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针对桑螟和野桑蚕二种桑树害虫防治的选择性复配农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979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针对桑螟和野桑蚕二种桑树害虫防治的选择性复配农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针对防治桑螟和野桑蚕二种桑树害虫选择性复配农药。其技术方案是:2%的苦参碱、25%的灭蚕蝇、水,三者的配比(质量比)为:1∶1.8~2.2∶1800~2200;以每667平方米45~55公斤的用量,喷施于桑树的叶面上,对人畜无毒,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为8小时。本发明其配制简单、原料来源广,价格低廉,低毒、低残留、无污染,使用方便,可直接喷施于桑树的叶面上。经试验表明,其防治效果达80%左右,对其它害虫如桑尺蠖、棉大造桥虫、红腹灯蛾、桑毛虫、白毛虫等防治效果稳定在90%左右,在盐城市射阳县特庸镇及大丰市的新丰镇各1公顷左右桑园中推广应用,均取得了满意的防治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针对桑螟和野桑蚕二种桑树害虫防治的选择性复配农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防治桑园中两种常见害虫桑螟和野桑蚕的选择性复配农药.【背景技术】
[0002]随着高毒农药的使用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大部分桑树害虫的抗药性发生了变化,采用的传统的防治方法,已很难有效地控制其为害。近几年不断见有全国各地“桑树害虫爆发为害,将桑叶吃光后无桑叶喂蚕”的报导。当前市场上能够购买,用于防治桑树害虫的常用化学农药,如80%的敌敌喂1500倍、50%的辛硫磷1500倍等,药效单一,只有30~60%左右的防治效果。另外对人畜高毒,高残留,特别是夏天桑园树高、天热、不透风,稍有不慎,极易发生人畜及家蚕中毒事故。为此蔡国祥等(2011)论文《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对部分桑树害虫的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及中国专利CN102523995A公开了从生产上推广的新农药中,筛选出的对家蚕残毒期短,对桑毛虫、桑尺蠖、棉大造桥虫、白毛虫、红腹灯蛾、桑蓟马、朱砂叶螨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的植物源农药苦参碱这一选择性农药,但由于此药剂对桑螟和野蚕这两种重要害虫不敏感,致使防治效果差,因而限制了苦参碱农药桑树害虫防治方面的使用和推广。

【发明内容】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发明人在【背景技术】基础上通过室内试验、室外调查,筛选出桑园专用选择性复配农药的优化配方,提高了防治效果,扩大了防治对象范围,降低了防治成本。
[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2%的苦参碱、25%的灭蚕蝇、水,三者的配比(质量比)为:1:1.8~2.2:1800~2200 ;以每667平方米45~55公斤的用量,喷施于桑树的叶面上,对人畜无毒,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为8小时。本发明其配制简单、原料来源广,价格低廉,低毒、低残留、无污染,使用方便,可直接喷施于桑树的叶面上。经试验表明,其防治效果达80%左右,对其它害虫如桑尺蠖、棉大造桥虫、红腹灯蛾、桑毛虫、白毛虫等防治效果稳定在90%左右,在盐城市射阳县特庸镇及大丰市的新丰镇各I公顷左右桑园中推广应用,均取得了满意的防治效果。
[0006]本发明中涉及到的药剂与生物材料是:
[0007]供试农药2%苦参碱水剂,为天津市恒源伟业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产品,农药临时登记证号为LS20090197,生产许可证号为HNP12058-K0497,产品标准号为Q/12NY0821-2007,供试样品农药的登记作物为十字花科蔬菜,登记防治对象为菜青虫。供试农药25%灭蚕蝇乳油,为东台市头灶蚕药厂生产,批准文号:兽药字(2007) 100749827,对照农药50%辛硫磷乳油,为山东省青岛海利尔药业有限公司产品,农药登证号:PD20098424。
[0008]供试桑树品种为育7-11,6~7年生。供试桑园害虫桑螟(Diaphania pyloalisWalker) > 野桑香(Bombyx mandarina Leech)、桑尺蠖(Phthonandria atri lineataButler)、桑毛虫(Euproctis similes Fuessly)、棉大造桥虫(Ascotis selenariaSchiff.et Denis)、红腹灯蛾(Spilarctia subcarnea Walker)、白毛虫(Acronicta majorBremer)及其不同发育阶段的供试害虫均从江苏省射阳县特庸镇北洋村桑园中采集,其中进行农药毒力测定的害虫均从室外桑园中采集卵带回室内人工饲养到4龄幼虫供试。供试家蚕品种为苏?菊X明?虎。
