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移栽炼苗基质,尤其涉及一种非洲菊种的移栽炼苗基质及其在非洲菊组培快繁领域的应用。
背景技术:
非洲菊是菊科大丁草属的多年生宿根常绿草本花卉,为世界五大切花之一,因其花大、花艳、花色全且瓶插寿命长,深受人们欢迎,在我国种植范围广泛。
由于非洲菊大多自交不孕,杂交后代会分裂和变异,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后代时由于栽培环境如光照、水分、温度、营养等原因会导致非洲菊的品种退化,失去原有的典型性,通常表现为花朵变小、过渡色多、花形紊乱、花秆变细、抗性降低、花期缩短等。
现有技术中,非洲菊的一种常规繁殖方法是采用分株法,但其繁殖系数低,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要,而且由于培养温度、增殖芽的继代代数以及激素浓度等因素易造成非洲菊种苗发生无性变异。
利用非洲菊的组织培育的方法进行培育繁殖是保持非洲菊遗传性状、快速获得非洲菊幼苗的有效方法。但从组织培养室内生产出来的组培苗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差,易造成弱苗、死苗等现象,因此,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不高,有的甚至低于50%,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从组培室到室外扦插阶段一定要经过炼苗程序,炼苗基质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现有技术的非洲菊炼苗基质对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不理想,在保水能力与幼苗营养提供方面还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洲菊移栽炼苗的基质。
其组成成分为:珍珠岩、蛭石、锯末、松树皮、陈皮醇提物、艾叶醇提物、水苔、花泥、泥炭土以及钙镁磷钾肥。质量比为:1:0.5~1.5:0.2~0.8:0.2~0.8:0.1~0.5:0.01~0.05:0.01~0.05:0.05~0.15:0.05~0.15:0.005~0.015。
优选质量比为1:0.7~1.2:0.3~0.6:0.3~0.6:0.2~0.4:0.02~0.04:0.02~0.04:0.08~0.12:0.08~0.12:0.008~0.012。
进一步优选质量比为1:1:0.5:0.5:0.3:0.03:0.03:0.1:0.1:0.01。
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如下:
珍珠岩:具有极强的保水能力,可以增强基质的保水保肥能力。
蛭石:使基质中生长的植物获得充足的水分及矿物质,并能保持根阳光温度的稳定,有效促进基质内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小苗的稳定发育。
锯末:节省了成本,同时增加了基质的通气透水能力。
陈皮与艾叶醇提物:二者为中药抑菌成分,在基质中少量添加即可起到良好的抑菌效果,既不会有毒副作用也不会对基质造成污染,而且原料易得、成本低廉。陈皮与艾叶醇提物的制备方法为:以85~90%的乙醇为溶剂溶解提取,并用旋蒸法回收溶剂,得到陈皮与艾叶的醇提物。
松树皮:保水性、透气性强、有机质含量高,还可为基质中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有利于基质中生长植物营养器官的干物质积累。
水苔:提高基质的透气、保湿性能,可以制造氧气,帮助植物根系发育。
花泥:充分吸收水分,并提高基质的保水率大,为基质中的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
泥炭土:保证了基质的各种理化结构。
