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茎瘤芥叶栽培平菇的方法

文档序号:262468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茎瘤芥叶栽培平菇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茎瘤芥叶栽培平菇的方法,其通过以下方法栽培:取鲜茎瘤芥叶,将其粉碎为茎瘤芥叶屑,晾晒或烘干,制备培养基,并将培养基压实装入塑料袋内密封,将料袋装入灭菌框内或层架内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灭菌完成后,料袋冷却至30℃以下,无菌操作在在塑料袋两端接入菌种,将菌种均匀覆盖塑料袋表面,接种后在袋口套上出菇圈,袋口两端用无菌纸封口,接种后,将栽培袋置于发菌室,堆积发菌培养菌丝体,15~20天后将栽培袋搬进菇房墙式堆积排放,促使出菇。本发明利用废弃茎瘤芥叶作为栽培平菇的原料,增加菜农的收益,同时还解决了环境问题。
【专利说明】一种利用茎瘤芥叶栽培平菇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茎瘤芥叶栽培平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平菇是担子菌门伞菌目侧耳科伞菌属的一种,是很常见的食用菌。中医认为平菇性温、味甘,具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用于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通等病症。平菇所含的蛋白多糖对癌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平菇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每百克干品含蛋白质20-23克,而且氨基酸成分种类齐全,矿物质含量也极为丰富。常食用平菇不仅能起到改善人体新陈代谢、调节植物神经的作用,而且对减少人体血清胆固醇、降低血压和防治肝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等有明显的效果。另外,常食用平菇还对预防癌症、调节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等有一定好处。
[0003]现有平菇栽培方法需消耗大量的木材、木屑、农作物秸杆等森林和农副产物副产物资源,迅猛发展的平菇产业使森林、农作物秸杆的消耗接近枯竭,在有限资源迅速减少的同时,平菇生产的成本不断上升,菇农的生产效益降低。寻找新的平菇栽培材料已经迫在眉睫。
[0004]茎瘤芥属十字花科芸苔,属芥菜种叶芥亚种大叶芥变种的变种,是制作榨菜的主要原料,在茎瘤芥(青菜头)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茎瘤芥叶,其产量每年可达120多万吨,现阶段茎瘤芥叶一般被当做废弃物被丢弃,资源浪费的同时造成环境污染。 申请人:通过将茎瘤芥叶经过切碎、晾晒或烘干、添加生石灰等方法处理后栽培平菇,可促使榨菜叶快速脱水、抑菌及消毒,达到控制茎瘤芥叶水分、降低杂菌生长的目的,解决了茎瘤芥叶在栽培平菇过程中因茎瘤芥叶含水量过高、抑制平菇菌丝生长、易滋生杂菌而导致栽培失败的问题。本发明技术不仅可以将茎瘤芥叶作为栽培平菇的原料——扩大平菇栽培原料的来源,既减少茎瘤芥叶未完全分解前被雨水冲入长江污染环境,又可使其作为栽培平菇的原料,增加菜农的收益,并可降低平菇生产的成本,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栽培平菇的方法,旨在利用茎瘤芥叶作为栽培料,降低了平菇栽培的生产成本,增加菜农的收益。
[0006]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种利用茎瘤芥叶栽培平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I)茎瘤芥叶的处理:取鲜茎瘤芥叶,将其粉碎为茎瘤芥叶屑,晾晒或烘干;
[0009]2)菌袋制备:制备培养基,并将培养基压实装入塑料袋内密封;
[0010]3)灭菌:将料袋装入灭菌框内或层架内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0011]4)接种:灭菌完成后,料袋冷却至30°C以下,无菌操作在在塑料袋两端接入菌种,将菌种均匀覆盖塑料袋表面,接种后在袋口套上出菇圈,袋口两端用无菌纸封口 ;
[0012]5)发酵:接种后,将栽培袋置于发菌室,堆积发菌培养菌丝体,15?20天后将栽培袋搬进菇房墙式堆积排放,促使出菇。
