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山云雾茶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66979阅读:26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种植方法,特别指一种适合海拔较高的地域种植和推广的高山云雾茶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预示着人民群众经济基础得到了极大改善,越来越多的人从贫困中解脱出来,逐步走向富裕。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就随着提高。这给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提供了发展平台,使其得到了迅速发展。各类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形成了新一轮的高端食品竞争态势。这里面就包括着茶叶生产的竞争。

全球约有一半的人有饮茶习惯,年人均正常消费量可达到3.3公斤。当前全球人均0.5公斤,我国仅0.33公斤,茶叶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随着茶叶功能性研究的不断突破,茶叶“三增三抗三消三降”的功能已逐渐被人们发现,既茶能增力、增智、增美;茶能抗衰老、抗癌症、抗辐射;茶能消炎、消毒、消臭;茶也能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茶叶有利健康的生活理念进一步得到了传播,将逐在形成更为广泛的人们的共识,消费市场还将继续扩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因地制宜,高质高产的高山云雾茶的种植方法。

本发明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种植环境:选择最高海拔1000米左右,最低海拔700米左右,群山连绵,沟壑纵横的山腰地带,云雾覆盖时间要求一年要有半年左右的时间,空气湿度大,其大气、水质、土壤各项检测数据均在标准允许的范围之内。

2、种植前准备工作:首先是清理地面的树木、灌木和石头,根据茶园的规划布局,保留茶园周围的生长植物,另可配植桂花、樱花等名贵绿化树种增加观赏性,使种植区与常规农业区或原生长植物之间以山、自然植被等天然屏障形成自然隔离带,无自然隔离带的做人工隔离如人工植林;第二是清除树根、杂草根,垦殖深度在50厘米以上,对多年生的杂草宿根和藤类根系一定要清除干净;第三是平整地形,高出的土堆要推开,低洼坑地要填充,周围开好隔离沟,地块中间根据情况,隔一定距离设置排蓄水沟,晴旱时蓄水,雨水多时排泄出 去;第四是根据种植地的土质情况,用石灰、硫酸铝、硫酸亚铁或带酸性、碱性的有机肥对土壤酸碱度进行调整,使pH值为5.0至6.5。

3、种植:采用常规茶叶种植方法施基肥、选择苗木和下苗栽植,基地种植布局保持一定不平的群落多样性,如不同茶树品种搭配,与其他植物间作等。

4、期间维护:幼年、成年或衰老茶树,都在每年的11月底修剪;茶园长出杂草时,用锄头不连根铲草或用修剪刀剪除,不使用除草剂;茶树施肥是在11月施肥,清明采茶后进行追肥,当茶树需要浇水时,通过先前铺设好的喷淋管用井水或高山泉水进行浇灌;防病虫害以安置的灭虫灯和放置的害虫粘板为主,人工捕捉为辅;冬季将干燥的松针铺在茶树根部。

本发明所述的施肥和追肥都为不添加化学合成肥的农家肥,或者为菜籽饼发酵后的菜籽饼肥。

本发明种植过程采用清园、割除边脚枝、采摘、中耕除草、修剪、更新、选用抗病虫品种的农业防治方法预防病虫害,并结合以虫治虫、以鸟治虫或以菌治虫的生物防治方法防治病虫害。

本发明茶园建设以林地为主,充分利用海拔高、周边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好、长期云雾缭绕的自然环境,严禁使用农药、除草剂、激素、添加剂、化肥等化学物质,采用完好的生态系统保持茶园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本发明充分利用山区的山地、荒坡、荒田,发挥水质资源、气候资源以及土壤资源的优势,达到因地制宜,发展制色产业的目的,为山区农民的致富拓宽了道路。同时推动良种繁育,建立适合本地环境的茶树良种一良种繁育一良种推广体系,为良种在山区的推广及有机云雾茶叶栽培技术的普及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给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

1、选择种植环境:选择最高海拔1072米,最低海拔700米的湖南省涟源市伏口镇峡口村山腰地带作为种植范围,该地群山连绵,沟壑纵横,该地全年60%的时间云雾覆盖,空气湿度大,其大气、水质、土壤各项检测数据均在标准允许的范围之内。

2、种植前准备工作:首先是清理地面的树木、灌木和石头,根据茶园的规划布局,保留茶园周围的生长植物,另配植桂花树、樱花树增加观赏性,利用山、自然植被作为种植区与常规农业区的天然屏障形成自然隔离带,对隔离带植被稀疏的区域进行人工补种;第二是清除树根、杂草根,垦殖深度在50厘米以上,对多年生的杂草宿根和藤类根系一定要清除干净;第三是平整地形,高出的土堆要推开,低洼坑地要填充,周围开好隔离沟,地块中间根据情况,隔一定距离设置排蓄水沟,晴旱时蓄水,雨水多时排泄出去;第四是根据种植地的土质情况,用石灰、硫酸铝、硫酸亚铁或带酸性、碱性的有机肥对土壤酸碱度进行调整,使pH值为5.5左右。

3、种植:采用常规茶叶种植方法施基肥、选择苗木和下苗栽植,基地种植布局保持一定不平的群落多样性,选择多种绿茶树种搭配种植,茶园中另移植适合当地环境的其他植物间作。

4、期间维护:幼年、成年或衰老茶树,都在每年的11月底修剪;茶园长出杂草时,用锄头不连根铲草或用修剪刀剪除,不使用除草剂;茶树施肥是在11月施肥,清明采茶后进行追肥,均采用农家肥或者菜籽饼肥;当茶树需要浇水时,通过先前铺设好的喷淋管用井水或高山泉水进行浇灌;防病虫害以安置的灭虫灯和放置的害虫粘板为主,人工捕捉为辅;冬季将干燥的松针铺在茶树根部。

本项目在涟源市伏口镇峡口村,通过3年的努力,发展高山云雾有机茶1000亩;项目涉及四个村,主要属于变质岩中山区。其最高海拔1072米,项目区最低海拔700米,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土层厚度多在60厘米以上,较为深厚肥沃。

本地区属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地处涟源市北部山区,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年平均气温14.2℃,年有效积温4985℃,年日照时间1620小时,年降雨量1560.9毫米,平均相对湿度87%,无霜期260天。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的特点,非常适宜茶叶生长。本地位于涟源市北部山区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缭绕,外有地理屏障、森林屏障把关,内以传统耕作为主,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大气、土壤、水质等自然条件以及人们的耕作习惯都非常适合有机茶的开发,是梅山第一寨——高山有机云雾茶开发 的理想之地。本项目的选址因地制宜,规划切实可行,如果资金注入的力度加大,项目建设的速度还可以大大缩短,投资回报率也会更高。

涟源市伏口镇峡口的寨子山属山地丘陵区,境内地形复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比较肥沃,历来有种茶、制茶的习惯,通过本发明方法的试点和推广,茶叶生产面积逐步扩大,目前茶叶面积已达500亩,年产值估计可以过50万元。预计当地农民通过合作社等形式,将有6000多亩自建基地,以每亩产200市斤鲜叶、每市斤30元计,每亩将收益6000元。

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