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蘑菇的反季节种植方法

文档序号:267380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白蘑菇的反季节种植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蘑菇的反季节种植方法,属于蘑菇种植【技术领域】,包括制作培养料、进料上架、二次发酵、通风保湿、播种、育种期管理、土壤准备、覆土、诱导出菇、生长管理和采收步骤。本技术方案通过育种、覆土、诱导出菇、生长期管理等步骤,在白蘑菇生长过程中,根据白蘑菇的自然生长规律,对菇房内部的温度、湿度、通风量、土壤酸碱度等环境条件进行严格控制,以达到除秋季外,也可在其他季节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白蘑菇的效果,从而实现了白蘑菇的反季节种植。
【专利说明】一种白蘑菇的反季节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蘑菇种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蘑菇的规模化培育和种植,具体是涉及一种白蘑菇的反季节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白蘑菇,又名口蘑,属于白色伞菌属野生蘑菇,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及钾、钙、铁和磷等,而且味道鲜美,已成为人们普遍喜爱的健康食品之一。在我国南方地区,雨水较为丰富,受气候影响,白蘑菇种植一般为秋种冬收,一年采收I?2季,人工种植已取得较好的效果,如申请号为201310249547.0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蘑菇的优质高产种植方法。
[0003]白蘑菇生长过程中,温度、湿度及氧气浓度对其影响较大,为实现人工控制温度,多数菇农采用大棚进行食用菌的种植以满足食用菌生长对温度、湿度、光照以及空气等条件的需求。而现有的白蘑菇种植方法还是显得较为粗放,对蘑菇生产过程中的温湿控制多以保温为主,控制过程较为简单,容易受到气候和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还常因为通风不足导致死菇等问题,导致蘑菇产量低、周期长、蘑菇个头小,经济效益较低,难以达到反季节种植的标准。


【发明内容】

[0004]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白蘑菇的反季节种植方法,通过严格控制种植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和通风量,根据白蘑菇的生存习性,精细控制白蘑菇生存条件,达到了提高成活率和产量的效果。
[0005]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06]一种白蘑菇的反季节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I)制作培养料:平均每亩地准备稻草秸杆13000?14000kg,同时以86.4?88.4重量份的家畜粪便、5.0?5.5重量份的油枯、1.8?2.2重量份的尿素、2.0?2.4重量份的碳酸氢铵、2.8?3.5重量份的熟石灰配制9700?9900kg混料,混合均匀,将稻草与混料间隔平铺,堆制数个长度不限、宽1.5?2.5m、高1.2?1.5m的培养堆,发酵腐熟,间隔9?10天后进行第一次翻堆,再6?7天后进行第二次翻堆,再4?5天后进行第三次翻堆,调节PH值至7.0?8.0 ;
[0008](2)进料上架:在菇房内预设数张菇床,菇床分为6?7层,每层的支撑物为水平设置的支撑网格,上下通透;对菇房内部进行全面消毒,第三次翻堆后将培养料移进已消毒的菇房中,均匀摊铺于第2层及2层以上的菇床上,摊铺厚度30?40cm ;
