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蟹生态养殖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45713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特种水产品生态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蟹生态养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华绒螯蟹是目前我国内陆水域中名特优养殖品种之一,其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养殖产量不断提高。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是指在同一个水体内,正确利用水生生物的共生互利或相克关系,满足水环境中生物多样性的要求,实现水生生态系统内的物质良性循环,增强水体自我净化、自我维持的功能,在不损害水域生态环境的情况下获得经济效益较高的优质河蟹。有些地区由于夏季高温而导致河蟹性早熟,不能正常生长。规格较小的河蟹,品质差,经济效益低。

桂林市地处24°18′~25°41′n、104°40′~109°45′e,由于夏季高温,导致大部分池塘水温超过30℃,养殖的中华绒螯蟹容易性早熟,规格偏小。

因此急需一种能够克服夏季高温,打破北纬28度以南不能养殖大规格优质河蟹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蟹生态养殖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河蟹生态养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养殖河蟹的蟹池;

(2)种植水草之前,进行蟹池肥水;

(3)种植菹草和轮叶黑藻;

(4)投放蟹种进行养殖;

(5)进行河蟹的饲养和采收。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河蟹养殖池采用流水养殖,所述蟹池建设有进水渠和排水口。

所述流水养殖具体是指养殖用水通过进水渠进入蟹池并通过排水口流出。

优选地,步骤(3)中,1月至2月上旬种植菹草(potamogetoncrispus)。更优选地,菹草种植采用石芽种植,播种量范围为每亩5kg~10kg。更优选地,6月底将菹草从蟹池中清除。

优选地,步骤(3)中,轮叶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种植采用芽苞播种法或切茎分段扦插法或两种方法的组合。更优选地,芽苞播种法选择在3月,将轮叶黑藻芽苞,撒到蟹池里。切茎分段扦插法选择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蟹池中种植轮叶黑藻,每簇5~10株,直径范围为3~5cm。

优选地,步骤(4)中,蟹种选择规格为100-160只/公斤的扣蟹,每亩放养范围为500~666只。

优选地,还可在2月中旬,在蟹池中投放鳙鱼。更优选地,所述鳙鱼的规格为0.50-0.75公斤/尾,每亩投放10~25尾。

优选地,还可在蟹池中投放罗氏沼虾(macrobrachiurosenbergii)。

优选地,还可在清明节投放螺蛳。更优选地,所述螺蛳的投放量为300~750kg/亩。

优选地,所述河蟹选自中华绒螯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池塘养殖采用中华绒螯蟹、日本沼虾、菹草、轮叶黑藻的立体生态养殖模式,采用菹草(potamogetoncrispus)和轮叶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交差种植,菹草和轮叶黑藻分别为低温和高温时期的主要水草,具有强大的净化能力,能够保证池塘养殖周期良好的水质。罗氏沼虾的投入不仅增加了养殖收益,同时符合立体生态养殖的原理,且促进了池塘生态系统物质循环,降低了环境负荷。本发明利用菹草和轮叶黑藻水质净化能力,同时为河蟹和罗氏沼虾营造良好的栖息和躲栖空间,促进河蟹和罗氏沼虾成活率和品质提高,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有效的解决了北纬28度以南由于高温导致不能养殖大规格河蟹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在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之前,应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下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通 常按照常规条件,或者按照各制造商所建议的条件。

当实施例给出数值范围时,应理解,除非本发明另有说明,每个数值范围的两个端点以及两个端点之间任何一个数值均可选用。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意义相同。除实施例中使用的具体方法、设备、材料外,根据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现有技术的掌握及本发明的记载,还可以使用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设备、材料相似或等同的现有技术的任何方法、设备和材料来实现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选取地处24°18′~25°41′n、104°40′~109°45′e的桂林市作为养殖地点,采用生态养殖的方法进行河蟹养殖。具体的:

一、蟹池选择和建造

蟹池应选在水源充足、无污染、池底淤泥少、位置较僻静的场所,要求注排方便、通电、通路。蟹池的大小和形状以标准化长方形为好,面积在几亩到几十亩皆可,池塘最高水深1.8米左右,便于水质控制。蟹池底部平坦,底泥以10-15厘米为宜,岸边有一定坡度,坡比以1:3以上为佳。蟹池建设的关键是防逃设施。常用的防逃设施为铝皮,具有表面光滑且结实,具有使用时间长、安装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

与常规的河蟹养殖池为土池不同,本实施例中的养殖蟹池为水泥池,为防治河蟹步足受伤,池塘四壁用普通的塑料纱窗网覆盖,上部再覆土,进而建造防逃设施。

由于当地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不同于常规河蟹养殖为半封闭养殖(只进水不排水),本实施例中的蟹池采用流水养殖,建设有进水渠,连接长约3~5m,口径为30cmpvc塑料管,塑料管高于池塘养殖水面50cm,通过阀门人工控制为池塘加水。蟹池排水口:用口径为50cm,高度为1.8m的pvc管竖立于池塘中,其下部10~50cm均匀分布有4~6个孔洞/cm2,孔洞直径为2~3cm。在本实施例中,当地水源水质较好,且在高温季节也能保持在30℃下,流水养殖方式有效地避免了半封闭养殖方式的弊端(在高温季节,半封闭养殖水温随气温升高,温度可达30℃甚至之上)。

