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食用菌种植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066阅读:7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食用菌种植大棚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食用菌种植大棚,属于食用菌培育大棚【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约能源的新型大棚;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食用菌种植大棚,包括两道骨架、多道起支撑作用的墙架、带有覆盖层的顶棚和卷帘机,两道骨架平行设置,多道墙架并列设置在两道骨架之间,顶棚设置在两道骨架和多道墙架的顶端,覆盖层的两端能够同时延伸到地面上,两道骨架的两端均通过薄膜墙密封,薄膜墙上设置通风装置,覆盖层能够在卷帘机的带动下收起或放下,墙架为多个育菌单元格构成的框架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调节性能好,十分环保。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食用菌种植大棚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食用菌种植大棚,属于食用菌培育大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农业种植用大棚自诞生以来,为解决人们菜篮子工程及反季蔬菜的种植提供了极 大的方便。由于大棚的造价和大棚维护费用一般都较高,所以大棚种植的蔬菜价格也会相 应变高,而且目前的大棚一般面积都较大,大棚内部的温湿度调节是蘑菇种植的重要影响 因素,目前的调节方式一般都是通过机械式调节,即通过大功率的风扇和供暖设备来调节 温度,这样,大棚的实际使用费用就会增大,蘑菇种植的造价就会更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另 夕卜,这种调节设备耗能也大,不利于环保和节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结构简 单,节约能源的新型大棚。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食用菌种植大 棚,包括两道骨架、多道起支撑作用的墙架、带有覆盖层的顶棚和卷帘机,所述两道骨架平 行设置,所述多道墙架并列设置在两道骨架之间,所述顶棚设置在两道骨架和多道墙架的 顶端,所述覆盖层的两端能够同时延伸到地面上,所述两道骨架的两端均通过薄膜墙密封, 所述薄膜墙上设置通风装置,所述覆盖层能够在卷帘机的带动下收起或放下,所述墙架为 多个育菌单元格构成的框架结构,所述育菌单元格的高度为l(T20cm,育菌单元格的宽度为 l(T20cm,育菌单元格的深度为l(T30cm。
[0005] 作为优选的,所述覆盖层为黑白膜。
[0006] 作为优选的,所述黑白膜的厚度为5~14丝。
[0007] 作为优选的,所述顶棚为外凸的弧形结构。
[0008] 作为优选的,所述墙架的数量至少为两道。
[0009] 作为优选的,所述通风装置包括两个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内均设置有通风机。
[0010] 作为优选的,所述育菌单元格的高度为15cm;
[0011] 作为优选的,所述多道墙架均等距设置。
[0012] 作为优选的,所述骨架为多根钢管连接而成的框架结构。
[0013] 作为优选的,所述骨架和墙架均为不锈钢材质。
[0014]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 一、本实用新型的墙架是蘑菇种植的培育架,利用培育菌棒的墙架作为支撑件,减 少了大棚的支柱和支架,而且墙架为多个育菌单元格构成的框架式结构,墙架的结构稳定, 承载力大,能够满足顶棚的承载需求。
[0016] 二、本实用新型顶棚的覆盖层为黑白膜,在夏天时,黑膜朝内设置,白膜朝外设 置,白膜具有良好的反光作用,能够将阳光大量地反射掉,避免大棚内的室温太高,在冬天 时,白膜朝内设置,黑膜朝外设置,黑膜的吸光性好,能够将阳光大量吸收,提高大棚内的室 温,这样就可以减少机械设备的调温,节约了电能,利于环保。
[0017] 三、本实用新型的顶棚为弧形,承载能力强,受力均匀。
[0018] 四、本实用新型的骨架为钢管连接成的框架结构,质量轻,承载力大,大棚的整体 结构稳定。
[0019] 五、本实用新型的多道墙架均等距布置,大棚内部整体美观,而且可将顶棚的重量 平均分配,避免受力不均而造成墙架的变形。
[0020] 六、本实用新型的骨架和墙架均为不锈钢结构,由于大棚内的湿度较大,不锈钢结 构能够有效避免生锈,大棚可以长期使用,同时也保证了大棚的使用安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2]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食用菌种植大棚的结构示意图1。
[0023]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食用菌种植大棚的结构示意图2。
[0024]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食用菌种植大棚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 图4为图3中墙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中:1为骨架,2为墙架,3为顶棚,4为通风装置,5为薄膜墙,21为育菌单元格。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 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0028] 实施例一
[0029] 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食用菌种植大棚,包括两道骨架1、多道起支撑作用的墙 架2、带有覆盖层的弧形顶棚3和卷帘机,两道骨架1平行设置,四道墙架2并列设置在两道 骨架1之间,四道墙架2等距设置,这样可以将顶棚3的压力平均分配,避免墙架2的受力不 均而发生倾塌事故,骨架1为多根钢管连接而成的框架结构。顶棚3设置在两道骨架1和 四道墙架2的顶端,覆盖层的两端能够同时延伸到地面上,覆盖层为黑白膜,根据地域气候 的不同,来选取黑白膜的厚度,例如,平菇种植一般采用12丝,黑白膜能够在卷帘机的带动 下上升或下降,两道骨架1的两端均通过薄膜墙5密封,薄膜墙5上设置有两个通风口,通 风口内均设置有通风机。墙架2为多个育菌单元格21构成的框架结构,育菌单元格21的 大小根据不同菌棒的大小来定,菌棒放入到育菌单元格21内后,所述育菌单元格21的高度 为10cm,育菌单元格(21)的宽度为10cm,育菌单元格(21)的深度为10cm菌棒顶端距离育 菌单元格21上端一般为2~4cm,这样菌棒之间不会接触,有效避免烧包。