[0009](3) 二次发酵:培养料铺放好后,关闭菇房门窗,让培养料继续发酵升温,I?2天后对菇房内部加热,控制菇房内温度达到55?60°C,维持8?9h后降温到45?50°C,继续培养3?5天,每天通风2?3次,每次通风5?6min,直到培养料腐熟无氨味,以可闻到浓郁的料香味为宜;
[0010](4)通风保湿:二次发酵完成后,打开菇房门窗通风降温降湿,使培养料内部温度下降到30 ± I °C,补充喷水,保持菇房内湿度73%?77% ;
[0011](5)播种:监测培养料温度,选择无老化的优质麦粒菌种,在料温刚好降低到30°C以下时,将麦粒菌种均匀撒播在培养料表面,然后轻翻料面,让麦粒菌种落入培养料缝隙中,再轻压平整料面,使麦粒菌种与培养料内部充分接触;
[0012](6)育种期管理:播种后关闭菇房门窗,保温培养3?4天,期间每天通风2?3次,每次通风4?5min ;第4到7天每天通风4?5次,每次通风5?6min ;第7到10天,菌丝布满培养料料面,每天通风7?8次,每次通风7?8min,补充喷水,控制燕房内空气湿度75%?80% ;第10?20天,每天通风8?10次,每次通风9?1min ;
[0013](7) 土壤准备:选择没有生产过食用菌的土地,取耕作层以下的土壤,平均每亩地需土壤约20?25m3,将土壤中的石块等杂物筛除,曝晒I?2天后打碎成粒径I?1.5cm的细颗粒,并按体积比加入I %?1.5 %的熟石灰粉拌匀,将土壤PH值调节到7.5?8.0,再将泥土中粒径Icm以下的碎土筛出,单独堆放;
[0014](8)覆土:育种18?20天,当菌丝布满培养料料面层,并从培养料底部可见到菌丝时,即可覆盖土壤,先在料面上均匀覆盖粒径为I?1.5cm的粗粒土,厚度2.5?3cm,再在粗粒土表面均匀覆盖粒径在Icm以下的细粒土,厚度0.8?1cm,使覆土总厚度为3.3?4cm,然后向土壤表面浇水,覆土后3天内关闭菇房门窗培养,每天通风2?3次,每次通风4?5min,保持菇房内空气湿度为85 %?90 %,保持土壤湿润,覆土后第3?12天,每天通风6?8次,每次通风8?lOmin,保持菇房内空气湿度为70%?75%。
[0015](9)诱导出菇:覆土后第11?12天,在土粒间可看见菌丝时,往土表均匀喷水,使土层湿透而不渗入培养料中,保持菇房通风口常开,3?5天后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当形成粒径4?5mm的菇蕾后,及时喷洒出菇水,保持土壤湿润,满足子实体生长的水分和湿度。
[0016](10)采收:连续喷洒出菇水约10天左右,待蘑菇菌盖展开到直径5?6cm时,用割刀贴土将菌托基部割断,完成采收;
[0017](11)生长管理:首次出菇后将菇房内温度控制在14?18°C之间,当气温低于10°C时要做好保温,气温高于20°C时,要打开门窗加强通风并补水降温,菇房内空气湿度控制在85%?90%;出菇后,将蓖麻叶捣烂,挤出汁液,以5?10体积比的汁液兑90?95体积比的清水,煮沸后冷却到常温,均匀喷洒于菇房内及泥土面上,以防止出现菇蚊;同时,在开始出菇时对菌株喷洒45%?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以防治褐斑病和白色石骨霉。
[0018]进一步的,所述进料上架步骤中,培养料摊铺到各层菇床上后,若培养料含水量低于60%,应喷洒由凉开水调制的PH值为8?9的石灰水,若培养料含水量高于85%,则加大通风量,降低培养料湿度。
[0019]进一步的,所述二次发酵步骤中,需保持培养料75%?85%的含水量,若含水量低于75%,应在通入蒸汽前喷洒PH值为8?9的熟石灰水补充水分及调节酸碱度。
[0020]进一步的,在出菇三潮后用5%的熟石灰水喷洒土面,用量平均5?9kg/m2。
[0021]进一步的,在育种期管理过程中,需控制菇房内温度在25?28°C,并逐渐增加通风次数和通风时间,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以防止出现菌丝徒长。
[0022]进一步的,在诱导出菇步骤中,若遭遇持续高温天气,需增加喷水次数到白天每2小时一次,喷水量只需保持土表湿润即可,并在每天9点到19点保持菇房持续通风,以防止幼菇死亡。
