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草鱼的生态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14663阅读:17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草鱼的生态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草鱼属我国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营养丰富、肉味鲜美,也是我国目前的大宗主养鱼品种。近几年由于配合饲料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和草鱼高产精养技术的推广,草鱼单产越来越高,但商品鱼品质普遍出现下降。此外,近年来随着草鱼养殖的大量兴起,在养殖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缺乏合理及有效的饲养方法,导致草鱼养成质量、数量明显下降,而且,现有的草鱼养殖技术为了提高产量,使用较多化学类的合成物、抗生素类药物等帮助草鱼过快生长或是过快解决草鱼生长过程中的各种病虫害影响,虽然极大的缩短了草鱼的养殖时间或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控制了病虫害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造成草鱼的质量产生变化,更重要的是采用化学类药物或是抗生素后,药物残留在草鱼的体内,会在人们食用的过程中转移至人体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影响,而且化学类或抗生素的使用会对环境带来污染,不利于生态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提供一种草鱼的生态养殖方法、该养殖方法能够提高草鱼的养殖质量和产量,而且该方法养殖的草鱼肉味鲜美、口感好,能够降低病虫害和疾病发生率,生态、环保,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草鱼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鱼塘选择:建设长方形鱼塘,面积10-15亩,水深1.8-2.5米,淤泥厚度0.3米,并采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每4亩鱼塘配增氧机和自动投饵机各一台;将放养鱼放入盐水中浸泡10分钟后在放入鱼塘。

(b)饲养投喂:以投喂颗粒草鱼饲料为主,每天早晨和傍晚各投喂一次,所述草鱼饲料由下列重量比组分的原料制成:基础饲料90%、中草药添加剂7%和生长促进剂3%;

(c)水质管理:每天开机增氧2小时,每一个星期更换池水的1/3并投放粗盐,并保证水温在20~28℃,每一个月对池水撒生石灰,每2个月向鱼池内投放水草,水草的投放量为每亩10~15千克。

(d)疾病防治:每隔25~30天,向鱼塘内投放桉树叶、马尾松、大茶药、五倍子、地锦草,投放量为每亩30千克;五者的投放比例按质量分数均为20%;同时每隔20~30天投喂一次中药保健药饵。

(e)适当捕捞:每一个月进行一次捕捞体型达2kg的鱼。

较优的,所述放养鱼的数量为:每亩鱼塘中放养400尾草鱼,100尾花鲢,100尾白鲢,70尾黄颡鱼,40尾鲫鱼。

较优的,所述基础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米糠30~45、菜籽粕10~15、豆腐渣15~30、黄豆粕15~30、酒糟15~25;所述中草药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鱼腥草7~10、金银花5~12、柴胡4~6、板蓝根8~15、白术5~10、茯苓6~10、麦冬3~6、陈皮4~10、砂仁10~15、百部5~8、大蒜粉1~5、厚朴3~5、独脚金3~5、车前草3~7;所述生长促进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虾粉10~20、螺旋藻粉5~10、蚯蚓粉8~12、黄虫粉5~10、复合维生素1~3、氨基酸0.5~1、磷酸氢钙1~2、食盐1~3、菜籽油5~10、叶黄素1~2。

较优的,所述水草为黑麦草和/或苏丹草。

较优的,所述的中药保健药饵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连翘3~5、黄芪3~8、蒲公英5~10、金银花1~3、板蓝根2~6、甘草3~5、新鲜野大蒜4~10。

进一步的,所述的中药保健药饵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连翘4、黄芪7、蒲公英8、金银花2、板蓝根4、甘草4、新鲜野大蒜6。

较优的,所述草鱼饲料颗粒的直径为3~6mm。

较优的,所述鱼塘池水含氧需达到为4.1-4.2mg/L。

发明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草鱼的生态养殖方法能够提高草鱼的养殖质量和产量,而且该方法养殖的草鱼肉味鲜美、口感好,能够实现科学化饲养管理,在保健的同时起到病虫害的防治,能够降低病虫害和疾病发生率,生态、环保、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在草鱼的养殖过程中投喂天然饲草、饲料粉碎加工成的颗粒料,不使用商品配合饲料,不使用化学合成药物、抗生素类药物,降低了生产成本,且产出的草鱼品质好,产量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草鱼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鱼塘选择:建设长方形鱼塘,面积10-15亩,水深1.8-2.5米,淤泥厚度0.3米,并采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每4亩鱼塘配增氧机和自动投饵机各一台;将放养鱼放入盐水中浸泡10分钟后在放入鱼塘。放养鱼的数量为:每亩鱼塘中放养400尾草鱼,100尾花鲢,100尾白鲢,70尾黄颡鱼,40尾鲫鱼。同时放养不同的鱼,可以对池塘和水面达到保洁,花鲢可以清除浮游物质,黄颡鱼可以吃掉大量体表寄生虫,大大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生,鲫鱼可以清河底,这样可以使草鱼质量安全性高,保证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b)饲养投喂:以投喂颗粒草鱼饲料为主,每天早晨和傍晚各投喂一次,投饲草鱼饲料,草鱼饲料由下列重量比组分的原料制成:基础饲料90%、中草药添加剂7%和生长促进剂3%;基础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米糠30、菜籽粕10、豆腐渣15、黄豆粕15、酒糟15;所述中草药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鱼腥草7、金银花5、柴胡4、板蓝根8、白术5、茯苓6、麦冬3、陈皮4、砂仁10、百部5、大蒜粉1、厚朴3、独脚金3、车前草3;生长促进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虾粉10、螺旋藻粉5、蚯蚓粉8、黄虫粉5、复合维生素1、氨基酸0.5、磷酸氢钙1、食盐1、菜籽油5、叶黄素1。该草鱼饲料营养全面均衡,能充分满足草鱼的生长需求,能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和改善草鱼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协调能力,并提高草鱼的品质。中草药添加剂中有营养性和药物性的双重作用,其含有的鱼腥草、金银花、柴胡、板蓝根等多种中草药能够改善饲料的营养结构,增强免疫力,防治多种鱼类疾病,可达到不使用任何抗生素类药品的情况下降低草鱼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体内重金属、农药、化学添加剂残留及改善鱼肉肉质风味,生产出安全、绿色、美味的鱼肉肉品。生长促进剂能提高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促进草鱼生长。

