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栽培种通气效果的栽培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398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提高栽培种通气效果的栽培瓶盖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工程设备领域。提高栽培种通气效果的栽培瓶盖,包括一栽培瓶盖本体,栽培瓶盖本体包括顶和侧壁,侧壁上设有透气结构,栽培瓶盖本体上还设有至少一个辅助透气用的通孔,通孔的一端口位于栽培瓶盖本体的外侧壁上,另一端口位于栽培瓶盖本体的内侧壁上。本实用新型透气性好、栽培种生长快、栽培瓶内的水分低、发菌快,将原有栽培瓶具有1%超重瓶的不良率下降到了0.1%。
【专利说明】提高栽培种通气效果的栽培瓶盖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工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栽培瓶。
【背景技术】
[0002]在培养栽培种时,栽培瓶是必要的工具之一。培养出来的栽培种的好与坏与栽培瓶有着一定的关系。现有技术的栽培瓶往往在瓶盖的内侧设有凹槽,使瓶子和瓶盖在连接的时候,不完全封闭,具有空隙,从而达到通气的目的,构成瓶盖的透气结构。在通过高温蒸汽灭菌的过程中,大量蒸汽冲进瓶内,在冷却的过程中,水蒸汽由空隙外溢,外溢的空气中夹杂有栽培种或培养基原料,颗粒较大的栽培种或培养基原料无法由空隙排出,在空隙处堆积,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栽培种或培养基原料堵塞空隙的情况。一旦空隙被堵塞,水蒸气将无法外排,产生含水量超标的超重瓶。
[0003]超重瓶不利于菌丝生长,严重时直接无法生菌,造成产量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栽培种通气效果的栽培瓶盖。
[0005]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提高栽培种通气效果的栽培瓶盖,包括一栽培瓶盖本体,所述栽培瓶盖本体包括顶和侧壁,所述侧壁上设有透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瓶盖本体上还设有至少一个辅助透气用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一端口位于栽培瓶盖本体的外侧壁上,另一端口位于栽培瓶盖本体的内侧壁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栽培瓶盖本体增设通孔,增加透气率。
[0007]所述通孔的孔径不小于2mm,且不大于4_。通孔在2mm?4mm的范围内高压蒸汽容易冲入栽培瓶内,在冷却的过程中,水蒸汽由通孔外溢,外溢的空气中夹杂有栽培种或培养基原料,颗粒较大的栽培种或培养基原料可以在2mm?4_范围的通孔中排出,不堆积堆积。
[0008]所述通孔的孔径优选为3mm。
[0009]所述通孔开在侧壁上,且高度不低于所述透气结构的最低高度。透气强度更高。
[0010]所述栽培瓶盖本体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通孔,至少两个所述通孔等间距排布。等间距排布有助于栽培瓶内的通气均匀性。
[0011]所述侧壁有两层,包括一用于连接栽培瓶的内层、一用于增强瓶盖稳定性的外层,所述内层、所述外层的上端面均连接所述顶;
[0012]所述外层与所述内层之间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所述侧壁的径向设置,所述加强筋的一端连接所述外层的内侧,另一端连接所述内层的外侧;
[0013]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外层和所述内层。
[0014]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有外层结构,起到了防变形,增强了栽培瓶盖本体的承重承压强度。并通过加强筋稳固内外层的连接关系。
[0015]所述外层的高度小于内层高度的一半;所述外层的壁厚小于所述内层的壁厚。在增强瓶盖稳定性的同时,减少外层的制作成本。
[0016]所述内层的内侧与所述顶连接的地方设有至少两个突起,所述突起呈条状、长方形、圆形、球形中的任意一种,相邻的两个突起之间具有间隙,构成所述透气结构。
[0017]所述突起的高度不低于5_。保证栽培瓶与栽培瓶盖具有空气流动间隙。
[0018]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透气性好、栽培种生长快、栽培瓶内的水分低、发菌快,将原有栽培瓶具有I %超重瓶的不良率下降到了 0.1 %;此外,通过增设有外层结构,起到了防变形,增强了栽培瓶盖本体的承重承压强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21]参照图1,提高栽培种通气效果的栽培瓶盖,包括一栽培瓶盖本体,栽培瓶盖本体包括顶和侧壁,侧壁上设有透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栽培瓶盖本体上还设有至少一个辅助透气用的通孔1,通孔I的一端口位于栽培瓶盖本体的外侧壁上,另一端口位于栽培瓶盖本体的内侧壁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栽培瓶盖本体增设通孔1,增加透气率。
[0022]通孔I的孔径不小于2mm,且不大于4mm。通孔I在2mm?4mm的范围内高压蒸汽容易冲入栽培瓶内,在冷却的过程中,水蒸汽由通孔I外溢,外溢的空气中夹杂有栽培种或培养基原料,颗粒较大的栽培种或培养基原料可以在2_?4_范围的通孔I中排出,不堆积堆积。通孔I的孔径优选为3_。