[0023]进一步的,在生长管理步骤中,若出现菇蝇,需给菇房各通风口安装纱窗,用酒精度55度以上的白酒4?6重量份、清水21?25重量份、红糖25?30重量份、食醋32?36重量份、敌百虫8?12重量份,配制药水用敞口容器盛装放置于菇床四周,进行诱杀。
[0024]进一步的,所述采收步骤中,采收当日,采收前不再对菇床浇水,采收完成后修补土层,然后对泥土表层喷一道水补充水分,诱导下一潮出菇。
[002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6]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白蘑菇的反季节种植方法,通过育种、覆土、诱导出菇、生长期管理等步骤,在白蘑菇生长过程中,根据白蘑菇的自然生长规律,对菇房内部的温度、湿度、通风量、土壤酸碱度等环境条件进行严格控制,以达到除秋季外,也可在其他季节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白蘑菇的效果,从而实现了白蘑菇的反季节种植;由于采用了菇房种植,室内温度、湿度等条件可控,白蘑菇的成活率、产量和品质均有所提高,为实现白蘑菇的规模化种植和一年多季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发明的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如图1所示,下述实施例中未进行详述的步骤,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处理。
[0029]实施例一
[0030]一种白蘑菇的反季节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1](I)制作培养料:平均每亩地准备稻草秸杆13000?13300kg,同时以86.4重量份的家畜粪便、5.5重量份的油枯、2.2重量份的尿素、2.4重量份的碳酸氢铵、3.5重量份的熟石灰配制9700?9760kg混料,混合均匀;清理出一块空旷平整的场地,提前一天用清水将稻草秸杆浇湿浸泡,将稻草与混料以3:1的厚度比交替平铺10层,堆制数个长度不限、宽1.5m、高1.2m的培养堆,并在每层稻草秸杆铺好后少量浇水,堆放完毕后盖上厚度5cm的草被或厚度Icm的厚麻布,发酵腐熟,间隔9天后进行第一次翻堆,再6天后进行第二次翻堆,再4天后进行第三次翻堆,翻堆过程中补充浇水,保持含水量达到60%?65 %,调节PH值至7.0?7.3,保持50?53°C的堆温,以利于微生物活动,加速培养料发酵。
[0032](2)进料上架:在菇房内预设数张菇床,菇床分为6层,每层的支撑物为水平设置的支撑网格,上下通透;在完成第二次翻堆后对菇房内部进行全面消毒,第三次翻堆后将培养料移进已消毒的燕房中,均勻摊铺于第2层及2层以上的燕床上,摊铺厚度30?33cm ;培养料摊铺到各层菇床上后,若培养料含水量低于60%,应喷洒由凉开水调制的PH值为8?9的石灰水,若培养料含水量高于65%,则加大通风量,降低培养料湿度。
[0033](3) 二次发酵:培养料铺放好后,关闭菇房门窗,让培养料继续发酵升温,I天后采用室内空调系统或向菇房中通入热蒸汽对菇房内加热,控制菇房内温度达到55?56°C,维持8h后降温到45°C,继续培养5天,每天通风3次,每次通风5min,直到培养料腐熟无氨味,以可闻到浓郁的料香味为宜;发酵过程中,需保持培养料75%?79%的含水量,若含水量低于75%,应在通入蒸汽前喷洒PH值为8?9的熟石灰水补充水分及调节酸碱度,若含水量高于79%,则增加通风次数和每次通风时间,降低菇房内湿度。
[0034](4)通风保湿:二次发酵完成后,打开菇房门窗通风降温降湿,使培养料内部温度下降到30 ± I °C,并补充喷水,保持菇房内湿度73%?74% ;
[0035](5)播种:监测培养料温度,选择无老化的优质麦粒菌种,在料温刚好降低到30°C以下时,将选好的麦粒菌种均匀撒播在培养料表面,然后轻翻料面,让麦粒菌种落入培养料缝隙中,再轻压平整料面,使麦粒菌种与培养料内部充分接触;
