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时防治生姜三种顽固性病害的技术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13499阅读:9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时防治生姜三种顽固性病害的技术方法,属于农作物病害防治领域。



背景技术:

生姜是姜科姜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在我国作为一年生作物栽培,是我国重要特产蔬菜之一。

生姜原产于印度—马来亚热带多雨森林地区,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种植生姜的记载。目前,在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均有栽培,长江以北山东、河南、陕西、辽宁均有栽培。就县域种植规模,以山东安丘种植面积最大,达到20多万亩,成为山东乃至全国的生姜主产区,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防治生姜土传病害技术方法主要以安丘为中心展开。

近二十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生姜出口外贸市场的看好,生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安丘市由5万亩逐渐发展到20多万亩,生姜土传病害也越来越严重,生姜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有害的细菌真菌)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通过土壤这种媒介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据统计,通常生姜栽种3到5年之后,土传病害就会开始显现,而随着土传病害的出现,生姜的产量和品质便会受到影响,一般可以造成减产20%到40%,有时甚至出现绝收的后果。目前严重危害安丘生姜的三种顽固性病害主要是土传病害,有姜瘟病、茎基腐病、白绢病。

三种顽固性土传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连作。是土传病害病土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由于受耕地制约,连续在同一地块连茬种植同一类作物,使相应的某些病菌得以连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形成病土,年年发病;

二是施肥不当。片面追求产量,重施无机肥,轻施有机肥,重施氮磷钾,轻施中微量元素肥,大量施用化肥尤其氮肥可刺激土传病菌中的镰刀菌、轮枝菌和丝核菌生长,从而加重了土传病害的发生;

三是线虫侵害。土壤线虫与病害有密切关系。土壤线虫可造成植物根系的伤口,有利病菌侵染而使病害加重,往往线虫与土传病害同时发生。土传病害已成为危害生姜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生姜姜瘟病,又称姜腐烂病、姜青枯病。是由青枯雷尔氏菌引起的一种细菌病害。主要危害根茎,大多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和地下根茎上半部先发病。病部初为水渍状,黄褐色,失去光泽,软化腐烂,仅留外皮。腐烂组织内变为白色粘稠汁液,且恶臭气味。茎被害部位呈暗紫色,后变黄褐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在腐烂过程中,由于根茎失去吸收水分的机能,茎上端叶片出现变黄症状,严重时,叶片萎蔫卷曲,叶色由黄变为枯褐色,最后茎叶枯死。

生姜茎基腐病,俗称“烂脖子病”,是由腐霉菌引起的真菌病害,发病初期,茎基部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渍状斑,逐渐扩大,生姜下部叶片的叶尖、叶缘黄花,并逐步向上部叶片扩展,发病后期病斑环绕茎基部一周,导致茎基部组织逐渐腐烂,溢缩,最后倒伏,维管束变褐。由于水分养分运输受阻,地上部主茎由上而下干枯死亡,叶片发黑脱落,呈枯萎状,湿度大时扒开土壤,在病部和土壤中可见白色棉絮状物,严重时开始死株,危害极大。

生姜白绢病,是由齐整小核菌引起的真菌病害,主要危害地下姜块,发病初期,地上茎叶生长正常,中后期,中等偏重发生和大发生时,可见地上植株有矮化、长势弱现象,发现发病时大多已过防治适期。若小发生、中等偏轻、中等发生或生长后期发病,直至收获植株都生长正常。生姜收获时,可见姜块布满白色菌丝,病部姜块变褐色腐烂,不能窖藏,降低甚至失去商品价值。

现有技术中,防治生姜三种顽固性土传病害的方法主要有常规药剂灌根法和土壤熏蒸消毒法。

药剂灌根法。主要是利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甲霜灵、农用链霉素、可杀得、加瑞农、代森铵、噻菌铜等,在田间发现生姜土传病害时使用一种或多种药剂兑水混合后进行灌根防治,以后再发现再灌,没有治好加大药量继续灌,往往是边灌边发生,药剂没少灌,最后生姜成片死亡。

土壤熏蒸消毒法。近几年来,随着甲基溴的淘汰,土壤熏蒸消毒药剂经过多年试验示范筛选,目前主要以氯化苦、棉隆两种土壤熏蒸剂为主。近三年来,每年生姜熏蒸消毒面积达3万亩以上。

公开(公告)号为CN102001881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防治生姜姜瘟病的制剂,主要是利用多种制剂的组合作为制剂对生姜姜瘟病进行防治,原料配比较多造成农药残留大,配药手续繁琐,实用性不强。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防治生姜三种顽固性土传病害方法的缺陷有:

1、现有技术中防治生姜三种顽固性土传病害的方法由于过量、大量、复配使用农药,造成农残超标,病菌抗药性上升,面源污染严重,产品品质下降,商品性降低;

2、现有技术中防治生姜三种顽固性土传病害的方法没有形成一套从种植到收获完整的预防、治疗方案;出现乱用药、乱混药、过量施药现象,造成农药没少施,钱没少花,生姜还死了一大片的局面;

3、现有的防治生姜三种顽固性土传病害的技术方法成本高;

4、现有技术中防治生姜三种顽固性土传病害的农药品种多,品种间杀菌范围窄,需要多种药剂混合施药,发现病害再施药,往往错过了防治适期;

5、现有技术中,特别是土壤熏蒸消毒技术方法污染环境;土壤熏蒸剂是易挥发的有机物,田间实验表明,土壤熏蒸剂向大气中的散发非常明显,占总施用量20%-90%,散发到大气中的熏蒸剂会对人体和环境产生危害;

6、采用现有技术防治生姜三种顽固性土传病害的方法治疗难度大,不容易防治;

7、土壤熏蒸消毒技术方法对土壤条件要求严格;土壤需仔细翻耕35cm以上,无作物秸秆、残根,无大的土块。土壤湿度应在60%左右,15cm处适宜熏蒸的土温是15-20℃,确保杂草种子的种皮软化、有害病原菌处于“生长的”状态、还要有充足的湿度“活化”(如棉隆)熏蒸剂;

8、土壤熏蒸消毒技术方法需要专业人员使用专用设备施入土壤中;因土壤熏蒸剂(氯化苦)属高毒类农药、化学危险品,是国家公安、安检部门专项管理的产品之一,施药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戴好防护用具,使用专业设备,站在上风头施药,施用比较麻烦;

9、土壤熏蒸消毒技术方法要求覆盖薄膜的质量较高;土壤熏蒸剂施用结束后,要立即覆盖0.04mm以上的原生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同时防治生姜三种顽固性病害的技术方法,以实现以下发明目的:

1、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在杀菌的同时,可以大幅度的刺激作物体内多钟酶活性,可增强作物叶片的光合作用,使得作物叶色绿、株体健壮、提高产量;该方法对生姜姜瘟病、茎基腐病、白绢病三种生姜顽固性土传病害预防、治疗效果好,杀菌力强,作用速度块,用量少;

2、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水中药物浓度,同时可以最大限度、最快速的杀死致病菌,把病菌消灭在萌芽状态;

3、本发明的技术方法对生姜进行顽固性土传病害的防治,可以实现一药多治,长期使用不会产生抗药性和农药残留;

4、本发明的技术方法从姜种准备到生姜各个生育阶段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防治生姜土传病害的技术方法,预防、治疗兼备,效果好;

5、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法防治生姜顽固性土传病害,使用成本低;

6、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法防治生姜顽固性土传病害,是发明人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的务实方法,不需要专业人员及专用设备,实用性非常强;

7、本发明的技术方法防治生姜顽固性土传病害可实现对环境无公害;

8、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法防治生姜顽固性土传病害,对土壤的要求低,不需要经过复杂的土壤处理工序;

9、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法防治生姜顽固性土传病害,不需要覆膜,可降低成本,简化流程;

10、本发明采用预防和治疗结合的方法可以使得生姜顽固性土传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即使发生也能在很小的范围内迅速控制、治疗。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同时防治生姜三种顽固性病害的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防控阶段;所述防控阶段包括随水灌溉步骤;所述随水灌溉步骤:首先将发病姜墩隔离,然后用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随水将整个地块进行均匀灌溉;所述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用量为1-2公斤/亩。

以下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的用量为1公斤/亩。

所述防控阶段包括灌墩处理;所述灌墩处理包括定向灌墩处理步骤;所述定向灌墩步骤:采用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兑水稀释至300倍液,对发病姜墩进行灌墩。

所述定向灌墩处理步骤:对所述发病姜墩周围2-3墩的姜墩进行连续2-3次灌墩。

所述连续灌墩处理的时间间隔是3-4天。

所述灌墩处理还包括不定向灌墩处理步骤;所述不定向灌墩处理步骤:

采用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兑水300倍稀释成药液,对地块中所有种植的姜株进行单株灌墩。

