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鳞翅目幼虫诱集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787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鳞翅目幼虫诱集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适用于具有树皮缝化蛹特性的鳞翅目幼虫诱捕杀灭工具,特别适用于于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等蛀果害虫。
背景技术
鳞翅目果树食心虫多以老熟幼虫在果树主干翘皮裂缝中结茧化蛹,因此,在果树主干基部进行诱集器械的绑缚,对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等下树化蛹的食心虫实施诱集,结合必要的杀灭方法,可以很方便地防治害虫。例如,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梨果类害虫,原产欧洲中南部(引用参考文献),目前已经入侵我国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黑龙江等省份,对我国苹果、梨等水果产业具有严重威胁。苹果蠹蛾为全变态类昆虫,分为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越冬幼虫化蛹羽化后在初春产卵,随后孵化后蛀入果心,幼虫成熟后离开蛀果,从树干向下爬行,或从地面的落果回到树干,寻找树皮缝隙进行结茧。由于苹果蠹蛾结茧位置的选择依赖于翘树皮(树皮缝隙),所以可以用诱集带绑缚树干,形成大量的作茧位置,将苹果蠹蛾诱集后进行消灭。诱集带监测与防治技术是指利用苹果蠹蛾在树干翘皮缝隙结茧的特性,将诱集带绑缚于树干之上,形成大量合适的结茧区域,吸引幼虫前来结茧。Porter 和 Sazama (Porter BA, Sazama RF.Codling moth banding material [J].J.Econ.Entomo 1.1929,Vol.21:507-510)报道了苹果蠹蛾幼虫诱集带防治技术的使用情况,发现瓦楞纸带是最好的材料,该材料也是目前很多大型防治措施中应用的主要材料(Judd, GIR, Gardiner MGT, Thomsom DR.Control of codling moth inorganically-managed apple orchards by combining pheromone—mediated matingdisruption, post-harvest fruit removal and tree banding[J].Entomol.Exp.Appl.1997, 83:137-146;Judd GIR, Gardiner MGT.Towards eradication of codling mothin British Colum bia by complimentary actions of mating disruption, tree bandingand sterile insect technique:Five-year study in organic orchards[J].CropProt.2005, 24:718-733);但是我国苹果种植区内,瓦楞纸带的耐用性较差,在雨季时受雨水冲刷破失去对第I代幼虫的防治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如何提供一种适用于鳞翅目幼虫,特别适用于苹果蠹蛾幼虫的诱集带,在提高诱捕效果的同时还能具有较高的耐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鳞翅目幼虫(如:苹果蠹蛾、李小食心虫等幼虫)的新型诱集带,该诱集带可实现大规模生产和技术标准化,并且有稳定的诱集比率。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鳞翅目幼虫的诱集带,其中,该诱集带包括具有扁平的多层结构的主体和布置在主体两端的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多层结构的中心层为海绵质的内芯,由中心层向外依次为防水层和黑色织物层。其中,所述防水层从上下两面包裹海绵质内芯,且用热熔胶封边;黑色织物层从上下两面包裹防水层和中心层,且被封边。其中,所述固定装置为相互配合的多组连接机构,被分别布置在诱集带的两端。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选自尼龙扣、绑带,特别优选为尼龙扣。其中,所述尼龙扣的正扣和反扣分别布置在诱集带的两端,相邻的两个正扣或相邻的两个反扣之间的间隔为3 5cm,特别优选为2cm。优选地,所述诱集带的规格为95 IlOcmXlO 20cmXl 3cm,特别优选为IOOcmX 15cmX 2cm。优选地,所述海绵状内芯的规格为95 IlOcmX 10 20cmX I 3cm,特别优选为IOOcmX 15cmX 2cm。优选地,所述防水层为塑料布。优选地,所述黑色织物层为黑色棉布。此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诱集带的具体制作方法为:取海绵垫一块,将塑料布蒙于海绵垫上下,用热熔胶封口,形成一个防水的塑料膜,然后将黑布蒙于塑料膜上下,用棉线缝边,做成诱集带的主体,随后在诱集带的左端缝多块尼龙扣正扣,相邻两个正扣之间间隔3 5cm,优选2cm,右端背面缝多块尼龙扣反扣,相邻两个反扣之间间隔3 5cm,优选2cm利用这种多组尼龙扣的设计可以对诱集带的有效长度进行调整,用以适应不同围径的树干。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将该诱集带固定在树干上或其他需要进行鳞翅目害虫防治的主体上;黑布是基于许多蛀果类鳞翅目害虫幼虫具有逆趋光性的特性而设计的,黑色会被果类鳞翅目害虫幼虫误认为是黑暗的缝隙,从而吸引其爬入;塑料布是针对第I代幼虫发生期间较多的雨水冲刷而设计的,有了防水层,诱集带的耐用性得到增加;海绵垫使诱集带有更好的可塑性,从而创造更多的适合幼虫结茧的空间,增加诱集带的诱捕效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诱集带对苹果蠹蛾有良好的诱捕效果,诱捕效率在90%以上,特别具有防雨功能、贴合各种树皮类型、幼虫喜欢进入等特点,可以取得优于瓦楞纸带的效果O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其中: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诱集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固定装置2.