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挂式活动门捕蟑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41913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悬挂式活动门捕蟑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蟑螂捕捉装置,特别是一种悬挂式活动门捕蟑装置。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传统捕蟑盒所存在的捕蟑效果差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捕蟑效果好的悬挂式活动门捕蟑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活动门、门轴及上盖,底座上设有通道,通道包括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活动门通过所述门轴悬挂于所述底座的通道处,所述上盖设在所述底座上;其中,底座由底板和墙组成,在底座上设有入口通道、诱饵槽、出口通道和关蟑室,入口通道与出口通道分别设在诱饵槽上,诱饵槽通过入口通道与外界相贯通,诱饵槽通过出口通道与关蟑室相贯通,在通道的墙上设有安装所述门轴的门轴卡槽。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捕蟑效果好,可捕捉不同大小蟑螂的特点。
【专利说明】悬挂式活动门捕蟑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蟑螂捕捉装置,特别是一种悬挂式活动门捕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蟑螂学名蜚蠊,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能传播多种疾病的卫生害虫。捕蟑盒作为安全、环保的蟑害控制和蟑密度监测工具已有很长的历史。但因现有传统捕蟑盒门的大小都是相同的,都是根据美洲大蠊、东方飞蠊等大体形虫种的成虫大小量身设计的,没能兼顾到德国小蠊等小体形种群和大体形种群中若虫阶段的小个体蟑螂。而且其门都是着实搁置在入口通道上的,门的阻力很大,造成蟑螂尤其是小个体蟑螂很难撼动笨重的大门,难以进入到捕蟑盒中,从而严重影响其捕蟑效果,因此捕蟑盒至今都难以普及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传统捕蟑盒所存在的蟑螂不易通过阻力较大的门进入到捕蟑盒中,捕蟑效果差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让蟑螂轻易进入到捕蟑容器中的悬挂式活动门捕蟑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如下方式完成的:一种悬挂式活动门捕蟑装置包括底座、活动门、门轴及上盖,所述底座上设有通道,通道包括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所述活动门通过所述门轴悬挂于所述底座的通道处,所述上盖设在所述底座上。
[0005]在所述的悬挂式活动门捕蟑装置中,所述底座由底板和墙组成,在所述底座上设有入口通道、诱饵槽、出口通道和关蟑室,入口通道与出口通道分别设在诱饵槽上,诱饵槽通过入口通道与外界相贯通,诱饵槽通过出口通道与关蟑室相贯通,在所述通道的墙上设有安装所述门轴的门轴卡槽。
[0006]在所述的悬挂式活动门捕蟑装置中,位于活动门下方的底板上设有台阶,所述台阶呈三角形状,台阶的顶面为与活动门下端部运动轨迹相配合的凹弧面,活动门的下端与台阶的顶面之间的间隙小于2mm。
[0007]在所述的悬挂式活动门捕蟑装置中,在通道的两侧壁面上设有防止活动门反转的挡柱或类似结构。
[0008]在所述的悬挂式活动门捕蟑装置中,在活动门的门身上部设有折边,门身与折边之间的夹角小于175°,门身的力矩大于折边的力矩。
[0009]在所述的悬挂式活动门捕蟑装置中,在所述活动门上设若干个直径小于3毫米的小孔和若干个间隙小于3毫米的条形孔。
[0010]在所述的悬挂式活动门捕蟑装置中,在所述上盖上设若干个直径小于3毫米的小孔。
[0011]在所述的悬挂式活动门捕蟑装置中,所述上盖采用透明材质制成。
[0012]在所述的悬挂式活动门捕蟑装置中,所述活动门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001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由于悬挂式活动门的推动阻力非常小,蟑螂很容易被诱饵吸引推开活动门进入到诱饵槽取食。又由于设有防止活动门反转的结构,活动门不能反推转动,蟑螂无法退出,只好通过与入口通道基本结构相同的出口通道进入关蟑室中,当蟑螂进入关蟑室后,蟑螂无法退出关蟑室。
[0014]本实用新型悬挂式活动门捕蟑装置与现有捕蟑盒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捕蟑效果好的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悬挂式活动门捕蟑装置的立体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悬挂式活动门捕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的俯视图。
[0018]图4为图2的右视图。
