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科植物旋转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98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兰科植物旋转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栽种铁皮石斛、霍山石斛、金钗石斛、石仙桃等兰科附生植物的兰科植物旋转栽培装置,它可置于大棚内、树林中或简易搭设的棚架中。
背景技术
石斛属植物为亚热带附生植物,其大多生长在亚热带、湿度较大、并有充足散射光的深山老林中,且附生于疏松且厚的树干或树枝上,或生长于林中的山岩石缝或石槽间。石斛是一种常用的名贵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长期以来,药用石斛主要依靠采收野生品种,而由于过度采挖,致使野生资源严重枯竭,濒临绝迹。目前国家已将野生铁皮石斛等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材植物,为了切实有效地保护石斛属植物资源,数十年来,不少科研人员、专家等不断研究探索石斛的人工种植方法,目前常见的栽培方法有:①贴树栽植法-是指直接将石斛苗绑扎缠绕于树干进行栽培
贴石栽植法-在石块或固体墙体上凿出凹穴,将石斛苗栽植于凹穴中。上述栽培方法与石斛的野生种植方式一样,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用于栽培石斛的附主是固定不动的,由于附主的不同角度受到光照的时间会有很大不同,因此生长在附主的不同角度位置的石斛的生长发育程度就会有很大不同,导致同一批栽种收获的石斛质量经常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产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 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兰科植物旋转栽培装置,它可根据需要及时旋转调节用于栽种石斛等兰科植物的附主的水平角度,使栽种在附主的不同角度位置的植株都能受到均衡充足的光照,从而既确保同一批栽种收获的石斛等兰科植物质量均衡,又有助于提高生长效率和提高产量。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构成的:一种兰科植物旋转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座和放置于底座上方的栽培体,所述底座包括固定座、安装于固定座上的旋转座以及用来带动旋转座相对固定座水平旋转的旋转驱动装置,所述栽培体的底部支撑于旋转座上方。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优选结构如下:所述固定座上设有上口径小下口径大的阶梯圆孔,所述旋转座的下部由上口径小下口径大且与阶梯圆孔转动配合的阶梯圆轴构成,阶梯圆孔的顶部开通,阶梯圆孔的底部封闭且设有一圈环绕阶梯圆孔中心设置的圆环形凹槽,圆环形凹槽内置有多个位于其槽底和阶梯圆轴的底部之间的滚珠;所述旋转座的上部外周设有以阶梯圆轴轴线为中心设置的齿轮或蜗轮,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由动力源和连接于动力源与齿轮或蜗轮之间的传动机构构成。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中,固定座上可设置一个或多个用来放置栽培体的旋转座,当设置多个旋转座时,为了能同时调节多组旋转座及其上放置的栽培体的旋转角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本发明进一步改进如下: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的阶梯圆孔以及与阶梯圆孔对应连接的旋转座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当旋转座上部外周设置的是齿轮时,所述传动机构由能同时带动各个旋转座上的齿轮旋转的齿轮传动装置或齿条传动装置构成,当旋转座上部外周设置的是蜗轮时,所述传动机构由能同时带动各个旋转座上的蜗轮旋转的蜗杆传动装置构成。为了能进一步根据石斛等兰科植物生长所需的光照、湿度及温度等环境要求,对石斛等兰科植物栽种的高度位置进行及时调节,同时提高浇水施肥等栽培管理的便利性,提高栽种效率和收获产品的质量,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还做了以下改进:
