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下着生藻类的采集装置及其方法

文档序号:144310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冰下着生藻类的采集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着生藻类的采集装置及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冰下着生藻类的采集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着生藻类的采集方法有水草法、载玻片法和聚酯薄膜法。水草法是通过采集调查水域的大型水生植物上附着的藻类,无需特殊的采集工具。载玻片法和聚酯薄膜法的采样工具,是通过绳索衔接,绳索的一端连接浮子一端连接玻片框或聚酯薄膜进行着生藻类的附着,待实验天数结束后,从水中取出玻片或薄膜进行着生藻类的采集。我国北方地区地处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带,冬季漫长,自然水体有近6个月的冰封期。在冰封期时,水草法采集着生藻类不易实现,而载玻片法和聚酯薄膜法的工具会由于冻在冰中无法取出而不易完成着生藻类的采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北方地区在冰封期时,利用载玻片法和聚酯薄膜法采集着生藻类会使工具冻在冰中无法完成采集的问题,提供一种冰下着生藻类的采集装置及其方法。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装置:所述采集装置包括上套管、下套管、胶垫、中间接管、上接管、盖板、横杆、至少一个基质框、至少两个导向部件和两个L形把手,所述下套管的上端为开放式、下端为封闭式,所述下套管的上端与中间接管螺纹连接,中间接管的上端与上套管固定连接,盖板设置在上套管的上端面处,上接管设置在上套管的上端且与上套管固定连接,两个L形把手对称设置在上接管的两侧,且L形把手与上接管固定连接,每个L形把手上设有横孔,横杆安装在横孔中,胶垫通过连接元件安装在下套管的下端,每个导向部件包括内燕尾片、外燕尾片和锁扣,内燕尾片设置在外燕尾片的燕尾槽中,且内燕尾片与外燕尾片滑动连接,锁扣设置在内燕尾片和外燕尾片中,且锁扣上的搭钩固定在外燕尾片的上部,锁扣上的搭扣固定在内燕尾片的上部,所述基质框包括底板和两个竖板,底板位于平行的两个竖板之间的底部,所述基质框沿竖板的内壁和底板的上端面设有凹槽,两个导向部件以下套管的轴线对称设置,且外燕尾片的上端穿过胶垫固定安装在下套管的下端面上,内燕尾片的下端固定安装在相应竖板的上端面上。方法:所述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步骤一、安装基质玻片:将数个基质玻片一一放在凹槽中,基质框内的基质玻片的着生面积不小于200cm2 ;步骤二、固定基质框:将固定在基质框上的内燕尾片与固定在下套管上的外燕尾片通过锁扣锁紧;

步骤三、置入采集装置:在需要采集处的冰上打冰孔,将采集装置从冰孔置入水下,基质框悬于水中,横杆担在冰面上;步骤四、投放发热包:待14天后,打开盖板,向上套管内投放2 4包发热包,同时向上套管内加水,水的高度为上套管与下套管总长度的2/3以上;步骤五、取出采集装置:待上套管的管壁与冰层脱节后取出采集装置,取出基质玻片,完成着生操类米集。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本发明通过不锈钢套管及衔接在下面的基质框,将基质框置于冰层下面的水中,利用不锈钢套管与冰的冻结程度不紧密,受热后传导较快的原理,完成自然水体冰下着生藻类的采集。二、本发明的下套管与基质框通过导向部件连接,上套管与下套管采用螺纹连接,使得本发明易于拆卸、方便携带,适合野外操作。三、本发明对采样点的设置自由度较高,有利于相关科研项目实施。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主剖视图,图2是图1的A-A截面视图,图3是图1的B-B截面视图,图4是导向部件7的截面视图,图5是图4的K向视图,图6是搭钩9_3_1与外燕尾片9-2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7是搭扣9-3-2与内燕尾片9-1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方式
一:结合图1 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上套管1、下套管3、胶垫4、中间接管5、上接管6 、盖板7、横杆8、至少一个基质框2、至少两个导向部件9和两个L形把手10,所述下套管3的上端为开放式、下端为封闭式,所述下套管3的上端与中间接管5螺纹连接,中间接管5的上端与上套管I固定连接,盖板7设置在上套管I的上端面处,上接管6设置在上套管I的上端且与上套管I固定连接,两个L形把手10对称设置在上接管6的两侧,且L形把手10与上接管6固定连接,每个L形把手10上设有横孔,横杆8安装在横孔中,胶垫4通过连接元件安装在下套管3的下端,每个导向部件9包括内燕尾片9-1、外燕尾片9-2和锁扣9-3,内燕尾片9-1设置在外燕尾片9_2的燕尾槽中,且内燕尾片9-1与外燕尾片9-2滑动连接,锁扣9-3设置在内燕尾片9-1和外燕尾片9_2中,且锁扣9-3上的搭钩9-3-1固定在外燕尾片9-2的上部,锁扣9-3上的搭扣9_3_2固定在内燕尾片9-1的上部,所述基质框2包括底板2-1和两个竖板2-2,底板2-1位于平行的两个竖板2-2之间的底部,底板2-1与两个竖板2-2制成一体,所述基质框2沿竖板2-2的内壁和底板2-1的上端面设有凹槽2-3,两个导向部件9以下套管3的轴线对称设置,且外燕尾片9-2的上端穿过胶垫4固定安装在下套管3的下端面上,内燕尾片9-1的下端固定安装在相应竖板2-2的上端面上,胶垫4用于减震。锁扣9-3为现有技术。锁扣9-3对内燕尾片9-1与外燕尾片9-2起到锁紧作用。当需要取深水的着生藻类时,可将基质框2的数量增加为两个,相应的导向部件9数量增加为四个。
