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银耳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306069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银耳栽培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食用真菌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银耳栽培方法。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银耳栽培方法,解决银耳幼耳期烂耳和绿霉污染这个焦点难题。所述银耳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培养基配制;步骤二、将所述培养基装袋灭菌,得灭菌菌袋;步骤三、在所述灭菌菌袋内接种培养银耳菌丝;步骤四、对步骤三所得菌袋进行扩口增氧或划线增氧并进行倒置育耳,所述倒置育耳为将菌袋出耳口朝下育耳;步骤五、成耳采收。本发明有益效果:改变传统常规穴口向上培育的栽培方式,让幼耳倒立于培养架下方空间,喷水后银耳菌袋下方形成均匀的湿度。幼耳在均匀的湿度和良好的通风情况下,生长正常,朵形美,色泽白,品质优。
【专利说明】一种银耳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食用真菌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银耳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银耳Tremellafuciformis Berk又名白木耳、雪耳,英文名 white Jellv Fungus,是我国久负盛名食药兼用真菌,时尚大众化健康食品,也是我国出口特色农产品之一。
[0003]银耳栽培技术性较强,每年栽培5-7批,总有失败至少一批,究其原因诸多,其中关键的一个技术难点是在菌袋接种发菌培养进入扩口或划线增氧幼耳诱发时,由于湿度不均、幼耳透气性差等环境因素影响,幼耳常烂耳或受绿霉侵害,造成霉烂损失,使用农药喷施,不仅造成产品品质受影响,而且还可能引发加速霉烂,这已成为银耳栽培管理上的一个技术瓶颈。

【发明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银耳的栽培方法,解决银耳幼耳期烂耳和绿霉污染这个焦点难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提供一种银耳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一、培养基配制;
[0008]步骤二、将所述培养基装袋灭菌,得灭菌菌袋;
[0009]步骤三、在所述灭菌菌袋内接种培养银耳菌丝;
[0010]步骤四、对步骤三所得菌袋进行扩口增氧或划线增氧并进行倒置育耳,所述倒置育耳为将菌袋出耳口朝下育耳;
[0011]步骤五、成耳采收。
[0012]优选的,上述的银耳栽培方法中,所述步骤四中的倒置育耳期间在菌袋上表面覆盖吸水层,喷水增湿。
[0013]优选的,上述的银耳栽培方法中,所述吸水层为报纸。
[0014]优选的,上述的银耳栽培方法中,所述步骤四的倒置育耳的时间为直至成耳采收。
[0015]优选的,上述的银耳栽培方法中,所述步骤四中的倒置育耳的时间为至成耳停湿,然后将菌袋回复向上长耳至成耳采收。
[0016]优选的,上述的银耳栽培方法中,所述培养基包括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组成:棉籽壳83份,麦麸15份,石膏粉1份,鹿糖1份。
[0017]优选的,上述的银耳栽培方法中包括以下步骤:
[0018]步骤一、培养基配制:所述培养基包括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组成:棉籽壳83份,麦麸15份,石膏粉1份,蔗糖1份;
[0019]步骤二、将所述培养基装袋灭菌,得到灭菌菌袋;
[0020]步骤三、在所述灭菌菌袋内接种培养银耳菌丝;[0021]步骤四、对步骤三所得菌袋进行扩口增氧或划线增氧并进行倒置育耳,所述倒置育耳为将菌袋出耳口朝下育耳,倒置育耳期间在菌袋上表面覆盖报纸,喷水增湿,相对湿度保持80% —100%,温度控制在20-25度;倒置育耳的时间为直至成耳采收;
[0022]步骤五、成耳采收。
[0023]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常规银耳栽培中穴口向上,幼耳环境不容易控制,容易过湿及透气性差造成栽培失败的问题。本发明采用银耳菌袋倒立摆放在培养架上,出耳口向下,让幼耳倒立于培养架下方空间,喷水后菌袋下方形成较均匀的湿度环境和较好的通风环境。幼耳在均匀的湿度和良好的通风情况下,生长正常,且培养基水分和养分,自然向下顺输给子实体生长,所得朵形美,色泽白,品质优,有效解决了幼耳期烂耳和绿霉污染而损失这个焦点难题,为银耳产业化、规模化、工厂化栽培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新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详予说明。
[0025]实施例1 [0026]一种银耳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一、培养基配制:棉籽壳83%,麦麸15%,石膏粉1%,蔗糖1%,料与水比为1:1~1.2,含水量60%左右,PH值5-6.2。
[0028]二、将所述培养基装袋灭菌,得灭菌菌袋;
[0029]三、在所述装有培养基的菌袋内接种培养银耳菌丝:
[0030]接种:灭菌后的料袋,待料温降至25°C以下时,在灭菌条件下进行接入银耳菌种,每瓶菌种接种40个栽培袋,并将接种后穴口原有胶布复原贴封。养菌:接种后的菌袋,置于23°C~25°C恒温室内培养。培养时间18~23天。
[0031]四、对所述菌袋进行扩口增氧或划线增氧诱发幼耳生长:一是在原有接种穴口上,剪阔1cm,扩大穴口增氧,其菌龄为18天左右;另一种是在菌袋旁划线增氧,穴口下划线3—4cm,其菌龄23天左右。
[0032]幼耳管理:经过扩口或划线增氧后,常规栽培进入幼耳扩口后,将菌袋翻一面把出耳口朝向架下空间,倒置育耳。袋面覆盖报纸,喷水增湿,空间相对湿度保持80% —100%,温度控制在20°C—25°C。
