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植物生长调节功能的日光网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015953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植物生长调节功能的日光网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一种具有植物生长调节功能的日光网本发明涉及植物生长用农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植物生长调节功能的日光网。

背景技术:
植物的生长无法离开阳光,阳光中的部分波长能起到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比如黄橙光和蓝绿光,部分波长则不利于植物生长比如紫外线。现有技术中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会在其上罩有一层遮阳网,这种做法虽然能防止不利于植物生长的紫外线直接照射在植物上,但同时也遮蔽了能促进植物生长的蓝绿光和黄橙光,这显然是不科学的。也有通过简单的有色网进行滤光的培育方法,但是这种单纯的保留有益的蓝绿光或者黄橙光的方法会使植物无法得到其他波长的光进行协调自身的生长,也是不科学的。而且这种方法在植物的幼苗期和成年期两个主要的生长阶段都需要重新铺设网,增加了培育成本的同时还加大了劳作量。又如,授权公告号为号CN201846661U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所公开的一种农作物种植网,该网为由经线和纬线交错编织而成的网孔状结构,种植网上设有低透光区和高透光区,低透光区和高透光区沿种植网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在种植网的宽度方向上交替设置,低透光区由深色的经线和纬线织成,高透光区由浅色的经线或/和纬线织成。该实用新型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植物的生长,但是单纯的在网体上划分功能的做法不能有效的应对自然光的变化,同时也无法根据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进行光的调节,所以该实用新型的效果是不明显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能调节阳光波长至植物生长所需波长,且同时具有两种分别针对植物不同生长阶段需求所设置的网体的一种具有植物生长调节功能的日光网。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至少一层网体,一层网体由构成所述一层网体表面大部的一层纬线与同色的或异色的构成所述一层网体表面小部的经线编织而成,所述一层网体整体呈现所述一层纬线的颜色,其特征在于:所述日光网还包括另一层与所述一层网体上下重叠的二层网体,所述二层网体由构成所述二层网体表面大部的二层纬线与构成所述二层网体表面小部的经线编织而成,所述二层网体的二层纬线具有与所述一层网体的一层纬线不同的颜色,所述二层网体与所述一层网体共用所述经线。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经线与所述一层网体的一层纬线有色,不透明。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经线与所述二层网体的二层纬线同色。作为一种优选,二层网体的二层纬线具有与所述一层网体的一层纬线不同的颜色,透明。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经线形成为多条圆形横截面的细经丝环套串联结构,所述一层纬线和二层纬线形成为总体呈薄片状并以V字形底部钩挂所述环套交结部并由相邻经线的所述环套非交结部在上下两面夹持V字形两边而保持薄片展开状态,在所述薄片展开状态下所述纬线的每一条的大部均具有单层或至多双层的线状的横截面。这种结构牢固,同时也能保证纬线的通过颜色激发光色的功能的提升。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一层网体的一层纬线的V字形结构与所述二层网体的二层纬线的至少两个相邻V字形结构上下交叉重叠,从而在一层网体和二层网体的二层纬线上形成局部重叠的结构并在所述纬线和经线包围下形成可以漏光、漏水和透气的空隙。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一层网体与所述二层网体重叠处形成主光激发区,未重叠的部分形成辅光激发区。这样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激发区能有效保证光路的数量。