具体实施方式
二:结合图2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基质框2的材质为不锈钢。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下套管3的长度为0.9m 1.2m。一般取样深度在1.5m左右,下套管3的长度在上述范围内符合取样深度,有利于着生藻类的采集。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四: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下套管3的长度为lm。一般取样深度在1.5m左右,下套管3的长度为Im时符合取样深度,有利于着生藻类的采集。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五: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上套管I的长度为0.6m 0.8m。一般取样深度在1.5m左右,上套管I的长度在上述范围内符合取样深度,有利于着生藻类的采集。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六: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上套管I的长度为
0.7m。一般取样深度在1.5m左右,上套管I的长度为0.7m时符合取样深度,有利于着生藻类的采集。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七:结合图2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基质框2内设有两排凹槽2-3。在保证基质玻片安装牢固的同时使得基质框2装的基质玻片更多,以满足实验要求。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八: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或二不同的是它还增加有胶皮垫,胶皮垫沿凹槽2-3的表面铺设。这样设计可防止基质玻片插入后晃动而破碎。同时增加了基质玻片的牢固性。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七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九:结合图1 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步骤一、安装基质玻片11:将数个基质玻片11 一一放在凹槽2-3中,基质框2内的基质玻片11的着生面积不小于200cm2 ;步骤二、固定基质框2:将固定在基质框2上的内燕尾片9-1与固定在下套管3上的外燕尾片9-2通过锁扣9-3锁紧;步骤三、置入采集装置:在需要采集处的冰上打冰孔,将采集装置从冰孔置入水下,基质框2悬于水中,横杆8担在冰面上;步骤四、投放发热包:待14天后(上套管I的管壁已与冰层冻在一起),打开盖板7,向上套管I内投放2 4包发热包,同时向上套管I内加水,水的高度为上套管I与下套管3总长度的2/3以上;发热包为市售产品,每包发热包为56克;步骤五、取出采集装置:待上套管I的管壁与冰层脱节后取出采集装置,取出基质玻片11,完成着生操类米集。
具体实施方式
十:结合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为步骤一中的基质玻片11可选用麻面有机玻璃。麻面有机玻璃使得着生藻类 的附着效果好。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