所述灌墩:将配置的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渗透到姜株根部。

所述灌墩,采用普通喷雾器将喷杆的拧下喷头,紧贴生姜茎杆基部进行。

所述灌墩完成后,将发病姜墩用塑料薄膜包裹起来或者改水道。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达到的技术效果是:

1、防控阶段的随水灌溉步骤,具有预防生姜顽固性土传病害的作用;从附表中的防治效果来看用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对姜瘟进行防治,随水灌溉用药每亩1-2公斤为宜,过多效果无明显增效作用,因此通过试验证明最好是1公斤;

2、灌墩具有定向性,更有利于病害的防控,具有更好的防治效果,防控阶段中,同时因为对周围2-3墩进行“围追堵截”,可以起到杜绝病害传播的效果;

3、在墩灌中采用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兑水稀释至300倍液,对发病姜墩进行灌墩;实践证实,当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兑水稀释至300倍液可以使病害得到最大程度的控制,同时又不浪费;稀释倍数小于300倍,则产生浪费;稀释倍数大于300倍则药效不够;

4、市场上二氯异氰尿酸钠的规格有很多种,我们选择有效氯含量含量为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是市场上制剂含量最高的,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能够在杀菌的同时,可以大幅度的刺激作物体内多钟酶活性,可增强作物叶片的光合作用,使得作物叶色绿、株体健壮、提高产量;同时60%的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对生姜姜瘟病、茎基腐病、白绢病三种顽固性土传病害预防、治疗效果好,杀菌力强,作用速度块,用量少;其它含量的二氯异氰尿酸钠对生姜姜瘟病、茎基腐病、白绢病等土传病害防治效果慢,杀菌不彻底,预防常常失败,病害蔓延;

5、经过发明人长期实际种植经验表明,土壤处理阶段是土传病菌开始萌发繁殖的初始期,采用2公斤/亩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水中药物浓度,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杀死致病菌,把病菌消灭在萌芽状态,用量再大即可产生浪费;同时大姜覆盖地膜以后,地温升高,有害菌类开始活动、繁殖,此阶段,也是杀菌效率、效果最好的时期,因此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用量要足,同时要不浪费还要产生最好的治疗效果;

6、本发明的技术方法对生姜进行土传病害的防治,可以实现一药多治,长期使用不会产生抗药性和农药残留;

7、本发明的技术方法从姜种准备到生姜各个生育阶段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防治生姜顽固性土传病害的技术方法,预防、治疗兼备,效果好;

8、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法防治生姜三种顽固性土传病害,使用成本低,是常规药剂的二分之一,是土壤熏蒸剂的十分之一;

9、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法防治生姜三种顽固性土传病害,是发明人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的务实方法,不需要专业人员及专用设备,实用性非常强;

10、本发明的技术方法防治生姜三种顽固性土传病害可实现对环境无公害,是环境友好型杀菌剂,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11、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法防治生姜三种顽固性土传病害,对土壤的要求低,不需要经过复杂的土壤处理工序;

12、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法防治生姜三种顽固性土传病害,不需要覆膜,降低了成本,简化了流程;

13、本发明采用预防和治疗结合的方法可以使得生姜三种顽固性土传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即使发生也能在很小的范围内迅速控制、治疗;

14、采用本发明的方法防治生姜三种顽固性土传病害,尤其是预防生姜姜瘟病,是其它方法无法比拟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同时防治生姜三种顽固性病害的技术方法

步骤1:晾种消毒

在姜种晾晒阶段,采用60%的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用水稀释至500-600倍溶液,对准备晾晒的姜种表面进行均匀喷洒以消毒杀菌。

步骤2:土壤处理

开沟后,将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2公斤/亩均匀撒入沟内,种植完大姜后进行浇水、覆膜;

经过发明人长期实际种植经验表明,采用2公斤/亩的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用量最大限度的杀死致病菌,用量再大即可产生浪费;

同时大姜处于开始生长时期,有害菌类开始活动、繁殖,在此时(土壤处理阶段),也是杀菌效率、效果最好的时期;

苗齐后撤膜前的处理;用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1-2公斤/亩随水均匀灌沟。

苗齐后撤膜前的处理;用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1公斤、1.5公斤、2公斤均可,以2公斤为佳。

步骤3:集中处理

(1)撤膜后或三叉期的处理:用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1-2公斤/亩用喷雾器扭下喷头靠近生姜茎基部灌墩,然后浇水。

(2)立秋培土前的处理:用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1-2公斤/亩灌墩,然后浇水。