(c)水质管理:每天开机增氧2小时,每一个星期更换池水的1/3并投放粗盐,并保证水温在20~28℃,每一个月对池水撒生石灰,每2个月向鱼池内投放水草,水草的投放量为每亩10~15千克。

(d)疾病防治:每隔25~30天,向鱼塘内投放桉树叶、马尾松、大茶药、五倍子、地锦草,投放量为每亩30千克;五者的投放比例按质量分数均为20%;同时每隔20~30天投喂一次中药保健药饵,所述药饵包括连翘、黄芪、蒲公英、金银花、板蓝根、甘草和新鲜野大蒜。

(e)适当捕捞:每一个月进行一次捕捞体型达2kg的鱼。

水草为黑麦草和/或苏丹草。鱼塘池水含氧需达到为4.1-4.2mg/L。

中药保健药饵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连翘3、黄芪3、蒲公英5、金银花1、板蓝根2、甘草3、新鲜野大蒜4。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草鱼饲料由下列重量比组分的原料制成:基础饲料90%、中草药添加剂7%和生长促进剂3%;基础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米糠40、菜籽粕12、豆腐渣20、黄豆粕25、酒糟20;中草药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鱼腥草8、金银花8、柴胡5、板蓝根12、白术8、茯苓8、麦冬5、陈皮8、砂仁12、百部7、大蒜粉3、厚朴4、独脚金4、车前草5;生长促进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虾粉15、螺旋藻粉8、蚯蚓粉10、黄虫粉8、复合维生素2、氨基酸0.8、磷酸氢钙1.5、食盐2、菜籽油8、叶黄素1.5。

中药保健药饵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连翘4、黄芪7、蒲公英8、金银花2、板蓝根4、甘草4、新鲜野大蒜6。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草鱼饲料由下列重量比组分的原料制成:基础饲料90%、中草药添加剂7%和生长促进剂3%;基础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米糠45、菜籽粕15、豆腐渣30、黄豆粕30、酒糟25;所述中草药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鱼腥草10、金银花12、柴胡6、板蓝根15、白术10、茯苓10、麦冬6、陈皮10、砂仁15、百部8、大蒜粉5、厚朴5、独脚金5、车前草7;生长促进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虾粉20、螺旋藻粉10、蚯蚓粉12、黄虫粉10、复合维生素3、氨基酸1、磷酸氢钙2、食盐3、菜籽油10、叶黄素2。

中药保健药饵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连翘5、黄芪8、蒲公英10、金银花3、板蓝根6、甘草5、新鲜野大蒜10。

草鱼饲料的制备步骤如下:以实施例3为例:

草鱼饲料按下列重量比组分的原料制成:基础饲料90%、中草药添加剂7%和生长促进剂3%进行配置。

(1)将重量份数,将鱼腥草10、金银花12、柴胡6、板蓝根15、白术10、茯苓10、麦冬6、陈皮10、砂仁15、百部8、大蒜粉5、厚朴5、独脚金5、车前草7置于超微粉碎机中粉碎,过120目筛,得到中草药粉末;

(2)将中草药粉末中加其重量15~22倍的水,浸泡2~3个小时,然后置于容器中煎煮,先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煎煮2~4个小时,过滤,得滤液,反复两次,将两次的滤液混合,得中草药提取液;

(3)将中草药提取液进行5~8倍的浓缩,得中草药浓缩液;

(4)将重量份数,将米糠45、菜籽粕15、豆腐渣30、黄豆粕30、酒糟25置于超微粉碎机中粉碎,过120目筛,得粉末混合物;

(5)将步骤(3)得到的中草药浓缩液、步骤(4)得到的粉末混合物和虾粉20、螺旋藻粉10、蚯蚓粉12、黄虫粉10、复合维生素3、氨基酸1、磷酸氢钙2、食盐3、菜籽油10、叶黄素2置于饲料混合机中,搅拌均匀,静置2~3小时后送入饲料烘干机进行烘干,得到混合饲料。

(6)将步骤(5)得到的混合饲料送入造粒机中进行造粒,颗粒重0.15克,颗粒的直径为3~6mm,得到成品。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发明,凡在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