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勒扎葫芦工艺品的培育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37971阅读:57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勒扎葫芦工艺品的培育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工艺品的培育制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勒扎葫芦工艺品的培育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葫芦制成的工艺品数以百计,有碗、盆、瓶、壶、盒、罐、炉等等。葫芦可以作日用品,可以装药、盛烟和饲虫,还可以作单纯的观赏摆件。近些年,葫芦工艺品受到人们的钟爱,因为它有多变的造型和精湛工艺。经过加工之后的天然葫芦,表面可以产生繁复的图案,而且可以通过改变葫芦的形态,来达到一种奇妙的艺术美感。

现在加工葫芦的形式有很多种,雕刻、印花和范制等加工方法最为常见,但存在以下问题:

1)雕刻、印花等工艺都是在成型的葫芦上直接完成,工艺粗糙且破坏葫芦本身的价值。

2)而范制的加工方法是在筛选好的葫芦上套上石膏模,等到葫芦成熟时将会形成石膏模内的花纹,但石膏模不能风吹日晒,需要加强保护,成本高,且开模时,成品率低。

3)为使葫芦成色好看,在打皮时使用盐酸等化学试剂氧化,但不易晒干,若葫芦盐酸等化学试剂附着不匀,则晒干的葫芦随时间推移,颜色逐渐将会由浅变深,表皮变花,破坏整个葫芦。

有鉴于此,急需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加工成品概率高且保存价值高的葫芦工艺品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勒扎葫芦工艺品的培育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选取大长柄葫芦种子播种,在播种后,60天后选取葫芦柄长度为30cm~40cm的幼葫芦;

A2、用绳体纵向勒扎所述幼葫芦的葫芦柄;

A3、用绳体将所述幼葫芦的葫芦肚勒扎成预设形状;

A4、经60天后,所述幼葫芦成长为木质化的葫芦,摘取葫芦。

在上述方法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葫芦用机器去除外皮;

晾晒2~5天,再悬挂置阴凉通风处风干20~30天。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步骤A2中根据所述葫芦柄的长度用3~5根绳体依次进行勒扎。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步骤A4还包括以下步骤:

每1~3天对所述葫芦柄进行修整,以使所述葫芦柄勒扎成的峰包匀称,直至幼葫芦成长为木质化葫芦;

每1~3天对所述幼葫芦的葫芦肚进行修整,以使所述葫芦肚的形状均匀,直至幼葫芦成长为木质化葫芦。

在上述方法中,对所述幼葫芦的葫芦肚和葫芦柄进行修整优选的为每天一次。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步骤A4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对于体积大于预定量的的葫芦,摘取时间为经勒扎后的70~80天;

对于体积小于预定量的的葫芦,摘取时间为经勒扎后的60~70天。

在上述方法中,对于所述葫芦肚和所述葫芦柄进行调整方式包括:

通过用手揉捏分别调整所述葫芦柄和葫芦肚形成的峰包大小,将峰包偏大的一侧分别向峰包偏小的一侧进行调整。

在上述方法中,对于所述葫芦肚和所述葫芦柄进行调整方式包括:

调整绳体的松紧来分别调整所述葫芦肚和所述葫芦柄形成的峰包大小;将峰包偏大一侧的绳体勒紧或再累加上一根绳体,使供给的“营养”往偏大的峰包一侧流的更慢,而加快往偏小的峰包内流动。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晾晒时间优选的为3天。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绳体为尼龙绳或尼龙带。

本发明通过用尼龙绳对幼葫芦的勒扎定型,并通过用手揉捏或调整绳体的松紧来调整葫芦的形态,一定时间的培育出美观的类天鹅葫芦,成本低;且将葫芦制作成品的工艺简单、加工成品概率高且保存价值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提供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中勺型幼葫芦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葫芦摘取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过用尼龙绳对幼葫芦的勒扎定型,并通过用手揉捏或调整绳体的松紧来调整葫芦的形态,一定时间的培育出美观的类天鹅葫芦,成本低;且将葫芦制作成品的工艺简单、加工成品概率高且保存价值高。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出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勒扎葫芦工艺品的培育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每年4~5月份选取大长柄葫芦种子播种,60~70天,选取葫芦柄1的长度为30cm~40cm的幼葫芦,优秀为孙藤上的幼葫芦。如图2所示,为所选取的幼葫芦的示意图;本发明选取孙藤上的幼葫芦进行勒扎是因为孙藤上的长成的葫芦比主藤和子藤上长成的葫芦个大且瓜形好,勒扎更易成型;优选的葫芦柄1的长度为30cm,使幼葫芦的葫芦柄1与葫芦肚2的比例较为美观且此时的幼葫芦较嫩更易勒扎成型。

