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食用菌棒脱膜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食用菌棒脱膜机。
背景技术:
食用菌生产一直以来以菌袋栽培方式为主,会产生大量的废食用菌棒,在提倡节能环保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了一种生物质能源炉,可以燃用废菌棒,使其变废为宝,但在食用菌棒入炉前需将其外包裹的塑料膜脱掉,否则会影响生物质能源炉的使用。目前生产上所采用的脱膜方式有两种一是采用人工脱膜,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 ’另一种是采用大型的脱袋机,但机器造价都在万元以上,一般小型食用菌生产企业承担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构造简单,造价低,操作容易,使用成本 低的食用菌棒脱膜机。一种食用菌棒脱膜机,包括机架、传送组件、驱动组件、破膜刀、进料斗、碎渣刀,以及内部封装有传送轴齿轮、下脱膜轴齿轮、上脱膜轴齿轮与脱膜轴驱动齿轮的齿轮箱构成;齿轮箱安装在机架右侧面上。所述传送组件包括传送轴、上脱膜轴与下脱膜轴;其中,上脱膜轴与下脱膜轴结构相同,水平设置,均由脱膜轴段、圆台过渡段、光轴段构成的同轴一体结构;以上脱膜轴为例进行说明脱膜轴段为周向上均匀设置横向的脱膜齿的横轴;脱膜轴段的一端与圆台过渡段的底面相连,圆台过渡段的顶面与光轴段一端相连;上脱膜轴与下脱膜轴中的脱膜轴段的一端均与机架左侧面轴接;上脱膜轴的光轴段与齿轮箱内的上脱膜轴齿轮同轴固连;下脱膜轴中的光轴段依次与齿轮箱内的下脱膜轴齿轮、脱膜轴驱动齿轮固连后,与齿轮箱另一侧轴接;上述上脱膜轴齿轮与下脱膜轴齿轮哨合。所述传送轴为周向上具有左向螺旋结构的横轴,传送轴位于上脱膜轴与下脱膜轴的前方或后方;传送轴左端与机架左侧面轴接,右端与齿轮箱内的传送轴齿轮固连;传送轴齿轮与脱膜轴驱动齿轮啮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动机、电动机皮带轮、传送轴皮带轮、驱动皮带,其中,电动机皮带轮固定在电动机的输出轴上,传送轴皮带轮固定在传送轴右端上,电动机皮带轮通过驱动皮带与传送轴皮带轮间套接。所述破膜刀与机架顶面间相对固定;破膜刀刀刃右向,破膜刀位于上脱膜轴中的圆台过渡段的起始处。在靠近传送轴的左端处安装有至少一个板状碎渣刀,碎渣刀的轴线与传送轴轴线相互垂直,且碎渣刀的刀刃向上设置。在机架中顶面上开有进料口,进料口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上脱膜轴中光轴段与传送轴之间;机架顶面上安装有进料斗,进料斗的底面与进料口连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0012]I、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棒脱膜机与人工脱棒相比可以显著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生产成本,与大型脱袋机相比可以显著降低设备购置成本。2、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棒脱膜机易于在生产上推广使用,同时也为生物质能源炉的推广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为节能环保做出一定的贡献。
图I是本实用新型脱膜机结构正视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脱膜机中齿轮箱内部结构透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脱膜机中上脱膜轴结构侧视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脱膜机中上脱膜轴的脱膜轴段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脱膜机中上脱膜轴、下脱膜轴、传送轴与下脱膜轴齿轮、上脱膜轴齿轮、脱膜轴驱动齿轮、传送轴齿轮间连接关系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脱膜机结构仰视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脱膜机中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脱膜机中限位板与驱动皮带罩安装位置正视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脱膜机中限位板与驱动皮带罩以及卸膜板安装位置后视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脱膜机中限位板与驱动皮带罩以及卸膜板安装位置左视示意图。