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生物改良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4604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盐碱地生物改良法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盐碱地生物改良法。



背景技术:

盐碱地的改良是国内外土壤学领域的难题。传统的改良措施尽管很多,但都不彻底。目前国内对盐碱地的改良方法主要有大水压碱、洗盐,种植水稻等方法措施。虽然通过排水洗盐、井灌井排透排水带等水利措施透洗土壤盐分效果较好,但需要有很好的淡水供应条件,而且投资大,经济效益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利用现代微生物技术、发酵技术和传统的盐碱地改良技术结合,实现对盐碱地的综合改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各类盐碱、生地、粘重、板结土壤的修复与改良方法,也适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作物栽培,降低和减少重金属危害。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盐碱地生物改良法,通过生物改良剂与地表覆盖相结合实现,该生物改良剂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制作微生物菌剂:按重量份取以下原料:大豆粕25-30份,米糠30-35份,鱼粉8-10份,糖蜜(有机质含量≥50%,含水量30%)1-2份,EM菌种(润康源EM原液购自中日合资临沂益康有机农业科技园有限公司)1份,尿素0.1份,水23-35份,然后将上述材料充分搅拌,将其装入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常规的厌氧发酵过程;其中厌氧发酵过程在温度为25-27℃条件下,厌氧发酵过程持续15-20天,PH值稳定在3.5左右,完成厌氧发酵;

(2)以小麦和玉米质量比以2:1进行混合后,调节含水量至25%,接入好氧发酵菌种(菌株保藏编号:CICC 10002),进入常规好氧发酵过程,使其进行好氧发酵;经过24-72小时,菌丝大量出现,当表面布满菌丝时,好氧发酵结束;

(3)将上述步骤1产物与步骤2产物以2:1的质量比例进行混合,上述两种材料混合后,调节含水量至30-35%,然后把上述材料放入横卧滚动式发酵设备;保持罐外温度为20-35度的自然温度即可、每隔5小时滚动搅拌一次,每次15分钟,同时进行常规通风加氧;本步骤中好氧发酵的过程同时是缓慢烘干的过程,待原料含水量降至16%,生物改良剂发酵制作完成。

本发明所述的EM菌种为润康源EM原液,购自中日合资临沂益康有机农业科技园有限公司;EM菌种是一种复合菌群,含有120个细菌和40个真菌,但是为主的有以下四类:乳酸菌类(Lactobacillus plantarum,Lactobacillus casei),酵母菌类(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厌氧型放线菌(Streptococcus spp.)和光合作用细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本发明所述的尿素为常规现有尿素;

本发明所述的好氧发酵菌种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菌株保藏编号:CICC 10002。

所述的盐碱地生物改良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年,为方便操作,在田间划分出50厘米宽的A带和150厘米宽的B带。

A带按照5000kg/亩的使用量均匀撒播市售普通生物有机肥,同时按照100kg/亩的使用量均匀撒施微生物改良剂,同时在A带上种植耐盐耐寒耐旱的牧草,牧草的品种不限。

B带上同样按照5000kg/亩的使用量均匀撒播市售普通生物有机肥,同时按照100kg/ 亩使用量均匀撒施微生物改良剂,同时B带上面铺盖厚度为10cm的秸秆,秸秆利使用市售普通秸秆腐熟剂,用铁丝固定防止其被风刮走。

第二年,把B带中间的秸秆向两边推开,漏出50厘米宽的B2带,按照2000kg/亩的使用量均匀撒播市售普通生物有机肥;同时按照100kg/亩的使用量均匀撒施微生物改良剂,同时种植和A带一样的牧草品种。

第三年,把B2带两边的B1和B3带的秸秆浅耕进入土壤,按照1000kg/亩的使用量,使用市售普通生物有机肥,按照50kg/亩的使用量均匀撒施微生物改良剂,同时在B1、B3带上种植同样的牧草。

这样经过3年的时间,整个盐碱地上就是郁郁葱葱的草坪。

第四年,在草坪上开沟,按照1000kg/亩的使用量使用普通市售生物有机肥,按照50kg/亩的使用量使用微生物改良剂,种植耐盐碱的作物,保留带状草坪带,剪割的草坪草用来覆盖作物下面露出的土壤,确保不见泥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改良剂的制作,以及其操作使用方式,用于盐碱地的综合改良。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手段,改善盐碱地的理化性质(详见附表),提高盐碱地中树木、苗木、农作物的成活率和生长势,真正实现盐碱地的综合利用。

本项发明将生物改良与地表覆盖相结合,生物改良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团粒结构,从而使土壤疏松,减少板结,有利于保水、保肥通气和促进根系发育,为作物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地表覆盖(秸秆、地膜、无纺布、草类)和种植绿带能减少地表蒸发量,控制地下咸水中的盐分向地表输导,改良效果较好。

