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蛭繁育平台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0507阅读:7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渔业领域,具体是一种水蛭繁育平台土。



背景技术:

水蛭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我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尤其南四湖区水域生产的水蛭,以其个体大、药性好而倍受青睐,水蛭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近年新发现水蛭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水蛭药用范围越来越广,水蛭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亟需提高水蛭的生产量;水蛭具有不同于其他生物的繁育特性,水蛭雌雄同体,异体交配,体内受精,同时兼具雌雄生殖器官,交配时互相反方向进行,交配后一个月左右,水蛭在水域岸边打洞,雌体生殖器分泌出稀薄的黏液,中包被卵带,形如“蚕茧”,被称为卵茧,排出体外,存放在洞中,在湿泥中孵化,在温度适宜条件下,约经16-25天从茧中孵出幼蛭;南四湖区的水蛭一般于4月下旬至6月产卵茧,卵茧产于泥土中,水蛭一次产卵茧1~4个, 每个卵茧孵出幼水蛭数为13~35个,多数20个左右,每个水蛭一次可繁殖60~80条;幼水蛭于6-7月大量出现,生长迅速,在孵化后一个月内,平均增长20毫米以上,到9、10月间长得与成体难以区分;水蛭常把卵茧产于水域周边的泥土中,养殖水蛭时一般需在池四周靠池壁设1~1.5米的平台,平台高出水面20厘米,平台面保持湿润,水蛭即可在平台上产卵茧孵化幼水蛭;传统养殖水蛭,对水蛭平台的土质没有选择,有的平台粘质土壤重,不便于水蛭打洞产卵茧,有的平台呈砂质土,水蛭产卵茧的洞极易坍塌,并且易于失水,使幼水蛭孵化成活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水蛭繁育平台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蛭繁育平台土,其特征是,平台土由以下组分组成:壤土80-88份、沙壤土7-9份、腐殖质2-7份、草炭粉1-3份、蛭石粉0.1-0.3份、麦饭石粉0.1-0.2份、草木灰1-1.5份、土壤保水剂0.02-0.05份,所述份数为重量份。

所述平台土制作方法:把所述组分按上述比例配合,在搅拌机中搅拌均匀,按20厘米的厚度平铺于水蛭繁育场所,用喷壶加水喷湿平台土,至平台土手握成团,落地即散即成。

有益效果:使用本发明平台土,平台土松软适度,便于水蛭打洞,壤土黏着性好,水蛭卵茧洞保持完整,其中添加适量土壤保水剂,避免土壤失水干涸影响幼蛭孵化,添加腐殖质、草炭粉、蛭石粉、麦饭石粉、草木灰等,平衡土壤有机、无机成分,均衡土壤PH值、保持土壤通透性;本发明有着显著的保水、透气功能,能够打破土壤板结、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透气性、降低土壤容重,避免土壤过干过湿,调节土壤PH值并保持稳定;保持水蛭卵茧洞的稳定性,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土壤渗透力,具有改良土壤,保水防旱,增强水蛭卵茧抗逆能力,提高水蛭卵茧的孵化率,增强幼水蛭体质,恢复幼水蛭原生态等功能,能够大幅度提高水蛭繁育的成活率,提高水蛭产品品质,恢复水蛭的天然风貌,生产出无公害、无污染、符合药用标准的优质水蛭。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一种水蛭繁育平台土,其特征是,平台土由以下组分组成:壤土80份、沙壤土9份、腐殖质7份、草炭粉2份、蛭石粉0.3份、麦饭石粉0.15份、草木灰1.5份、土壤保水剂0.05份,所述份数为重量份。

所述平台土制作方法:把所述组分按上述比例配合,在搅拌机中搅拌均匀,按20厘米的厚度平铺于水蛭繁育场所,用喷壶加水喷湿平台土,至平台土手握成团,落地即散即成。

实施例2:一种水蛭繁育平台土,其特征是,平台土由以下组分组成:壤土85份、沙壤土7份、腐殖质3.7份、草炭粉3份、蛭石粉0.18份、麦饭石粉0.1份、草木灰1份、土壤保水剂0.02份,所述份数为重量份。

所述平台土制作方法:把所述组分按上述比例配合,在搅拌机中搅拌均匀,按20厘米的厚度平铺于水蛭繁育场所,用喷壶加水喷湿平台土,至平台土手握成团,落地即散即成。

实施例3:一种水蛭繁育平台土,其特征是,平台土由以下组分组成:壤土88份、沙壤土7份、腐殖质2份、草炭粉1.66份、蛭石粉0.1份、麦饭石粉0.2份、草木灰1份、土壤保水剂0.04份,所述份数为重量份。

所述平台土制作方法:把所述组分按上述比例配合,在搅拌机中搅拌均匀,按20厘米的厚度平铺于水蛭繁育场所,用喷壶加水喷湿平台土,至平台土手握成团,落地即散即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