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虾残饵污染生态控制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06232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虾残饵污染生态控制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虾残饵污染生态控制装置,包括浮漂(1)、网袖(2)和网笼(4),所述浮漂(1)位于装置顶部,借助海水浮力作用将整个装置提拉展开;所述网袖连接于浮漂(1)和网笼(4)之间,用于从网袖孔内投放对虾饲料;所述网笼(4)包括饵料盘(3)、中间盘(5)和底网盘(7)。该装置能够通过降低残饵污染面积、残饵多次利用、生物立体养殖的方式,有效缓解由残饵带来的对虾池塘有机质污染状况。
【专利说明】一种对虾残饵污染生态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虾残饵污染生态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目前对虾池塘养殖过程中,多采用粗放式、过量投饵的投喂方式,而过量投饵是对虾池塘养殖区水质和池底环境状况恶化的最主要原因,并对池塘底质和水体产生持续性的有机质污染,而处理老化虾塘底泥大大提高了管理成本,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此外,大排大灌式的换水方式又导致了由水中营养盐和有机质污染物对周边海区及其他虾池水质的二次污染,导致局部海区富营养化、病害频发等问题。
[0003]针以上问题,设计了一款具有残饵污染生态控制功能的立体养殖装置。本装置利用生态位互补的原理,通过饵料盘定点投喂的方式,有效减少残饵对底质环境的污染面积,并在饵料盘下方设置两层式底网箱,上层用于养殖蟹类以摄食对虾残饵或养殖滤食性贝类以滤除由残饵溶解产生的再悬浮有机颗粒,下层养殖埋栖型贝类(如毛蚶),用以摄食沉积于底部的有机质颗粒。该装置可并快速缓解由残饵对池底造成的有机污染压力,间接较少由残饵溶出、降解、矿化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实现养殖系统内有机质的内部消化,并可获取额外经济收益。该装置在具有一定规模的虾、蟹、贝混养池塘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对虾残饵污染生态控制装置,包括浮漂⑴、网袖⑵和网笼(4),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浮漂悬挂于池塘内部,其特征在于:
[0005]所述浮漂(1)位于装置顶部,借助海水浮力作用将整个装置提拉展开;所述网袖
(2)上部通过第一绳索和浮漂(1)相连,下部通过第二绳索连接网笼(4),所述网袖(2)的上部具有网口定型圈⑶;
[0006]所述网笼(4)内部具有饵料盘(3)、中间盘(5)和底网盘(7),所述饵料盘(3)位于网笼(4)的上端面和网袖相对设置,所述中间盘(5)位于网笼(4)的中部,所述底网盘(7)位于网笼⑷的底部。所述网笼⑷的侧壁还具有活动锁扣(6)。
[0007]所述饵料盘(3)中部为筛娟(3-1),外圈为第一 ΡΕ管(3-2);所述中间盘(5)中部为聚乙烯盘(5-1),外圈为第二 ΡΕ管(5-2);所述底网盘(7)中部为网布(7-1),外圈为第三ΡΕ管(7-2),该第三ΡΕ管(7-2)管壁钻有小孔,方便底网盘沉入水底,所述小孔的直径为5mm,所述网布(7-1)的网眼为4目;所述第一 PE管(3_2)、第二 PE管(5_2)和第三PE管(7-2)的直径均为20mm。
[0008]可通过所述网袖(2)向饵料盘(3)上投喂对虾饵料。
[0009]所述活动锁扣(6)用于投放养殖生物,并及可根据使用过程中网笼内生物个体的生存状况,适时去除死亡个体,防止病害及次生危害的发生。[0010]有益效果
[0011]本发明从残饵影响水质和底质的存在形态出发,将饵料盘投喂和生物立体养殖的方式有机结合,阶梯式分级利用残饵中的营养成分,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在降低残饵污染面积的同时通过修复生物的摄食作用,在装置内实现残饵在养殖系统内的内部消化,从而缓解由残饵带来的对虾池塘有机质污染状况,可有效改善水质条件,并缓解底质老化的速度,对虾塘养殖水质和底质改善效果显著。此外,该装置设计材料成本低廉、结构简单,在使用过程中具有管理方便、收获便捷的优点。
