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何首乌的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06154阅读:6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何首乌的育苗方法。

技术背景

何首乌为蓼科蓼属多年生草本藤蔓植物,以块根入药。其性微温,味苦、甘、涩,归肝、心、肾经。临床应用有生首乌和制首乌之别。生首乌解毒,消痈,润肠通便。用于瘰疠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高血脂。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久疟体虚;高血脂。现代植物化学、药理学和临床学研究证明何首乌具有抗衰老、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心肌保护、保肝、神经保护、抗菌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药用、食品、保健、化工、美容等行业,而且是一个传统的药材出口品种。随着开发的深入和用量的增加,以野生资源为主要来源的何首乌日渐供不应求,十年来价格稳步上升,热销不衰,人工种植已成为一种趋势,许多种植户种植何首乌的积极性很高。

何首乌人工种植业的发展依赖于种苗的繁育产业的发展,当前何首乌育苗普遍采用苗床进行扦插育苗,引进种苗,要经过起苗、包装、装卸、运输等一系列过程才到种植户手中,其中起苗损伤根系、装卸损伤苗体,裸根运输受高温影响致使苗木水分流失,导致苗木质量下降,种植成活率低,造成种植成本增加,难以大面积发展种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利用无纺布轻基质育苗袋进行育苗,且具有他投资少、管理方便、种植成活率高的何首乌育苗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的:

1.场地选择:选择地势平担、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水源方便的旱田或水田。

2.整地:先砍除地块的杂草,再用机械翻耕田块土壤5~6cm,清里大块石头,四周开挖深度为20~25cm排水沟,晒土5~7天。

3.营养土制备:按每亩田均匀撒放腐熟农家肥1000kg后,再用机械翻耕田块土壤一次,使土壤和肥料均匀混合。

4.营养土装袋。根据地块形状和管理方便,在同一个方向开开挖一条深度10~15cm沟,使地块形成宽度为1~1.2m,长度不限的畦垄,然后从畦垄的一头,取3~4cm厚的营养土装入直径为4cm、高度为6cm的可降解的无纺布育苗袋里,一面装一面轻轻抖动,保证营养袋里面营养土变得较为紧实,装满后按原先划定的畦垄面整齐排放。

5.扦插条的选择及处理:采集一年生、节芽之间距离较短的野生何首乌藤蔓,剪成16~20cm,带有2个节的插条,要求下端剪口成斜面,上端剪口成平面,两端剪口与节眼之间距离为1~1.5cm;然后扎成下端整齐的小把,放进浓度为100mg/kg生根粉溶液中浸泡30分钟,取出放置阴凉处待种。

6.扦插:扦插前先给育苗袋中的营养土林透水,使其松软,再把插条下端插入袋里,以触碰到为准。扦插时间一般在每年春季2~3月份,或者秋冬季9~11月份,春季育苗要搭盖拱膜,秋冬季要搭建遮阳网。

7.水肥管理:扦插后要经常查看育苗袋的土壤干燥情况,勤淋水,保持土壤湿润,利于插条生根发芽。一般扦插10天左右插条开始长出新芽,此时要检查,不成活的要及时补苗,同时用0.2%的磷酸二氢钾喷施,以促进新梢生长,减少假活现象,确保齐苗生产;以后每隔一周喷一次,喷2~3次即可。

8.除草:苗圃地土壤湿润,杂草生长快,要做到见草就除,不能使用化学除草剂。

9.修剪:当插条上的新蔓长到15~20cm时,进行修剪,用手抓住新蔓顶端,在距离地面25cm处剪掉,保持苗高在25cm左右即可。

10.出圃:春季育苗45天左右、秋冬季育苗55天左右即可出圃。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利用可降解无纺布育苗袋育苗,扦插条只需2个两个节,比建苗床育苗减少藤蔓用量20~25%,除草、水肥管理方便,减少用工量,降低育苗成本。

2.利用可降解无纺布育苗袋育苗,除草不伤及插条根须,扦插成活率高。

3.利用可降解无纺布育苗袋育苗,利于种苗的长途运输,且栽种时不用摘除育苗袋,移栽成活率高,降低农户种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说明。

一种何首乌的育苗方法,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场地选择:选择地势平担、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水源方便的旱田或水田。

2.整地:先砍除地块的杂草,再用机械翻耕田块土壤5~6cm,清里大块石头,四周开挖深度为20~25cm排水沟,晒土5~7天。

3.营养土制备:按每亩田均匀撒放腐熟农家肥1000kg后,再用机械翻耕田块土壤一次,使土壤和肥料均匀混合。

4.营养土装袋。根据地块形状和管理方便,在同一个方向开开挖一条深度10~15cm沟,使地块形成宽度为1~1.2m,长度不限的畦垄,然后从畦垄的一头,取3~4cm厚的营养土装入直径为4cm、高度为6cm的可降解的无纺布育苗袋里,一面装一面轻轻抖动,保证营养袋里面营养土变得较为紧实,装满后按原先划定的畦垄面整齐排放。

5.扦插条的选择及处理:采集一年生、节芽之间距离较短的野生何首乌藤蔓,剪成16~20cm,带有2个节的插条,要求下端剪口成斜面,上端剪口成平面,两端剪口与节眼之间距离为1~1.5cm;然后扎成下端整齐的小把,放进浓度为100mg/kg生根粉溶液中浸泡30分钟,取出放置阴凉处待种。

6.扦插:扦插前先给育苗袋中的营养土林透水,使其松软,再把插条下端插入袋里,以触碰到为准。扦插时间一般在每年春季2~3月份,或者秋冬季9~11月份,春季育苗要搭盖拱膜,秋冬季要搭建遮阳网。

7.水肥管理:扦插后要经常查看育苗袋的土壤干燥情况,勤淋水,保持土壤湿润,利于插条生根发芽。一般扦插10天左右插条开始长出新芽,此时要检查, 不成活的要及时补苗,同时用0.2%的磷酸二氢钾喷施,以促进新梢生长,减少假活现象,确保齐苗生产;以后每隔一周喷一次,喷2~3次即可。

8.除草:苗圃地土壤湿润,杂草生长快,要做到见草就除,不能使用化学除草剂。

9.修剪:当插条上的新蔓长到15~20cm时,进行修剪,用手抓住新蔓顶端,在距离地面25cm处剪掉,保持苗高在25cm左右即可。

10.出圃:春季育苗45天左右、秋冬季育苗55天左右即可出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