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麦菁两熟高效栽培方法及麦菁配套收获割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145阅读:7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麦菁两熟高效栽培方法及麦菁配套收获割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麦菁两熟高效栽培方法及麦菁配套收获割台,本发明首先是提供了一种麦菁两熟高效栽培方法,包括小麦栽培和田菁栽培,小麦栽培方法为在10月中旬播种建植,次年6月上旬收获;本发明在小麦常规栽培的基础上,通过田菁的免耕播种、一次性施肥、籽粒收获、秸秆还田等步骤,实现简化栽培和“一年两熟”。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与该栽培方法配套的小麦和田菁通用收获割台,由拨禾轮、螺旋推运器、上切割器、下切割器及其动力装置组成,实现了小麦和田菁“一年两熟”栽培过程中的全程机械化,在充分利用和改良土地资源的基础上,节省了劳动力资源,提高了小麦和田菁生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专利说明】一种麦菁两熟局效栽培方法及麦菁配套收获割台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黄淮海地区的小麦和田菁“一年两熟”高效栽培方法及配套的小麦和田菁通用收获割台。
【背景技术】
[0002]田菁作为传统的夏季绿肥作物,20世纪60~70年代在黄淮海地区普遍种植,多用于麦后复种或玉米、棉花间作套种等。70年代以后,因化肥工业的发展,以田菁为代表的绿肥作物的种植面积迅速萎缩。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田菁籽粒药用价值的开发以及田菁胶在油田采油、选矿冶金、采矿爆破、纺织、日用化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以收获籽粒为目的田菁种植面积逐年增加。[0003]目前,黄淮海地区田菁籽粒收获技术多采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年一熟”生产方式。《河南省田菁试验示范成果报告(白鸿翔,土壤通报,1965年06期)》、《耐盐绿肥一田菁栽培研究(陆炳章,中国农业科学,1964年09期)》、《田菁在北京永乐店地区栽培利用的初步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土壤通报,1965年06期)》、《田菁在山东的栽培利用及其改碱效果(山东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土壤通报,1965年06期)》、《1963年田菁留种栽培试验初报(赵景莲,山东农业科学,1964年02期)》等研究论文公开的田菁籽粒“一年一熟”生产方式,除整地、施基肥、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等常规田间管理以外,主要生产参数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人工播种,等行距20cm~33cm沟播、点播、条播或撒播,播量30kg/hm2~60kg/hm2,或者育苗移栽,花期打顶或摘边心,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人工收获。
[0004]发明专利201310189425.7 (申请号)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盐碱地的甜高粱与田菁间作的方法,文中公布了田菁的生产流程为:淡化土地、施肥、整地、浸种6h~12h、4月28日至5月10日人工点播或穴播(每穴播种4~6粒,深度为4cm~5cm,行距为33cm~35cm)、覆膜压土、出苗后人工破膜、人工间苗或补苗,人工收割。
[0005]综上所述,目前黄淮海地区田菁籽粒收获技术存在的突出问题为:(1)生产时间长,只能做到“一年一熟”,浪费土地资源;(2)单纯使用人工的生产环节过多,机械化程度偏低;(3)与其他作物相比,生产成本高,效益低,农民种植田菁的积极性不高。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麦菁两熟高效栽培方法及麦菁配套收获割台,它弥补现有田菁籽粒生产技术存在的不足,解决了现有田菁栽培技术中存在的生产周期长,只能做到“一年一熟”,浪费土地资源等一些列问题。它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基础上,提高机械化生产