钙镁磷钾肥:为基体中的植物提供重要的微量元素。钾能使作物茎秆长得健壮,防止倒伏,促进开花结实;镁促进叶绿素形成;磷促进基质内植物多发新根,加快生长速度;钙是植物体细胞壁和细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使植株的器官和个体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洲菊移栽炼苗基质在非洲菊快繁方面的用途,即,提供一种基于本发明移栽炼苗基质的非洲菊快繁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花托外植体预处理:
选取直径1~2cm的花蕾,在4℃环境中冷藏3~5天后,将花蕾取出自然恢复至室温,剥去苞片和小花,用纯净水冲洗,先在0.05%的升汞水溶液中消毒5~8min,再用70%的酒精消毒20~40s,之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即得到非洲菊花托外植体。以上涉及的百分比均为体积百分比。
(2)外植体接种及诱导培养:
将非洲菊花托外植体移入到灭菌后的第一培养基中,将温度设定为23±1℃,以蓝光灯为光源,光照强度控制为400~800Lx,光周期控制为光14h/暗10h,10天左右诱导出愈伤组织。
所述第一培养基的组成成分为:KNO3 800~1300mg/L,2-氨基-5-羧基戊酰胺800~1200mg/L,KH2PO4 300~450mg/L,CaCl2·2H2O 320~350mg/L,MgSO4·7H2O 180~240mg/L,EDTA 120~180mg/L,FeSO4·7H2O 30~50mg/L,MnSO4·4H2O 50~80mg/L,ZnSO4·7H2O 15~30mg/L,H3BO3 8~10mg/L,KI 5~10mg/L,Na2MoO4·2H2O 1~5mg/L,CoCl2·6H2O 0.2~0.5mg/L,4-碘苯氧乙酸0.15~0.20mg/L,肌醇30~80mg/L,甘氨酸0.5~1.0mg/L,维生素B1 0.5~0.75mg/L,维生素B6 1.0~1.5mg/L,烟酸1.0~1.5mg/L,蔗糖30~50g/L,琼脂10~15g/L,激动素KT 0.5~1.0mg/L,萘乙酸NAA0.3~0.4mg/L,山梨醇50~70g/L,生物素0.15~0.20mg/L,盐酸吡哆醇0.5~1.0mg/L,盐酸硫胺素0.5~1.0mg/L,甲基亚硝基脲1.5~2.0mg/L,吲哚丁酸1.5~2.0mg/L,丙氨酸5~10mg/L,叶酸5~10mg/L,调环酸钙1.5~2.0mg/L,秋水仙碱1.5~2.0mg/L,水解蛋白2.0~2.5g/L。
(3)转移诱导培养:
将步骤(2)得到的愈伤组织转移到第二培养基,温度为27±1℃,以荧光灯为光源,光照强度控制为1800~2500Lx,光周期控制为光14h/暗10h,14天愈伤组织诱导出嫩芽后,将嫩芽从非洲菊花托外植体上完整地切下,转移到第三培养基内继续以相同的条件培养至形成非洲菊幼苗。所述第二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在步骤(2)所述第一培养基基础上添加了吲哚丁酸0.5~2.0mg/L和2,4-二氯苯氧乙酸丁酯1.5~2.0mg/L。所述第三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在所述第二培养基基础上添加了6-苄氨基嘌呤1.5~2.0mg/L。
(4)幼苗的驯化与炼苗:
将非洲菊幼苗移栽到炼苗基质中,并逐步转移到外部环境中,在幼苗适应外部环境正常生长后,再移栽至普通土壤中正常培养。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洲菊移栽炼苗基质在非洲菊种质资源离体保存方面的用途,即,提供一种基于本发明移栽炼苗基质的非洲菊种质离体保存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花托外植体预处理:
选取直径1~2cm的花蕾,在4℃环境中冷藏3~5天后,将花蕾取出自然恢复至室温,剥去苞片和小花,用纯净水冲洗,先在0.05%的升汞水溶液中消毒5~8min,再用70%的酒精消毒20~40s,之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即得到非洲菊花托外植体。以上涉及的百分比均为体积百分比。
(2)外植体接种及诱导培养:
将非洲菊花托外植体移入到灭菌后的第一培养基中,将温度设定为23±1℃,以蓝光灯为光源,光照强度控制为400~800Lx,光周期控制为光14h/暗10h,10天左右诱导出愈伤组织。
所述第一培养基的组成成分为:KNO3 800~1300mg/L,2-氨基-5-羧基戊酰胺800~1200mg/L,KH2PO4 300~450mg/L,CaCl2·2H2O 320~350mg/L,MgSO4·7H2O 180~240mg/L,EDTA 120~180mg/L,FeSO4·7H2O 30~50mg/L,MnSO4·4H2O 50~80mg/L,ZnSO4·7H2O 15~30mg/L,H3BO3 8~10mg/L,KI 5~10mg/L,Na2MoO4·2H2O 1~5mg/L,CoCl2·6H2O 0.2~0.5mg/L,4-碘苯氧乙酸0.15~0.20mg/L,肌醇30~80mg/L,甘氨酸0.5~1.0mg/L,维生素B1 0.5~0.75mg/L,维生素B6 1.0~1.5mg/L,烟酸1.0~1.5mg/L,蔗糖30~50g/L,琼脂10~15g/L,激动素KT 0.5~1.0mg/L,萘乙酸NAA0.3~0.4mg/L,山梨醇50~70g/L,生物素0.15~0.20mg/L,盐酸吡哆醇0.5~1.0mg/L,盐酸硫胺素0.5~1.0mg/L,甲基亚硝基脲1.5~2.0mg/L,吲哚丁酸1.5~2.0mg/L,丙氨酸5~10mg/L,叶酸5~10mg/L,调环酸钙1.5~2.0mg/L,秋水仙碱1.5~2.0mg/L,水解蛋白2.0~2.5g/L。
(3)转移诱导培养:
将步骤(2)得到的愈伤组织转移到第二培养基,温度为27±1℃,以荧光灯为光源,光照强度控制为1800~2500Lx,光周期控制为光14h/暗10h,14天愈伤组织诱导出嫩芽。
所述第二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在步骤(2)所述第一培养基基础上添加了吲哚丁酸0.5~2.0mg/L和2,4-二氯苯氧乙酸丁酯1.5~2.0mg/L。
(4)种质离体保存:
将嫩芽从非洲菊花托外植体上完整地切下,转移到第三培养基内慢速生长保存,保存环境为:温度为4±1℃,以荧光灯为光源,光照强度控制为300~500Lx,光周期控制为光8h/暗16h。若保存期限超过12个月,则进行继代培养1次,超过24个月,则进行继代培养2次,依次类推。
所述第三培养基的组成成分为:KNO3 800~1300mg/L,2-氨基-5-羧基戊酰胺800~1200mg/L,KH2PO4 300~450mg/L,CaCl2·2H2O 320~350mg/L,MgSO4·7H2O 180~240mg/L,EDTA 120~180mg/L,FeSO4·7H2O 30~50mg/L,MnSO4·4H2O 50~80mg/L,ZnSO4·7H2O 15~30mg/L,H3BO3 8~10mg/L,KI 5~10mg/L,Na2MoO4·2H2O 1~5mg/L,CoCl2·6H2O 0.2~0.5mg/L,4-碘苯氧乙酸0.15~0.20mg/L,蔗糖30~50g/L,琼脂10~15g/L,山梨醇50~70g/L,二甲基亚砜8~10mg/L、甘油10~15g/L,萘乙酸NAA0.3~0.4mg/L。
(5)恢复培养:
将步骤(4)的嫩芽转移到第四培养基内,温度为27±1℃,以荧光灯为光源,光照强度控制为1800~2500Lx,光周期控制为光14h/暗10h,培养至形成非洲菊幼苗。所述第四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在步骤(3)所述第二培养基基础上添加了6-苄氨基嘌呤1.5~2.0mg/L。
(6)幼苗的驯化与炼苗:
将非洲菊幼苗移栽到炼苗基质中,并逐步转移到外部环境中,在幼苗适应外部环境正常生长后,再移栽至普通土壤中正常培养。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洲菊移栽炼苗基质用于除非洲菊以外的植物组织培养后移栽炼苗。所述植物为铁皮石斛、白芨、康乃馨或其它可组织培养的植物。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非洲菊移栽炼苗的基质,移栽成活率为98.7%,与现有技术相比大幅提高。本发明涉及的非洲菊移栽炼苗基质添加了大量保水保肥的物质利于幼苗成长,并能为幼苗提供足够的底肥,无需在移栽后期追肥,降低了劳动成本。本发明涉及的非洲菊移栽炼苗基质采用成本低廉、保水保肥效果显著且具有抗菌特性的原料配制而成,理化结构配置科学,具有在植物栽培领域应用的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说明。应该理解,下面的实施例只是作为具体说明,而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所做的显而易见的改变和修饰也包含在本发明范围之内。
实施例1
一种基于移栽炼苗基质的非洲菊脱毒幼苗培育方法,所述炼苗基质的组成成分为:珍珠岩50g、蛭石50g、锯末25g、松树皮25g、水苔15g、花泥5g、泥炭土5g以及钙镁磷钾肥5g。
所述培育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花托外植体预处理:
选取直径1~2cm的花蕾,在4℃环境中冷藏3天后,将花蕾取出自然恢复至室温,剥去苞片和小花,用纯净水冲洗,先在0.05%的升汞水溶液中消毒5min,再用70%的酒精消毒30s,之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即得到非洲菊花托外植体。
(2)外植体接种及诱导培养:
将非洲菊花托外植体移入到灭菌后的第一培养基中,将温度设定为23±1℃,以蓝光灯为光源,光照强度控制为600Lx,光周期控制为光14h/暗10h,10天左右诱导出愈伤组织。
所述第一培养基的组成成分为:KNO3 900mg/L,2-氨基-5-羧基戊酰胺1000mg/L,KH2PO4 360mg/L,CaCl2·2H2O 340mg/L,MgSO4·7H2O 190mg/L,EDTA150mg/L,FeSO4·7H2O 40mg/L,MnSO4·4H2O 60mg/L,ZnSO4·7H2O 20mg/L,H3BO3 9mg/L,KI 8mg/L,Na2MoO4·2H2O 3mg/L,CoCl2·6H2O 0.3mg/L,4-碘苯氧乙酸0.18mg/L,肌醇50mg/L,甘氨酸0.8mg/L,维生素B1 0.65mg/L,维生素B6 1.3mg/L,烟酸1.1mg/L,蔗糖40g/L,琼脂12g/L,激动素KT 0.8mg/L,萘乙酸NAA0.35mg/L,山梨醇60g/L,生物素0.18mg/L,盐酸吡哆醇0.8mg/L,盐酸硫胺素0.8mg/L,甲基亚硝基脲1.6mg/L,吲哚丁酸1.6mg/L,丙氨8mg/L,叶酸8mg/L,调环酸钙1.7mg/L,秋水仙碱1.8mg/L,水解蛋白2.2g/L。
(3)转移诱导培养:
将步骤(2)得到的愈伤组织转移到第二培养基,温度为27±1℃,以荧光灯为光源,光照强度控制为1800~2500Lx,光周期控制为光14h/暗10h,14天愈伤组织诱导出嫩芽后,将嫩芽从非洲菊花托外植体上完整地切下,转移到第三培养基内继续以相同的条件培养至形成非洲菊幼苗;
所述第二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在步骤(2)所述第一培养基基础上添加了吲哚丁酸0.5~2.0mg/L和2,4-二氯苯氧乙酸丁酯1.5~2.0mg/L。
所述第三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在所述第二培养基基础上添加了6-苄氨基嘌呤1.5~2.0mg/L。
(4)幼苗的驯化与炼苗:
将非洲菊幼苗移栽到所述炼苗基质后,从诱导环境中每天降低温度1℃,光照强度每天增加300Lx,至与外部环境相同时,再培养2~3天即可移栽至普通土壤中。
实施例2