S2、从葫芦柄1的根部用尼龙绳间隔地向下缠绕勒扎至葫芦柄1的底端,可根据葫芦长度的可分为3~5根尼龙绳依次勒扎;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因幼葫芦经尼龙绳勒扎的部位不再生长,而未勒住的部位将会继续生长成多个峰包,由于日照等环境因素使不同部位的多个峰包生长的不匀称,会影响成型葫芦的美观及价值,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尼龙绳勒扎的松紧度或重新勒扎的方法来调整峰包的大小,本发明对葫芦柄1使用3~5根尼龙绳依次进行勒扎便于上下段不同部位的体型调整,本发明的尼龙绳也可为尼龙带。

S3、用尼龙绳将幼葫芦的葫芦肚2均匀地勒扎呈蒜瓣型;其中,勒扎的形状可根据需求来进行勒扎。

S4、每1~3天分别对步骤S2中幼葫芦的葫芦柄1和和步骤S3中幼葫芦的葫芦肚2进行调整一次,直至幼葫芦生长为木质化的葫芦,经勒扎后的60~80天,可以摘取葫芦。优选的每天为幼葫芦调整一次使幼葫芦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更加完美,从而提升成品葫芦的价值;如图3所示为葫芦摘取时的形态,在葫芦柄1上勒扎形成多个均匀分布的小峰包11;在葫芦肚2上勒扎形成多个均匀分布的大峰包21。

对于勒扎后的幼葫芦的调整方式包括:

(1)通过用手揉捏分别调整葫芦柄1和葫芦肚2形成的峰包大小,将峰包偏大的一侧分别向峰包偏小的一侧进行调整,使葫芦柄1和葫芦肚2的形状更加匀称。

(2)通过调整尼龙绳的松紧来分别调整葫芦柄1和葫芦肚2形成的峰包大小,将峰包偏大一侧的绳子勒紧或再累加上一根尼龙绳,使供给的“营养”往峰包偏大的一侧流的更慢,而加快峰包偏小的一侧流动,从而更好地调整葫芦的整个形态。

另外,葫芦在生长过程中,因品种等原因,其成长速度及大小存在差异,对于不同大小的葫芦摘取的时间也将会不一样,对于偏大的葫芦,摘取时间为经勒扎后的70~80天,对于偏小的葫芦,摘取时间为经后的60~70天。

S5、将摘取的葫芦用钢丝机去除外皮。使用钢丝机打皮速度快,且打皮效率高。

S6、将去皮的葫芦晾晒2~5天,直到表皮变为亮黄色;优选的晾晒时间为3天,葫芦成品的饱和度好;若晾晒时间过长,葫芦表面将会变成褐色,且饱和度差。

S7、悬挂置阴凉通风处风干20~30天;优选的风干时间为20天,因根据天气的不同风干时间。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S11、5月份选取大长柄葫芦种子播种,60天后选取孙藤上葫芦柄长度为30cm的幼葫芦。

S12、从葫芦柄1’的根部用5根尼龙绳间隔地向下缠绕勒扎至葫芦柄的底端。

S13、用尼龙绳将幼葫芦2’的葫芦肚均匀地勒扎呈蒜瓣型。

S14、每天分别对步骤S2中的葫芦柄1’和步骤S3中的葫芦肚2’进行调整一次,直至幼葫芦生长为木质化的葫芦,经勒扎后的60~70天,摘取葫芦。

S15、将摘取的葫芦用钢丝机去除外皮。

S16、将去皮的葫芦晾晒2天,直到表皮变为焦黄色。

S17、悬挂置阴凉通风处风干20天。

如图4所示的示意图,通过本实施例培育制成的葫芦成品,各峰包均称,形态端正,色泽亮黄且饱和度好,收藏价值较高。

实施例二。

S21、4月份选取大长柄葫芦种子播种,70天后选取子藤上葫芦柄长度为40cm的幼葫芦。

S22、从葫芦柄1”的根部用3根尼龙绳间隔地向下缠绕勒扎至葫芦柄的底端。

S23、用尼龙绳将幼葫芦的葫芦肚2”均匀地勒扎呈蒜瓣型。

S24、每3天分别对步骤S2中的葫芦柄1”和步骤S3中的葫芦肚2”进行调整一次,直至幼葫芦生长为木质化的葫芦,经勒扎后的70~80天,摘取葫芦。

S25、将摘取的葫芦用钢丝机去除外皮。

S26、将去皮的葫芦晾晒5天,直到表皮变为焦黄色。

S27、悬挂置阴凉通风处风干30天。

如图5所示的示意图,通过本实施例培育制成的葫芦成品,由于播种后的70天进行勒扎,此时幼葫芦体型较为成型,导致后期勒扎成型有一定的难度,又因勒扎后每3天才对幼葫芦调整一次,调整不及时使得峰包不匀称;且由于晾晒时间过长,表面颜色形成褐色,且饱和度差,因此收藏价值较低。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