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粘性受精卵人工孵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9751阅读:925来源:国知局
鱼类粘性受精卵人工孵化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鱼类养殖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鱼类粘性受精卵人工孵化设备。

技术背景

随着鱼类养殖产业快速发展,鱼类苗种供应也逐步转入人工繁育阶段。人们在鱼类卵子人工孵化中常根据鱼卵不同的生态类型,采用相应的孵化设施与方法,以提高受精卵孵化率,保障鱼类苗种繁育的顺利进行。粘性卵为鱼卵的生态类型之一,其卵子比重大于水,卵膜外层具有粘性物,在孵化中可粘附在周围水草等物体上,而不沉入水底,其中淡水鱼和海水鱼鲤、鲫、团头鲂、暗纹东方鲀、红鳍东方鲀等鱼类卵子便属此类。自然界中的粘性鱼卵可分散粘附在水草、石块等物体上孵化。但在鱼类生产繁育中,为提高卵子孵化效率与规模,保证鱼类苗种供应,常将大量卵子布于孵化装置中一同孵化,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大量卵子粘附、结块,产生大量死卵。同时研究与生产实践均表明,死卵、受伤鱼卵极易感染水霉,而活卵卵膜表面很少有水霉寄生。目前诸如暗纹东方鲀等粘性受精卵的孵化多采用常规鱼类的孵化装置,使得孵化过程人工操作任务繁重,孵化过程中受精卵黏壁、结块现象普遍,孵化期间常因清理水霉卵而使胚胎受到较重外界刺激,致使死卵、伤卵大量出现,卵子孵化率偏低,人工劳作强度大,育苗效率低下,成本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鱼类粘性受精卵人工孵化设备,以解决类似暗纹东方鲀的粘性卵在孵化过程中粘壁、结块及清除水霉卵困难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鱼类粘性受精卵人工孵化设备,它包括倒锥形外壳、圆台形网圈、网兜、圆形顶盖、主体支架和进排水系统;倒锥形外壳通过主体支架固定于地面上,倒锥形外壳的底部设置有一个进排水管,进排水管有1个排水阀门与1个进水阀门,倒锥形外壳内下方设有一倒锥形网兜,其通过插栓与上方圆台形网圈底部紧密连接,圆台形网圈底部通过内部支架固定于倒锥形外壳内部,圆台形网圈上边缘与倒锥形外壳上面的环状边沿的内边缘紧密相接,圆台形网圈顶端上还设置有一圈挡网,环状边沿上设有朝下的出水管,环状边沿外侧连接有挡水环板,环状水管固定于倒锥形外壳外侧的中上部,其通过带有环管进水阀门的分支进水管与总进水管相接,环状水管还连接带有环管排水阀门的下排水管,环状水管向倒锥形外壳内斜插入3支辐射水管,3支辐射水管穿过圆台形网圈进入内部,并且倒锥形壳体的上端开口直径D与高H之间的比例为3:5,所述的总进水管与水源相接。

进一步,所述的圆台形网圈和挡网为不锈钢网,倒锥形外壳与圆台形网圈和网兜之间均留有空隙,不锈钢网目数均参照对应孵化卵子大小而定,以保证卵子不可穿透网孔。

进一步,网兜所用网目数小于圆台形网圈所用目数,以促使水流沿空隙上升。

进一步,所述的网兜与圆台形网圈均用钢棒沿轴向加固,网兜上边缘有圆环,圆台形网圈底部有圆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占用空间小,操作简便、稳定、可靠,便于工厂化育苗管理。

2.本发明鱼类粘性受精卵人工孵化设备,创造性的采用了倒锥形外壳内套倒锥形网的结构,倒锥形外壳与内部锥形网间留有空隙,借助于底部上升水流可有效避免卵子附壁、结块现象,锥形网亦可有效分散水流,避免水流直接冲击鱼卵,进而提高鱼卵孵化率,同时可拆卸的底部锥形网兜方便了孵化设备内部的清理。