所述栽培体包括一节以上自下而上叠加放置的立式栽培筒,所述立式栽培筒的筒体内腔为用来放置培养基质的培养料腔,立式栽培筒的筒体侧壁设有穿透筒体侧壁使培养料腔与外界连通的植苗穴;所述旋转座上设有与立式栽培筒底部配合的底座凹槽,所述底座凹槽在其槽壁内侧设有向内凸起的定位凸条,所述立式栽培筒在其筒壁外侧设有自筒壁底部向上延伸并且与定位凸条宽度相适应的定位凹槽以及连接于定位凹槽旁侧并且与定位凸条的形状和高度位置相适应的限位凹槽。在旋转座上放置立式栽培筒时,先使立式栽培筒的定位凹槽对准内支撑槽的定位凸条,自上而下将立式栽培筒放到其底部与底座凹槽的底部接触,然后旋转立式栽培筒,使限位凹槽与定位凸条连接,这样立式栽培筒就不能直接向上拿起来了,有效加强了两者的连接稳定性。所述定位凸条的数量为两道以上且位于同一高度位置的不同角度,所述定位凹槽及限位凹槽的数量、高度及角度位置与定位凸条相对应,且每道限位凹槽均延伸连通其左右两侧的定位凹槽。所述立式栽培筒的数量为两节以上,上下两节相邻的立式栽培筒之间还设有隔离架;所述立式栽培筒的筒体顶部为敞开的上筒口,立式栽培筒的筒体底部封闭或半封闭,立式栽培筒的上筒口的内侧口径大于筒体底部的外侧口径;所述隔离架包括扣置于下一节立式栽培筒的筒体顶部上方的撑托部件以及设于撑托部件中部且用来撑托套置于上一节立式栽培筒的筒体底部外围的内支撑槽,所述撑 托部件上还设有一个以上能通过撑托部件向下一节立式栽培筒的上筒口内添加肥料和/或水的加料孔,各加料孔的进口分别布设于内支撑槽外周围,各加料孔的出口分别通向下一节立式栽培筒的上筒口内。所述撑托部件上还设有一圈环绕内支撑槽外周围设置的加料凹槽,加料凹槽的槽口向上或斜向上开设,所述加料孔的进口设于加料凹槽的槽底,且当所述加料孔的数量为多个时,各加料孔的进口沿加料凹槽的槽体延伸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内支撑槽在其槽壁内侧设有与立式栽培筒上的定位凹槽和限位凹槽对应的定位凸条。为了既适应户外的栽培管理操作,又充分利用太阳能提供旋转座旋转所需动力,所述动力源由电机构成;所述固定座上还设有能吸收太阳光并将其转化为电能的太阳能吸收转换装置,所述太阳能吸收转换装置与电机连接供电。当然,所述电机也可通过电池供电或者通过电源插头与外置电源连接供电。为了进一步方便栽培管理,所述固定座上还可设有与电机连接且能按照设定的时间启动电机工作的定时装置。工作人员可通过定时装置预先设定:间隔一定时间便启动电机,使电机通过传动装置带动旋转驱动转轴进而带动旋转座旋转一定角度。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说明如下:栽种时,在培养料腔内放入由树皮、有机肥等组成的培养基质后,将各节立式栽培筒自下而上叠加放置好,通过植苗穴将石斛等兰科植物苗栽种入培养基质中,做好适宜的栽培管理。培育过程中,根据石斛等兰科植物生长所需的光照、温度及湿度等环境要求,及时调整各节立式栽培筒的上下高度位置及水平角度位置,使栽种在各节立式栽培筒上的石斛等兰科植物都能受到充足均衡的光照。通过隔离架,既可使上下两节相邻的立式栽培筒保持适当的间隔,又有利于自下而上的叠放。通过隔离架上设置的加料孔,可以很方便地往下一节立式栽培筒内添加水或肥料,从而可在不移动立式栽培筒的情况下,方便快捷地对放置于各节立式栽培筒内的培养基质进行浇水或施肥管理。加料凹槽设置的作用是:将水或肥料加入加料凹槽内后,只要加料孔的孔径适当,水或肥料可缓慢均衡地流向下一节立式栽培筒的上筒口内。加料凹槽的设置还可避免施肥或浇水操作不到位时易产生的水肥外溢现象,提高工作效率。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I)本发明可根据需要及时旋转调节用于栽种石斛等兰科植物的附主(即栽培体)的水平角度,使栽种在附主的不同角度位置的石斛等兰科植物都能受到均衡充足的光照,从而既确保同一批栽种收获的石解质量均衡,又有助于提闻石解等兰科植物生长效率和提闻广量。(2)当用来带动旋转座的旋转驱动装置由电机驱动特别是采用定时装置控制时,可使旋转座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 旋转设定的角度,大大方便了栽培管理,省时省力。