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鼹鼠区域式饲养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942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裸鼹鼠区域式饲养笼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裸鼹鼠区域式饲养笼,包括:笼体,笼体为一腔体;隔离板,隔离板的数量为两块,两块隔离板将笼体的腔体分为三个区域;方洞,方洞设置在隔离板底部;挡板,挡板设置在两块隔离板之间的区域内,挡板交错设置,形成一跑道;以及通气圆孔,通气圆孔设置在笼盖上。本实用新型裸鼹鼠区域式饲养笼根据裸鼹鼠的生物学特性(群居、挖掘、啃咬、喜洞穴等特性)设计,通过不同功能区域的设置,满足了裸鼹鼠采食、产仔、哺乳、挖掘、运动和排泄等生理需求;洞穴式的设计保证笼内低照度能满足动物惧怕强光的需要;笼盖的设计保证风不直接吹到动物身上,避免皮肤干燥;同时,笼盖上的小圆孔保证笼内新鲜空气的流动和一定的低氧浓度。
【专利说明】裸鼹鼠区域式饲养笼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裸鼹鼠区域式饲养笼。
【背景技术】
[0002]裸廳鼠(Heterocephalusglaber, Naked mole-rat),在分类学上属于哺乳纲、哨齿目、豪猪亚目、滨鼠科、异头鼠亚科、裸鼹鼠属、裸鼹鼠种,是一种分布于东非部分地区的挖掘类啮齿目动物。裸鼹鼠在炎热、干燥的东非地区,从肯尼亚到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终生在黑暗的地下生活,几乎完全丧失了视觉,仅依靠身体两侧的触须来辨认方向。虽属哺乳动物,却像冷血动物一样通过与环境的热交换来调节体温,而且被发现是一种奇特的真社会性哺乳动物。体型如鼠,全身无毛,身体两侧有40根触须,四肢发达,门齿尖锐,成年体长140-165mm,体重30-80克。性成熟年龄雌鼠约228天、雄鼠约1年,孕期68-74天左右,年产数胎,每胎平均产仔数10-19只,寿命约为30年。
[0003]2011年英国利物浦大学首次绘制出裸鼹鼠的基因结构图,人体93%基因与裸鼹鼠相同,裸鼹鼠寿命长达30年以上,同时能在低氧、高二氧化碳浓度的地下环境中生活,对癌症具有超级免疫力。因此是耐低氧、抗衰老和抗肿瘤的动物模型,另外目前国外已有部分关于裸鼹鼠的神经传导机制、内分泌特点、视觉结构特点和社会化结构特征和抗癌特性的部分研究和报道,更有科研人员提出裸鼹鼠为人类肿瘤细胞防扩散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
[0004]裸鼹鼠体型小,饲养成本低、实验易于操作等特点,但国内外现今采用的裸鼹鼠繁殖实验笼大部分是通过自行设计拼装装而来,使用中发现这种拼装繁殖实验笼不利于清洗、消毒,拼接处垫料容易漏出,并形成缝隙导致动物逃逸,漏出的垫料造成动物房粉尘较大,因此,拼接笼具既不适宜动物大规模饲养繁殖,也不便于实验操作,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0005]目前,国内外尚无一种针对裸鼹鼠专业设计的规模化繁殖和实验用饲养笼。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根据有关实验动物笼具国家标准,区域式一体饲养笼针对原来拼装式笼具的诸多上述弊端进行改进,材质符合动物的健康和福利要求,无毒、无害、无放射性、耐腐蚀、耐高温、耐高压、易清洗、易消毒灭菌。笼具轻巧,饲养上更方便更换笼具,动物无法逃逸,使集约化程度大大提高,从而保证了动物的健康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裸鼹鼠的专业繁殖和实验用的裸鼹鼠区域式饲养笼。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裸鼹鼠区域式饲养笼,包括:笼体,所述笼体为一腔体;隔离板,所述隔离板的数量为两块,两块所述隔离板将所述笼体的腔体分为三个区域;方洞,所述方洞设置在所述隔离板底部;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两块所述隔离板之间的区域内,所述挡板交错设置,形成一跑道;以及通气圆孔,所述通气圆孔设置在所述笼盖上。
[0008]优选的,所述笼体为80厘米X50厘米X20厘米的长方体。[0009]优选的,所述挡板的宽度为40厘米。
[0010]优选的,所述挡板的间距为8厘米。
[0011]优选的,所述通气圆孔的直径为1厘米。
[0012]优选的,所述通气圆孔的间隔为2厘米。