二、蟹池处理

1)清淤和整塘在每年11月份下旬到12月下旬进行,商品河蟹基本捕捞上市后,抽干蟹池,清除过多淤泥;没办法清淤的,应增加冻晒池的时间,冻晒池期间需注意经常抽干池底残剩水。如果底部为较硬土质或淤泥较少的,可先均匀干洒一层石灰,用机 械翻耕或简单处理后,进行干晒,改良底部土壤结构。另外休整池塘形状,疏通水系,检修进水口等工作也适宜在这个时候进行。

2)清塘和晒塘:清塘多在池塘清淤和整塘之后,时间一般在每年1月。清塘采用生石灰、漂白粉、茶粕混合清塘。在水深1.0米的情况下,生石灰清塘每亩75kg,漂白粉清塘每亩用量为15kg,茶粕清塘每亩用量为20kg,溶解后全池泼洒。清塘后,将池水打干,进行冻晒池底。

3)肥水:2月,种植水草之前,需要加水施肥。一般河蟹塘种植水草,需要较多的营养,建议每亩使用发酵肥100kg、碳铵5kg、磷酸氢钾0.5kg。具体使用量,需根据往年生产经验酌情增减。第一次追肥:4月中旬,根据菹草的生长态势,如果水草长势差,可以适当追肥。追肥的建议量碳铵5kg、磷酸二氢钾0.5kg。第二次追肥:6月上旬,根据轮叶黑藻的长势,如果轮叶黑藻长势不好,选择晴好天气,适时追肥。第三次追肥:7、8月高温季节,池塘水位不断升高,水草随着水位不断上涨,营养运输距离加大,水草发黄。此时可以使用沉降性粒粒肥,补充水草根部的营养。用量为每亩1-2kg,直接散播到有水草根部。

4)种植水草:

池塘的种植的水草主要为菹草、轮叶黑藻。选取原因:菹草为低温草种,为养殖池塘前期主要水草,而在6月后,气温升高,菹草不耐高温,易大量死亡,此时便以轮叶黑藻为主,且这两种水草为当地常见水草,易获取。

具体种草时间和操作细节如下:

菹草:每年1月至2月上旬,用围网在池塘中间(其他位置亦可,视操作的方便性而定)围1/3的面积(其他面积亦可,具体围网面积视具体的池塘养殖面积而定,在本实施例中,池塘面积为15亩,围网面积为5亩)提前种植菹草,菹草种植采用石芽种植,选择在晴天播种,播种前池水加注新水10cm,播种量范围为每亩用种5kg~10kg,在本实施例中每亩用种5kg,每平米播撒草种1~3g,根据种植成活率,适时补种。

轮叶黑藻:轮叶黑藻种植采用芽苞播种法或切茎分段扦插法:芽苞播种法:在3月左右,将轮叶黑藻的芽苞,撒到围网外的浅水处。切茎分段扦插法:轮叶黑藻种植多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草种采自轮叶黑藻草种塘,将轮叶黑藻从草种塘拔起,用稻草捆绑成把,每隔0.7米种植一簇(每簇5~10株,直径范围为3~5cm)即可。种植水深控制在刚好浸没水草超出5cm为宜。实际生产由于种草成活率各不相同,为了提高种草成功率,可以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5)投放螺蛳(一般河蟹养殖螺狮的投放量为300~750kg/亩)

清明前后分批投放,合计500kg/亩左右。投放螺蛳时,注意不要加入死亡螺蛳,以防败坏水质。早期水草生长处起步阶段,螺蛳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投放太多容易造成水质太清瘦,青苔大量繁殖。

6)饲养品种投放

蟹种:3月上旬,选择晴朗天气,每亩投放规格100-160只/公斤扣蟹,,每亩放养范围为500~666只。

鳙鱼:2月中旬投放规格为0.5-0.75公斤/只的鳙鱼,每亩10~25尾。

罗氏沼虾:每亩投放体长2厘米左右的优质虾种1.0-1.5公斤,在商品蟹采收之后,利用干塘清淤捕收。

三、饲养管理

饲料营养需求:饲料管理技巧、原则----荤素搭配

3月至6月,气温逐级升高,河蟹生长速度加快,饲料要求要“精”,前期饲料蛋白含量36%,以后逐渐减为34%和32%。6月份投喂适量的新鲜野杂鱼。冰鲜鱼储存和使用不当容易滋生有害病菌,投喂时避免过早解冻或则是过早投喂。

7月至8月,是一年中温度最高时期,为了防治高温季节水质败坏和螃蟹发病。饲料需要以粗饲料为主,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0%为宜。控制野杂鱼的投喂量,植物性饲料占总量的60-70%。

9月至河蟹第五次脱壳全部完成,此时投喂育肥专用饲料,饲料粗蛋白含量为46%,粗脂肪5%以上。投喂煮熟的玉米、小麦,使河蟹的蟹黄和蟹膏色者金黄。此时冰鲜鱼等动物性饵料的比例不能低于60%。