(3)当本发明所述的栽培体由两节以上自下而上叠加放置的立式栽培筒组成时,栽培过程中便可进一步根据石斛等兰科植物生长所需的光照、湿度及温度等环境要求,随时上下调换立式栽培筒的叠放高度位置,使对石斛等兰科植物栽种的高度位置、水平角度位置能够根据栽培管理需要得到及时调节,从而既有利于提高栽种成活率和生产效率,又有利于确保收获的产品质量均衡稳定优异。(4)隔离架结构的巧妙设计,可以很方便快捷地进行浇水施肥等栽培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闻广品的质量和生广效率。(5)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尺寸规格的立式栽培筒对石斛进行栽培,既可形成大规模的石斛等兰科植物栽培基地或者立式的植物景观(根据立式栽培筒形状不同,可形成类似柱状或墙体状等各种植物景观),又能将各节立式栽培筒作为盆栽物分别售卖,大大提高了市场开发应用的灵活性。(6)定位凸条、定位凹槽、限位凹槽的设置,既可增强两个连接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又方便拆装,当限位凹槽向两侧延伸连通时,还可方便两者的旋转,从而便于手动调节单个立式栽培筒的角度。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兰科植物旋转栽培装置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去掉上一节立式栽培筒后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立式栽培筒的侧视图。图4是隔离架的俯视图。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6是图4的B-B剖。图7是隔离架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底座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三种底座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如下:1-1、固定座,1-2、旋转座,1_3、阶梯圆孔,1_4、滚珠,1_5、齿轮,1-6、底座凹槽,1-7、定位凸条,2-1、立式栽培筒,2-2、培养料腔,2-3、植苗穴,2-4、透气孔,2-5、定位凹槽,2-6、限位凹槽;3-1、撑托部件,3-2、内支撑槽,3_3、加料孔,3_4、加料凹槽,3-5、环形外凸缘,3-6、定位凸条。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兰科植物旋转栽培装置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座和放置于底座上方的栽培体,所述底座包括固定座1-1、安装于固定座1-1上的旋转座1-2以及用来带动旋转座1-2相对固定座1-1水平旋转的旋转驱动装置,所述栽培体的底部支撑于旋转座1-2上方。所述固定座1-1上设有上口径小下口径大的阶梯圆孔1-3,所述旋转座1-2的下部由上口径小下口径大且与阶梯圆孔1-3转动配合的阶梯圆轴构成,阶梯圆孔1-3的顶部开通,阶梯圆孔1-3的底部封闭且设有一圈环绕阶梯圆孔1-3中心设置的圆环形凹槽,圆环形凹槽内置有多个位于其槽底和阶梯圆轴的底部之间的滚珠1-4 ;所述旋转座1-2的上部外周设有以阶梯圆轴轴线为中心设置的齿轮1-5或蜗轮,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由动力源和连接于动力源与齿轮1-5或蜗轮之间的传动机构构成。所述固定座1-1上设有的阶梯圆孔1-3以及与阶梯圆孔1-3对应连接的旋转座1-2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当旋转座1-2上部外周设置的是齿轮1-5时,所述传动机构由能同时带动各个旋转座1-2上的齿轮1-5旋转的齿轮传动装置或齿条传动装置构成,当旋转座
1-2上部外周设置的是蜗轮时,所述传动机构由能同时带动各个旋转座1-2上的蜗轮旋转的蜗杆传动装置构成。所述栽培体包括一节以上自下而上叠加放置的立式栽培筒2-1,所述立式栽培筒
