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线虫大豆的育种方法

文档序号:219427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线虫大豆的育种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线虫大豆的育种方法,包括杂交,杂交组合筛选,低世代病土盆栽鉴定、筛选抗线虫单株,高世代田间病圃综合鉴定、筛选优良株系和综合鉴定等操作步骤。本发明提供的抗线虫大豆的育种方法可有效克服大豆抗胞囊线虫病育种鉴定难、鉴定与选择脱节、选择难、育种效率低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根部抗病性状鉴定与育种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抗胞囊线虫病育种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抗线虫大豆的育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植物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线虫大豆的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大豆胞囊线虫病(SCN)是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也是我国大豆种植的主要病害之一,以黄淮海和东北大豆产区受害较为严重,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选育和推广抗线虫的大豆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
[0003]目前,大豆育种中杂种后代的选择均是在生育后期对地上部性状的选择,而对于根部性状的选择是大豆育种的一大难题。大豆胞囊线虫病是根部病害,存在着抗性鉴定难、选拔难、育种效率低等问题。大豆抗胞囊线虫育种一般是在田间病圃中对大豆杂交后代进行系谱法选育,对胞囊线虫抗性等各种性状的选择也是在大豆生育的中后期进行。大豆抗胞囊线虫病鉴定,一般在播种后35-40天采用拔根冲洗后调查根部着生胞囊数量的方法进行,为破坏性鉴定,造成对抗病植株的破坏,使得抗病基因无法在育种群体中连续稳定地遗传,给后续选择带来困难,导致大豆抗胞囊线虫育种效率低。同时,由于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土传病害,存在着土壤病原物分布不均、病害点片发生等特点,田间病圃中胞囊线虫病常呈点片发生,造成大豆杂交后代材料抗病性鉴定不准确,对抗病植株选拔的准确性差,也导致育种效率低。
[0004]另外,也有提出对大豆营养体的幼嫩部分组织进行诱导生根培养进行鉴定的方法,但是该方法需要对所有育种材料进行组织培养及抗性鉴定,大大增加了育种工作量,减慢了抗胞囊线虫病育种进程,育种效率同样较低。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线虫大豆的育种方法,其采取低世代病土盆栽鉴定筛选并保留抗胞囊线虫单株,高世代田间病圃鉴定筛选综合性状优良株系,实现了对根部抗病性状的直接选择,从而提高了抗胞囊线虫病选择的准确性和育种效率。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抗线虫大豆的育种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0008]SI杂交:选用抗胞囊线虫种质做亲本与综合性状优良的主推品种进行杂交,构建抗胞囊线虫病育种群体;
[0009]S2杂交组合筛选:在Fl代筛选出优势组合;
[0010]S3低世代病土盆栽鉴定、筛选抗线虫单株:F2、F3代用胞囊线虫病土盆栽鉴定,按照单株胞囊数量的多少筛选出抗线虫单株,移栽繁种;
[0011]S4高世代田间病圃综合鉴定、筛选优良株系:F4代将病土盆栽鉴定筛选获得的抗线虫单株种植于田间病圃(病圃的园土为胞囊线虫病土),进行抗病性和农艺性状的综合选择,筛选出优良株系;F5、F6代仍在田间病圃进行综合性状鉴定,筛选出产量、品质、抗性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系;[0012]S5综合鉴定:F6代以后,在育种田对抗线虫品系进行产量、农艺性状、品质和抗病性性状的鉴定,获得综合性状优良的抗线虫品系。
[0013]具体的方案为 :
[0014]S3和S4中的病土盆栽鉴定为:将待鉴定种子播种于装有胞囊线虫病土的花盆中,播种后35~40天,小心冲洗,去除根部土壤并冲洗干净,统计植株根部胞囊数量,然后将胞囊线虫病抗性达标的单株移至装有花土的花盆中,用I / 4MS(Murashige and Skoog)培养液浇灌,保鲜膜保湿至大豆苗成活。
[0015]S3和S4中的抗线虫单株为单株胞囊数小于3个的植株。
[0016]S4中还筛选出农艺性状不达标、但线虫抗性突出的品系与SI中综合性状优良的主推大豆品种进行回交;线虫抗性不达标、但农艺性状突出的品系与SI中抗胞囊线虫种质做亲本回交。