图中I-机架2-传送组件3-驱动组件4-破膜刀5-进料斗6-卸料板7-齿轮箱8-碎渣刀9-驱动皮带罩 10-限位板11-卸膜板101-进料口201-传送轴202-上脱膜轴203-下脱膜轴 204-脱膜轴段205-圆台过渡段 206-光轴段207-脱膜齿301-电动机302-电动机皮带轮303-传送轴皮带轮 304-驱动皮带 701-传送轴齿轮702-下脱膜轴齿轮703-上脱膜轴齿轮 704-脱膜轴驱动齿轮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一种食用菌棒脱膜机,如图I所述,包括机架I、传送组件2、驱动组件3、破膜刀4、进料斗5、碎渣刀10,以及内部封装有传送轴齿轮701、下脱膜轴齿轮702、上脱膜轴齿轮703与脱膜轴驱动齿轮704的齿轮箱7构成,如图2所示。其中,机架I具有顶面、左侧面与右侧面。机架I右侧面上固定安装有齿轮箱7。所述传送组件2包括传送轴201、上脱膜轴202与下脱膜轴203。其中,上脱膜轴202与下脱膜轴203结构相同,水平设置,均由脱膜轴段204、圆台过渡段205、光轴段206构成的同轴一体结构。以上脱膜轴202为例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其中,脱膜轴段204为周向上均匀设置有η个横向的脱膜齿207的横轴,即脱膜轴段204轴向上为齿形结构,如图4所示。脱膜轴段204的一端与圆台过渡段205的底面相连,圆台过渡段205的顶面与光轴段206 —端相连,通过圆台过渡段205实现光轴段206与脱膜轴段204间的圆滑过渡。上脱膜轴202与下脱膜轴203中的脱膜轴段204的一端均与机架I左侧面轴接;上脱膜轴202的光轴段206穿过齿轮箱7 —侧与齿轮箱7内的上脱膜轴齿轮703同轴固连;下脱膜轴中的光轴段206穿过齿轮箱7 —侧依次与齿轮箱7内的下脱膜轴齿轮702、脱膜轴驱动齿轮704固连后,与齿轮箱7另一侧轴接,如图5所示,上述上脱膜轴齿轮703与下脱膜轴齿轮702啮合,且光轴段206的长度L1不小于食用菌袋的长度。在上脱膜轴202与下脱膜轴204连接后需保证上脱膜轴202与下脱膜轴204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合,且上脱膜轴202与下脱膜轴204中的脱膜轴段204间的间隙不大于O. Imm,即上脱膜轴202与下脱膜轴203中的脱膜轴段204上的脱膜齿207均处于垂直水平面状态时,两脱膜齿207间的间隙不大于O. Imm,由此通过上脱膜轴202与下脱膜轴203中的脱膜轴段204反向内旋时,可将食用菌棒上的塑料膜绞入上脱膜轴202与下脱膜轴203间,使塑料膜从食用菌棒上脱离。
·[0037]所述传送轴201为周向上具有左向螺旋结构的横轴,传送轴201位于上脱膜轴202与下脱膜轴203的前方或后方,本实用新型中,传送轴201位于上脱膜轴202与下脱膜轴203的前方。传送轴201左端与机架I左侧面轴接,右端与机架右侧面上的齿轮箱7 —侧轴接,并穿过齿轮箱7侧壁与齿轮箱7内的传送轴齿轮701固连后,与齿轮箱7另一侧轴接,如图5所示。所述传送轴齿轮701与脱膜轴驱动齿轮704啮合,由此使齿轮箱7中的传动轴齿轮701、脱膜轴驱动齿轮704、下脱膜轴齿轮702与上脱膜轴齿轮703间形成联动。如图I所示,传送轴201连接后需保证传送轴201位于下脱膜轴203下方,且传送轴201与上脱膜轴202、下脱膜轴203中的光轴段206间的水平距离L2小于食用菌袋的直径,如图6所示,由此使上脱膜轴202、下脱膜轴203与传送轴201共同对食用菌袋进行支撑限位,食用菌袋不会从上脱膜轴202、下脱膜轴203与传送轴201间直接落下;且传送轴201与上脱膜轴202中脱膜轴段204顶部间竖直距离不大于食用菌袋的直径,由此可使食用菌袋在输送过程中,经过上脱膜轴202与下脱膜轴203中的脱膜轴段204时,使包裹食用菌棒的塑料膜被上脱膜轴202与下脱膜轴203中的脱膜轴段204绞入。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电动机301、电动机皮带轮302、传送轴皮带轮303、驱动皮带304,如图7所示,其中,电动机301设置在机架I底部右侧面框架103下方,通过连接板305与右侧面框架103固定,可加固机架I整体框架结构;电动机皮带轮302固定在电动机301的输出轴上,传送轴皮带轮303固定在传送轴201右端上,电动机皮带轮302通过驱动皮带304与传送轴皮带轮303间套接。由此电动机301驱动电动机皮带轮302转动,通过驱动皮带304带动传送轴皮带轮303转动,由此使传送轴齿轮701、传送轴201共同随之转动;通过传送轴齿轮701的转动,从而使齿轮箱7中各个齿轮联动。