[0009]本发明采用的试验方法是
[0010]I复配农药配方筛选室内试验每个试验小区取4龄以上供试害虫桑螟各15~20头,人工饲养在上面铺有桑叶、下面垫有吸水纸的二重皿(直径12cm)中,按试验设计,配制不同药剂、不同浓度的稀释药液,用手持式喷雾器均匀喷洒在桑叶上,以喷湿叶片为度,24h后调查各试验小区的害虫死亡率。其中,害虫以吐水、不动记为死亡;正常爬行记为存活;晕迷、行动迟缓按0.5头记入死亡。每种害虫小区试验3次重复。以桑园常用药剂50%辛硫磷2000倍稀释液作对照,另设空白对照。
[0011]2药剂对害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将供试2%苦参碱设4000、2000、1000、500、250倍稀释液5个浓度梯度处理,25%的灭蚕蝇设2000、1000、500、250、125倍稀释液5个浓度梯度处理,复配农药用2%苦参碱与25%的灭蚕蝇1:2复配后按4000、2000、1000、500、250倍稀释液5个浓度梯度处理,按照“1.2.1”的方法调查24h后桑螟及野桑蚕两种害虫的死亡率,计算毒力回归方程、致死中浓度(LC5tl)、95%置信区间及共毒系数(CTC),分析不同药剂对供试害虫的毒力。数据分析按教科书《植物化学保护》中记载的方法进行。
[0012]3复配农药对家蚕的安全性试验残毒期调查:复配农药按2%苦参碱与25%的灭蚕蝇1:2复配后,分别用2000、1500、1000倍的稀释液喷洒桑树,每隔4h分别采I次桑叶喂食3~4龄家蚕,观察家蚕的反应,记录活动情况,直至家蚕正常取食。对家蚕的生理指标及经济指标的影响调查:安全 间隔期后正常采摘桑叶喂蚕,随机抽查3个试验农户的养蚕成绩(每户调查30头蚕,取平均值),以施用2000倍50%辛硫磷稀释液作对照,另设空白对照,调查项目包括4龄经过(h)、4眠蚕体质量(g)、5龄经过(h)、熟蚕体重(g)、全茧量(g)、茧层量(g)、茧层率(%)等,其中发育经过以95%以上群体发育经过为基准。
[0013]4复配农药对其它桑园害虫的防治效果室内试验将室外桑园中采集到的桑尺蠖(Phthonandria atri lineata Butler)、桑毛虫(Euproctis similes Fuessly)、棉大造桥虫(Ascotis selenaria Schiff.et Denis)、红腹灯蛾(Spilarctia subcarnea Walker) >白毛虫(Acronicta major Bremer)等的幼虫人工伺养在上面铺有桑叶、下面垫有吸水纸的二重皿(直径12cm)中,再将农药按2%苦参碱与25%的灭蚕蝇1:2复配后稀释成2000倍溶液,用手动喷雾器喷湿桑叶,24h后调查各试验小区的害虫死亡率,同一种药剂处理,三次重复.计算标准参照同上。
[0014]5害虫的田间防治试验试验在2012年9月底进行,试验点设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特庸镇和大丰市新丰镇,每个点的桑园面积为I~2hm2 (约5~10个农户)。试验前及施药24h后,每个试验点随机抽查3个农户,每个农户的桑园5点取样,每样点调查15株桑树,记录各种害虫的虫口数,计算虫口退减率。二个试验点均留I~2户不施任何药剂,喷清水作对照。对于桑蓟马和朱砂叶螨2种微体害虫的试验前后虫量的调查方法是:每个样点每株桑树随机抽查一根枝条,记录这根枝条自上往下的第5~6片适熟叶背面的虫量。涉及到百分比的调查数据,均经过反正弦转换(SirT1 V X)后再统计分析。数据分析方法按教科书《农业数理统计分析》这一参考文献的方法进行。
[0015]说明书中涉及到的有关计算公式:
[0016]虫口退减率=(防治前平均虫量-防治后平均虫量)/防治前平均虫量X 100% ;
[0017]死亡率=死亡虫数/调查总虫数X 100%。
[0018]本发明的选择性复配农药配方筛选结果如表1,其中第12号处理是常规用药,为常规对照区,第13号处理为清水对照,第10号、11号为单剂处理区。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第4号处理区害虫死亡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区,药剂有效成份为2 %的苦参碱、25 %的灭蚕蝇、水,
[0019]三者的配比为:1:2:2000。
[0020]表1:选择性复配农药配方筛选试验
[0021]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针对桑螟和野桑蚕二种桑树害虫防治的选择性复配农药,其特征是:包含苦参碱、灭蚕蝇和水,2%的苦参碱、25%的灭蚕蝇和水三者的配比(质量比)为1:1.8~.2.2: 1800~2200,以每667平方米45~55公斤的用药量,喷施于桑树的叶面上,对人畜无毒,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为8小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针对桑螟和野桑蚕二种桑树害虫防治的选择性复配农药,其特征是:所述的 水为中性或略偏碱性的水,pH值为7.0~7.6。
【文档编号】A01P7/04GK103598203SQ201310560782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4日
【发明者】韩庆保, 郭海美, 蔡国祥 申请人:蔡国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