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锈斑蟳的室外人工繁育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30903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锈斑蟳的室外人工繁育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锈斑蟳的室外人工繁育装置,其特征是用室外面积为20~30m2,池深1.3m的养殖池作育苗池;育苗池上沿的池壁之间纵横交叉固定若干根绳索,绳索上悬挂散气石,散气石与池底的距离10cm;育苗池的池壁上沿设置一个进水管和进水阀;育苗池的底部设置一个出水管和出水阀;育苗池周边外侧两端和中间分别竖立支承顶棚的立柱,立柱距离池壁0.4m~0.8m,两端的立柱高1.2m,中间的立柱高2.2m,顶棚的框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立柱顶端;顶棚上方覆盖透光率超过80%的塑料布,塑料布上覆盖遮阳网,塑料布和遮阳网的四边均以宽度8cm的帆布条封边,封边处装钉若干个篷布扣,用绳索通过篷布扣将塑料布和遮阳网固定铺盖在顶棚上。
【专利说明】一种锈斑蟫的室外人工繁育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属于锈斑轉人工繁育用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锈斑轉(Charybdis feriatus)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海水蟹类,分布于中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和浙江诸省。锈斑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个体大、颜色红艳,是一种颇具发展前景的海水养殖新品种。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商品蟹完全来源于天然海区,由于过度捕捞,锈斑轉野生资源遭到破坏,渔获量逐年下降。因此,开展锈斑轉的人工繁育的基础工作,对满足市场需求,促进野生资源保护,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0003]目前,锈斑轉人工繁育的场地,一般采用水产育苗工厂现有的虾类、鱼类和三疣梭子蟹等水产动物的育苗车间。车间内的育苗装置主要根据这些鱼、虾和蟹类的繁育要求而设计,而并未兼顾锈斑轉这一水产新品种对温度、光照等关键因子的繁育要求。尤其就光照条件而言,由于绝大多数鱼、虾和蟹类的人工繁育,对光照强度的要求在3000LX左右,因此,目前大多数育苗车间的顶棚所安装材料的透光率较低,而锈斑轉的人工繁育对白天光照强度的要求在5000?lOOOOLx之间,因此难以满足锈斑轉人工繁育的要求。改造育苗车间的顶棚,不仅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和工作量,而且也影响其它水产动物正常的繁育工作。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锈斑轉的室外人工繁育装置,以满足锈斑轉对光照强度等繁育条件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锈斑轉的室外人工繁育装置,以满足锈斑轉对光照强度等繁育条件的需求。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用遮阳网、进水管、进水阀、顶棚、育苗池、散气石、出水阀、出水管、塑料布、帆布条和篷布扣,其特征是用室外面积为20?30m2,池深为1.3m的养殖池作育苗池;在育苗池上沿的池壁之间固定若干根纵横交叉绳索,在绳索上悬挂散气石,每平方米悬挂2只散气石,散气石与池底的距离为IOcm ;在育苗池的池壁上沿设置一根进水管和一个进水阀;在育苗池的底部设置一个出水管和出水阀;在育苗池周边外侧的两端和中间分别竖立支承顶棚的立柱,立柱距离池壁0.4m?0.8m,两端的立柱高1.2m,中间的立柱高2.2m,顶棚的框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立柱顶端;在顶棚上方覆盖透光率超过80%的塑料布,并在塑料布上再覆盖遮阳网,塑料布和遮阳网的四边均以宽度为8cm的帆布条封边,封边处装钉有若干个篷布扣,用绳索通过篷布扣将塑料布和遮阳网固定铺盖在顶棚上。
[0006]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下列有益效果:一是设计合理、结实耐用,拆装管理方便,有利于提高室外养殖池的利用率,成本低,节约了固定资产的投资成本;二是利用本装置可满足锈斑轉对光照强度等繁育条件的需求,不仅将白天光照强度调控在5000?lOOOOLx之间,而且光照比较均匀,可促使幼体在育苗池内分散分布,避免了幼体趋光集群缺氧死亡的现象;三是利用本装置可提高锈斑轉幼体的活力和成活率,育苗成功率可提高23-35%。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顶棚框架上方覆盖的塑料布结构示意图。
[0009]图3为遮阳网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4为立柱与顶棚的框架连接节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本实用新型(参见附图)包括采用遮阳网、进水管、进水阀、顶棚、育苗池、散气石、出水阀、出水管、塑料布、帆布条和篷布扣,用室外面积为20~30m2,池深为1.3m的养殖池作育苗池5 ;在育苗池上沿的池壁之间固定若干根纵横交叉绳索,在绳索上悬挂散气石6,每平方米悬挂2只散气石,散气石与池底的距离为IOcm ;在育苗池的池壁上沿设置一根进水管2和一个进水阀3,通过调节进水阀控制海水进水量和进水速度,在育苗池的底部设置一个出水管8和出水阀7,通过调节出水阀控制海水排放量和排水速度,在育苗池周边外侧的两端和中间分别竖立支承顶棚的立柱4,立柱距离池壁0.4m~0.Sm,两端的立柱高1.2m,中间的立柱高2.2m,顶棚的框架12通过紧固件13固定在立柱顶端;在顶棚上方覆盖透光率超过80%的塑料布9,并在塑料布上再覆盖遮阳网1,塑料布和遮阳网的四边均以宽度为8cm的帆布条10封边,封边处装钉有若干个篷布扣11,用绳索通过篷布扣将塑料布和遮阳网固定铺盖在顶 棚上。
【权利要求】
1.一种锈斑轉的室外人工繁育装置,采用遮阳网、进水管、进水阀、顶棚、育苗池、散气石、出水阀、出水管、塑料布、帆布条和篷布扣,其特征是用室外面积为20?30m2,池深为1.3m的养殖池作育苗池;在育苗池上沿的池壁之间固定若干根纵横交叉绳索,在绳索上悬挂散气石,每平方米悬挂2只散气石,散气石与池底的距离为IOcm ;在育苗池的池壁上沿设置一根进水管和一个进水阀;在育苗池的底部设置一个出水管和出水阀;在育苗池周边外侧的两端和中间分别竖立支承顶棚的立柱,立柱距离池壁0.4m?0.Sm,两端的立柱高1.2m,中间的立柱高2.2m,顶棚的框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立柱顶端;在顶棚上方覆盖透光率超过80%的塑料布,并在塑料布上再覆盖遮阳网,塑料布和遮阳网的四边均以宽度为8cm的帆布条封边,封边处装钉有若干个篷布扣,用绳索通过篷布扣将塑料布和遮阳网固定铺盖在顶棚上。
【文档编号】A01K61/00GK203388083SQ201320353277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19日
【发明者】陆建学, 夏连军, 邹雄, 马洪雨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