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黄龙病的方法

文档序号:270754阅读:27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治黄龙病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黄龙病的方法,用含有甲壳素和稀土的有机水溶性肥、含有甲壳素和稀土元素的叶面肥和含芽孢杆菌的生物肥配合常规防治黄龙病方法来进行治理。本发明果树发病后,不用砍伐树体,可以对其进行治疗,减少损失;可以对未发病的果树进行防治;稀土元素和有机水溶性液体肥可以提高果实的甜度和其他品质;可以改良土壤。
【专利说明】一种防治黄龙病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黄龙病的方法,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柑桔黄龙病又称黄梢病、黄枯病、青果病。该病70年代在广东爆发流行,80年代传入闽南、福州一带,90年代开始向闽北蔓延,在延平、顺昌、建瓯等县(市)先后均发现黄龙病,对柑桔造成极大危害。
[0003]黄龙病在枝、叶、花、果及根部均可显症,尤以秋梢症状最明显。发病初期,部分新梢叶片黄化,出现“黄梢”,黄梢最初出现在树冠顶部,后渐扩展,经I 一 2年后全株发病,春梢症状多出现在叶片转绿后,先在叶脉基部转黄后部分叶肉褪绿,叶脉逐渐黄化,叶片现不规则黄绿斑块,且有淀粉积累现象。夏梢症状多在嫩叶期不转绿均匀黄化,叶片硬化失去光泽,似缺氮状;有的叶脉呈绿色,叶肉黄化,呈细网状,似缺铁症状;有的叶上出现不规则,边缘不明显的绿斑。老枝上的老叶也可表现黄化,多从中脉和侧脉开始变黄,叶肉变厚、硬化,叶表无光泽,叶脉肿大,有些肿大的叶脉背面破裂,似缺硼状。芦柑的叶片初期表现花叶症状。新梢上的叶片黄化不久即脱落,老枝上的病叶多在未完全变黄以前脱落。发病中期,即新梢生长后期,叶片叶脉及沿脉附近的组织变绿色;叶肉变黄,黄化轻微的似缺锰状,严重黄化的,似缺锌状。后期,新梢抽出困难,叶片症状较中期严重,大部分落叶。枝条由顶端向下枯死,病枝木质部局部或全部变为橙玫瑰色,最后全株死亡。病树翌年春季提前开花,花小畸形,结果少,果实畸形,果小似乒乓球,着色不均,果蒂附近着色,俗称“红鼻子果”,果实味酸、品质极差,是识别黄龙病的最主要典型症状。根部症状主要表现为根的腐烂,其严重程度与地上枝梢相对称。枝叶发病初期,根多不腐烂,叶片黄化脱落时,须根及支根开始腐烂,后期蔓延到侧根和主根,皮层破碎,与木质部分离。
[0004]为类立克次氏体,是一种类细菌。在寄主筛管细胞和薄壁细胞内分布不均匀,故同一株树各枝梢发病时间也呈现不同。病菌只侵染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植物。该病通过苗木、接穗和木虱传播。发生与气候条件、栽培管理及品种有关。5月下旬开始发病,8?9月最严重。春、夏季多雨,秋季干旱时发病重;施肥不足,低洼果园排水不良,树冠郁闭,发病重。同一品种中,幼龄树较老龄树抗病,4?8年生的树发病重。
[0005]为防治黄龙病,严格控制带病苗木,接穗进入无病新区,新建柑桔园应距离5?10公里以上,通过药物控制、砍伐、焚烧进行木虱防治,并要加强果园管理,增强树势。
[0006]现有防治黄龙病的方法非综合防治或综合防治程度不足,导致效果不好,很多时候需要砍树,但也往往治不了本。
[0007]本发明专利,是基于黄龙病的常规治理的前提下,提出一种新的防治方式,以达到与常规防治方法一起进行综合治理,达到防治效果优良的效果,从而结束用砍伐来治理黄龙病的历史,减少种植户的损失。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需砍伐树体,同时可以提高果实甜度和品质且有效的防治黄龙病的方法。
[0009]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防治黄龙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含有甲壳素和稀土的有机水溶性肥、含有甲壳素和稀土元素的叶面肥和含芽孢杆菌的生物肥配合以下方法来进行治理:
[0011]a、先对果树进行病虫防治和焚烧病死树、枯枝、落叶来进行清园,并用石灰进行消毒和调节土壤pH值为5.5?7.5 ;
[0012]b、使用第一次石灰后,对果树施用含芽孢杆菌的生物肥,生物肥一年至少用两次,其中一次于摘完果后的I?2个月内使用;
[0013]C、使用第一次石灰后使用含有甲壳素和稀土的有机水溶性肥淋施果树,每月用一次,连续用三个月;
[0014]d、使用第一次石灰后使用含有甲壳素和稀土元素的叶面肥对果树进行喷施,每月使用二次,连用三个月即可。
[0015]步骤a中石灰进行消毒和调节土壤pH值的具体方法为:按每亩用50Kg石灰的量进行撒施,主要针对树冠滴水线以内的范围,一个月后检测土壤酸碱度,若PH低于5.5,按25Kg石灰/亩的量重复消毒和调节土壤pH值直至土壤pH5.5?7.5。
[0016]施用第一次石灰后,再对果树施用生物肥,生物肥为常规的含芽孢杆菌的生物肥,可为一般性的枯草芽孢杆菌、侧芽孢杆菌等农业部所批准使用的芽孢杆菌,使用方法按产品说明书使用即可,其中芽孢杆菌为可内侵植物的菌种,生物肥的使用,至少一年用两次,其中一次应于摘完果后的I?2个月内使用。
[0017]本发明中含有甲壳素和稀土的有机水溶性肥为甲壳素和硝酸稀土与有机水溶性肥混合至少2小时的混合物,其中的甲壳素按5?1Kg/亩地与有机水溶性肥混合,其中的硝酸稀土按20?60g/亩地与有机水溶性肥混合。