[0013]本实用新型裸鼹鼠区域式饲养笼根据裸鼹鼠的生物学特性(群居、挖掘、啃咬、喜洞穴等特性)设计,通过不同功能区域的设置,满足了裸鼹鼠采食、产仔、哺乳、挖掘、运动和排泄等生理需求;洞穴式的设计保证笼内低照度能满足动物惧怕强光的需要;笼盖的设计保证风不直接吹到动物身上,避免皮肤干燥;同时,笼盖上的小圆孔保证笼内新鲜空气的流动和一定的低氧浓度。同时 ,三个区域组合成一个单元的本实用新型的裸鼹鼠实验笼,有利于饲养繁殖和实验,并能实现大批量动物生产,确保动物实验的顺利进行。本实用新型能严格遵循动物福利伦理的要求,满足裸鼹鼠饲养繁殖和实验的实际需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裸鼹鼠区域式饲养笼结构示意图。
[0015]本实用新型裸鼹鼠区域式饲养笼附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0016]1-笼体2-睡眠和采食区3-洞穴区
[0017]4-排泄区5-方洞6-挡板
[0018]7-跑道8-笼盖9-通气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裸鼹鼠区域式饲养笼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裸鼹鼠区域式饲养笼由饲养笼体1和笼盖8组成;笼体1由三个部分构成,分别是睡眠和采食区2、洞穴区3、排泄区4。
[0021]饲养笼的笼体1为一体式的长方体,采用聚丙烯塑料。长80厘米,宽50厘米,高20厘米,笼体1分成三部分,睡眠和采食区2长30厘米,中间洞穴区3长32厘米,设四个跑道7,每个跑道7的挡板6宽40厘米、跑道7的宽度为8厘米;排泄区4长18厘米。笼盖8为三块,分别是长18厘米、宽50厘米,长30厘米、宽50厘米,长32厘米、宽50厘米,每块盖板上每隔2厘米开一个1厘米的通气圆孔9。不同区域之间挡板6上有1个边长8厘米的方洞5。
[0022]本实用新型裸鼹鼠区域式饲养笼根据裸鼹鼠的生物学特性(群居、挖掘、啃咬、喜洞穴等特性)设计,通过不同功能区域的设置,满足了裸鼹鼠采食、产仔、哺乳、挖掘、运动和排泄等生理需求;洞穴式的设计保证笼内低照度能满足动物惧怕强光的需要;笼盖的设计保证风不直接吹到动物身上,避免皮肤干燥;同时,笼盖上的小圆孔保证笼内新鲜空气的流动和一定的低氧浓度。同时,三个区域组合成一个单元的本实用新型的裸鼹鼠实验笼,有利于饲养繁殖和实验,并能实现大批量动物生产,确保动物实验的顺利进行。本实用新型能严格遵循动物福利伦理的要求,满足裸鼹鼠饲养繁殖和实验的实际需要。
[0023]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裸鼹鼠区域式饲养笼,其特征在于,包括:笼体,所述笼体为一腔体;隔离板,所述隔离板的数量为两块,两块所述隔离板将所述笼体的腔体分为三个区域;方洞,所述方洞设置在所述隔离板底部;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两块所述隔离板之间的区域内,所述挡板交错设置,形成一跑道;以及通气圆孔,所述通气圆孔设置在所述笼盖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鼹鼠区域式饲养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笼体为80厘米X50厘米X20厘米的长方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鼹鼠区域式饲养笼,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宽度为40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裸鼹鼠区域式饲养笼,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间距为8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鼹鼠区域式饲养笼,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圆孔的直径为1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裸鼹鼠区域式饲养笼,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圆孔的间隔为2厘米。
【文档编号】A01K1/035GK203505265SQ201320608562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9日
【发明者】崔淑芳, 孙伟, 汤球, 赵善民, 余琛琳, 林丽芳, 蔡丽萍, 徐晨, 袁子彦, 张璐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