一种基于移栽炼苗基质的非洲菊种质资源保存方法,所述炼苗基质的组成成分为:珍珠岩100g、蛭石150g、锯末80g、松树皮80g、水苔50g、花泥15g、泥炭土15g以及钙镁磷钾肥1.5g,所述种质资源保存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花托外植体预处理:
选取直径2cm的花蕾,在4℃环境中冷藏5天后,将花蕾取出自然恢复至室温,剥去苞片和小花,用纯净水冲洗,先在0.05%的升汞水溶液中消毒8min,再用70%的酒精消毒40s,之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即得到非洲菊花托外植体。
以上涉及的百分比均为体积百分比。
(2)外植体接种及诱导培养:
将非洲菊花托外植体移入到灭菌后的第一培养基中,将温度设定为23±1℃,以蓝光灯为光源,光照强度控制为800Lx,光周期控制为光14h/暗10h,10天左右诱导出愈伤组织。
所述第一培养基的组成成分为:KNO3 1300mg/L,2-氨基-5-羧基戊酰胺1200mg/L,KH2PO4 450mg/L,CaCl2·2H2O 350mg/L,MgSO4·7H2O 240mg/L,EDTA180mg/L,FeSO4·7H2O 50mg/L,MnSO4·4H2O 80mg/L,ZnSO4·7H2O 30mg/L,H3BO3 10mg/L,KI 10mg/L,Na2MoO4·2H2O 5mg/L,CoCl2·6H2O 0.5mg/L,4-碘苯氧乙酸0.20mg/L,肌醇80mg/L,甘氨酸1.0mg/L,维生素B1 0.75mg/L,维生素B6 1.5mg/L,烟酸1.5mg/L,蔗糖50g/L,琼脂15g/L,激动素KT 1.0mg/L,萘乙酸NAA 0.4mg/L,山梨醇70g/L,生物素0.20mg/L,盐酸吡哆醇1.0mg/L,盐酸硫胺素1.0mg/L,甲基亚硝基脲2.0mg/L,吲哚丁酸2.0mg/L,丙氨酸10mg/L,叶酸10mg/L,调环酸钙2.0mg/L,秋水仙碱2.0mg/L,水解蛋白2.5g/L。
(3)转移诱导培养:
将步骤(2)得到的愈伤组织转移到第二培养基,温度为27±1℃,以荧光灯为光源,光照强度控制为2500Lx,光周期控制为光14h/暗10h,14天愈伤组织诱导出嫩芽。
所述第二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在步骤(2)所述第一培养基基础上添加了吲哚丁酸2.0mg/L和2,4-二氯苯氧乙酸丁酯2.0mg/L。
(4)种质离体保存:
将嫩芽从非洲菊花托外植体上完整地切下,转移到第三培养基内慢速生长保存,保存环境为:温度为4±1℃,以荧光灯为光源,光照强度控制为300~500Lx,光周期控制为光8h/暗16h。
所述第三培养基的组成成分为:KNO3 1300mg/L,2-氨基-5-羧基戊酰胺1200mg/L,KH2PO4 450mg/L,CaCl2·2H2O 350mg/L,MgSO4·7H2O 240mg/L,EDTA180mg/L,FeSO4·7H2O 50mg/L,MnSO4·4H2O 80mg/L,ZnSO4·7H2O 30mg/L,H3BO3 10mg/L,KI 10mg/L,Na2MoO4·2H2O 5mg/L,CoCl2·6H2O 0.5mg/L,4-碘苯氧乙酸0.20mg/L,蔗糖50g/L,琼脂15g/L,山梨醇70g/L,二甲基亚砜10mg/L、甘油15g/L,萘乙酸NAA 0.4mg/L。
(5)恢复培养:
转移到第四培养基内,温度为27±1℃,以荧光灯为光源,光照强度控制为2500Lx,光周期控制为光14h/暗10h,培养至形成非洲菊幼苗。
所述第四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在步骤(3)所述第二培养基基础上添加了6-苄氨基嘌呤2.0mg/L。
(6)幼苗的驯化与炼苗:
将非洲菊幼苗移栽到所述炼苗基质中,并逐步转移到外部环境中,在幼苗适应外部环境正常生长后,再移栽至普通土壤中正常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