[0018]本发明中含有甲壳素和稀土元素的叶面肥为甲壳素与含有稀土元素叶面肥的混合物,甲壳素按25mL/亩的量使用,其使用时与有机硅溶液配合使用。
[0019]本发明中的甲壳素为液体甲壳素,其含有至少lwt%的水溶性甲壳素。
[0020]本发明中三种肥料配合常规防治方法,稀土可有效提高其他免疫力,提高抗逆性,甲壳素具有杀灭有害菌的功能,可进行植物内部,液体肥中的腐植酸具有愈合伤口、防止感染、提高抗逆性的功能,生物肥具有抑制土壤有害菌生长并促进作物生长的功能,有机硅只是起保湿的作用,使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还具有一定的湿度,易于吸收。三种肥料的使用,主要目的不单止在于发病治理,还在于改良环境,从根本上去减少发病率。
[0021]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
[0022]a.果树发病后,不用砍伐树体,可以对其进行治疗,减少损失;
[0023]b.可以对未发病的果树进行防治;
[0024]c.稀土元素和有机水溶性液体肥可以提高果实的甜度和其他品质;
[0025]d.改良了土壤。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选取已发病的柑橘果园作为实施点。
[0028]对果树进行农药喷施,主要杀灭木虱等可虫类进行病虫防治,清理并焚烧周边病死的果树,包括枯枝和落叶,然后用石灰粉进行周边消毒和土壤酸碱度调节,按每亩用50Kg石灰的量进行撒施,主要针对树冠滴水线以内的范围,一个月后检测土壤酸碱度,pH为4.8的话,继续按25Kg/亩的量再次使用石灰,再次过一个月后检测pH为5.8。
[0029]第一次石灰后,对果树施用含芽孢杆菌的生物肥,生物肥的使用,一年用两次,其中一次应于摘完果后的I个月内使用,第二次优选为开花前的一个月内使用。
[0030]第一次施用生物肥的同时对果树进行有机水溶肥的淋施,其中混合有1Kg/亩地的甲壳素和60g/亩地的硝酸稀土,甲壳素和硝酸稀土使用时要先与有机水溶性肥混合2个小时,调配总液体为1000L,然后用淋施的方法按每棵树平均使用。
[0031]混有甲壳素和稀土元素的有机水溶肥的使用于第一次消毒后开始使用,优选在施用生物肥的同时开始使用液体肥,每个月用I次,连用3个月。
[0032]对果树进行稀土元素叶面肥的喷施,采用市场上的含稀土元素叶面肥即可,按其说明书的使用方法来使用,但使用时,加入甲壳素和有机硅溶液混合使用,甲壳素为水溶性的,其分子量不限,以越小越好,分子量为> 1%,有机硅为市售产品,是液体状可溶性的,也按说明书进行添加。
[0033]稀土元素叶面肥与甲壳素和有机硅配制后使用,时间不定,可于任何时候开始,优选在施用有机水溶肥的同时开始使用叶面肥,每个月使用2次,连用3个月。
[0034]经过一年时间的治理,发病树体有一半恢复健康,没有发病的树体也没有染病。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治黄龙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含有甲壳素和稀土的有机水溶性肥、含有甲壳素、稀土元素的叶面肥与有机硅的混合液和含芽孢杆菌的生物肥配合以下方法来进行治理: a、先对果树进行病虫防治和焚烧病死树、枯枝、落叶来进行清园,并用石灰进行消毒和调节土壤pH值为5.5?7.5 ; b、使用第一次石灰后,对果树施用含芽孢杆菌的生物肥,生物肥一年至少用两次,其中一次于摘完果后的I?2个月内使用; C、使用第一次石灰后使用含有甲壳素和稀土的有机水溶性肥淋施果树,每月用一次,连续用三个月; d、使用第一次石灰后使用含有甲壳素和稀土元素的叶面肥对果树进行喷施,每月使用二次,连用三个月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黄龙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甲壳素和稀土的有机水溶性肥为甲壳素和硝酸稀土与有机水溶性肥混合至少2小时的混合物,其中的甲壳素按5?1Kg/亩地与有机水溶性肥混合,其中的硝酸稀土按20?60g/亩地与有机水溶性肥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黄龙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甲壳素和稀土元素的叶面肥为甲壳素与含有稀土元素叶面肥的混合物,其使用时与有机硅溶液配合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防治黄龙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甲壳素为液体甲壳素,其含有至少lwt%的水溶性甲壳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黄龙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石灰进行消毒和调节土壤PH值的具体方法为:按每亩用50Kg石灰的量进行撒施,主要针对树冠滴水线以内的范围,一个月后检测土壤酸碱度,若PH低于5.5,按25Kg石灰/亩的量重复消毒和调节土壤pH值直至土壤pH5.5?7.5。
【文档编号】A01G17/00GK104255351SQ201410563844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1日
【发明者】刘付东, 曾凡强, 梁燕霞, 姚秋莉, 刘杰凤 申请人:中山市巴斯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