程度,避免了因土地资源闲置所造成的资源浪费,降低了田菁种植成本,提高田菁种植的效益。[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麦菁两熟高效栽培方法,包括小麦栽培和田菁栽培,小麦栽培方法为在10月中旬播种建植,次年6月上旬收获;所述的田菁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I)免耕播种
[0009]6月上旬,前巷作物小麦留巷4cm~6cm,小麦稻杆覆盖地表。使用播种机进行田菁免耕播种,播种米用宽窄行条播,窄行行距40cm~45cm,宽行行距75cm~80cm,播深Icm~4cm,用种量 4.5kg/hm2 ~7.5kg/hm2 ;
[0010]优选株形紧凑、分枝少、主茎结荚为主、株高Im~2m、全生育期IOOd~120d的中早熟型田菁品种;优选带施肥功能的圆盘式精播机进行播种作业;
[0011](2)一次性施肥
[0012]田菁基肥按照N24kg/hm2 ~36kg/hm2 和 P20572kg/hm2 ~108kg/hm2 的有效用量,施用单质化肥、复合肥或专用肥等;田菁基肥随精播机播种时施入种子的下方,深度6cm~IOcm ;
[0013]优选用圆盘式精播机进行田菁播种作业的同时进行一次性施肥;优选速溶型单质化肥、复合肥或专用肥等;
[0014](3)籽粒收获
[0015]10月中旬,60%~80%的荚果成熟时进行籽粒收获作业。籽粒晾晒至含水量13%以下,入库保存;
[0016](4)秸杆还田
[0017]田菁收获后,留巷4cm~6cm,田菁稻杆覆盖地表,稻杆还田后,耕层5cm~15cm 土壤旋耕I遍,便可用播种机进行小麦播种建植。
[0018]为了实现上述栽培方法所栽培出的小麦和田菁收割,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麦菁配套收获割台,包括割台壳体支架,所述割台壳体支架上设置有主驱动轮;
[0019]所述割台壳体支架的前端部固定设置分禾器,所述割台壳体支架的内部安装有螺旋推运器,螺旋推进器的一侧设置有螺旋驱动器驱动轮,所述割台壳体支架的上部设置拨禾器,拨禾器的一侧设置拨禾器驱动轮,所述的拨禾器通过拨禾器固定支架铰接固定在割台壳体支架上;
[0020]所述的切割器包括上切割器和下切割器,所述上切割器安装在螺旋推进器下部的割台壳体支架上,所述的上切割器通过联动杆连接于上切割器驱动轮,并通过联动杆调节上切割器的工作频率,上切割器驱动轮与上述所述的螺旋推运器驱动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
[0021]上述所述的拨禾器驱动轮以及螺旋推运器驱动轮分别通过皮带连接于主驱动轮;
[0022]所述的下切割器设置在割台壳体支架的底部,所述下切割器通过切割器高度调节液压杆铰接固定在割台壳体支架上,所述下切割器上设置切割器驱动装置,所述切割器驱动装置通过变速器和皮带连接于主驱动轮,并通过变速器调节下切割器的工作频率。
[0023]所述的拨禾器固定支架与割台壳体支架之间设置有调节拨禾器高度的液压升降杆。
[002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5](I)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和田菁“一年两熟”的高效栽培方案,一方面,改变了田菁“一年一熟”的传统籽粒生产方式,充分利用了日益紧缺的耕地资源,提高了耕地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田菁作为优良的绿肥作物,其秸杆还田后,可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物力性状,加速土壤脱盐,改碱养地,生态效益明显。此外,本发明通过科学选择田菁品种,构建合理的群体密度,免除了传统田菁栽培中的浸种、育苗移栽、覆膜压土、出苗破膜、间苗补
苗、花期打顶或摘边心等人工操作环节,极大的节省了劳动力资源,提高了种植户的经济效Mo
[0026](2)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栽培方法配套的小麦和田菁通用收获割台,一方面,通过上下两个切割器不同的工作高度和工作频率,解决了田菁机械化收获的难题,实现了田菁种植的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作业;另一方面,将一般联合收割机30cm~50cm的留茬高度降低为4cm~6cm,可实现田菁的免耕播种,小麦秸杆的覆盖抑制了杂草生长和土壤水分蒸发,大大降低了播种前土地整理的机械和人工投入。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发明麦菁两熟高效栽培方法流程图;
[0028]图2是割台的俯视图;