[0019]在附图1至附图4中,I表示底座;la表示底板;lb表示墙;lc表示通道;lcl表示入口通道;Ic2表示出口通道;Id表示诱饵槽;Ie表示关蟑室;If表示台阶;Ig表示门轴卡槽;Ih表示挡柱;2表示活动门;2a表示门身;2b表示折边;3表示门轴;4表示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1]实施例1
[0022]参照附图1至附图4,一种悬挂式活动门捕蟑装置包括底座1、活动门2、门轴3及上盖4,所述底座I上设有通道lc,通道Ic包括入口通道Icl和出口通道lc2,所述活动门2通过所述门轴3悬挂于所述底座I的通道Ic处,所述上盖4设在所述底座I上;其中:所述底座I由底板Ia和墙Ib组成,在所述底座I上设有入口通道lcl、诱饵槽Id、出口通道lc2和关蟑室le,入口通道Icl与出口通道lc2分别设在诱饵槽Id上,诱饵槽Id通过入口通道Icl与外界相贯通,诱饵槽Id通过出口通道lc2与关蟑室Ie相贯通,在所述通道Ic的墙Ib上设有安装所述门轴3的门轴卡槽lg。位于活动门2下方的底板Ia上设有台阶lf,所述台阶If呈三角形状,台阶If的顶面为与活动门2下端部运动轨迹相配合的凹弧面,活动门2的下端与台阶If的顶面之间的间隙小于2_ ;在所述活动门2上设若干个直径小于3毫米的小孔和若干个间隙小于3毫米的条形孔;在所述上盖4上设若干个直径小于3毫米的小孔;所述上盖4采用透明材质制成;所述活动门2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0023]实施例2
[0024]参照附图1至附图4,一种悬挂式活动门捕蟑装置包括底座1、活动门2、门轴3及上盖4,所述底座I上设有通道lc,通道Ic包括入口通道Icl和出口通道lc2,所述活动门2通过所述门轴3悬挂于所述底座I的通道Ic处,所述上盖4设在所述底座I上;其中:在通道Ic的两侧壁面上设有防止活动门2反转的挡柱Ih或类似结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0025]实施例3
[0026]参照附图1至附图4,一种悬挂式活动门捕蟑装置包括底座1、活动门2、门轴3及上盖4,所述底座I上设有通道lc,通道Ic包括入口通道Icl和出口通道lc2,所述活动门2通过所述门轴3悬挂于所述底座I的通道Ic处,所述上盖4设在所述底座I上;其中:在活动门2的门身2a上部设有折边2b,门身2a与折边2b之间的夹角小于175°,门身2a的力矩大于折边2b的力矩。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0027]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用以捕捉种类动物,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悬挂式活动门捕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捕蟑装置包括底座、活动门、门轴及上盖,所述底座上设有通道,通道包括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所述活动门通过所述门轴悬挂于所述底座的通道处,所述上盖设在所述底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活动门捕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由底板和墙组成,在所述底座上设有入口通道、诱饵槽、出口通道和关蟑室,入口通道与出口通道分别设在诱饵槽上,诱饵槽通过入口通道与外界相贯通,诱饵槽通过出口通道与关蟑室相贯通,在所述通道的墙上设有安装所述门轴的门轴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悬挂式活动门捕蟑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活动门下方的底板上设有台阶,所述台阶呈三角形状,台阶的顶面为与活动门下端部运动轨迹相配合的凹弧面,活动门的下端与台阶的顶面之间的间隙小于2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挂式活动门捕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通道的两侧壁面上设有防止活动门反转的挡柱或类似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挂式活动门捕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活动门的门身上部设有折边,门身与折边之间的夹角小于175°,门身的力矩大于折边的力矩。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悬挂式活动门捕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动门上设若干个直径小于3毫米的小孔和若干个间隙小于3毫米的条形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悬挂式活动门捕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盖上设若干个直径小于3毫米的小孔。
【文档编号】A01M1/02GK203618606SQ201320802359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6日
【发明者】王好齐, 王黎和 申请人:王好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