[0013]本发明所述的茎瘤芥叶屑的细度为0.5?2厘米;
[0014]本发明所述的培养基包括茎瘤芥叶屑20%?40%、棉籽壳40%?60%和麸皮5%?15% ;
[0015]本发明所述的培养基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在茎瘤芥叶屑中加入4%?5%的石灰,调节茎瘤芥叶屑的PH值至7?8,然后与棉籽壳、麸皮按配比混合拌匀,再加入水,搅拌混合均匀,使培养基含水量达到60%?65% ;
[0016]本发明所述的用于装培养基的塑料袋为聚丙烯塑料袋或聚乙烯塑料袋,所述的塑料袋规格为折径23?28cm,长度40?50cm ;
[0017]本发明对装有培养基的塑料袋进行灭菌的方法采用高压灭菌或常压灭菌,所述的高压灭菌在高压灭菌柜内进行,0.1?0.2MPa压力下灭菌处理1.5?2小时,所述的常压灭菌在常压灭菌灶内进行,温度为98?100°C下处理18?20小时;
[0018]本发明接种时菌种用量为培养料的10%?15%,所述的出菇圈的直径为5cm;所述的发菌室的温度为3?30°C。
[00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利用被丢弃的废弃物茎瘤芥叶作为原料制备平菇的培养基,为茎瘤芥叶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避免了资源浪费,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为菜农收入开辟了新途径,增加了菜农收入,技术方案本身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有极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本发明栽培平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以下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同等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022]实施例1
[0023]培养基的制备:在茎瘤芥叶屑中加入4%?5%的石灰,调节茎瘤芥叶屑的pH值至7?8,然后将茎瘤芥叶20%、棉籽壳40%、麸皮5%按配比混合拌匀,再加入水,搅拌混合均匀,使培养基含水量达到60%?65% ;
[0024]栽培方法:收集茎瘤芥叶,取鲜茎瘤芥叶,用饲料粉碎机将其粉碎成成细度为
0.5?2厘米的茎瘤芥叶屑,凉晒至干燥,将培养基装入聚丙烯塑料袋,塑料袋规格为折径23?28cm,长度40?50cm,先将塑料简袋的一端用绳扎紧,装入培养料,边装边压实,整平扎实,用绳扎紧,料袋装入灭菌框内,每框装料袋4?6个,在高压灭菌柜内灭菌,在高压灭菌柜内灭菌时,压力为0.1?0.2MPa下灭菌处理1.5?2小时,灭局完成后,料袋冷却至30°C以下时,无菌操作在料袋两端接入菌种,将菌种均匀覆盖料袋表面,菌种用量一般为培养料的10%,接种后在袋口套上直径为5cm的出菇圈,袋口两端用无菌纸封口,接种后,将栽培袋搬至发菌室,在3?30°C堆积发菌培养菌丝体,17天后将栽培袋搬进菇房呈墙式堆积排放,促使出菇。
[0025]实施例2
[0026]培养基的制备:在茎瘤芥叶屑中加入5%的石灰,调节茎瘤芥叶屑的pH值至8,然后将茎瘤芥叶40%、棉籽壳45%、麸皮15%按配比混合拌匀,再加入水,搅拌混合均匀,使培养基含水量达到65% ;
[0027]栽培方法:收集茎瘤芥叶,取鲜茎瘤芥叶,用饲料粉碎机将其粉碎成成细度为
0.5?2厘米的茎瘤芥叶屑,凉晒至干燥,将培养基装入聚丙烯塑料袋,塑料袋规格为折径23?28cm,长度40?50cm,先将塑料简袋的一端用绳扎紧,装入培养料,边装边压实,整平扎实,用绳扎紧,料袋装入灭菌层架内,每层装料袋6个,在常压灭菌灶内灭菌,在常压灭菌灶内灭菌时,温度为98?100°C下处理18?20小时,灭局完成后,料袋冷却至22°C时,无菌操作在料袋两端接入菌种,将菌种均匀覆盖料袋表面,菌种用量为培养料的15%,接种后在袋口套上直径为5cm的出菇圈,袋口两端用无菌纸封口,接种后,将栽培袋搬至发菌室,在30°C堆积发菌培养菌丝体,20天后将栽培袋搬进菇房呈墙式堆积排放,促使出菇。
[0028]实施例3
[0029]培养基的制备:在茎瘤芥叶屑中加入4.5 %的石灰,调节茎瘤芥叶屑的pH值至
7.5,然后将茎瘤芥叶30%、棉籽壳60%、麸皮10%按配比混合拌匀,再加入水,搅拌混合均匀,使培养基含水量达到60% ;
[0030]栽培方法:收集茎瘤芥叶,取鲜茎瘤芥叶,用饲料粉碎机将其粉碎成成细度为