2-1的筒体内腔为用来放置培养基质的培养料腔2-2,立式栽培筒2-1的筒体侧壁设有穿透筒体侧壁使培养料腔2-2与外界连通的植苗穴2-3 ;所述旋转座1-2上设有与立式栽培筒2-1底部配合的底座凹槽1-6,所述底座凹槽1-6在其槽壁内侧(可在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向内凸起的定位凸条1-7,所述立式栽培筒2-1在其筒壁外侧相应的位置设有自筒壁底部向上延伸并且与定位凸条1-7宽度相适应的定位凹槽2-5以及连接于定位凹槽2-5旁侧并且与定位凸条1-7的形状和高度位置相适应的限位凹槽2-6。所述定位凸条1-7的数量为两道以上且位于同一高度位置的不同角度,所述定位凹槽2-5及限位凹槽2-6的数量、高度及角度位置与定位凸条1-7相对应,且每道限位凹槽
2-6均延伸连通其左右两侧的定位凹槽2-5。所述立式栽培筒2-1的数量为两节以上,上下两节相邻的立式栽培筒2-1之间还设有隔尚架;所述立式栽培筒2-1的筒体顶部为敞开的上筒口,立式栽培筒2-1的筒体底部封闭或半封闭,立式栽培筒2-1的上筒口的内侧口径大于筒体底部的外侧口径;所述隔离架包括扣置于下一节立式栽培筒2-1的筒体顶部上方的撑托部件3-1以及设于撑托部件
3-1中部且用来撑托套置于上一节立式栽培筒2-1的筒体底部外围的内支撑槽3-2,所述撑托部件3-1上还设有一个以上能通过撑托部件3-1向下一节立式栽培筒2-1的上筒口内添加肥料和/或水的加料孔3-3,各加料孔3-3的进口分别布设于内支撑槽3-2外周围,各加料孔3-3的出口分别通向下一节立式栽培筒2-1的上筒口内。所述撑托部件3-1上还设有一圈环绕内支撑槽3-2外周围设置的加料凹槽3-4,加料凹槽3-4的槽口向上或斜向上开设,所述加料孔3-3的进口设于加料凹槽3-4的槽底,且当所述加料孔3-3的数量为多个时,各加料孔3-3的进口沿加料凹槽3-4的槽体延伸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内支撑槽3-2在其槽壁内侧设有与立式栽培筒2-1上的定位凹槽2-5和限位凹槽2-6对应的定位凸条3-6。所述动力源由电机构成;所述兰科植物旋转栽培装置上还设有能吸收太阳光并将其转化为电能的太阳能吸收转换装置,所述太阳能吸收转换装置与电机连接供电。所述固定座1-1上还设有与电机连接且能按照设定的时间启动电机工作的定时装置。如图2所示,所述立式栽培筒2-1可呈上大下小且中空的圆台形。当然,立式栽培筒2-1的形状并不局限于上述形状。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立式栽培筒2-1也可呈上下口径一致的柱形,或者自上而下呈弧形过渡等等,立式栽培筒2-1的横截面根据需要可设计成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例如呈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五角形、菱形、椭圆形、圆形、花朵形等各种形状。所述立式栽培筒2-1可选用竹条或纤维材料配合金属棒、木棒、竹子、塑料棒棒材等编制而成,也可用金属或塑料制成,立式栽培筒2-1的筒体侧壁可制成网状、条编状、柱编状、镂空状等各种结构,网孔处、镂空处等空隙位置即可作为植苗穴2-3或透气孔
2-4使用。根据需要,可调整立式栽培筒2-1的尺寸大小,使本发明所述的石斛立体多层栽培装置可作为盆栽使用,或立柱式的景观使用,或墙体式的景观使用,或作为规模化的石斛生产设备使用。当立式栽培筒2-1的横截面尺寸较大时,还可根据需要,在立式栽培筒2-1的中部设置一个环形内衬套,从而减少培养基质的使用量。透气孔2-4和植苗穴2-3的布设位置和尺寸大小可根据需要设置,通常植苗穴2-3的宽度在3cm左右,高度在2cm以上。每节立式栽培筒2-1可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一组以上的植苗穴2-3,每组植苗穴2-3由多个环绕分布在立式栽培筒2-1不同角度的多个植苗穴2-3组成。透气孔2-4的孔径通常在