2.本设备创造性的采用了环状水管清理系统,可简单、有效清理孵化过程中的发霉胚胎,极大地避免了过多人为干扰对卵子孵化的不良影响。并且它制造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特别适合于现今本领域的大规模工厂化繁育应用。

附图说明

图1:鱼类粘性受精卵人工孵化设备剖面图:1—倒锥形外壳,2—主体支架;3—进排水管,4—排水阀门,5—进水阀门,6—网兜,7—插栓,8—圆台形网圈,9—内部支架,10—环状边沿,11—挡网,12—上排水管,13—挡水环板,14—环状水管,15—环管进水阀门,16—分支进水管,17—总进水管,18—环管排水阀门,19—下排水管;

图2:鱼类粘性受精卵人工孵化设备顶部俯视图:3—进排水管,10—环状边沿,11—挡网,12—上排水管;

图3:鱼类粘性受精卵人工孵化设备环水管及内部锥形网的结构示意图:

1—倒锥形外壳,6—网兜,7—插栓,8—圆台形网圈,14—环状水管,16—分支进水管,20—辐射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鱼类粘性受精卵人工孵化设备,一种鱼类粘性受精卵人工孵化设备,它包括倒锥形外壳、圆台形网圈、网兜、圆形顶盖、主体支架和进排水系统;倒锥形外壳1通过主体支架2固定于地面上,倒锥形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一个进排水管3,进排水管3有1个排水阀门4与1个进水阀门5,倒锥形外壳内下方设有一倒锥形网兜6,其通过插栓7与上方圆台形网圈8底部紧密连接,圆台形网圈8底部通过内部支架9固定于倒锥形外壳1内部,圆台形网圈8上边缘与倒锥形外壳1上面的环状边沿10的内边缘紧密相接,圆台形网圈8顶端上还设置有一圈挡网11,环状边沿10上设有朝下的出水管12,环状边沿外侧连接有挡水环板13,环状水管14固定于倒锥形外壳1外侧的中上部,其通过带有环管进水阀门15的分支进水管16与总进水管17相接,环状水管还连接带有环管排水阀门18的下排水管19,环状水管14向倒锥形外壳内斜插入3支辐射水管20,3支辐射水管穿过圆台形网圈8进入内部,并且倒锥形壳体1的上端开口直径D与高H之间的比例为3:5,是为保证卵子不粘附在网壁上,所述的总进水管17与水源相接。

所述的圆台形网圈和挡网为不锈钢网,圆台形网圈和网兜之间均留有空隙,不锈钢网目数均参照对应孵化卵子大小而定,以保证卵子不可穿透网孔。

网兜6所用网目数小于圆台形网圈8所用目数,以促使水流沿空隙上升。以暗纹东方鲀为例,其所用网兜6的目数为80目,圆台形网圈8与挡网11的目数为60目。

所述的网兜6与圆台形网圈8均用直径4mm的钢棒沿轴向加固,网兜6上边缘有圆环,圆台形网圈8底部有圆环。

以暗纹东方鲀受精卵孵化为例,本发明的具体工作过程及对应操作流程如下:将干净锥形网兜6放入干净孵化设备内,插好插栓7,关闭阀门4、15、18,打开进水阀门5,加满水后,将暗纹东方鲀受精卵从上方放入锥形网内,此时水不断从下方进排水管3流入,从上排水管12流出,受精卵不停在水中上下翻动,既不结块也不黏壁,挡网11的存在也避免了受精卵的流出,保证了孵化的顺利进行;孵化过程中因水霉而产生较多水霉卵时,可关闭进水阀门5,打开环管进水阀门15,通过辐射水管进水,待设备内部水体不停旋转时,关闭环管进水阀门15,使卵子逐步自行沉降,此时正常胚胎将快速沉于底部,水霉死卵覆在正常胚胎上层,将一软管插入任一辐射水管20,缓慢打开环管排水阀门18,将软管开口端缓缓放于水霉卵上方即可将其顺利清除,避免了过分扰动孵化胚胎而造成的损失;彻底清理孵化设备时,打开插栓7,取出锥形网兜6即可进行。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