[0029]图3是割台的侧视图;
[0030]图中:1-割台壳体支架、21-上切割器、22-下切割器、221-切割器驱动装置、3-主驱动轮、4-分禾器、5-螺旋推运器、6-螺旋推运器驱动轮、7-拨禾器、8-拨禾器驱动轮、9-拨禾器固定支架、10-联动杆、11-上切割器驱动轮、12-切割器高度调节液压杆、13-变速器、14-液压升降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0032]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麦菁两熟高效栽培方法,一种麦菁两熟高效栽培方法,包括小麦栽培和田菁栽培,其中小麦栽培方法为本领域的常用技术手段,即在10月中旬播种建植,次年6月上旬收获;所述的田菁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3]( I)免耕播种
[0034]6月上旬,前巷作物小麦留巷4cm~6cm,小麦稻杆覆盖地表。使用播种机进行田菁免耕播种,播种米用宽窄行条播,窄行行距40cm~45cm,宽行行距75cm~80cm,播深Icm~4cm,用种量 4.5kg/hm2 ~7.5kg/hm2 ;
[0035]优选株形紧凑、分枝少、主莖结荚为主、株高Im~2m、全生育期IOOd~120d的中早熟型田菁品种;优选带施肥功能的圆盘式精播机进行播种作业;
[0036](2)一次性施肥
[0037]田菁基肥按照N24kg/hm2 ~36kg/hm2 和 P20572kg/hm2 ~108kg/hm2 的有效用量,施用单质化肥、复合肥或专用肥等;田菁基肥随精播机播种时施入种子的下方,深度6cm~IOcm ;
[0038]优选用圆盘式精播机进行田菁播种作业的同时进行一次性施肥;优选速溶型单质化肥、复合肥或专用肥等;
[0039](3)籽粒收获[0040]10月中旬,60%~80%的荚果成熟时进行籽粒收获作业。籽粒晾晒至含水量13%以下,入库保存;
[0041](4)秸杆还田
[0042]田菁收获后,留巷4cm~6cm,田菁稻杆覆盖地表,稻杆还田后,耕层5cm~15cm 土壤旋耕I遍,便可用播种机进行小麦播种建植;
[0043]此外,田菁出苗至结荚成熟期的田间管理,如灌溉、排水、病虫草害防治等视当季实际发生情况而定,为非必需步骤,且用本领域的常用技术手段可以解决。
[0044]如图2、图3所示,为了实现上述栽培方法所栽培出的小麦和田菁收割,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麦菁配套收获割台,包括割台壳体支架I以及安装在割台壳体支架I上的切割器,所述割台壳体支架I上设置有主驱动轮3。
[0045]所述割台壳体支架I的前端部固定设置分禾器4,所述割台壳体支架I的内部安装有螺旋推运器5,螺旋推进器5的一侧设置有螺旋驱动器驱动轮6,所述割台壳体支架I的上部设置拨禾器7,拨禾器7的一侧设置拨禾器驱动轮8,所述的拨禾器7通过拨禾器固定支架9铰接固定在割台壳体支架I上。[0046]所述的切割器括上切割器21和下切割器22,所述上切割器21安装在螺旋推进器5下部的割台壳体支架I上,所述的上切割器21通过联动杆10连接于上切割器驱动轮11,并通过联动杆调节上切割器的工作频率,所述的螺旋推运器驱动轮6与上切割器驱动轮11之间通过皮带连接为上切割器21提供切割动力。
[0047]所述的拨禾器驱动轮8以及螺旋推运器驱动轮6分别通过皮带连接于主驱动轮3,主驱动轮3分别为拨禾器7和螺旋推运器5提供工作动力。
[0048]所述的下切割器22设置在割台壳体支架I的底部,所述下切割器22通过切割器高度调节液压杆12铰接固定在割台壳体支架I上,所述下切割器22上设置切割器驱动装置221,所述切割器驱动装置221通过变速器13和皮带连接于主驱动轮3,并通过变速器调节下切割器的工作频率。
[0049]所述的拨禾器固定支架9与割台壳体支架I之间设置有调节拨禾器高度的液压升降杆14用于调节拨禾器的高度。
[0050]所述的主驱动轮3为割台动力来源,分别通过皮带为拨禾器、螺旋推运器、变速器提供动力。
[0051]所述的上切割器通过联动杆连接于上切割器驱动轮,上切割器驱动轮又通过皮带连接螺旋推运器驱动轮,螺旋推运器驱动轮在主驱动轮的带动下发生运动从而带动螺旋推运器和上切割器发生一些列的动作。
[0052]所述的下切割器安装在割台壳体支架的底部,并变速器为下切割器提供动力,也可用于调节下切割器的工作频率。所述的切割器高度调节液压杆可用于调节下切割器的高度。
[0053]所述上切割器和下切割器在结构上的设计实现了上下两个切割器的分别分别控制,方便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的操作。
[0054]上述所述的麦菁配套收获割台在工作时需要与联合收割机机体配合使用,其具体的工作过程如下:
[0055](I)小麦收获:6月上旬小麦收获时,分禾器将小麦单穗分开、拨禾轮将小麦穗部带至上切割器处,上切割器将小麦穗部切下,小麦穗进入螺旋推运器,再由联合收割机的输送装置带至脱粒/分离系统,割台喂入量2.5kg/s~3.0kg/s,上切割器留巷30cm~40cm。下切割器对小麦茎杆进行二次切割,并平铺于地表,留茬高度降低至4cm~6cm。
[0056](2)田菁收获:10月上旬田菁收获时,分禾器沿75cm~80cm的宽行将田菁单株分开、拨禾轮将田菁结荚部位带至上切割器处,上切割器将结荚部切下,果荚进入螺旋推运器,再由联合收割机的输送装置带至脱粒/分离系统,割台喂入量1.5kg/s~2.5kg/s,上切割器留茬40cm~70cm。下切割器对田菁茎杆进行二次切割,并平铺于地表,留茬高度降低至 4cm ~6cm。
[0057]为了验证本发明的具体的应用效果,分别进行了如下两种试验:
[0058]在具体的试验过程中,小麦品种选用的是济麦22,田菁品种选用的是20076B068(山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选育的早熟品系),小麦和田菁播种机为农哈哈2BXF-16型圆盘式精播机,旋耕机和秸杆还田机分别为农哈哈1GQN-300型和1JHY-172型,收获机械为本发明割台配约翰迪尔3080A型联合收割机。所用肥料为磷酸二铵(13-44-0,山东省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生产)。并且按照GB/T3543.6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水分测定)测定田菁种子含水量。
[0059](I)实施例1:
[0060]试验栽培地点I选择是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土地的类型为非盐碱地高产田。其具体的试验过程如下:
[0061]在2011年10月12日和2012年10月16日对小麦进行播种建植,2012年6月3日和2013年6月8日使用本发明割台进行收获,留茬5cm,小麦秸杆覆盖地表。
[0062]2012年6月4日和2013年6月8日使用2BXF-16型圆盘式精播机进行田菁播种与施肥,窄行行距45cm,宽行行距75cm,播深3cm,用种量4.5kg/hm2,基施磷酸二铵184kg/hm2,深度8cm。2012年10月13日和2013年10月12日使用本发明的割台进行籽粒收获作业。籽粒晾晒至含水量12.5%,入库保存。
[0063]田菁收获后,留茬5cm,田菁秸杆覆盖地表,2012年10月16日和2013年10月15日用1JHY-172型秸杆还田机进行秸杆还田作业I次,耕层5cm~15cm 土壤使用1GQN-300型旋耕机旋耕I遍之后,便可2BXF-16型圆盘式精播机进行进行下茬小麦播种建植。
[0064](2)实施例 2:
[0065]试验栽培地点2选择是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土地类型为中低产田(盐碱地),其具体的试验过程如下:
[0066]2011年10月17日和2012年10月19日分别对小麦进行播种建植,2012年6月8日和2013年6月10日使用本发明割台进行收获,留茬4cm,小麦秸杆覆盖地表。
[0067]2012年6月8日和2013年6月10日使用2BXF-16型圆盘式精播机进行田菁播种与施肥,窄行行距40cm,宽行行距80cm,播深2cm,用种量7.5kg/hm2,基施磷酸二铵245kg/hm2,深度8cm。2012年10月18日和2013年10月18日使用本发明的割台进行籽粒收获作业。籽粒晾晒至含水量12.9%,入库保存。
[0068] 田菁收获后,留茬4cm,田菁秸杆覆盖地表,2012年10月19日和2013年10月20日用1JHY-172型秸杆还田机进行秸杆还田作业I次,耕层5cm~15cm 土壤使用1GQN-300型旋耕机旋耕I遍之后,便可2BXF-16型圆盘式精播机进行进行下茬小麦播种建植。[0069]为了观察试验的结果,在进行上述试验的同时也进行了对比试验:
[0070]对比试验于2011年至2013年与上述验证性试验同期同地进行,试验内容为黄淮海地区的几种常见作物栽培方法,对比例I和对比例2为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小麦栽培时间和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相同。
[0071]对比例3为棉花单作。对比例4为田菁单作,其生产过程为:2012年4月25日和2013年5月2日大水漫灌压碱,2012年5月10日和2013年5月16日,地表撒施过磷酸钙(0-18-0) 375kg/hm2后,使用1GQN-300型旋耕机旋耕2遍,2012年5月11日和2013年5月17日使用XB-12型半精量播种机等行距33cm播种,播量60kg/hm2,播深4cm。喷洒田普或百垄通除草剂。2012年10月25日和2013年11月2日自行改装的奇瑞4LZ-3型联合收割机收获。