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主光激发区面积是辅光激发区面积的两倍以上。这中比例分配能保证所述的主光激发区所激发的光不会因为和辅光激发区所激发的光进行混光而导致效果下降。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主光激发区位于所述的一层网体上的面所激发的光波长在650nm~660nm之间,所述的主光激发区位于所述的二层网体上的面所激发的光波长在420nm~440nm之间。在两个波长内的光是最有益植物生长的。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辅光激发区包括由一层纬线构成的一层辅光激发区和由二层纬线构成的二层辅光激发区,所述的一层辅光激发区所激发的光波长与一层纬线颜色波长相同,所述的二层辅光激发区所激发的光波长与二层纬线颜色波长相同。综上,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可以通过一层网体和二层网体两个面的重叠使网体本身用于激发阳光的颜色呈现出了三种变化,重叠处、一层网体未有重叠处和二层网体未有重叠处分别呈现出现不同颜色,这就使得阳光在通过一个网体面的时候激发了三种不同的光,分别是通过重叠处的最有益植物生长的主光,通过未有重叠处用于过渡自然光并且混合主光使其更加易于吸收的辅光,最后就是从空隙中照射下去的普通日光。这样的三种光在距离植物一定高度上的空气层中自然混光,致使最终照射到植物上的光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光波长特性的同时还同时具有自然日光的基本配比特性,这样的光更加有益植物的全方位生长。现有技术中附上一层单色光膜去改变光的特性的做法,只能让植物单纯的得到一种光的补充,而其他波长的光就无法吸收到,这就导致了植物的生长平衡被打破,虽然在短时间内能起到一定的促生长效果,但是对植物整个生长周期是有一定的破坏作用的,这使得最终得到的植物产物的品质和品相都不是很理想,而本发明所激发的促生长光更加接近自然光,同时适宜比例地提升了有益光的比重,且光的过渡更加自然,这保证了植物在吸收有益光的同时还能充分有效的补充的其他的光来维持本身的生长平衡。2、本发明同时具有一层网体和二层网体两个网体,两个网体呈现不同颜色,这样的设计就可以使一个网同时具有两个不同的功能面通过两个网体未有重叠部分激发的辅光去和重叠部分所激发的主光与日光进行混合共能激发两种不同的特性的促生长光。这样在实际使用中降低了购买适宜不同生长阶段的不同网的成本,且方便了实际的使用。同时在工厂生产中将两个网体同时进行编织也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编织方法示意图;图中标号如下:1-一层网体、2-二层网体、3-经线、4-空隙、5-主光激发区、6-辅光激发区、7-经线梳栉、8-一层梳栉、9-二层梳栉、11-一层纬线、22-二层纬线、31-环套、61-一层辅光激发区、62-二层辅光激发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网体包括一层网体1和二层网体2,一层网体1与二层网体2上下重叠,一层网体1和二层网体的编织纬线独立,分别为一层纬线11和二层纬线22,一层网体1和二层网体的编织经线是公用同一条经线3。一层网体1和二层网体2的颜色取决于一层纬线11和二层纬线22的颜色,其中经线3与一层纬线11同色,不透明,二层纬线22和一层纬线11不同色,透明。一层纬线11和二层纬线22均采用PE材料,该种材料是市场上所能买到的亦可以通过自己购买的PE原材料加工而成,加工的过程是公知技术。在具体编织时只需要根据色彩要求将所需的色彩波长列出清单就可在自己生产出或者供应商处购买与定制。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层网体1由构成一层网体1表面80%以上的一层纬线11与同色的或异色的构成一层网体1表面20%以下的经线3编织而成,一层网体1整体呈现一层纬线11的颜色,其特征在于:日光网还包括另一层与一层网体1上下重叠的二层网体2,二层网体2由构成二层网体2表面80%以上的二层纬线22与构成二层网体2表面20%以下的经线3编织而成,二层网体的二层纬线22具有与一层网体1的一层纬线11不同的颜色,二层网体与一层网体公用经线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经线3也采用与一层纬线11和二层纬线22一样的PE材料,经线3采用细丝型的PE线,在具体编织时经线3形成为多条圆形横截面的细经丝环套31串联结构,一层纬线11和二层纬线22形成为总体呈薄片状并以V字形底部钩挂环套31交结部并由相邻经线3的环套31非交结部在上下两面夹持V字形两边而保持薄片展开状态,在薄片展开状态下纬线的每一条的80%以上均具有两层双层的线状的横截面。