[0036](6)育种期管理:播种后关闭菇房门窗,保温培养3天,期间每天通风2次,每次通风5min,菌种开始生长;第4到7天每天通风4次,每次通风6min ;第7到10天,菌丝布满培养料料面,每天通风7次,每次通风8min,补充喷水,控制菇房内空气湿度75 %?76 % ;第10?20天,每天通风8次,每次通风1min ;在此过程中,需控制燕房内温度在25?26°C,并逐渐增加通风次数和通风时间,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以防出现菌丝徒长。
[0037](7) 土壤准备:选择没有生产过食用菌的土地,取耕作层以下的土壤,平均每亩地需土壤约20?21m3,将土壤中的石块等杂物筛除,曝晒I天后打碎成粒径I?1.5cm的细颗粒,并按体积比加入1.0%?1.1 %的熟石灰粉拌匀,将土壤PH值调节到7.5?7.6,再将泥土中粒径Icm以下的碎土筛出,单独堆放;
[0038](8)覆土:育种18天,当菌丝布满培养料料面层,并从培养料底部可见到菌丝时,即可覆盖土壤,先在料面上均匀覆盖粒径为I?1.5cm的粗粒土,厚度2.5?2.6cm,再在粗粒土表面均匀覆盖粒径在Icm以下的细粒土,厚度0.8cm,使覆土总厚度为3.3?3.4cm,然后向土壤表面浇水,覆土后3天内关闭菇房门窗培养,每天通风2次,每次通风5min,保持菇房内空气湿度为85 %?86 %,保持土壤湿润,覆土后第3?12天,每天通风6次,每次通风lOmin,保持菇房内空气湿度为70%?71%。
[0039](9)诱导出菇:覆土后第11?12天,在土粒间可看见菌丝时,往土表均匀喷水,使土层湿透而不渗入培养料中,保持菇房通风口常开,3?5天后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当形成粒径4?5mm的菇蕾后,及时喷洒出菇水,保持土壤湿润,并保持菇房内空气湿度为85%?86%,满足子实体生长的水分和湿度;在此过程中,若遭遇持续高温天气,需增加喷水次数到白天每2小时一次,喷水量只需保持土表湿润即可,并在每天9点到19点保持菇房持续通风,以防止幼菇死亡。
[0040](10)生长管理:首次出菇后将菇房内温度控制在14?18°C之间,当气温低于10°C时要做好保温,气温高于20°C时,要打开门窗加强通风并补水降温,菇房内空气湿度控制在85%?86%,喷水要分多次,每次喷水量只需使土表湿润即可,晴天增加喷水次数,阴雨天则减少喷水次数;出菇后,将蓖麻叶捣烂,挤出汁液,以5体积比的汁液兑95体积比的清水,煮沸后冷却到常温,均匀喷洒于菇房内及泥土面上,以防止出现菇蚊;同时,在开始出菇时对菌株喷洒4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以防治褐斑病和白色石膏霉。
[0041]在生长管理过程中,若出现菇蝇,需给菇房各通风口安装纱窗,用酒精度55度以上的白酒4重量份、清水23重量份、红糖29重量份、食醋36重量份、敌百虫8重量份,配制药水用敞口容器盛装放置于菇床四周,进行诱杀。
[0042](11)采收:连续喷洒出菇水约10天左右,待蘑菇菌盖展开到直径5cm时,用割刀贴土将菌托基部割断,完成采收;采收当日,采收前不再对菇床浇水,采收完成后修补土层,然后对泥土表层喷一道水补充水分,诱导下一潮出菇。在出菇三潮后用5%的熟石灰水喷洒土面,用水量平均5?6kg/m2。
[0043]按照本实施例种植的白蘑菇成活率达到90%以上,平均单产达到7.0?8.0kg/m2。
[0044]实施例二
[0045]一种白蘑菇的反季节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6](I)制作培养料:平均每亩地准备稻草秸杆13800?14000kg,同时以87.4重量份的家畜粪便、5.2重量份的油枯、2.0重量份的尿素、2.2重量份的碳酸氢铵、3.2重量份的熟石灰配制9770?9830kg混料,混合均匀;清理出一块空旷平整的场地,提前一天用清水将稻草秸杆浇湿浸泡,将稻草与混料以3.3:1的厚度比交替平铺11层,堆制数个长度不限、宽1.2m、高1.4m的培养堆,并在每层稻草秸杆铺好后少量浇水,堆放完毕后盖上厚度5.1?
