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浆料球磨砂磨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研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浆料球磨砂磨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导电剂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地影响着锂离子电池的性能,锰氧化物,磷酸盐等材料。这些材料的电导率都很低,但还要保持良好的大倍率充放电特性、较长的使用寿命。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型的纤维状导电剂,可以形成完整的三维导电网络结构,与传统导电剂如导电碳黑等相比,碳纳米管具有更高的电子导电率,所需用量也相对较低,有利于提升电池容量、提高电池循环寿命、尤其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大倍率充放电性能。制作碳纳米管导电剂需要先使用球磨机球磨再进行砂磨,目前在生产过程中,浆料在球磨完后需要人工倒入循环罐进行砂磨,生产效率低,且浪费人力。因此,有必要对球磨砂磨生产系统做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节约人力资源的浆料球磨砂磨连续生产系统。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浆料球磨砂磨连续生产系统,其包括球磨机,缓存桶、循环罐、砂磨机及与砂磨机相连接的第一隔膜泵,所述球磨机与所述缓存桶管道连接,所述循环罐与所述砂磨机管道连接,其中在所述缓存桶与所述循环罐之间设置有第二隔膜泵,所述第二隔膜泵能够将所述缓存桶中的浆料输送到所述循环罐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缓存桶设置有上端口和下端口,所述上端口与所述球磨机的出料口相连接,所述下端口与第二隔膜泵的进口相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循环罐的上开口一与所述第二隔膜泵相连接,所述循环罐的上开口二与所述砂磨机相连接,所述循环罐的下开口与所述第一隔膜泵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缓存桶与循环罐之间设置一隔膜泵,该隔膜泵能够将缓存桶中的浆料直接输送到循环罐中,是整条生产线全部通过设备运作,而不需要人工搬运,提高了生产效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浆料球磨砂磨生产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楽料球磨砂磨生产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中所述球磨砂磨生产系统包括球磨机1,缓存桶2、循环罐4、砂磨机5及与砂磨机5管道连接的第一隔膜泵6。球磨机I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缓存桶2设置有上端口和下端口,所述球磨机I下端的出料口与所述缓存桶2的上端口通过管道相连接。为了保证生产线的连续性,缓存桶2和循环罐4之间设置有第二隔膜泵3,所述第二隔膜泵3的进口与所述缓存桶2的下端口通过管道相连接。其中,所述循环罐4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循环罐4下部设置有第三出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隔膜泵3的出口相连接,所述第二进料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砂磨机5相连接,所述第三出料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隔膜泵6的进口相连接。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图中箭头指向为浆料的输送方向。浆料在球磨机I中球磨完成后通过出料口进入缓存桶2中储存,然后通过第二隔膜泵3的高速旋转将缓存桶2中球磨后的浆料直接被输送到循环罐4中,循环罐4中的浆料再通过第一隔膜泵6被输送到砂磨机5中进行砂磨,进而完成浆料的球磨和砂磨的连续工序。本实用新型通在缓存桶与循环罐之间设置一隔膜泵,该隔膜泵能够将缓存桶中的浆料直接输送到循环罐中,保证了球磨和砂磨工序生产的连续性,使整条生产线由电脑操作设备运行,而不需要人工搬运,提高了生产效率。上述说明已经充分揭露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所做的任何改动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相应地,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也并不仅仅局限于前述具体实施方式
。
权利要求1.一种浆料球磨砂磨生产系统,其包括球磨机,缓存桶、循环罐、砂磨机及与砂磨机相连接的第一隔膜泵,所述球磨机与所述缓存桶管道连接,所述循环罐与所述砂磨机管道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缓存桶与所述循环罐之间设置有第二隔膜泵,所述第二隔膜泵能够将所述缓存桶中的浆料输送到所述循环罐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浆料球磨砂磨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桶设置有上端口和下端口,所述上端口与所述球磨机的出料口相连接,所述下端口与第二隔膜泵的进口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浆料球磨砂磨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罐的上开口一与所述第二隔膜泵相连接,所述循环罐的上开口二与所述砂磨机相连接,所述循环罐的下开口与所述第一隔膜泵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浆料球磨砂磨生产系统,其包括球磨机,缓存桶、循环罐、砂磨机及与砂磨机相连接的第一隔膜泵,所述球磨机与所述缓存桶管道连接,所述循环罐与所述砂磨机管道连接,其中在所述缓存桶与所述循环罐之间设置有第二隔膜泵,所述第二隔膜泵能够将所述缓存桶中的浆料输送到所述循环罐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缓存桶与循环罐之间设置一隔膜泵,该隔膜泵能够将缓存桶中的浆料直接输送到循环罐中,保证了球磨和砂磨工序生产的连续性,由于整条生产线全部通过设备运作,而不需要人工搬运,提高了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02C23/00GK202893471SQ20122054980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4日
发明者万仁涛 申请人:无锡东恒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