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白灵菇废料出菇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42455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白灵菇栽培领域,是一种利用白灵菇搔菌时除掉的废料再出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白灵菇学名白灵侧耳,是阿魏菇的一个白色变种,因为生于伞形科大型药用植物阿魏的植株或阿魏滩上,民间习称阿魏蘑或天山神菇。白灵菇属低温结实性菇类,菌丝生理成熟后遇合适的温度、湿度、光照及充足的氧气时,会自然出菇,但是出菇慢不整齐,往往拖很长时间才能使同时栽培接种的一批出完,给管理带来一些困难。因此当白灵菇菌袋达到生理成熟后,一般会进行搔菌催蕾。搔菌的方法是解开袋口,用刀刮去老菌块或轻轻搔去料面中央表面的菌皮。这时接种时放置在袋口的棉塞也会同时除去。搔菌除去的菌皮和棉塞一般会被当成废物丢弃,非常容易在外界环境影响下产生杂菌,对环境造成污染。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搔菌除去的废料和棉塞出菇的方法,既能废物再利用,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白灵菇搔菌时除掉的废料再出菇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收集废料→菌丝恢复→催蕾→幼蕾培养→子实体培养。

收集废料的方法是在搔菌时直接将废料和棉塞收集到环保塑料编织袋中,压实形成圆柱体,装至离袋口15cm处,扎口。将装有废料和棉塞的编织袋下垫上砖块,排列在大棚中,每袋相距1米。

菌丝恢复时期。大棚的温度控制在18-20℃,空气相对湿度70%,保证通风。

催蕾期。当菌丝恢复活力,废料与棉塞结成整体后,用低温和温差刺激的方法催蕾。在此期间,大棚温度最高控制在15-20℃,最低控制在5-10℃,昼夜温差在1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85%-95%。将编织袋打开,退到底部,保证光照在500勒克斯以上。保持良好通风,空气新鲜,氧气充足。

幼蕾培养期。从原基出现到幼蕾长至乒乓球大小,这一时期大棚温度保持在8-12℃,湿度保持在85%-95%,保持良好通风,空气新鲜,氧气充足,保证光照在500勒克斯以上。

子实体培养期。当幼蕾达乒乓球大小,菌盖和菌柄已经分化的情况下,大棚温度应控制在10-12℃,湿度保持在80%-85%,光照在500勒克斯以上,保持良好通风,空气新鲜,氧气充足。

经过各个阶段的培养,废料与棉塞结合的菌袋就能结出白灵菇,菇体颜色形状与菌棒结出的白灵菇基本一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既能废物再利用,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利用白灵菇搔菌时除去的废料和棉塞出菇的工艺流程:收集废料→菌丝恢复→催蕾→幼蕾培养→子实体培养。

(一)收集废料的方法是在搔菌时直接将废料和棉塞收集到环保塑料编织袋中,压实形成圆柱体,装至离袋口15cm处,扎口。将装有废料和棉塞的编织袋下垫上砖块,排列在大棚中,每袋相距1米。

(二)菌丝恢复时期。大棚的温度控制在18-20℃,空气相对湿度70%,保证通风。

(三)催蕾期。当菌丝恢复活力,废料与棉塞结成整体后,用低温和温差刺激的方法催蕾。在此期间,大棚温度最高控制在15-20℃,最低控制在5-10℃,昼夜温差在1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85%-95%。将编织袋打开,退到底部,保证光照在500勒克斯以上。保持良好通风,空气新鲜,氧气充足。

(四)幼蕾培养期。从原基出现到幼蕾长至乒乓球大小,这一时期大棚温度保持在8-12℃,湿度保持在85%-95%,保持良好通风,空气新鲜,氧气充足,保证光照在500勒克斯以上。

(五)子实体培养期。当幼蕾达乒乓球大小,菌盖和菌柄已经分化的情况下,大棚温度应控制在10-12℃,湿度保持在80%-85%,光照在500勒克斯以上,保持良好通风,空气新鲜,氧气充足。

经过各个阶段的培养,废料与棉塞结合的菌袋就能结出白灵菇,菇体颜色形状与菌棒结出的白灵菇基本一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利用白灵菇搔菌时除掉的废料再出菇的方法。技术方案是:收集废料→菌丝恢复→催蕾→幼蕾培养→子实体培养。本方法的有益效果是,既能废物再利用,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罗莹;周永斌;张志军;刘连强;李凤美;王文治;訾惠君;钱磊;翟宏伟;陈晓明;李淑芳;戴建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6.08.01
技术公布日:2018.02.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