实施例2 一种同时防治生姜三种顽固性病害的技术方法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基本一致,只改变步骤2土壤处理步骤的方法,改变如下:

步骤2:土壤处理

将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以2公斤/亩,首先拌入干细土5-10公斤然后均匀撒入沟内;种植完大姜后进行浇水、覆膜。

拌入干细土除了5公斤、10公斤以外,还可以是6、7、8、9公斤,以10公斤/亩为佳。

实施例3 一种同时防治生姜三种顽固性病害的技术方法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基本一致,只改变步骤2土壤处理步骤的方法,改变如下:

步骤2:土壤处理

在大姜种植后15天左右进行所述浇水阶段时,用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2公斤/亩随水灌沟杀菌;

实施例4 一种同时防治生姜三种顽固性病害的技术方法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基本一致,只改变步骤2土壤处理步骤的方法,改变如下:

步骤2:土壤处理

开沟后,将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以2公斤/亩均匀撒入沟内;然后再将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2公斤/亩拌入干细土5-10公斤然后均匀撒入沟内;种植完大姜后进行浇水、覆膜;

拌入干细土除了5公斤、10公斤以外,还可以是6、7、8、9公斤,以7公斤/亩为佳。

实施例5 一种同时防治生姜三种顽固性病害的技术方法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基本一致,只改变步骤2土壤处理步骤的方法,改变如下:

步骤2:土壤处理

首先将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以2公斤/亩均匀撒入沟内;

然后在生姜种植后15天左右进行所述浇水阶段时,用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2公斤/亩随水灌沟杀菌。

实施例6 一种同时防治生姜三种顽固性病害的技术方法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基本一致,只改变步骤2土壤处理步骤的方法,改变如下:

步骤2:土壤处理

首先,将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以2公斤/亩,首先拌入干细土5-10公斤然后均匀撒入沟内;种植完大姜后进行浇水、覆膜;

拌入干细土除了5公斤、10公斤以外,还可以是6、7、8、9公斤,以8公斤/亩为佳。

然后在大姜种植后15天左右进行所述浇水阶段时,用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2公斤/亩随水灌沟杀菌。

实施例7 一种同时防治生姜三种顽固性病害的技术方法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基本一致,只改变步骤2土壤处理步骤的方法,改变如下:

步骤2:土壤处理

开沟后,首先将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以2公斤/亩均匀撒入沟内;

然后,将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2公斤/亩拌入干细土5-10公斤然后均匀撒入沟内;种植完大姜后进行浇水、覆膜;

拌入干细土除了5公斤、10公斤以外,还可以是6、7、8、9公斤,以5公斤/亩为佳。

最后,在大姜种植后15天左右进行所述浇水阶段时,用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2公斤/亩随水灌沟杀菌。

实施例8 一种同时防治生姜三种顽固性病害的技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随水灌溉:当姜株出现病害症状时,首先将发病姜墩隔离并灌药杀菌,防止病菌传播,然后用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1-2公斤/亩的用量随水将整个地块进行均匀灌溉,对姜株病害进行防控;防止传染和控制病害的蔓延。

实施例9 一种同时防治生姜三种顽固性病害的技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灌墩处理;所述灌墩处理包括定向灌墩:

当姜株出现病害症状时,采用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用水稀释至300倍液,对发病姜墩及周围2-3墩的姜墩进行连续2-3次灌墩处理;每次灌墩间隔3-4天。

灌墩具有定向性,更有利于病害的防控,具有更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因为对周围2-3墩进行“围追堵截”,可以起到杜绝病害传播的效果,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实施例10 一种同时防治生姜三种顽固性病害的技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灌墩处理;所述灌墩处理包括不定向灌墩:

不定项灌墩是当发现病害时,将种植的所有的姜株进行灌墩;将60%的二氯异氰尿酸钠粉剂稀释300倍,对本部分地块中所有种植的姜株进行单株灌墩;不定项进行效果虽好、防控范围更大,但是药物使用量也大,劳动强度也大。

实施例11 一种同时防治生姜三种顽固性病害的技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随水灌溉和定向灌墩:当姜株出现病害症状时,首先将发病姜墩隔离,然后用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1-2公斤/亩,随水将整个地块进行均匀灌溉;然后采用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用水稀释至300倍液,对发病姜墩及周围2-3墩的姜墩进行连续2-3次灌墩处理;每次灌墩间隔3-4天;对姜株病害进行防控;防止传染和控制病害的蔓延。