0.5-1.5cm 之间 ο为了能防止蜗牛等害虫对栽种在立式栽培筒上的石斛造成危害,所述底座上还可设有环绕最下一节立式栽培筒2-1的底部外周围设置的用来放置防虫物品的防虫凹槽。根据底座的具体结构,防虫凹槽可设于固定座1-1或旋转座1-2上。在防虫凹槽内放入用来防虫害的农药(如梅塔等低毒农药)或其他驱虫专用液体,既能方便快捷的起到良好的防虫效果,又可避免因将农药施到石斛上而造成的农药残留及生态破坏现象,非常的生态环保。此外,为了避免栽种在植苗穴2-3内的石斛苗或培养基质的脱落,在植苗穴2-3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至少一道向相对方向延伸的活动弹性挡条活动弹性挡条。通过活动弹性挡条的设置,既不影响石斛的栽种,又能防止培养基质或者栽种后石斛苗的脱落。为了便于准确固定上下两节相邻的立式栽培筒2-1的叠放位置,所述撑托部件的外周部还设有向下延伸并扣置于下一节立式栽培筒2-1的筒体顶部外缘外周围的环形外凸缘;为了便于提高放置于培养料腔内的培养基质的透气性能,所述立式栽培筒2-1的筒体侧壁还设有多个穿透筒体侧壁使培养料腔与外界连通的透气孔。通过内支撑槽与上一节立式栽培筒2-1的筒体底部外围的配合定位,以及通过环形外凸缘与下一节立式栽培筒2-1的筒体顶部外缘的配合定位,可确保叠放位置准确,既能提高叠放后的稳定性,又可避免影响对下一节立式栽培筒2-1的浇水或施肥作业。如图8和图9所不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两种底座结构不意图,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可由设置于旋转座1-2侧部且轴线垂直于旋转座1-2旋转中心的径向插孔以及与径向插孔配合插接的插杆构成,或者,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可由设置于旋转座1-2侧部并向外延伸的推杆构成,或者,所述旋转座1-2通过设于其底部的旋转驱动转轴与设于固定座1-1中部的定位孔转动配合连接,旋转驱动装置包括安装于固定座1-1上的电机以及连接于电机转轴与旋转驱动转轴之间的传动装置。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文字及说明书附图所示的结构形状。本发明所述的 立式栽培筒2-1也可称作立式栽培篮或立式栽培筐。
权利要求
1.一种兰科植物旋转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座和放置于底座上方的栽培体,所述底座包括固定座(1-1)、安装于固定座(1-1)上的旋转座(1-2)以及用来带动旋转座(1-2)相对固定座(1-1)水平旋转的旋转驱动装置,所述栽培体的底部支撑于旋转座(1-2)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兰科植物旋转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1)上设有上口径小下口径大的阶梯圆孔(1-3 ),所述旋转座(1-2 )的下部由上口径小下口径大且与阶梯圆孔(1-3)转动配合的阶梯圆轴构成,阶梯圆孔(1-3)的顶部开通,阶梯圆孔(1-3)的底部封闭且设有一圈环绕阶梯圆孔(1-3)中心设置的圆环形凹槽,圆环形凹槽内置有多个位于其槽底和阶梯圆轴的底部之间的滚珠(1-4);所述旋转座(1-2)的上部外周设有以阶梯圆轴轴线为中心设置的齿轮(1-5)或蜗轮,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由动力源和连接于动力源与齿轮(1-5)或蜗轮之间的传动机构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兰科植物旋转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1)上设有的阶梯圆孔(1-3)以及与阶梯圆孔(1-3)对应连接的旋转座(1-2)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当旋转座(1-2)上部外周设置的是齿轮(1-5)时,所述传动机构由能同时带动各个旋转座(1-2)上的齿轮(1-5)旋转的齿轮传动装置或齿条传动装置构成,当旋转座(1-2)上部外周设置的是蜗轮时,所述传动机构由能同时带动各个旋转座(1-2)上的蜗轮旋转的蜗杆传动装置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兰科植物旋转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体包括一节以上自下而上叠加放置的立式栽培筒(2-1 ),所述立式栽培筒(2-1)的筒体内腔为用来放置培养基质的培养料腔(2-2),立式栽培筒(2-1)的筒体侧壁设有穿透筒体侧壁使培养料腔(2-2)与外界连通的植苗穴(2-3);所述旋转座(1-2)上设有与立式栽培筒(2-1)底部配合的底座凹槽(1-6),所述底座凹槽(1-6)在其槽壁内侧设有向内凸起的定位凸条(1-7),所述立式栽培筒(2-1)在其筒壁外侧设有自筒壁底部向上延伸并且与定位凸条(1-7)宽度相适应的定位凹槽(2-5)以及连接于定位凹槽(2-5)旁侧并且与定位凸条(1-7)的形状和高度位置相适应的限位凹槽(2-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兰科植物旋转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条(1-7)的数量为两道以上且位于同一高度位置的不同角度,所述定位凹槽(2-5)及限位凹槽(2-6)的数量、高度及角度位置与定位凸条(1-7)相对应,且每道限位凹槽(2-6)均延伸连通其左右两侧的定位凹槽(2-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兰科植物旋转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栽培筒(2-1)的数量为两节以上,上下两节相邻的立式栽培筒(2-1)之间还设有隔离架;所述立式栽培筒(2-1)的筒体顶部为敞开的上筒口,立式栽培筒(2-1)的筒体底部封闭或半封闭,立式栽培筒(2-1)的上筒口的内侧口径大于筒体底部的外侧口径;所述隔离架包括扣置于下一节立式栽培筒(2-1)的筒体顶部上方的撑托部件(3-1)以及设于撑托部件(3-1)中部且用来撑托套置于上一节立式栽培筒(2-1)的筒体底部外围的内支撑槽(3-2),所述撑托部件(3-1)上还设有一个以上能通过撑托部件(3-1)向下一节立式栽培筒(2-1)的上筒口内添加肥料和/或水的加料孔(3-3 ),各加料孔(3-3 )的进口分别布设于内支撑槽(3-2 )外周围,各加料孔(3-3)的出口分别通向下一节立式栽培筒(2-1)的上筒口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兰科植物旋转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托部件(3-1)上还设有一圈环绕内支撑槽(3-2)外周围设置的加料凹槽(3-4),加料凹槽(3-4)的槽口向上或斜向上开设,所述加料孔(3-3)的进口设于加料凹槽(3-4)的槽底,且当所述加料孔(3-3)的数量为多个时,各加料孔(3-3)的进口沿加料凹槽(3-4)的槽体延伸方向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兰科植物旋转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槽(3-2)在其槽壁内侧设有与立式栽培筒(2-1)上的定位凹槽(2-5)和限位凹槽(2-6)对应的定位凸条(3-6)。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兰科植物旋转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由电机构成;所述兰科植物旋转栽培装置上还设有能吸收太阳光并将其转化为电能的太阳能吸收转换装置,所述太阳能吸收转换装置与电机连接供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兰科植物旋转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1)上还设有与电机连接且能按照设定的时间启动电机工作的定时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兰科植物旋转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座和放置于底座上方的栽培体,所述底座包括固定座、安装于固定座上的旋转座以及用来带动旋转座相对固定座水平旋转的旋转驱动装置,所述栽培体的底部支撑于旋转座上方。本发明可根据需要及时旋转调节用于栽种石斛等兰科植物的附主的水平角度,使栽种在附主的不同角度位置的植株都能受到均衡充足的光照,从而既确保同一批栽种收获的石斛等兰科植物质量均衡,又有助于提高生长效率和提高产量。
文档编号A01G31/02GK103250623SQ20131013739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9日
发明者杨旺利, 杨华贵 申请人:宁德市山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