[0017]本发明中,利用低世代病土盆栽鉴定,解决了田间病圃病原物分布不均的问题,提高了鉴定选择的准确性;盆栽鉴定获得的抗胞囊线虫植株移至I / 4MS培养液浇灌的花土保湿培养,保证了抗性植株的存活率,确保了抗病基因在育种群体中的稳定遗传,提高了大豆抗胞囊线虫病育种的效率。另外,高世代田间病圃综合鉴定,筛选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株系,实现了胞囊线虫抗性和综合农艺性状选择的结合,进一步提高了育种效率。本发明提供的抗线虫大豆的育种方法可有效克服大豆抗胞囊线虫病育种鉴定难、鉴定与选择脱节、选择难、育种效率低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根部抗病性状鉴定与育种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抗胞囊线虫病育种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发明的操作流程示意图;
[0019]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操作过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其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请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1]如附图1、2所示,各操作的具体过程为:
[0022]杂交:选用抗胞囊线虫种质做亲本与综合性状优良的主推品种杂交,构建抗胞囊线虫病育种群体;
[0023]杂交组合筛选:在Fl代筛选优势组合;
[0024]低世代病土盆栽鉴定、筛选抗线虫单株:F2、F3代用胞囊线虫病土盆栽鉴定,按照单株胞囊数量的多少筛选抗线虫单株(单株胞囊数小于3个),移栽繁种;病土盆栽鉴定步骤如下:将待鉴定种子播种于装有胞囊线虫病土的花盆中,播种后35-40天,小心冲洗,去除根部土壤并冲洗干净,统计植株根部胞囊数量,将胞囊线虫病抗性达标的单株移至装有花土的花盆中,用I / 4MS(Murashige and Skoog)培养液烧灌,保鲜膜保湿至大豆苗成活;
[0025]高世代田间病圃综合鉴定,筛选优良株系:F4代将病土盆栽鉴定筛选获得的抗病单株种植于田间病圃,并进行抗病性和农艺性状的综合选择,筛选优良株系;F5、F6代在胞囊线虫田间病圃进行综合性状鉴定选择,筛选产量、品质、抗性等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系。对农艺性状不达标,但线虫抗性突出的品系再与主推大豆品种进行回交。
[0026]综合鉴定:F6代以后,在育种田对抗线虫品系进行产量、农艺性状、品质和抗病性等综合性状进一步鉴定,获得综合性状优良的抗线虫品系。
[0027]上述筛选出的抗线虫品系具有优异的产量、农艺性状、品质和抗病性等性状。总之,本发明提供的抗线虫大豆的育种方法可有效克服大豆抗胞囊线虫病育种鉴定难、鉴定与选择脱节、选择难、育种效率低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根部抗病性状鉴定与育种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抗胞囊线虫病育种效率。
[0028]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抗线虫大豆的育种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Si杂交:选用抗胞囊线虫种质做亲本与综合性状优良的主推品种进行杂交,构建抗胞囊线虫病育种群体; S2杂交组合筛选:在Fl代筛选出优势组合; S3低世代病土盆栽鉴定、筛选抗线虫单株:F2、F3代用胞囊线虫病土盆栽鉴定,按照单株胞囊数量的多少筛选出抗线虫单株,移栽繁种; S4高世代田间病圃综合鉴定、筛选优良株系:F4代将病土盆栽鉴定筛选获得的抗线虫单株种植于田间病圃,进行抗病性和农艺性状的综合选择,筛选出优良株系;F5、F6代仍在田间病圃进行综合性状鉴定,筛选出产量、品质、抗性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系; S5综合鉴定:F6代以后,在育种田对抗线虫品系进行产量、农艺性状、品质和抗病性性状的鉴定,获得综合性状优良的抗线虫品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线虫大豆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S3和S4中的病土盆栽鉴定为:将待鉴定种子播种于装有胞囊线虫病土的花盆中,播种后35~40天,小心冲洗,去除根部土壤并冲洗干净,统计植株根部胞囊数量,然后将胞囊线虫病抗性达标的单株移至装有花土的花盆中,用I / 4MS培养液浇灌,保鲜膜保湿至大豆苗成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线虫大豆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S3和S4中的抗线虫单株为单株胞囊数小于3个的植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线虫大豆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还筛选出农艺性状不达标、但线虫抗性突出的品系与综合性状优良的主推大豆品种进行回交;线虫抗性不达标、但农艺性状突出的`品系与SI中抗胞囊线虫种质做亲本进行回交。
【文档编号】A01H1/02GK103503767SQ201310471613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0日
【发明者】徐冉, 王彩洁, 张礼凤, 李伟, 张彦威 申请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