[0012]以1亩虾塘养殖南美白对虾、三疣梭子蟹和毛蚶放置50个本装置为例,每个装置中投放三疣梭子蟹100只(规格2~3cm),毛蚶100粒(壳长2cm以上),在3个月的生长周期内,投饵面积减少80%,残饵生成率降低70%,底质硫化物降低40%以上,按三疣梭子蟹和毛蚶成活率分别为20%和80%计算,在不影响对虾产量的同时,增收三疣梭子蟹100kg,毛蚶42kg,每亩增加经济受益约3500元(未考虑苗种成本),另每亩节约人工收获、清淤成本至少1000元以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4]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饵料盘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中间盘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底网盘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发明的实际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20]通过图1-4中可以看出,一种对虾残饵污染生态控制装置,包括浮漂⑴、网袖(2)和网笼(4),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浮漂悬挂于池塘内部,其特征在于:
[0021]所述浮漂(1)位于装置顶部,借助海水浮力作用将整个装置提拉展开;所述网袖
(2)上部通过第一绳索和浮漂(1)相连,下部通过第二绳索连接网笼(4),所述网袖(2)的上部具有网口定型圈⑶;
[0022]所述网笼(4)内部具有饵料盘(3)、中间盘(5)和底网盘(7),所述饵料盘(3)位于网笼(4)的上端面和网袖相对设置,所述中间盘(5)位于网笼(4)的中部,所述底网盘(7)位于网笼⑷的底部。所述网笼⑷的侧壁还具有活动锁扣(6)。
[0023]所述饵料盘(3)中部为筛娟(3-1),外圈为第一 PE管(3-2);所述中间盘(5)中部为聚乙烯盘(5-1),外圈为第二 PE管(5-2);所述底网盘(7)中部为网布(7-1),外圈为第三PE管(7-2),该第三PE管(7-2)管壁钻有小孔,方便底网盘沉入水底,所述小孔的直径为5mm,所述网布(7-1)的网眼为4目;所述第一 PE管(3_2)、第二 PE管(5_2)和第三PE管(7-2)的直径均为20mm。
[0024]可通过所述网袖(2)向饵料盘(3)上投喂对虾饵料。
[0025]所述活动锁扣(6)用于投放养殖生物,并及可根据使用过程中网笼内生物个体的生存状况,适时去除死亡个体,防止病害及次生危害的发生。
[0026]网袖的网口直径约300mm,通过PVC圈⑶定型,袖身长度随投放池塘水深而定,以能将整套装置完全展开,并保证底网与池底完全接触为宜。
[0027]网笼⑷由4目的尼龙网布围成,横截面直径为100cm,高60cm,由中间盘(5)平均分割为两层。
[0028]图5所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采用多个对虾残饵污染生态控制装置用缆绳(10)连,并固定于固定装置(9)上,浮漂可漂浮在水面上。
[0029]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对虾残饵污染生态控制装置,包括浮漂(1)、网袖(2)和网笼(4),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浮漂悬挂于池塘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漂(1)位于装置顶部,借助海水浮力作用将整个装置提拉展开;所述网袖(2)上部通过第一绳索和浮漂(1)相连,下部通过第二绳索连接网笼(4),所述网袖(2)的上部具有网口定型圈⑶;所述网笼⑷内部具有饵料盘(3)、中间盘(5)和底网盘(7),所述饵料盘(3)位于网笼(4)的上端面和网袖相对设置,所述中间盘(5)位于网笼(4)的中部,所述底网盘(7)位于网笼(4)的底部。所述网笼(4)的侧壁还具有活动锁扣(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虾残饵污染生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饵料盘(3)中部为筛娟(3-1),外圈为第一 PE管(3-2);所述中间盘(5)中部为聚乙烯盘(5-1),外圈为第二 PE管(5-2);所述底网盘(7)中部为网布(7-1),外圈为第三PE管(7_2),该第三PE管(7-2)管壁钻有小孔,方便底网盘沉入水底,所述小孔的直径为5_,所述网布(7-1)的网眼为4目;所述第一 PE管(3-2)、第二 PE管(5-2)和第三PE管(7_2)的直径均为2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虾残饵污染生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可通过所述网袖(2)向饵料盘(3)上投喂对虾饵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虾残饵污染生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锁扣(6)用于投放养殖生物,并及可根据使用过程中网笼内生物个体的生存状况,适时去除死亡个体,防止病害及次生危害`的发生。
【文档编号】A01K61/02GK103621435SQ201310379258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8日
【发明者】宋娴丽, 孙福新 申请人: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