[0023]通孔I开在侧壁上,且高度不低于透气结构的最低高度。透气强度更高。
[0024]栽培瓶盖本体上设有至少两个通孔1,至少两个通孔I等间距排布。等间距排布有助于栽培瓶内的通气均匀性。
[0025]侧壁有两层,包括一用于连接栽培瓶的内层2、一用于增强瓶盖稳定性的外层4,内层2、外层4的上端面均连接顶;外层4与内层2之间设有加强筋,加强筋沿侧壁的径向设置,加强筋的一端连接外层4的内侧,另一端连接内层2的外侧;通孔I贯穿外层4和内层2。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有外层结构,起到了防变形,增强了栽培瓶盖本体的承重承压强度。并通过加强筋稳固内外层的连接关系。外层4的高度小于内层2高度的一半;外层4的壁厚小于内层2的壁厚。在增强瓶盖稳定性的同时,减少外层4的制作成本。
[0026]内层2的内侧与顶连接的地方设有至少两个突起3,突起3呈条状、长方形、圆形、球形中的任意一种,相邻的两个突起之间具有间隙,构成透气结构。突起的高度不低于5mm。保证栽培瓶与栽培瓶盖具有空气流动间隙。
[0027]内层2的内侧与顶连接的地方还设有至少三个梯形加强筋,所述梯形加强筋的高度不大于透气结构的高度。通过梯形加强筋,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瓶盖的称重承压强度。
[0028]透气结构下方即为栽培瓶盖与栽培瓶接触的连接部,连接部的内表面等间距排布有突起,突起是条状、长方形、圆形、球形中的任意一种形状的突起,突起的厚度不大于
0.3_。从而进一步保证栽培瓶与栽培瓶盖具有空气流动间隙。[0029]本实用新型透气性好、栽培种生长快、栽培瓶内的水分低、发菌快,将原有栽培瓶具有1%超重瓶的不良率下降到了 0.1% ;此外,通过增设有外层结构,起到了防变形,增强了栽培瓶盖本体的承重承压强度。
[003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提高栽培种通气效果的栽培瓶盖,包括一栽培瓶盖本体,所述栽培瓶盖本体包括顶和侧壁,所述侧壁上设有透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瓶盖本体上还设有至少一个辅助透气用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一端口位于栽培瓶盖本体的外侧壁上,另一端口位于栽培瓶盖本体的内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栽培种通气效果的栽培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孔径不小于2mm,且不大于4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栽培种通气效果的栽培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孔径为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栽培种通气效果的栽培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开在侧壁上,且高度不低于所述透气结构的最低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提高栽培种通气效果的栽培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瓶盖本体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通孔,至少两个所述通孔等间距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栽培种通气效果的栽培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有两层,包括一用于连接栽培瓶的内层、一用于增强瓶盖稳定性的外层,所述内层、所述外层的上端面均连接所述顶; 所述外层与所述内层之间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所述侧壁的径向设置,所述加强筋的一端连接所述外层的内侧,另一端连接所述内层的外侧; 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外层和所述内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高栽培种通气效果的栽培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的高度小于内层高度的一半;所述外层的壁厚小于所述内层的壁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高栽培种通气效果的栽培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的内侧与所述顶连接的地方设有至少两个突起,所述突起呈条状、长方形、圆形、球形中的任意一种,相邻的两个突起之间具有间隙,构成所述透气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高栽培种通气效果的栽培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的高度不大于5cm。
【文档编号】A01G1/04GK203675696SQ201420002541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日
【发明者】郭伟, 黄志勇 申请人: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