5.9cm的草被或厚度1.1?1.9cm的厚麻布,发酵腐熟,间隔10天后进行第一次翻堆,再6天后进行第二次翻堆,再5天后进行第三次翻堆,翻堆过程中补充浇水,保持含水量达到71 %?79 %,调节PH值至7.4?7.6,保持54?56°C的堆温,以利于微生物活动,加速培养料发酵。
[0047](2)进料上架:在菇房内预设数张菇床,菇床分为7层,每层的支撑物为水平设置的支撑网格,上下通透;在完成第二次翻堆后对菇房内部进行全面消毒,第三次翻堆后将培养料移进已消毒的燕房中,均勻摊铺于第2层及2层以上的燕床上,摊铺厚度34?36cm ;培养料摊铺到各层菇床上后,若培养料含水量低于71%,应喷洒由凉开水调制的PH值为8?9的石灰水,若培养料含水量高于79%,则加大通风量,降低培养料湿度。
[0048](3) 二次发酵:培养料铺放好后,关闭菇房门窗,让培养料继续发酵升温,2天后采用室内空调系统或向菇房中通入热蒸汽对菇房内加热,控制菇房内温度达到57?58°C,维持9h后降温到47?48°C,继续培养4天,每天通风3次,每次通风5min,直到培养料腐熟无氨味,以可闻到浓郁的料香味为宜;发酵过程中,需保持培养料80%的含水量,若含水量低于80%,应在通入蒸汽前喷洒PH值为8?9的熟石灰水补充水分及调节酸碱度,若含水量高于80%,则增加通风次数和每次通风时间,降低菇房内湿度。
[0049](4)通风保湿:二次发酵完成后,打开菇房门窗通风降温降湿,使培养料内部温度下降到30 ± I °C,并补充喷水,保持菇房内湿度75 % ;
[0050](5)播种:监测培养料温度,选择无老化的优质麦粒菌种,在料温刚好降低到30°C以下时,将选好的麦粒菌种均匀撒播在培养料表面,然后轻翻料面,让麦粒菌种落入培养料缝隙中,再轻压平整料面,使麦粒菌种与培养料内部充分接触;
[0051](6)育种期管理:播种后关闭菇房门窗,保温培养4天,期间每天通风3次,每次通风5min,菌种开始生长;第4到7天每天通风5次,每次通风6min ;第7到10天,菌丝布满培养料料面,每天通风8次,每次通风7min,补充喷水,控制菇房内空气湿度77 %?78 %;第10?20天,每天通风9次,每次通风1min ;在此过程中,需控制燕房内温度在26?27?,并逐渐增加通风次数和通风时间,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以防出现菌丝徒长。
[0052](7) 土壤准备:选择没有生产过食用菌的土地,取耕作层以下的土壤,平均每亩地需土壤约22?23m3,将土壤中的石块等杂物筛除,曝晒2天后打碎成粒径I?1.5cm的细颗粒,并按体积比加入1.2%?1.3%的熟石灰粉拌匀,将土壤PH值调节到7.7?7.8,再将泥土中粒径Icm以下的碎土筛出,单独堆放;
[0053](8)覆土:育种19天,当菌丝布满培养料料面层,并从培养料底部可见到菌丝时,即可覆盖土壤,先在料面上均匀覆盖粒径为I?1.5cm的粗粒土,厚度2.7?2.8cm,再在粗粒土表面均匀覆盖粒径在Icm以下的细粒土,厚度0.9cm,使覆土总厚度为3.6?3.7cm,然后向土壤表面浇水,覆土后3天内关闭菇房门窗培养,每天通风3次,每次通风5min,保持菇房内空气湿度为87%?88%,保持土壤湿润,覆土后第3?12天,每天通风7次,每次通风9min,保持菇房内空气湿度为72%?73%。
[0054](9)诱导出菇:覆土后第11?12天,在土粒间可看见菌丝时,往土表均匀喷水,使土层湿透而不渗入培养料中,保持菇房通风口常开,3?5天后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当形成粒径4?5mm的菇蕾后,及时喷洒出菇水,保持土壤湿润,并保持菇房内空气湿度为87%?88%,满足子实体生长的水分和湿度;在此过程中,若遭遇持续高温天气,需增加喷水次数到白天每2小时一次,喷水量只需保持土表湿润即可,并在每天9点到19点保持菇房持续通风,以防止幼菇死亡。
[0055](10)生长管理:首次出菇后将菇房内温度控制在14?18°C之间,当气温低于10°C时要做好保温,气温高于20°C时,要打开门窗加强通风并补水降温,菇房内空气湿度控制在87%?88%,喷水要分多次,每次喷水量只需使土表湿润即可,晴天增加喷水次数,阴雨天则减少喷水次数;出菇后,将蓖麻叶捣烂,挤出汁液,以7体积比的汁液兑93体积比的清水,煮沸后冷却到常温,均匀喷洒于菇房内及泥土面上,以防止出现菇蚊;同时,在开始出菇时对菌株喷洒47%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以防治褐斑病和白色石膏霉。
[0056]在生长管理过程中,若出现菇蝇,需给菇房各通风口安装纱窗,用酒精度55度以上的白酒5重量份、清水21重量份、红糖30重量份、食醋32重量份、敌百虫12重量份,配制药水用敞口容器盛装放置于菇床四周,进行诱杀。
