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饵投放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就是要提供的鱼饵投放装置,有容器,容器上有食饵孔(b),所述容器有两层且有共同的回转轴,两层容器依回转轴作转动连接且器壁之间作间隙配合,两层容器上都开有食饵孔。本实用新型装置由两层容器相套而成,内外层上都有食饵孔且依轴转动连接。使用时两层相对转动可调节两层相叠形成的实际食饵孔的大小,以控制饵料被摄食的速度。同时控制容器材料的密度,可以控制装置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进而使装置会在水中漂移,有利于分散饵料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使饵料包裹于容器内,通过可调节的食饵孔受鱼儿摄食,且容器有移动性,从而进食量受控且施食范围大。同时受容器包裹,饵料残余物可随装置本身的回收收回。
【专利说明】鱼馆投放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鱼饵投放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水产养殖或观赏鱼饲养中,需要定期投放鱼饵,现在常用的投饵方式是散投,即将鱼饵撒在水体中任鱼儿自行摄食。这种投饵方式饵料投放后直沉到底浪费较大,同时因完全散开进食速度无法控制,而残余物除了换水吸污难以处理。对于大块饵料,有以网衣包裹投放的,但残余物仍无法处理。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就是要提供一种能控制饵料被摄食的速度、残余物包裹其中的鱼饵投放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就是要提供的鱼饵投放装置,有容器,容器上有食饵孔,所述容器有两层且有共同的回转轴,两层容器依回转轴作转动连接且器壁之间作间隙配合,两层容器上都开有食饵孔。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鱼饵投放装置,由两层容器相套而成,内外层上都有食饵孔且依轴转动连接。使用时内外层相对转动可调节两层相叠形成的实际食饵孔的大小,以控制饵料被摄食的速度。同时控制容器材料的密度,可以控制装置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进而使装置会在水中漂移改变饵料位置,有利于分散饵料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使饵料包裹于容器内,通过可调节的食饵孔受鱼儿摄食,且容器有移动性,从而进食量受控且施食范围大。同时受容器包裹,饵料残余物可随装置本身的回收收回。
[0006]所述两层上的食饵孔排列相同,且同一位置上的孔都以垂直于回转轴的直线为轴,两层上的食饵孔大小相同。使调节食饵孔大小更加简单和方便、准确。
[0007]所述容器的外层外表为螺旋形状的固定翼,以使在水力的作用下产生翻滚动作,促使进食的鱼儿多运动,提高健康水平。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中:1-容器,外层一,Ia-翼,2-容器,内层,2a-短轴,3-定位圈,4-定位塞,5-调节柄,6_容器,外层二,7-封盖,b_食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09]1、一鱼饵投放装置,为球体形状容器,有内外两层,如图1所示。其中容器外层以容器外层一 I和容器外层二 6两个半球经螺纹连接而成。容器内层2 —端有短轴2a穿过外层一中心,并安装调节定位装置,另一端有封盖7。其中调节定位装置是外层穿短轴的孔中有一端面向外的台阶,在台阶内安装有弹性定位圈3,定位圈内外径分别与短轴和台阶壁直径同,有定位塞4与台阶壁作螺纹连接,当定位塞从外端旋入时其端面压迫定位圈变形使短轴与台阶壁之间因阻力过大而固定。短轴外端安装一调节柄5,在定位装置松开时旋动内层调节食饵孔d的大小。容器外层内壁与容器内层外壁之间按间隙配合形式设计,使两层之间既可作相对转动又其间隙很小。食饵孔为圆孔,在内外层壁上按相同的排列、相同的半径开设,即内外层食饵孔的轴线同轴并垂直于短轴延长线。短轴与球形容器轴重合,当转动内层时使两层孔之间得到部分遮掩而变化实际的通过孔大小。外层外有螺旋状的固定翼Ia,遇有水流时容器产生不规则翻滚移动。
[0010]2、一鱼饵投放装置,结构如上例,但是圆柱体形状容器,内外层各以筒体和有侧壁的盖构成。内外层之间在柱两端经短轴连接,在一个或两个短轴与外层之间安装调节定位
装直。
【权利要求】
1.一种鱼饵投放装置,有容器,容器上有食饵孔,其特征是所述容器有两层且有共同的回转轴,两层容器依回转轴作转动连接且器壁之间作间隙配合,两层容器上都开有食饵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饵投放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两层上的食饵孔排列相同,且同一位置上的孔都以垂直于回转轴的直线为轴,两层上的食饵孔大小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鱼饵投放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容器的外层外表为螺旋形状的固定翼。
【文档编号】A01K61/02GK203523557SQ201320681443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31日
【发明者】陈思维 申请人:陈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