由机架I右侧看去,电动机301驱动电动机皮带轮302顺时针转动,则传送轴皮带轮303、传送轴齿轮701、传送轴201均顺时针转动,由此通过传送轴201上的左螺旋结构可将食用菌袋向机架I左侧传送;传送轴齿轮701带动脱膜轴驱动齿轮704逆时针转动,脱膜轴驱动齿轮704带动下脱膜轴齿轮702顺时针转动,则上脱膜轴齿轮703逆时针转动,由此可使上脱膜轴202与下脱膜轴203反向内旋,实现上脱膜轴202与下脱膜轴203中脱膜轴段204的脱膜功能。所述破膜刀4固定在与机架I后侧面固定的挡板上,破膜刀4刀刃右向,如图I所示,破膜刀4位于上脱膜轴202中的圆台过渡段205的起始处,且破膜刀4底部与传送轴201间的竖直距离L3小于食用菌袋的直径,在食用菌袋的传送过程中通过破膜刀4可将食用菌袋划破。在靠近传送轴201的左端处安装有至少一个板状碎渣刀8,如图5所示,碎渣刀8的轴线与传送轴201轴线相互垂直,且碎渣刀8的刀刃向上设置,由此通过碎渣刀8可实现在食用菌棒脱膜后,对食用菌棒的粉碎。在机架I中顶面上开有进料口 104,进料口 104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上脱膜轴202中光轴段206与传送轴201之间,如图6所示;机架I顶面上安装有进料斗5,进料斗5的底面与进料口 104连通,由此将食用菌袋放入进料斗5后,可由进料口 104落入到位于机架I内部的上脱膜轴202、下脱膜轴203中的光轴段与传送轴201之间。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棒脱膜机中还设置有卸料板6、驱动皮带罩9、限位板10以及与卸膜板11,其中限位板10竖直设置,如图8、图9、图10所示,位于传送轴201上方,固连在 机架I顶面下表面;且限位板10 —端位于机架I右侧面处,另一端位于上脱膜轴202中脱 膜轴段204处,限位板10与上脱膜轴202、下脱膜轴203中的脱膜轴段204间的距离L4小于食用菌带的直径,由此通过限位板10对传送轴201与上脱膜轴202、下脱膜轴203间的食用菌袋进行限位,使食用菌袋在限位板10的作用下与上脱膜轴202和下脱膜轴203靠近,由此使上脱膜轴202、下脱膜轴203中的脱膜轴段204完成脱膜。所述驱动皮带罩9罩在电动机皮带轮302、传送轴皮带轮303、驱动皮带304外侧,与机架I固连,起到对操作人员的防护作用,且具有防尘功能。所述卸料板6位于机架I左侧传送轴201下方,卸料板6向下倾斜,通过连接件与机架I顶面下表面固连,由此通过碎渣刀10打碎的食用菌棒可由卸料板6上落下,进行集中收集。所述卸膜板11同样向下倾斜,并通过连接件与机架I顶面下表面相连,且卸膜板11顶部边缘位于下脱膜轴203中的脱膜轴端204顶部下方,由此使上脱膜轴202与下脱膜轴203中的脱膜轴段204脱下的食用菌袋通过卸膜板11落下,进行集中收集。通过上述结构形成食用菌棒脱膜机,在进行食用菌棒脱膜时,首先开启电动机301,电动机301驱动电动机皮带轮302转动,通过驱动皮带304,带动传送轴皮带轮303转动,从而带动传送轴齿轮701与传送轴201转动,并带动与传送轴齿轮701啮合的脱膜轴驱动齿轮704转动,脱膜轴驱动齿轮704带动下脱膜轴齿轮702与下脱膜轴203转动,从而带动上脱膜轴齿轮703与上脱膜轴202转动,之后将食用菌棒由进料斗104放入,食用菌棒通过进料104 口落入上脱膜轴202、下脱膜轴203的光轴段206与传送轴201之间,由此通过传送轴201上的左向螺旋结构的作用下使食用菌棒沿传送轴201向左方运动,当食用菌棒与破膜刀4接触时,在破膜刀4的作用下,将食用菌棒上的塑料膜破开,随食用菌棒的移动逐渐完全破开,在限位板10的作用下使食用菌棒与上脱膜轴202和下脱膜轴203靠近,食用菌棒表面被破开的塑料膜,随上脱膜轴202和下脱膜轴203间的同相转动被卷入,并由卸料板6上排出。当脱膜后的食用菌棒与传送轴201上连接的碎渣刀8接触时,被粉碎,并从卸料板6上排出。
权利要求1.一种食用菌棒脱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传送组件、驱动组件、破膜刀、进料斗、碎渣刀,以及内部封装有传送轴齿轮、下脱膜轴齿轮、上脱膜轴齿轮与脱膜轴驱动齿轮的齿轮箱构成;齿轮箱安装在机架右侧面上; 所述传送组件包括传送轴、上脱膜轴与下脱膜轴;其中,上脱膜轴与下脱膜轴结构相同,水平设置,均为由脱膜轴段、圆台过渡段、光轴段构成的同轴一体结构;以上脱膜轴为例进行说明脱膜轴段为周向上均匀设置横向的脱膜齿的横轴;脱膜轴段的一端与圆台过渡段的底面相连,圆台过渡段的顶面与光轴段一端相连;上脱膜轴与下脱膜轴中的脱膜轴段的一端均与机架左侧面轴接;上脱膜轴的光轴段与齿轮箱内的上脱膜轴齿轮同轴固连;下脱膜轴中的光轴段依次与齿轮箱内的下脱膜轴齿轮、脱膜轴驱动齿轮固连;上述上脱膜轴齿轮与下脱膜轴齿轮啮合; 所述传送轴为周向上具有左向螺旋结构的横轴,传送轴位于上脱膜轴与下脱膜轴的前方或后方;传送轴左端与机架左侧面轴接,右端与齿轮箱内的传送轴齿轮固连;传送轴齿轮与脱膜轴驱动齿轮啮合;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动机、电动机皮带轮、传送轴皮带轮、驱动皮带,其中,电动机皮带轮固定在电动机的输出轴上,传送轴皮带轮固定在传送轴右端上,电动机皮带轮通过驱动皮带与传送轴皮带轮间套接; 