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水稻苗期耐盐性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37973阅读:10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水稻苗期耐盐性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水稻苗期耐盐性的方法,属于水稻耐盐应用领域。

二、

背景技术: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分布于辽、冀、津、鲁、苏、沪、浙、闽等11个沿海省(市、自治区)。据调查,我国现有滩涂总面积3518万亩,其中江苏1031万亩,将近占30%,居全国之冠。未围垦的滩涂750万亩,目前仍以每年1.9万亩的速度淤长,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土地后备资源,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重要的利用价值。在我国现有耕地资源已得到充分的挖掘,常规耕地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升面临瓶颈的情况下,加强沿海滩涂开发利用对提升我国耕地农业生产能力,守住18亿亩耕地面积的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

开发利用滩涂资源,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斗争,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我国60%以上人口的口粮以大米为主,稻谷产量在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中名列前茅。我国沿海滩涂均地处我国长江、黄河、淮河、珠江、黑龙江等主要河流的入海口区域,有较为充足的淡水资源,复垦后的沿海滩涂有利于水稻种植。在沿海滩涂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水稻生长期间有特殊的水环境,滩涂地表经水覆盖可以对土体的可溶性盐碱起到淋溶压盐降盐作用,滩涂地表经水覆盖亦可以起到平衡土体肥力的作用,再加上水稻自身所特有的降低盐分的生物作用,水稻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盐碱地、培肥土壤的一项有效措施,因此水稻是沿海滩涂和盐碱地改良的首选粮食作物。

针对我国沿海滩涂耐盐水稻品种不多、现有的耐盐品种产量不高、抗病性特别是抗稻瘟病性差、品质不好的现状,从现有的高产、抗病、优质水稻品种或品系中筛选耐盐品种或通过技术手段研究提高现有品种(系)的耐盐性,可满足沿海滩涂对耐盐水稻品种的迫切需求。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发明目的为了解决我国沿海滩涂对高产、优质、抗病耐盐水稻品种的迫切需求而提供了一种提高水稻苗期耐盐性的方法。

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水稻苗期耐盐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水稻经盐水浸种一段时间后,其苗期的耐盐性大幅度提高。

所述的盐水浸种:是以1.8%的NaCl盐溶液浸种。

所述的盐水浸种一段时间:是指1.8%的NaCl盐溶液浸种1天,后用淡水继续浸种至露白。

所述的苗期耐盐性鉴定方法为:判断苗期耐盐性是以水稻幼苗在0.5%NaCl盐水胁迫下生长21天后的存活率为指标。具体是将露白的种子移入到96孔削尖的PCR板上,将PCR板置于盛满水的长方体罐体中。待苗长到1叶1心时,将罐体中的水换成水培营养液。待苗长到2叶1心时,将罐体中的营养液换成含0.5%NaCl的水稻营养液,进行盐胁迫处理,每3天更换一次含盐的营养液,盐处理时间为21天,处理结束后,置于营养液中复水7天后,调查各品种的存活率。所述的水稻营养液配方含有:N 40mg/L,P 10mg/L,K 40mg/L,Ca 40mg/L,Mg 40mg/L,Fe 2mg/L,Mn 0.50mg/L,Mo 0.05mg/L,B 0.20mg/L,Zn 0.01mg/L,Cu 0.01mg/L,Si 56mg/L(Laboratory manual for physiological studies of rice,Ed 3.The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1976)。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水稻苗期耐盐性的方法,可以解决我国沿海滩涂对高产、优质、抗病耐盐水稻品种的迫切需求,极大节约了水稻耐盐品种选育时间,节省了人力和物力。

本发明能使水稻耐盐性最高增加1.9倍(图2)。

四、附图说明

图1不同盐浓度、不同处理时间秧苗存活率

图2高浓度盐水浸种对不同耐盐类型品种苗期耐盐性的影响

图3高浓度盐水浸种对不同耐盐类型品种发芽率的影响

五、具体实施方式

1)盐处理时间和浓度的确定:试验选用中度耐盐的品种南粳46(审定编号苏审稻200814),先用0%NaCl、0.6%NaCl、1.2%NaCl、1.8%NaCl的盐溶液分别处理1天和2天,处理结束后用淡水继续浸种,直至露白。将露白的种子移入到96孔削尖的PCR板上,48颗/品种,2次重复,将PCR板置于盛满水的长方体罐体中。待苗长到1叶1心时,将罐体中的水换成水培营养液。待苗长到2叶1心时,将罐体中的营养液换成含0.5%NaCl的水稻营养液,进行盐胁迫处理,每3天更换一次含盐的营养液,盐处理时间为21天,处理结束后,置于营养液中复水7天后,调查各品种的存活率。结果表明:1.8%NaCl浸种处理1天后继续淡水浸种,这种方法能使水稻苗期耐盐性最高能提高到1.9倍(图1)。所述水稻营养液配方为:N 40mg/L,P 10mg/L,K40mg/L,Ca 40mg/L,Mg 40mg/L,Fe 2mg/L,Mn 0.50mg/L,Mo 0.05mg/L,B 0.20mg/L,Zn 0.01mg/L,Cu 0.01mg/L,Si 56mg/L(Laboratory manual for physiological studies of rice,Ed 3.The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1976)。

2)一种提高水稻苗期耐盐性的方法的验证:为了验证上述方法的可靠性,并进一步研究更高盐浓度对水稻苗期耐盐性的影响,选用了强耐盐(宁粳4号(国审稻2009040))、中度耐盐(日本晴(国家农作物种质保存中心,编号:WD-10576;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5,37(5):781-787)))和盐敏感(扎西玛(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中期库,编号M3A00405468;华北农学报,2013,28(1):58-61))3种不同耐盐类型的水稻品种进行试验,分别用0%NaCl、1.8%NaCl、2.2%NaCl盐溶液浸种1天后继续淡水浸种至露白。苗期耐盐性鉴定同上。实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耐盐类型的品种经1.8%NaCl浸种处理1天后同样能极显著提高水稻苗期耐盐性,宁粳4号耐盐性提高了87.9%、日本晴耐盐性提高了39.4%、扎西玛耐盐性提高了90.3%(图2)。同时,盐处理促进种子发芽率的提高,宁粳4号发芽率提高了-0.9%,日本晴发芽率提高了4.4%,扎西玛发芽率提高了1.9%(图3)。

试验选用大面积推广的高产、优质、抗病的水稻品种(系),先用1.8%NaCl的盐溶液浸种1天,结束后用淡水继续浸种,直至露白。将露白的种子移入到96孔削尖的PCR板上,48颗/品种(系),2次重复,将PCR板置于盛满水的长方体罐体中。待苗长到1叶1心时,将罐体中的水换成水培营养液。待苗长到2叶1心时,将罐体中的营养液换成含0.5%NaCl的水稻营养液,进行盐胁迫处理,每3天更换一次含盐的营养液,盐处理时间为21天,处理结束后,置于营养液中复水7天后,能显著提高各供试材料的耐盐性。宁粳4号耐盐性是对照的1.9倍、日本晴耐盐性是对照的1.4倍、扎西玛耐盐性是对照的1.9倍(图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