[0057](11)采收:连续喷洒出菇水约10天左右,待蘑菇菌盖展开到直径6cm时,用割刀贴土将菌托基部割断,完成采收;采收当日,采收前不再对菇床浇水,采收完成后修补土层,然后对泥土表层喷一道水补充水分,诱导下一潮出菇。在出菇三潮后用5%的熟石灰水喷洒土面,用水量平均7kg/m2。
[0058]按照本实施例种植的白蘑菇成活率达到92%以上,平均单产达到8.0?8.5kg/m2。
[0059]实施例三
[0060]一种白蘑菇的反季节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61](I)制作培养料:平均每亩地准备稻草秸杆13400?13700kg,同时以88.4重量份的家畜粪便、5.0重量份的油枯、1.8重量份的尿素、2.0重量份的碳酸氢铵、2.8重量份的熟石灰配制9840?9900kg混料,混合均匀;清理出一块空旷平整的场地,提前一天用清水将稻草秸杆浇湿浸泡,将稻草与混料以3.5:1的厚度比交替平铺12层,堆制数个长度不限、宽2.5m、高1.5m的培养堆,并在每层稻草秸杆铺好后少量浇水,堆放完毕后盖上厚度6cm的草被或厚度2cm的厚麻布,发酵腐熟,间隔10天后进行第一次翻堆,再7天后进行第二次翻堆,再5天后进行第三次翻堆,翻堆过程中补充浇水,保持含水量达到80%?85%,调节PH值至7.7?8.0,保持57?60°C的堆温,以利于微生物活动,加速培养料发酵。
[0062](2)进料上架:在菇房内预设数张菇床,菇床分为7层,每层的支撑物为水平设置的支撑网格,上下通透;在完成第二次翻堆后对菇房内部进行全面消毒,第三次翻堆后将培养料移进已消毒的燕房中,均勻摊铺于第2层及2层以上的燕床上,摊铺厚度37?40cm ;培养料摊铺到各层菇床上后,若培养料含水量低于80%,应喷洒由凉开水调制的PH值为8?9的石灰水,若培养料含水量高于85%,则加大通风量,降低培养料湿度。
[0063](3) 二次发酵:培养料铺放好后,关闭菇房门窗,让培养料继续发酵升温,2天后采用室内空调系统或向菇房中通入热蒸汽对菇房内加热,控制菇房内温度达到59?60°C,维持9h后降温到50°C,继续培养3天,每天通风2次,每次通风6min,直到培养料腐熟无氨味,以可闻到浓郁的料香味为宜;发酵过程中,需保持培养料81%?85%的含水量,若含水量低于81 %,应在通入蒸汽前喷洒PH值为8?9的熟石灰水补充水分及调节酸碱度,若含水量高于85%,则增加通风次数和每次通风时间,降低菇房内湿度。
[0064](4)通风保湿:二次发酵完成后,打开菇房门窗通风降温降湿,使培养料内部温度下降到30 ± I °C,并补充喷水,保持菇房内湿度76%?77% ;
[0065](5)播种:监测培养料温度,选择无老化的优质麦粒菌种,在料温刚好降低到30°C以下时,将选好的麦粒菌种均匀撒播在培养料表面,然后轻翻料面,让麦粒菌种落入培养料缝隙中,再轻压平整料面,使麦粒菌种与培养料内部充分接触;
[0066](6)育种期管理:播种后关闭菇房门窗,保温培养4天,期间每天通风3次,每次通风4min,菌种开始生长;第4到7天每天通风5次,每次通风5min ;第7到10天,菌丝布满培养料料面,每天通风8次,每次通风7min,补充喷水,控制菇房内空气湿度79 %?80 %;第10?20天,每天通风10次,每次通风9min ;在此过程中,需控制燕房内温度在27?28?,并逐渐增加通风次数和通风时间,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以防出现菌丝徒长。
[0067](7) 土壤准备:选择没有生产过食用菌的土地,取耕作层以下的土壤,平均每亩地需土壤约24?25m3,将土壤中的石块等杂物筛除,曝晒2天后打碎成粒径I?1.5cm的细颗粒,并按体积比加入1.4%?1.5%的熟石灰粉拌匀,将土壤PH值调节到7.9?8.0,再将泥土中粒径Icm以下的碎土筛出,单独堆放;
[0068](8)覆土:育种20天,当菌丝布满培养料料面层,并从培养料底部可见到菌丝时,即可覆盖土壤,先在料面上均匀覆盖粒径为I?1.5cm的粗粒土,厚度2.9?3cm,再在粗粒土表面均勻覆盖粒径在Icm以下的细粒土,厚度Icm,使覆土总厚度为3.9?4cm,然后向土壤表面浇水,覆土后3天内关闭菇房门窗培养,每天通风3次,每次通风4min,保持菇房内空气湿度为89%?90%,保持土壤湿润,覆土后第3?12天,每天通风8次,每次通风8min,保持菇房内空气湿度为74%?75%。