改良盐碱地的微生物菌剂的特点为:可配合秸秆,生物肥的使用,可达到良好的脱盐效果。这种微生物改良剂能中和土壤盐碱,降低土壤盐分,另外还有解磷、解钾、固氮等多种作用,从而激活土壤其它微生物,增加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的种类,促进土壤中无效养分的有效化。我们用添加这种活性微生物的有机肥代替普通有机肥用于盐碱土,在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腐殖化、矿化),改善了盐碱土壤生态环境,降低了土壤PH值和含盐量,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达到最终改良盐碱土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的盐碱地生物改良第一年的种植示意图;

图2为所述的盐碱地生物改良第二年的种植示意图;

图3为所述的盐碱地生物改良第三年的种植示意图;

图4为所述的盐碱地生物改良第四年的种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盐碱地生物改良法,通过生物改良剂与地表覆盖相结合实现,该生物改良剂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制作微生物菌剂:按重量份取以下原料:大豆粕25份,米糠35份,鱼粉10份,糖蜜(有机质含量≥50%,含水量30%)1份,EM菌种(润康源EM原液购自中日合资临沂益康有机农业科技园有限公司)1份,市售尿素0.1份,水23份,然后将上述材料充分搅拌,将其装入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常规的厌氧发酵过程;其中厌氧发酵过程在温度为25℃条件下,厌氧发酵过程持续20天,PH值稳定在3.5左右,完成厌氧发酵;

(2)以小麦和玉米质量比以2:1进行混合后,调节含水量至25%,接入好氧发酵菌种(菌株保藏编号:CICC 10002),进入常规好氧发酵过程,使其进行好氧发酵;经过24-72小时,菌丝大量出现,当表面布满菌丝时,好氧发酵结束;

(3)将上述步骤1产物与步骤2产物以2:1的质量比例进行混合,上述两种材料混合后,调节含水量至30-35%,然后把上述材料放入横卧滚动式发酵设备;保持罐外温 度为20-35度的自然温度即可、每隔5小时滚动搅拌一次,每次15分钟,同时进行常规通风加氧;本步骤中好氧发酵的过程同时是缓慢烘干的过程,待原料含水量降至16%,生物改良剂发酵制作完成;

所述的盐碱地生物改良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年,为方便操作,在田间划分出50厘米宽的A带和150厘米宽的B带。

A带按照5000kg/亩的使用量,使用市售普通生物有机肥,同时按照100kg/亩的使用量,均匀撒施微生物改良剂。同时种植耐盐耐寒耐旱的牧草,牧草的品种不限。

B带上同样按照5000kg/亩的使用量使用市售普通生物有机肥,同时按照100kg/亩使用量,均匀撒施微生物改良剂。B带上面铺盖10cm的秸秆,秸秆利使用市售普通秸秆腐熟剂,用铁丝固定不让其被风刮走。

第二年,把B带中间的秸秆向两边推开,漏出50厘米宽的B2带,按照2000kg/亩的使用量,使用市售普通生物有机肥。同时按照100kg/亩的使用量,均匀撒施微生物改良剂。同时种植和A带一样的牧草品种。

第三年,把B2带两边的B1和B3带的秸秆浅耕进入土壤,按照1000kg/亩的使用量,使用市售普通生物有机肥,按照50kg/亩的使用量,均匀撒施微生物改良剂。同时在B1、B3带上种植同样的牧草。

这样经过3年的时间,整个盐碱地上就是郁郁葱葱的草坪。

第四年,在草坪上开沟,按照1000kg/亩的使用量,使用普通市售生物有机肥,按照50kg/亩的使用量,使用微生物改良剂。

实施例2

一种盐碱地生物改良法,通过生物改良剂与地表覆盖相结合实现,该生物改良剂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制作微生物菌剂:按重量份取以下原料:大豆粕30份,米糠30份,鱼粉8份,糖蜜(有机质含量≥50%,含水量30%)1份,EM菌种(润康源EM原液购自中日合资临沂益康有机农业科技园有限公司)2份,市售尿素0.1份,水35份,然后将上述材料充分搅拌,将其装入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常规的厌氧发酵过程;其中厌氧发酵过程在温度为27℃条件下,厌氧发酵过程持续15天,PH值稳定在3.5左右,完成厌氧发酵;

(2)以小麦和玉米质量比以2:1进行混合后,调节含水量至25%,接入好氧发酵菌种(菌株保藏编号:CICC 10002),进入常规好氧发酵过程,使其进行好氧发酵;经过24-72小时,菌丝大量出现,当表面布满菌丝时,好氧发酵结束;

(3)将上述步骤1产物与步骤2产物以2:1的质量比例进行混合,上述两种材料混合后,调节含水量至30-35%,然后把上述材料放入横卧滚动式发酵设备;保持罐外温度为20-35度的自然温度即可、每隔5小时滚动搅拌一次,每次15分钟,同时进行常规通风加氧;本步骤中好氧发酵的过程同时是缓慢烘干的过程,待原料含水量降至16%,生物改良剂发酵制作完成;

所述的盐碱地生物改良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年,为方便操作,在田间划分出50厘米宽的A带和150厘米宽的B带。