[0072]对比例I的实施地点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土地类型为非盐碱地高产田,对比例2~4的实施地点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土地类型为盐碱地中低产田。小麦品种为济麦22,玉米品种为郑单958,棉花品种为鲁棉研22,田菁品种为中熟型地方品种。对比例中小麦、玉米、棉花栽培均为本领域的常用技术手段,且均未施有机肥。
[0073]应用效果平均结果见表1、表2和表3。
[0074]表1.实施例和对比例纯收益对比
[0075]试验处理地力条件种植方式纯收益(元/hm2)差值(元/hm2)
[0076]实施例1高产田
[0077]
【权利要求】
1.一种麦菁两熟高效栽培方法包括小麦栽培和田菁栽培,小麦栽培方法为在10月中旬播种建植,次年6月上旬收获;其特征是,所述的田菁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免耕播种 6月上旬,前茬作物小麦留茬4cm~6cm,小麦秸杆覆盖地表,使用播种机进行田菁免耕播种,播种米用宽窄行条播,窄行行距40cm~45cm,宽行行距75cm~80cm,播深Icm~4cm,用种量 4.5kg/hm2 ~7.5kg/hm2 ; (2)一次性施肥 田菁基肥按照N24kg/hm2~36kg/hm2和P20572kg/hm2~108kg/hm2的有效用量,施用单质化肥、复合肥或专用肥等;田菁基肥随精播机播种时施入种子的下方,深度6cm~IOcm ; (3)籽粒收获 10月中旬,60%~80%的荚果成熟时进行籽粒收获作业,籽粒晾晒至含水量13%以下,入库保存; (4)稻杆还田 田菁收获后,留巷4cm~6cm,田菁稻杆覆盖地表,稻杆还田后,耕层5cm~15cm土壤旋耕I遍,便可用播种机进行小麦播种建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麦菁两熟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是,田菁品种优选株形紧凑、分枝少、主茎结荚为主、株高Im~2m、全生育期IOOd~120d的中早熟型田菁品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麦菁两熟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是,田菁播种优选带施肥功能的圆盘式精播机进行播种作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麦菁两熟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是,在用圆盘式精播机进行田菁播种作业的同时进行一次性施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麦菁两熟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是,田菁基肥优选速溶型单质化肥、复合肥或专用肥。
6.一种麦菁配套收获割台,其特征是,包括割台壳体支架,所述割台壳体支架上设置有主驱动轮; 所述割台壳体支架的前端部固定设置分禾器,所述割台壳体支架的内部安装有螺旋推运器,螺旋推进器的一侧设置有螺旋驱动器驱动轮,所述割台壳体支架的上部设置拨禾器,拨禾器的一侧设置拨禾器驱动轮,所述的拨禾器通过拨禾器固定支架铰接固定在割台壳体支架上; 所述的切割器包括上切割器和下切割器,所述上切割器安装在螺旋推进器下部的割台壳体支架上,所述的上切割器通过联动杆连接于上切割器驱动轮,上切割器驱动轮与上述所述的螺旋推运器驱动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 上述所述的拨禾器驱动轮以及螺旋推运器驱动轮分别通过皮带连接于主驱动轮; 所述的下切割器设置在割台壳体支架的底部,所述下切割器通过切割器高度调节液压杆铰接固定在割台壳体支架上 ,所述下切割器上设置切割器驱动装置,所述切割器驱动装置通过变速器和皮带连接于主驱动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麦菁两熟高效栽培方法及麦菁配套收获割台,其特征是,所述的拨禾器固定支架与割台壳体支架之间设置有调节拨禾器高度的液压升降杆。
【文档编号】A01G1/00GK103931398SQ201410155792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7日
【发明者】张晓冬, 隋学艳, 李润芳, 王维东, 李娜娜, 王栋, 李湛, 贾文斌, 刘世华, 王存娥, 丁汉凤, 韩伟才, 李维生 申请人:山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