[0069](9)诱导出菇:覆土后第11?12天,在土粒间可看见菌丝时,往土表均匀喷水,使土层湿透而不渗入培养料中,保持菇房通风口常开,3?5天后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当形成粒径4?5mm的菇蕾后,及时喷洒出菇水,保持土壤湿润,并保持菇房内空气湿度为89%?90%,满足子实体生长的水分和湿度;在此过程中,若遭遇持续高温天气,需增加喷水次数到白天每2小时一次,喷水量只需保持土表湿润即可,并在每天9点到19点保持菇房持续通风,以防止幼菇死亡。
[0070](10)生长管理:首次出菇后将菇房内温度控制在14?18°C之间,当气温低于10°C时要做好保温,气温高于20°C时,要打开门窗加强通风并补水降温,菇房内空气湿度控制在89%?90%,喷水要分多次,每次喷水量只需使土表湿润即可,晴天增加喷水次数,阴雨天则减少喷水次数;出菇后,将蓖麻叶捣烂,挤出汁液,以10体积比的汁液兑90体积比的清水,煮沸后冷却到常温,均匀喷洒于菇房内及泥土面上,以防止出现菇蚊;同时,在开始出菇时对菌株喷洒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以防治褐斑病和白色石膏霉。
[0071]在生长管理过程中,若出现菇蝇,需给菇房各通风口安装纱窗,用酒精度55度以上的白酒6重量份、清水25重量份、红糖25重量份、食醋34重量份、敌百虫10重量份,配制药水用敞口容器盛装放置于菇床四周,进行诱杀。
[0072](11)采收:连续喷洒出菇水约10天左右,待蘑菇菌盖展开到直径6cm时,用割刀贴土将菌托基部割断,完成采收;采收当日,采收前不再对菇床浇水,采收完成后修补土层,然后对泥土表层喷一道水补充水分,诱导下一潮出菇。在出菇三潮后用5%的熟石灰水喷洒土面,用水量平均8?9kg/m2。
[0073]按照本实施例种植的白蘑菇成活率达到96%以上,平均单产达到8.5?9.0kg/m2。
【权利要求】
1.一种白蘑菇的反季节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制作培养料:平均每亩地准备稻草秸杆13000?14000kg,同时以86.4?88.4重量份的家畜粪便、5.0?5.5重量份的油枯、1.8?2.2重量份的尿素、2.0?2.4重量份的碳酸氢铵、2.8?3.5重量份的熟石灰配制9700?9900kg混料,混合均匀,将稻草与混料间隔平铺,堆制数个长度不限、宽1.5?2.5m、高1.2?1.5m的培养堆,发酵腐熟,间隔9?10天后进行第一次翻堆,再6?7天后进行第二次翻堆,再4?5天后进行第三次翻堆,调节PH值至7.0?8.0 ; (2)进料上架:在菇房内预设数张菇床,菇床分为6?7层,每层的支撑物为水平设置的支撑网格,上下通透;对菇房内部进行全面消毒,第三次翻堆后将培养料移进已消毒的菇房中,均匀摊铺于第2层及2层以上的菇床上,摊铺厚度30?40cm ; (3)二次发酵:培养料铺放好后,关闭菇房门窗,让培养料继续发酵升温,I?2天后对菇房内部加热,控制菇房内温度达到55?60°C,维持8?9h后降温到45?50°C,继续培养3?5天,每天通风2?3次,每次通风5?6min,直到培养料腐熟无氨味,以可闻到浓郁的料香味为宜; (4)通风保湿:二次发酵完成后,打开菇房门窗通风降温降湿,使培养料内部温度下降到30 ± I °C,补充喷水,保持菇房内湿度73%?77% ; (5)播种:监测培养料温度,选择无老化的优质麦粒菌种,在料温刚好降低到30°C以下时,将麦粒菌种均匀撒播在培养料表面,然后轻翻料面,让麦粒菌种落入培养料缝隙中,再轻压平整料面,使麦粒菌种与培养料内部充分接触; (6)育种期管理:播种后关闭菇房门窗,保温培养3?4天,期间每天通风2?3次,每次通风4?5min ;第4到7天每天通风4?5次,每次通风5?6min ;第7到10天,菌丝布满培养料料面,每天通风7?8次,每次通风7?8min,补充喷水,控制菇房内空气湿度75%?80% ;第10?20天,每天通风8?10次,每次通风9?1min ; (J) 土壤准备:选择没有生产过食用菌的土地,取耕作层以下的土壤,平均每亩地需土壤约20?25m3,将土壤中的石块等杂物筛除,曝晒I?2天后打碎成粒径I?1.5cm的细颗粒,并按体积比加入I %?1.5%的熟石灰粉拌匀,将土壤PH值调节到7.5?8.0,再将泥土中粒径Icm以下的碎土筛出,单独堆放; (8)覆土:育种18?20天,当菌丝布满培养料料面层,并从培养料底部可见到菌丝时,即可覆盖土壤,先在料面上均匀覆盖粒径为I?1.5cm的粗粒土,厚度2.5?3cm,再在粗粒土表面均匀覆盖粒径在Icm以下的细粒土,厚度0.8?1cm,使覆土总厚度为3.3?4cm,然后向土壤表面浇水,覆土后3天内关闭菇房门窗培养,每天通风2?3次,每次通风4?5min,保持菇房内空气湿度为85%?90 %,保持土壤湿润,覆土后第3?12天,每天通风6?8次,每次通风8?lOmin,保持菇房内空气湿度为70%?75% ; (9)诱导出菇:覆土后第11?12天,在土粒间可看见菌丝时,往土表均匀喷水,使土层湿透而不渗入培养料中,保持菇房通风口常开,3?5天后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当形成粒径4?5mm的菇蕾后,及时喷洒出菇水,保持土壤湿润,满足子实体生长的水分和湿度; (10)生长管理:首次出菇后将菇房内温度控制在14?18°C之间,当气温低于10°C时要做好保温,气温高于20°C时,要打开门窗加强通风并补水降温,菇房内空气湿度控制在85%?90%,出菇后,将蓖麻叶捣烂,挤出汁液,以5?10体积比的汁液兑90?95体积比的清水,煮沸后冷却到常温,均匀喷洒于菇房内及泥土面上,以防止出现菇蚊;同时,在开始出菇时对菌株喷洒45%?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以防治褐斑病和白色石骨霉; (11)采收:连续喷洒出菇水约10天左右,待蘑菇菌盖展开到直径5?6cm时,用割刀贴土将菌托基部割断,完成采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蘑菇的反季节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上架步骤中,培养料摊铺到各层菇床上后,若培养料含水量低于60%,应喷洒由凉开水调制的PH值为8?9的石灰水,若培养料含水量高于85%,则加大通风量,降低培养料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蘑菇的反季节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发酵步骤中,需保持培养料75%?85%的含水量,若含水量低于75%,应在通入蒸汽前喷洒PH值为8?9的熟石灰水补充水分及调节酸碱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白蘑菇的反季节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出菇三潮后用5%的熟石灰水喷洒土面,用量平均5?9kg/m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白蘑菇的反季节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育种期管理过程中,需控制菇房内温度在25?28°C,并逐渐增加通风次数和通风时间,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以防止出现菌丝徒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白蘑菇的反季节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诱导出菇步骤中,若遭遇持续高温天气,需增加喷水次数到白天每2小时一次,喷水量只需保持土表湿润即可,并在每天9点到19点保持菇房持续通风,以防止幼菇死亡。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白蘑菇的反季节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收步骤中,采收当日,采收前不再对菇床浇水,采收完成后修补土层,然后对泥土表层喷一道水补充水分,诱导下一潮出燕。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白蘑菇的反季节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生长管理步骤中,若出现菇蝇,需给菇房各通风口安装纱窗,用酒精度55度以上的白酒4?6重量份、清水21?25重量份、红糖25?30重量份、食醋32?36重量份、敌百虫8?12重量份,配制药水用敞口容器盛装放置于菇床四周,进行诱杀。
【文档编号】A01G1/04GK104322275SQ201410497795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5日
【发明者】黄凤星 申请人:兴义市太阳雨食用菌栽培农民专业合作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0年11月28日 06:58
    有联系方式吗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