A带按照5000kg/亩的使用量,使用市售普通生物有机肥,同时按照100kg/亩的使用量,均匀撒施微生物改良剂。同时种植耐盐耐寒耐旱的牧草,牧草的品种不限。

B带上同样按照5000kg/亩的使用量使用市售普通生物有机肥,同时按照100kg/亩使用量,均匀撒施微生物改良剂。B带上面铺盖10cm的秸秆,秸秆利使用市售普通秸秆腐熟剂,用铁丝固定不让其被风刮走。

第二年,把B带中间的秸秆向两边推开,漏出50厘米宽的B2带,按照2000kg/亩的使用量,使用市售普通生物有机肥。同时按照100kg/亩的使用量,均匀撒施微生物改良剂。同时种植和A带一样的牧草品种。

第三年,把B2带两边的B1和B3带的秸秆浅耕进入土壤,按照1000kg/亩的使用量,使用市售普通生物有机肥,按照50kg/亩的使用量,均匀撒施微生物改良剂。同时在B1、B3带上种植同样的牧草。

这样经过3年的时间,整个盐碱地上就是郁郁葱葱的草坪。

第四年,在草坪上开沟,按照1000kg/亩的使用量,使用普通市售生物有机肥,按照50kg/亩的使用量,使用微生物改良剂。

实施例3

一种盐碱地生物改良法,通过生物改良剂与地表覆盖相结合实现,该生物改良剂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制作微生物菌剂:按重量份取以下原料:大豆粕28份,米糠33份,鱼粉9份,糖蜜(有机质含量≥50%,含水量30%)1.5份,EM菌种(润康源EM原液购自中日合资临沂益康有机农业科技园有限公司)1份,市售尿素0.1份,水30份,然后将上述材料充分搅拌,将其装入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常规的厌氧发酵过程;其中厌氧发酵过程在温度为26℃条件下,厌氧发酵过程持续17天,PH值稳定在3.5左右,完成厌氧发酵;

(2)以小麦和玉米质量比以2:1进行混合后,调节含水量至25%,接入好氧发酵菌种(菌株保藏编号:CICC 10002),进入常规好氧发酵过程,使其进行好氧发酵;经过24-72小时,菌丝大量出现,当表面布满菌丝时,好氧发酵结束;

(3)将上述步骤1产物与步骤2产物以2:1的质量比例进行混合,上述两种材料混合后,调节含水量至30-35%,然后把上述材料放入横卧滚动式发酵设备;保持罐外温度为20-35度的自然温度即可、每隔5小时滚动搅拌一次,每次15分钟,同时进行常规通风加氧;本步骤中好氧发酵的过程同时是缓慢烘干的过程,待原料含水量降至16%,生物改良剂发酵制作完成;

所述的盐碱地生物改良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年,为方便操作,在田间划分出50厘米宽的A带和150厘米宽的B带。

A带按照5000kg/亩的使用量,使用市售普通生物有机肥,同时按照100kg/亩的使用量,均匀撒施微生物改良剂。同时种植耐盐耐寒耐旱的牧草,牧草的品种不限。

B带上同样按照5000kg/亩的使用量使用市售普通生物有机肥,同时按照100kg/亩使用量,均匀撒施微生物改良剂。B带上面铺盖10cm的秸秆,秸秆利使用市售普通秸秆腐熟剂,用铁丝固定不让其被风刮走。

第二年,把B带中间的秸秆向两边推开,漏出50厘米宽的B2带,按照2000kg/亩的使用量,使用市售普通生物有机肥。同时按照100kg/亩的使用量,均匀撒施微生物改良剂。同时种植和A带一样的牧草品种。

第三年,把B2带两边的B1和B3带的秸秆浅耕进入土壤,按照1000kg/亩的使用量,使用市售普通生物有机肥,按照50kg/亩的使用量,均匀撒施微生物改良剂。同时在B1、B3带上种植同样的牧草。

这样经过3年的时间,整个盐碱地上就是郁郁葱葱的草坪。

第四年,在草坪上开沟,按照1000kg/亩的使用量,使用普通市售生物有机肥,按照50kg/亩的使用量,使用微生物改良剂。

实验例:

根据本实施例3中的改良法,取第三年的盐碱地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如下所示:

1.盐碱地改良实验,实验结果如附表1所示

附表1:盐碱地改良实验结果平均值(第三年)

※全盐为土壤八个盐分离子总量,八大离子测定用常规化学分析法

2.盐碱地改良后土壤抗压强度和土壤容重实验,实验结果如附表2所示

附表2:盐碱地改良后土壤抗压强度和土壤容重的影响(第三年)

※20个点的平均值

3.盐碱地改良后土壤养分实验,实验结果如附表3所示

附表3:盐碱地改良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第三年)

结论:在使用该方法改良后,试验地盐碱地的各项物理检测指标都有明显的改善。其中PH值下降到7左右,土壤的游离离子含量降低40%左右。阳离子交换量的大小代表了土壤中总养分的量,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改良后土壤中的总养分整体增加。改良后的 土壤疏松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土壤的容重和抗压强度明显降低。

实验结果:采用本发明所述的盐碱地改良法,土壤的物理性状得以改善,改良效果较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