饲料的投喂方法:每天的下午傍晚,在靠近岸边1米的浅水处投喂。投喂原则应该遵循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原则。6月份刚刚拆除围网时,河蟹饲料的投喂时先将料投在靠近围网的附近,逐渐将投饵位置向岸边靠近,诱导河蟹到岸边摄食。每日定时检查河蟹吃料情况,根据摄食情况,合理调节池塘四周饵料的分配量,另外饲料的投喂量还需根据最近天气,水温,河蟹的摄食情况综合考虑投饵量。

四、水质管理

河蟹生态养殖指标:透明度40-50厘米,ph值7.5~8.5,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溶解氧低于3毫克/升,河蟹容易出现上岸或则趴在水草上面。总氨氮为0.1-0.2毫克/升,亚硝酸低于0.1毫克/升,硫化氢含量低于0.02毫克/升以下。氨氮高于0.5毫克/升,亚 硝酸盐0.1毫克/升以上,硫化氢高于0.02毫克/升需要使用微生态制剂降低氨氮浓度。

水位控制:水位的控制有助于调节河蟹生长和水草生长最佳温度。1月底至2月初,刚开春,池塘进水,水位保持在20-30厘米左右,便于种植伊乐藻。2月和3月水位保持在30厘米左右,4月保持在40厘米左右,5月水位保持在50厘米,6月保持在60厘米左右。7月开始进入高温季节,期间根据气温和水质条件,不断加深水位,9月上旬达到最高水位。同时需防止水位超过1.2米。水位升高,导致水草高度延伸,水草容易出现营养供应不足,草色发黄,不利于高温季节保草工作。

水质调节:池塘如果水草生长态势较差,或管理不当,导致残饵量大,容易导致水质差于最佳养殖水质指标。不同月份适时使用微生态制剂可以改善池塘水质。2-6月,每月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7-9月由于温度高,投饵量大等原因,水体有机质较多,改为每半个月使用一次微生态制剂。使用剂量为3.5公斤/亩。水草养护:2-6月由于气温低,水体透明度高,非常容易导致青苔疯长。控制青苔的生长主要是通过施肥加人工捞出综合防治。6月上旬,池塘菹草长势良好,需人为控制长势,利用工具割除浮在水体表层的菹草,防止后期表层水位高导致烂草。水草覆盖面积保持在池塘面积60%左右,水草在池塘中均匀分布,每块水草之间有3-4米宽通道,便于池塘水质交换和设施。河蟹喜食轮叶黑藻和菹草,每天须注意在下风处捞出残草,以防止腐烂变质。为了防止菹草败坏水质,6月底将菹草从池塘中清除。

病害防治:自然生态条件下,河蟹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抗病能力。池塘养殖环境变化性较大,容易出现不利于河蟹生长的环境,河蟹病害的发生几率大幅度增加。病害防治原则:无病先防,有病早治;有虫先杀虫,再杀菌;内服加外用,补充营养,增强体质与免疫。

五、河蟹的采捕和暂养

10-11月为河蟹的采捕期。“秋风起,蟹脚痒”成熟的河蟹会自然从蟹池中爬起,寻找生殖洄游路线,所以安全无害的河蟹采捕,应利用晚上河蟹上岸的习性,将采捕的商品蟹放到专用的暂养池。暂养池分为室内暂养和室外暂养。室外暂养池选择面积为3-5亩,池深1.5米,长方形,东西向较好。池底坡度1:3,用铝皮板作为防逃墙。暂养池要求水质指标良好,种有沉水植物供河蟹栖息。室外暂养适宜一周以上时间的暂养。室内暂养池设计有一进一出两个水口,进水口高,出水口低。底部铺一层沙石,水位控制较低,基本为一头有水一头无水的状态,室内要求阴凉无强光,室内暂养适宜一周以内时间的暂养。

上述步骤中,菹草和轮叶黑藻的选择和搭配及采用流水养殖的方式为改进及创新的点。

菹草为当地常见草种,且为低温草种,可以耐受低温,为养殖前期的主要草种,但是到了6月,水温升高,菹草开始大量死亡,这时池塘中种植的轮叶黑藻便成为主要的草种,且轮叶黑藻为高温草种,可以耐受高温,为养殖中后期的主要草种。两种草种的选择和搭配保证了整个养殖过程中水草的稳定,为河蟹提供了栖息环境及植物性饲料,且在其生长的过程中保证了养殖环境的稳定,并净化了水质,改善了养殖环境。

流水养殖的方式:当地夏季半封闭池塘水温都较高,多数时间高于30℃,不利于河蟹的生长,而水源水温多数时间低于30℃,流水养殖保证了本实施例中池塘水温的稳定,且多数时间低于30℃以下,为养殖河蟹成功提供了保证。河蟹成活率可达50%以上,品质好,有效克服了由于夏季高温而导致河蟹性早熟,不能正常生长,规格较小,品质差的问题。

上述措施的实施,保证了在北纬28°以南养殖大规格优质河蟹的成功。

采用如上方法,2013年生产情况如下表所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