黑色织物层3.防水层4.海绵状内芯5.防水层6.黑色织物层7.固定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给出的实施例仅为了阐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图1示出了一种用于苹果蠹蛾的诱集带的结构示意图,该诱集带具有扁平的多层结构的主体和布置在主体两端的、用于将该诱集带固定在树干上的固定装置1、7,此处将尼龙扣用作固定装置1、7 ;该多层结构的中心层为海绵状内芯4,此处将海绵垫用作海绵状内芯4,由中心层向外依次为防水层3、5和黑色织物层2、6,此处防水层3、5为塑料布,黑色织物层2、6为黑色棉布。塑料布从上下两面包裹海绵垫,且用热熔胶封边(未示出);黑色棉布从上下两面包裹塑料布和海绵垫,且被封边(未示出);尼龙扣的正扣和反扣被分别布置在诱集带主体的两端,相邻两个正扣或反扣之间的间距为2cm。该诱集带的制作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将海绵垫、塑料布和黑色棉布按照表I中所述规格裁剪均匀整齐;2.用塑料布紧密覆盖海绵垫,并用热熔胶封边,并待热熔胶冷却;3.利用黑色棉布包裹覆盖了塑料布的海绵垫,并用棉线封边,由此制得诱集带的主体。4.将尼龙扣的正扣和反扣分别固定在上述制好的诱集带主体的两端,一端两块,另一端三块,相邻两块正扣或反扣之间的间隔为2cm。表I
权利要求1.一种鳞翅目幼虫的诱集带,其特征在于,该诱集带包括具有扁平的多层结构的主体和布置在主体两端的固定装置(1、7);其中,所述多层结构的中心层为海绵质的内芯(4),由中心层向外依次为防水层(3、5)和黑色织物层(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集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3、5)从上下两面包裹海绵质内芯(4),且用热熔胶封边;黑色织物层从上下两面包裹防水层(3、5)和中心层(4),且被封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集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7)为相互配合的多组连接机构,被分别布置在诱集带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诱集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7)选自尼龙扣、绑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诱集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扣的正扣和反扣分别布置在诱集带的两端,相邻的两个正扣或相邻的两个反扣之间的间隔为3 5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诱集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扣的正扣和反扣分别布置在诱集带的两端,相邻的两个正扣或相邻的两个反扣之间的间隔为2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集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诱集带的规格为95 IlOcmX 10 20cmX I 3c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诱集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诱集带的规格为IOOcmX 15cmX 2cm。
9.根据权利要求1、7或8中任一项所述的诱集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状内芯(4)的规格为 95 Il OcmX 10 20cmX I 3c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诱集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状内芯(4)的规格为IOOcmX 15cmX 2c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集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3、5)为塑料布。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集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织物层(2、6)为黑色棉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鳞翅目幼虫诱集带,该专利技术涉及具有树皮缝化蛹特性的鳞翅目幼虫诱捕杀灭工具,适用于于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等蛀果害虫。本诱集带内芯为海绵垫,提供较好的可塑性,并有塑料膜,可在使用过程中防水,外层黑色棉布可以吸引拟趋光性的鳞翅目结茧幼虫。
文档编号A01M1/02GK203120786SQ201320003290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5日
发明者刘伟, 徐婧, 张润志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