[0033]倒置育耳至成耳的培育时间可以一直至采收;也可育至成耳停湿时将菌袋回复原状向上长耳至采收。
[0034]五、成耳采收。
[0035]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银耳栽培方法把扩口或划线后菌袋的出耳口反向倒置于培养架上,让子实体在培养架下宽敞的空间,享受自然的湿度和空气。同时幼耳倒育,使袋内培养基水分和养分,自然向下顺输给子实体生长。促使银耳长成朵大,形美,耳片厚,色泽洁白,品质优。保证了幼耳成耳率达98%以上,避免了幼耳生产阶段烂耳和霉菌侵袭等危害。
[0036]实施例2[0037]一种银耳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8]一、耳房设备。菇房宽4~4.3m,高4m,长12m左右。开前后门和通风窗,房内设培养架12~15层,架宽I米左右,层距20~25cm,每房一次栽培3000-3500袋,一年可栽培5~6批。
[0039]二、培养料配方。棉籽壳83%,麦麸15%,石膏粉1%,蔗糖1%,料与水比为1:1~1.2,含水量60%左右,PH值5-6.2。
[0040]三、装袋。栽培袋规格12cmX 170cm (宽X长),机械装袋,每袋装干料550~600克。打接种穴3~4个,穴口胶布封口。
[0041]四、灭菌。采用常压高温灭菌,以料温达100°C后,持续24小时,中间不停火,不降温,达标后卸袋。
[0042]五、接种。灭菌后的料袋,待料温降至25°C以下时,在灭菌条件下进行接入银耳菌种,每瓶菌种接种40个栽培袋,并将接种后穴口原有胶布复原贴封。
[0043]六、养菌。接种后的菌袋,置于23°C~25°C恒温室内培养。培养时间18~23天。
[0044]七、增氧。增氧方法两种,一是在原有接种穴口上,剪阔1cm,扩大穴口增氧,其菌龄为18天左右;另一种是在菌袋旁划线增氧,穴口下划线3 — 4cm,其菌龄23天左右。
[0045]八、幼耳管理。经过扩口或划线增氧后,常规栽培进入幼耳扩口后,将菌袋翻一面把出耳口朝向架下空间,倒置育耳。袋面覆盖报纸,按常规喷水增湿,空间相对湿度保持80% —100%,温度分阶段 20 °C—25°C。
[0046]这个环节常因幼耳在湿报纸下透气性差,被粘连,引起烂耳,同时过湿,又导致绿色木霉等杂菌浸害,造成栽培失败,这成为银耳栽培长期难以排除的一个技术焦点难题。
[0047]倒置育耳至成耳的培育时间可以一直至采收;也可育至成耳停湿时将菌袋回复原状向上长耳至采收。
[0048]九、成耳停湿造型。当子实体培养至30~40天左右时,停止喷水5~7天,让表层耳片缺湿,朵内尚未伸展的耳片,更好地向袋内吸收养分和水分,向外伸展,促使更加丰满,朵形圆整,此道工序称为“停湿造形”。
[0049]十、采收加工。银耳为一穴长一朵,一次接种,一次性收成,生产周期35~40天。鲜品通过机械脱水烘干,鲜干比为10:1。
[0050]本发明方法栽培银耳优点如下:
[0051]1、营养成分能够被银耳菌丝充分吸收,培养料利用率高达98%以上。
[0052]2、出耳率和成耳率高达98%,烂耳和绿霉污染损失率比传统降低80%以上。
[0053]3、幼耳在架下空间培育,湿度均匀,耳片代谢温度散于架中空间形成自然,状态所以朵形好,色泽洁白,产量高,品质达标。
[005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银耳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培养基配制; 步骤二、将所述培养基装袋灭菌,得灭菌菌袋; 步骤三、在所述灭菌菌袋内接种培养银耳菌丝; 步骤四、对步骤三所得菌袋进行扩口增氧或划线增氧并进行倒置育耳,所述倒置育耳为将菌袋出耳口朝下育耳; 步骤五、成耳采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耳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的倒置育耳期间在菌袋上表面覆盖吸水层,喷水增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银耳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层为报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耳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的倒置育耳的时间为直至成耳采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耳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的倒置育耳的时间为至成耳停湿,然后将菌袋回复向上长耳至成耳采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耳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包括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组成:棉籽壳83份,麦麸15份,石膏粉1份,蔗糖1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耳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种银耳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培养基配制:所述培养基包括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组成:棉籽壳83份,麦麸15份,石膏粉1份,蔗糖1份; 步骤二、将所述培养基装袋灭菌,得到灭菌菌袋; 步骤三、在所述灭菌菌袋内接种培养银耳菌丝; 步骤四、对步骤三所得菌袋进行扩口增氧或划线增氧并进行倒置育耳,所述倒置育耳为将菌袋出耳口朝下育耳,倒置育耳期间在菌袋上表面覆盖报纸,喷水增湿,相对湿度保持80% —100%,温度控制在20-25度;倒置育耳的时间为直至成耳采收; 步骤五、成耳采收。
【文档编号】A01G1/04GK103535184SQ201310373600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4日
【发明者】江剑峰, 江妤霞, 江婷婷, 黄爱莲 申请人:江剑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