[0030] 实施例二
[0031] 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食用菌种植大棚,包括两道骨架1、多道起支撑作用的墙 架2、带有覆盖层的弧形顶棚3和卷帘机,两道骨架1平行设置,四道墙架2并列设置在两道 骨架1之间,四道墙架2等距设置,这样可以将顶棚3的压力平均分配,避免墙架2的受力不 均而发生倾塌事故,骨架1为多根钢管连接而成的框架结构。顶棚3设置在两道骨架1和 四道墙架2的顶端,覆盖层的两端能够同时延伸到地面上,覆盖层为黑白膜,根据地域气候 的不同,来选取黑白膜的厚度,例如,平菇种植一般采用12丝,黑白膜能够在卷帘机的带动 下上升或下降,两道骨架1的两端均通过薄膜墙5密封,薄膜墙5上设置有两个通风口,通 风口内均设置有通风机。墙架2为多个育菌单元格21构成的框架结构,育菌单元格21的 大小根据不同菌棒的大小来定,菌棒放入到育菌单元格21内后,所述育菌单元格21的高度 为20cm,育菌单元格(21)的宽度为20cm,育菌单元格(21)的深度为30cm菌棒顶端距离育 菌单元格21上端一般为2~4cm,这样菌棒之间不会接触,有效避免烧包。
[0032] 实施例三
[0033] 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食用菌种植大棚,包括两道骨架1、多道起支撑作用的墙 架2、带有覆盖层的弧形顶棚3和卷帘机,两道骨架1平行设置,四道墙架2并列设置在两道 骨架1之间,四道墙架2等距设置,这样可以将顶棚3的压力平均分配,避免墙架2的受力不 均而发生倾塌事故,骨架1为多根钢管连接而成的框架结构。顶棚3设置在两道骨架1和 四道墙架2的顶端,覆盖层的两端能够同时延伸到地面上,覆盖层为黑白膜,根据地域气候 的不同,来选取黑白膜的厚度,例如,平菇种植一般采用12丝,黑白膜能够在卷帘机的带动 下上升或下降,两道骨架1的两端均通过薄膜墙5密封,薄膜墙5上设置有两个通风口,通 风口内均设置有通风机。墙架2为多个育菌单元格21构成的框架结构,育菌单元格21的 大小根据不同菌棒的大小来定,菌棒放入到育菌单元格21内后,所述育菌单元格21的高度 为15cm,育菌单元格(21)的宽度为15cm,育菌单元格(21)的深度为25cm菌棒顶端距离育 菌单元格21上端一般为2~4cm,这样菌棒之间不会接触,有效避免烧包。
[〇〇34] 在夏天时,将黑白膜的黑膜朝内设置,白膜朝外设置,白膜的反光性好,夏日的阳 光可以大量的反射,而且可以将覆盖层卷起,增加大棚内的通风,减少机械通风的使用,节 约电能;在冬天时,将黑白膜的白膜朝内设置,黑膜朝外设置,黑膜的吸光性好,可以提高室 内温度,另外,可以再顶棚3上覆盖棉被,由于墙架2的支撑力足以可以承受棉被的重力,大 棚内就不需要多余的支撑结构,节约了材料,在白天时,将棉被卷起,黑膜吸热,室内温度升 高,傍晚时,将棉被放下,蘑菇自身生长也会放热,这个热量和白天吸收的阳光热量就能够 维持棚内的温度,不需要多余的加热设备,进一步节约能源,符合现代的环保生产需要。 [0035]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 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 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权利要求】
1. 一种新型食用菌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两道骨架(1 )、多道起支撑作用的墙架 (2)、带有覆盖层的顶棚(3)和卷帘机,所述两道骨架(1)平行设置,所述多道墙架(2)并列 设置在两道骨架(1)之间,所述顶棚(3)设置在两道骨架(1)和多道墙架(2)的顶端,所述 覆盖层的两端能够同时延伸到地面上,所述两道骨架(1)的两端均通过薄膜墙(5 )密封,所 述薄膜墙(5)上设置通风装置(4),所述覆盖层能够在卷帘机的带动下收起或放下,所述墙 架(2)为多个育菌单元格(21)构成的框架结构,所述育菌单元格(21)的高度为l(T2〇 Cm, 育菌单元格(21)的宽度为l(T2〇Cm,育菌单元格(21)的深度为l(T3〇 Cm。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食用菌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为黑白 膜。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食用菌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黑白膜的厚度 为5?14丝。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食用菌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3)为外凸 的弧形结构。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食用菌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架(2)的数量 至少为两道。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食用菌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4)包 括两个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内均设置有通风机。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食用菌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菌单元格 (21)的高度为15cm,育菌单元格(21)的宽度为15cm,育菌单元格(21)的深度为15cm。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食用菌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道墙架(2)均 等距设置。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食用菌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1)为多根 钢管连接而成的框架结构。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食用菌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1)和墙 架(2)均为不锈钢材质。
【文档编号】A01G9/14GK203872678SQ201420178274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4日
【发明者】徐忠华 申请人:襄汾县侯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