)。
文档编号A01K61/00GK202524897SQ201220152799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2日
发明者孔静, 张玮, 高翔峰 申请人:山东海益宝水产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