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套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2309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环保套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套杯,尤其是一种针对红椎菌生长的环保套杯。



背景技术:

红椎菌是在漫长的岁月里形成的红椎林土壤腐殖层在高温高湿的特定气候条件下,自然生长的纯天然食用菌,每年只有5~8月4个月的生长期,经国内大学的数位专家、教授10多年反复研究、试验,目前仍无法进行人工栽培。

红椎菌是十分珍稀的纯天然野生菌,菌中富含人体所需的维生素A、B、C、D、E、V和18种氨基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尤其富含抗癌物质--微量元素硒。红椎菌具有养血壮体、护肤美颜、防癌抗癌、延缓衰老等保健功效,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纯天然保健食用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畅销福建、广东等省以及日本、东南亚各国、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市场销售价格连年上扬,其中开伞的干菌为200元/斤,口感差、有渣,不开伞的干菌为500元/斤,且外形好、口感强、脆口无渣。

但是作为不可依靠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如何提高其品质、产量是现阶段的主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环保套杯使得红椎菌以不开伞的形式生长,提高其品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环保套杯,它包括通气孔、圆顶、柱形杯体,所述环保套杯为透明的,所述通气孔位于圆顶的顶部,所述柱形杯体位于圆顶的下部。给红椎菌套上套杯,该套杯胡一直伴随红椎菌到采摘为止,采摘过程中由于套杯的保护使得该菇能保持较好的整体性,有益于销售。

优选的,所述圆顶为圆弧形或锥形。

优选的,所述环保套杯整体中空。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环保套杯采用PE或PP材料制作而成。

采用PE或PP材料制成的套杯,透光性好,软度适中,套在红椎菌上有利于防虫,控制该菇的开伞,对农民增收、预防虫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优选的,所述柱形杯体高度为3~5cm。所述柱形杯体直径为6~12cm。

优选的,所述柱形杯体直径为8~l0cm。

可根据该菌的大小来选择套杯的大小,通常情况下:菌盖为2~3cm采用直径为6cm的套杯;菌盖为4cm采用直径为8cm的套杯;菌盖为5cm采用直径为l0cm的套杯;菌盖为6cm采用直径为12cm的套杯。

该套杯可重复使用,有利于环保。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影响红椎菌的生长进程,使其不开伞,增加收入;红椎菌被该套杯套住有利于防虫;红椎菌被该套杯套住有利于防止采摘过程中的损坏;红椎菌被该套杯套住有利于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损坏;该套杯具有重复利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圆弧形环保套杯;

图2为本发明锥形环保套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l

如图l所示,一种环保套杯,包括通气孔l、圆顶2和柱形杯体3,所述通气孔l位于圆顶2的顶部,所述柱形杯体3位于圆顶2的下部,所述圆顶2呈圆弧形,套杯整体中空且为透明的。

当红椎菌生长到3~5cm高时套上环保套杯定型,每次采摘前适合地套上不同型号套杯,不开伞出菇率可提高到90%以上。发现红椎菌菌盖为2~3cm时,为其套上直径为6cm、柱形杯体高度为3cm,由PE材料制成的套杯,直到收获完,运送回加工厂。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环保套杯,包括通气孔l、圆顶2和柱形杯体3,所述通气孔l位于圆顶2的顶部,所述柱形杯3体位于圆顶2的下部,所述圆顶2呈锥形,套杯整体中空且为透明的。

当红椎菌生长到3~5cm高时套上环保套杯定型,每次采摘前适合地套上不同型号套杯,不开伞出菇率可提高到90%以上。发现红椎菌菌盖为2~3cm时,为其套上直径为6cm、柱形杯体高度为3cm,由PP材料制成的套杯,直到收获完,运送回加工厂。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