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层网体1的一层纬线11的V字形结构与二层网体2的二层纬线22的至少两个相邻V字形结构上下交叉重叠,从而在一层网体1和二层网体2的二层纬线22上形成局部重叠的结构并在纬线和经线3包围下形成可以漏光、漏水和透气的空隙4,这个空隙呈菱形结构,但是菱形的上下顶角均为平边。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层网体1与二层网体2重叠处形成主光激发区5,未重叠的部分形成辅光激发区6。主光激发区5面积是辅光激发区6面积的两倍以上。主光激发区5位于一层网体1上的面所激发的光波长在650nm~660nm之间,主要呈现肉眼能识别的红色,但是在实际生产时可以根据使用地区的光照和环境的不同进行调整,这个可调整的范围在610~720nm之间。主光激发区5位于二层网体2上的面所激发的光波长在420nm~440nm之间,但是在实际生产时可以根据使用地区的光照和环境的不同进行调整,这个可调整的范围在400~520nm之间。呈现肉眼能识别的蓝色。辅光激发区6包括由一层纬线11构成的一层辅光激发区61和由二层纬线22构成的二层辅光激发区62,一层辅光激发区61所激发的光波长与一层纬线11颜色波长相同,二层辅光激发区62所激发的光波长与二层纬线22颜色波长相同。根据实际的使用要求,本实施例中一层纬线的颜色选取可以是蓝色、绿色、青红、靛青色和大部分接近蓝绿色的颜色,但是一层纬线还可以使用黑色、深灰等深色系的颜色,在选取深色系的颜色时编织出来的日光网是同时具有吸光的作用,能吸热。根据实际的使用要求,本实施例中二层纬线的颜色选取可以是红色、橙色、玫红、黄色和大部分接近红橙色的颜色。二层纬线的颜色选取可以选取白色、银色等浅色系反光或者不吸收、少吸收光的颜色,在选取该种类型的颜色时编织出来的日光网是具有反光效果。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本实施例两面的颜色都可以根据需求更改,颜色可以在红橙黄绿蓝紫之间调整。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编织方法总共分为如下几个步骤:步骤一,分配经线3至经线梳栉,分配一层纬线11至一层梳栉8,分配二层纬线33至二层梳栉9。定义经编机各个梳栉上的每一个有线的工作单元为一位,即经线梳栉按照Ⅰ、Ⅱ、Ⅲ、Ⅳ、Ⅴ、Ⅵ、Ⅶ、Ⅷ.....的编号定义,一层梳栉8按照a、b、c、d、e、f、g、h......的编号定义,二层梳栉9按照A、B、C、D、E、F、G、H......的编号定义,并且将经线梳栉、一层梳栉8和二层梳栉9上的每一位都做到一一对应,即a-A-Ⅰ、b-B-Ⅱ,c-C-Ⅲ,d-D-Ⅳ,e-E-Ⅴ,f-F-Ⅵ,g-G-Ⅶ,h-H-Ⅷ.....这样的位置关系进行对应;步骤二,排放一层梳栉8与二层梳栉9呈现前后关系,排放经线梳栉位于中间位置;步骤三,平移一层梳栉8一位,相反方向平移二层梳栉9一位,经线梳栉位置不动,此时取位置不动的经线梳栉的Ⅲ位为相对位置,则在Ⅲ位上三个梳栉的位置对应关系为d-B-Ⅲ,其他位依次类推,在本步骤中一层梳栉8上的一层纬线11不成结编织,二层梳栉9上的二层纬线22不成结编织,经线梳栉上的经线3成圈套结编织,一层纬线11和二层纬线22均穿过经线3成圈套环形成的环套31;步骤四,与步骤三中方向平移一层梳栉8一位,继续步骤三中方向平移二层梳栉9一位,经线梳栉位置不动,此时取位置不动的经线梳栉的Ⅲ位为相对位置,则在Ⅲ位上三个梳栉的位置对应关系为e-A-Ⅲ,其他位依次类推,在本步骤中一层梳栉8上的一层纬线11不成结编织,二层梳栉9上的二层纬线22不成结编织,经线梳栉上的经线3成圈套结编织,一层纬线11和二层纬线22均穿过经线3成圈套环形成的环套31;步骤五,与步骤四方向相反地平移一层梳栉8一位,与步骤四方向相反地平移二层梳栉9一位,经线梳栉位置不动,此时取位置不动的经线梳栉的Ⅲ位为相对位置,则在Ⅲ位上三个梳栉的位置对应关系为d-B-Ⅲ,其他位依次类推,在本步骤中一层梳栉8上的一层纬线11不成结编织,二层梳栉9上的二层纬线22不成结编织,经线梳栉上的经线3成圈套结编织,一层纬线11和二层纬线22均穿过经线3成圈套环形成的环套31;步骤六,与步骤三中方向平移一层梳栉8一位,继续步骤三中方向平移二层梳栉9一位,经线梳栉位置不动,此时取位置不动的经线梳栉的Ⅲ位为相对位置,则在Ⅲ位上三个梳栉的位置对应关系为e-A-Ⅲ,其他位依次类推,在本步骤中一层梳栉8上的一层纬线11不成结编织,二层梳栉9上的二层纬线22不成结编织,经线梳栉上的经线3成圈套结编织,一层纬线11和二层纬线22均穿过经线3成圈套环形成的环套31;步骤七,重复步骤三到步骤六直到网体达到设计大小。以上说明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完整的实施本方案,但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