0.5?2厘米的茎瘤芥叶屑,凉晒至干燥,将培养基装入聚丙烯塑料袋,塑料袋规格为折径23?28cm,长度40?50cm,先将塑料简袋的一端用绳扎紧,装入培养料,边装边压实,整平扎实,用绳扎紧,料袋装入灭菌框内,每框装料袋5个,在高压灭菌柜内灭菌,在高压灭菌柜内灭菌时,压力为0.1?0.2MPa下灭菌处理1.5?2小时,灭局完成后,料袋冷却至15°C时,无菌操作在料袋两端接入菌种,将菌种均匀覆盖料袋表面,菌种用量为培养料的15%,接种后在袋口套上直径为5cm的出菇圈,袋口两端用无菌纸封口,接种后,将栽培袋搬至发菌室,在20°C堆积发菌培养菌丝体,15天后将栽培袋搬进菇房呈墙式堆积排放,促使出菇。
[0031]实施例4本发明所述栽培平菇的方法的对比试验
[0032]对比常用栽培方法的培养基组成:传统培养基1:木屑89%、麸皮10%、石灰1% ;传统培养基2:玉米芯50%、豆秸47%、麸皮2%、石灰1% ;栽培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手段。本发明采用实施例3所示培养基组成及栽培方法。
[0033]生长指标:不同培养料配方组的菌丝生长情况和鲜菇产量比较试验如表I所示。
[0034]表I不同培养料配方组的菌丝生长情况和鲜菇产量比较
[0035]
^? 菌丝平均生满袋天数 ^7777: 子实体分化产量组力1j 长速度cm/d /d囷丝生长势时间/d /kg
传统I0.4749 菌丝洁白,较稀疏11 49.5
[0036]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茎瘤芥叶栽培平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茎瘤芥叶的处理:取鲜茎瘤芥叶,将其粉碎为茎瘤芥叶屑,晾晒或烘干; 2)菌袋制备:制备培养基,并将培养基压实装入塑料袋内密封; 3)灭菌:将料袋装入灭菌框内或层架内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4)接种:灭菌完成后,料袋冷却至30°C以下,无菌操作在在塑料袋两端接入菌种,将菌种均匀覆盖塑料袋表面,接种后在袋口套上出菇圈,袋口两端用无菌纸封口 ; 5)发酵:接种后,将栽培袋置于发菌室,堆积发菌培养菌丝体,15?20天后将栽培袋搬进菇房墙式堆积排放,促使出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茎瘤芥叶栽培平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所述的茎瘤芥叶屑的细度为0.5?2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茎瘤芥叶栽培平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培养基由瘤芥叶屑20%?40%、棉籽壳40%?60%和麸皮5%?15%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茎瘤芥叶栽培平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基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在茎瘤芥叶屑中加入4%?5 %的石灰,调节茎瘤芥叶屑的pH值至7?8,然后与棉籽壳、麸皮按配比混合拌匀,再加入水,搅拌混合均匀,使培养基含水量达到60%?6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茎瘤芥叶栽培平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塑料袋为聚丙烯塑料袋或聚乙烯塑料袋,所述的塑料袋规格为折径23?28cm,长度 40 ?5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茎瘤芥叶栽培平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灭菌的方法为高压灭菌或常压灭菌,所述的高压灭菌在高压灭菌柜内进行,0.1?0.2MPa压力下灭菌处理1.5?2小时,所述的常压灭菌在常压灭菌灶内进行,温度为98?100°C下处理18?20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茎瘤芥叶栽培平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接种过程中所述菌种的用量为培养料的10%?15%。
【文档编号】A01G1/04GK104170651SQ201410401255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4日
【发明者】陈今朝, 戴玄, 冉景盛, 谭永忠, 王慧超 申请人:长江师范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