本发明中的随水灌溉或灌墩时要灌透,将药物溶液灌溉到姜株的根部;灌溉不到根部,治疗将起不到作用;

本发明配置的60%二氯异氰尿酸钠药液灌墩时,不要滴到叶片上,滴到叶片上时将会使姜株产生白干枯死症状;

灌墩完成后将发病姜墩(尤其是姜瘟病)用塑料薄膜包裹起来或者改水道;目的是防止未杀死的病菌随浇水传播,同时更有利于杀菌;

灌墩完成浇水时,要浇透,使得药液均匀散布;

本发明中,将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放入水中溶解时,边加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边搅拌;不能将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一次性投入水中,否则不易溶解,溶解不均匀,影响药性;

本发明的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要单独使用;与有机磷、含硫农药混用,可产生着火现象,具有安全隐患;

本发明在使用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进行溶液配置后,2-4h之内用完,否则影响效果;

本发明配置的60%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严禁与化肥等含氮化合物在同一个容器内混用,以免发生危险;本品结块、涨袋不影响药效;

本发明所称的60%的二氯异氰尿酸钠,是指有效氯含量为60%的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

本品具有较强的氧化性,避免使用金属容器。

上述1-7中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和8-11的之间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还可以进行多种、任意合理的组合,以实现本发明防治顽固性土壤土传病的目的,本发明不再赘述;其任意技术方案之间的组合都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为了验证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对生姜顽固性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发明人进行以下试验:

试验目的:验证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对生姜姜瘟病的防治效果和对生姜生长期的安全性,为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在姜瘟病发病地块进行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不同剂量防治效果试验,取得数据,分析结果。

试验设计:选择姜瘟病初发病地块,采用每亩不同剂量的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随水灌墩(治疗阶段),控制姜瘟病的传播和漫染;

试验设计为五个处理方式;采用本发明阶段二中随水灌溉(实施例8)的治疗方法,只改变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的每亩用量,结合浇水灌施,使药剂渗入生姜根部;处理方法见下表:

用药时间 分别在7月29日、8月7日、8月14日、8月21日分4次灌药。

调查方法以每小区133m2为单位,每小区取5点,每点20株,以每小区的调查数据的平均值进行相关计算。 分别在7月29日、8月7日、8月14日、8月21日用药前全区调查发病情况,9月3日最后调查一次发病情况;并记录;

计算方法

情况调查

附表1:发病姜墩调查情况统计表;

附表2:生姜生长调查汇总表;

数据分析

发病墩数:

处理1(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0.5公斤/667m2)用药前没有发病感染,发病墩出现较晚,到8月21日始见病墩2墩,9月3日调查发病墩数为11墩;

处理2(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1公斤/667m2)用药前已出现发病墩,8月14日调查有病墩数1墩,8月21日调查有病墩数2墩,9月3日调查有病墩数2墩;

处理4(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1.5公斤/667m2)用药前有发病墩,后期发病较慢,9月3日调查2墩发病;

处理3对照区用药前调查虽然没有发病墩,没有用药物进行处理,发病较快,8月7日调查2墩发病,到9月3日调查发病墩数已达44墩。

由附表的检测数据,可以看出:

(1)发病墩率:处理1(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0.5公斤 /667m2)、处理2(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1公斤 /667m2)、处理4(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1.5公斤 /667m2)、处理5(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9月3日检测分别为3.4375%、0.625% 、0.625%和1.25%,新增发病率为3.4375%、0.3125%、0.3125%和1.25%。

(2)防治效果:9月3日调查防治效果,处理1(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0.5公斤/667m2)、处理2(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1公斤/667m2)、处理4(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1.5公斤/667m2)、处理5(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分别为75%、95.45%、95.45%、90.91%,防治效果均明显,但以处理2、处理4防治效果最好。

(3)生长情况:从附表2生姜生长情况汇总结果来看,由于所有处理肥水管理一致,除发病植株死亡外,其它均生长正常,说明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对生姜安全。

(4)采用本发明的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防治大姜姜瘟病不仅能控制病情发展,而且能根治姜瘟病。对姜瘟病的传播蔓延控制效果好,明显优于于20%噻菌铜;

(5)从防治效果来看用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对姜瘟进行防治,随水灌溉用药每亩1-2公斤为宜,过多效果无明显增效作用,因此优选是1公斤即可;

(6)6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对生姜生长安全;防治生姜茎腐病、白绢病可参照使用。

除非另有说明和本领域常用单位,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百分数均为重量百分数,本发明所述的比例,均为质量比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