九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冰下着生藻类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装置包括上套管(I)、下套管(3)、胶垫(4)、中间接管(5)、上接管(6)、盖板(7)、横杆(8)、至少一个基质框(2)、至少两个导向部件(9)和两个L形把手(10),所述下套管(3)的上端为开放式、下端为封闭式,所述下套管(3)的上端与中间接管(5)螺纹连接,中间接管(5)的上端与上套管(I)固定连接,盖板(7)设置在上套管(I)的上端面处,上接管(6)设置在上套管(I)的上端且与上套管(I)固定连接,两个L形把手(10)对称设置在上接管¢)的两侧,且L形把手(10)与上接管¢)固定连接,每个L形把手(10)上设有横孔,横杆(8)安装在横孔中,胶垫(4)通过连接元件安装在下套管(3)的下端,每个导向部件(9)包括内燕尾片(9-1)、外燕尾片(9-2)和锁扣(9-3),内燕尾片(9-1)设置在外燕尾片(9-2)的燕尾槽中,且内燕尾片(9_1)与外燕尾片(9-2)滑动连接,锁扣(9-3)设置在内燕尾片(9-1)和外燕尾片(9-2)中,且锁扣(9-3)上的搭钩(9-3-1)固定在外燕尾片(9-2)的上部,锁扣(9-3)上的搭扣(9_3_2)固定在内燕尾片(9-1)的上部,所述基质框(2)包括底板(2-1)和两个竖板(2-2),底板(2-1)位于平行的两个竖板(2-2)之间的底部,所述基质框(2)沿竖板(2-2)的内壁和底板(2-1)的上端面设有凹槽(2-3),两个导向部件(9)以下套管(3)的轴线对称设置,且外燕尾片(9-2)的上端穿过胶垫(4)固定安装在下套管(3)的下端面上,内燕尾片(9-1)的下端固定安装在相应竖板(2-2)的上端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冰下着生藻类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框(2)的材质为不锈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冰下着生藻类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套管(3)的长度为0.9m 1.2m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冰下着生藻类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套管(3)的长度为l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冰下着生藻类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管(I)的长度为0.6m 0.8m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冰下着生藻类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管(I)的长度为0.7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冰下着生藻类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框(2)内设有两排凹槽(2-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冰下着生藻类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装置还包括胶皮垫,所述胶皮垫沿凹槽(2-3)的表面铺设。
9.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实现冰下着生藻类的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步骤一、安装基质玻片(11):将数个基质玻片(11) 一一放在凹槽(2-3)中,基质框(2)内的基质玻片(11)的着生面积不小于200cm2 ; 步骤二、固定基质框(2):将固定在基质框(2)上的内燕尾片(9-1)与固定在下套管(3)上的外燕尾片(9-2)通过锁扣(9-3)锁紧; 步骤三、置入采集装置:在需要采集处的冰上打冰孔,将采集装置从冰孔置入水下,基质框(2)悬于水中,横杆(8)担在冰面上; 步骤四、投放发热包:待14 天后,打开盖板(7),向上套管(I)内投放2 4包发热包,同时向上套管(I)内加水,水的高度为上套管(I)与下套管(3)总长度的2/3以上;至上套管和下套管长度的2/3以上; 步骤五、取出采集装置:待上套管(I)的管壁与冰层脱节后取出采集装置,取出基质玻片(11),完成着生藻类采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冰下着生藻类的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基质玻片(11)可选用麻面有 机玻璃。
全文摘要
冰下着生藻类的采集装置及其方法,它涉及一种着生藻类的采集装置及方法,以解决北方地区在冰封期时,利用载玻片法和聚酯薄膜法无法完成采集的问题。装置下套管与上套管通过中间接管连接,盖板设置在上套管的上端面处,两个L形把手通过上接管与上套管连接,横杆安装在L形把手上的横孔中,内燕尾片与外燕尾片滑动连接,锁扣设置在内燕尾片和外燕尾片中,基质框内设有凹槽,导向部件上的外燕尾片的上端固定在下套管的下端面上,导向部件上的内燕尾片的下端固定在竖板的上端面上。方法一、安装基质玻片;二、固定基质框;三、置入采集装置;四、投放发热包;五、取出采集装置,完成着生藻类采集。本发明用于冰下着生藻类采集。
文档编号A01D44/00GK103190245SQ20131011104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日
发明者李喆, 马波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