所述破膜刀与机架顶面间相对固定;破膜刀刀刃右向,破膜刀位于上脱膜轴中的圆台过渡段的起始处; 在靠近传送轴的左端处安装有至少一个板状碎渣刀,碎渣刀的轴线与传送轴轴线相互垂直,且碎渣刀的刀刃向上设置; 在机架中顶面上开有进料口,进料口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上脱膜轴中光轴段与传送轴之间;机架顶面上安装有进料斗,进料斗的底面与进料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食用菌棒脱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脱膜轴与下脱膜轴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合,且上脱膜轴与下脱膜轴中的脱膜轴段间的间隙不大于O. Imm ;所述光轴段的长度不小于食用菌袋的长度。
3.如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食用菌棒脱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轴位于上脱膜轴与下脱膜轴的前方或后方,传送轴与上脱膜轴、下脱膜轴中的光轴段间的水平距离小于食用菌袋的直径;且传送轴与上脱膜轴中脱膜轴段顶部间竖直距离不大于食用菌袋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食用菌棒脱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破膜刀底部与传送轴间的竖直距离小于食用菌袋的直径
5.如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食用菌棒脱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设置在机架底部右侧面框架下方,通过连接板与右侧面框架固定。
6.如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食用菌棒脱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电动机皮带轮、传送轴皮带轮、驱动皮带外侧罩有驱动皮带罩。
7.如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食用菌棒脱膜机,其特征在于机架顶面下表面竖直安装有限位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食用菌棒脱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位于传送轴上方,一端位于机架右侧面处,另一端位于上脱膜轴中脱膜轴段处,限位板与上脱膜轴、下脱膜轴中的脱膜轴段间的距离小于食用菌带的直径。
9.如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食用菌棒脱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左侧传送轴下方设置有卸料板。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食用菌棒脱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脱膜轴中的脱膜轴段顶部下方设置有卸膜板;卸膜板向下倾斜,通过连接件与机架顶面下表面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食用菌棒脱膜机,食用菌棒由机架顶部进料斗落入到机架内水平轴接的两个脱膜轴与一个传送轴之间,传送轴上有螺旋结构,实现食用菌棒的输送。当食用菌棒传送到机架上破膜刀处时,通过破膜刀将食用菌棒表面的塑料膜划开后,通过两脱膜轴上脱膜齿相对转动使食用菌棒上的塑料膜绞入,脱离食用菌棒,随后由卸膜板落下收集,脱膜后的食用菌棒进入到传送轴上的碎渣刀处,将食用菌棒破碎由卸料斗落下收集。本实用新型与人工脱膜相比可以显著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生产成本,与大型脱袋机相比可以显著降低设备购置成本,且易于在生产上推广使用,同时也为生物质能源炉的推广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为节能环保做出一定的贡献。
文档编号A01G1/04GK202587900SQ2012202542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1日
发明者郭翼, 亢亚松, 刘宪东 申请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