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砻江长丝裂腹鱼人工增殖放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99753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雅砻江长丝裂腹鱼人工增殖放流方法。



背景技术:

雅砻江是长江上游金沙江左岸的最大支流,短须裂腹鱼不仅是雅砻江流域重要的经济鱼类资源,同时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主要分布于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和乌江等水系,在维持雅砻江水域生态系统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过渡捕捞、水质污染、水利工程及采砂等人为因素,使得天然短须裂腹鱼资源量严重下降,影响了流域内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目前,也有不少研究者采用人工增殖的方法培育长丝裂腹鱼,该方法通常是利用采捕获得的野生性成熟成鱼作为亲鱼,再在雅砻江自然水面上设置较为原始的孵化箱进行鱼卵的人工孵化,利用自然水温、水流等环境条件进行孵化;此方法虽然对于增加长丝裂腹鱼鱼苗数量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缺陷与不足:

(1)长丝裂腹鱼生长缓慢,性成熟迟缓,受精率低下,不利于裂腹鱼大量繁殖;

(2)孵化环境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容易发生变化,导致受精率成活率、出苗率和成活率较低,十分不利于裂腹鱼的培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雅砻江长丝裂腹鱼人工增殖放流方法,该方法有效地恢复和保护了雅砻江的长丝裂腹鱼资源,为维持雅砻江水域的生态系统平衡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让经济价值极高的长丝裂腹鱼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并且,该工艺切实可靠,可操作性强,能够进行大规模生产。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雅砻江长丝裂腹鱼人工增殖放流方法,包括:

(一)选择体格健壮、性腺发育良好的雅砻江长丝裂腹鱼雌鱼和雄鱼作为亲鱼,采用麻醉剂MS-222 60~120mg/L对挑选的亲鱼进行麻醉,再于亲鱼的胸鳍根部注射催产药物,注射两次,两次注射的时间间隔为18小时,每次注射后在水温23℃下效应25小时;其中,雄鱼催产药物用量为雌鱼的一半;每千克体重雌鱼中所用催产药物由以下重量的组分组成:鲤鱼脑垂体2m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4μ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1200IU;

(二)对临产的雌鱼,采用干法人工授精,并用羽毛轻轻搅拌使精液和卵混合均匀,再加入清水继续搅拌30秒,静置4分钟,然后再加入清水清洗脱粘,最后将受精卵放入孵化框中淋水孵化;

(三)孵化上述受精卵,孵化用水温度为13~17℃,室内孵化采用日光灯照明;

(四)受精卵经孵化后出膜,进入仔鱼培育阶段;仔鱼出膜后8-10天,开始用卤虫无节幼体进行开口饲喂;13~15天后,将剁碎的水蚯蚓和人工配合饲料按照1:2的重量配比混合后进行饲养;25-28天后,完全采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投喂;

(五)待鱼苗长到2-3厘米后,将饲养缸中的鱼苗密度控制在1-1.1万尾/m2,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各投喂一次,投喂标准以饲料略有剩余为准,每连续喂食7天后,停喂一天;

(六)待鱼苗长到3-5厘米后,转入稚鱼培育阶段;将鱼苗转入大规格养殖鱼池中进行流水饲养,在鱼池中设置喷泉式进水口,进水口位于鱼池正上方4-6m处,呈瀑布状直接泼洒入池,池水深70-100cm,pH值为7.0-8.0;鱼苗密度为50万尾/亩;采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喂养,投喂次数为每天早上、中午、下午和晚上四次,投喂标准以饲料略有剩余为准;

(七)待稚鱼长到全长大于7厘米后,进行人工放流;放流时,采用麻醉剂MS-222 20~40㎎/L对鱼苗进行麻醉镇静,避免稚鱼因应激而相互挤压和碰撞造成机体伤亡,以提高放流后的成活率。

步骤(一)中,麻醉剂MS-222的用量为60mg/L。

步骤(三)中,受精卵孵化的具体条件为:将经过步骤(二)处理的受精卵在水温13~17℃、水深为30cm、溶解氧为7.5mg/L以上、流速为1.0~1.5m/s的孵化池内孵化3~4天,然后将流速降至0.5-0.7m/s孵化3-5天。

步骤(三)中,受精卵孵化的具体条件为:将经过步骤(二)处理的受精卵在水温15℃、水深为30cm、溶解氧为7.5mg/L、流速为1.0m/s的孵化池内孵化4天,然后将流速降至0.7m/s孵化3天。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雅砻江长丝裂腹鱼人工增殖放流方法通过采用亲鱼选择、进行具有针对于雅砻江水域中的长丝裂腹鱼的催产药物注射、人工授精、受精卵孵化、仔鱼培育、稚鱼培育和运输放流七个步骤,实现了雅砻江长丝裂腹鱼的增殖放流,有效地提高了雅砻江长丝裂腹鱼的资源量,不仅保护了雅砻江长丝裂腹鱼种群,而且能使价值极高的雅砻江长丝裂腹鱼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通过配制具有特定组分及含量的催产药物,在不伤害长丝裂腹鱼的同时,还有效促进雌雄亲鱼的性腺发育完全,同时使大多数亲鱼同时发情,提高人工催产的效率,更有利于后期鱼苗培育和管理工作。

通过采用特定的受精卵孵化方法,大大提高了长丝裂腹鱼的孵化率和成活率,为长丝裂腹鱼的大量培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发明将养殖鱼池设置成阶梯式,同时在鱼池中设置喷泉式进水口,养殖鱼池利用自身落差使得入水如瀑布般直接跌落池中,不仅避免大流量入水对鱼苗产生冲击,减少鱼苗体能损耗,而且还大大增加池水溶氧量,避免养殖过程中缺氧现象发生,有效提高了鱼苗养殖的成活率。

本发明的方法实现了雅砻江长丝裂腹鱼的增殖放流,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水利枢纽对长丝裂腹鱼种群的影响,而且有助于其野生资源量的恢复,同时为其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具有极大的经济和环境生态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养殖鱼池的结构示意图。

1、喷泉式进水口;2、鱼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地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以雅砻江锦屏官地鱼类增殖放流站中的长丝裂腹鱼增殖放流工艺为例,该放流站经过多年努力,对长丝裂腹鱼人工增殖放流工艺进行了研究,现已攻克了该种人工增殖放流中的多个关键技术,长丝裂腹鱼人工增殖放流工艺必将为雅砻江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具体为:

选取于雅砻江捕获的体格健壮、性成熟的长丝裂腹鱼雌鱼和雄鱼作为亲鱼,采用麻醉剂MS-222 60mg/L对挑选的亲鱼进行麻醉,再于亲鱼的胸鳍根部注射催产药物,注射两次,两次注射的时间间隔为18小时,每次注射后在水温23℃下效应25小时;其中,雄鱼催产药物用量为雌鱼的一半;每千克体重雌鱼中所用催产药物由以下重量的组分组成:鲤鱼脑垂体2m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4μ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1200IU;该催产药物有助于促进雌雄亲鱼的性腺发育完全,同时使大多数亲鱼同时发情,提高人工催产的效率,更有利于后期鱼苗培育和管理工作。

筛选腹部膨大明显、体格健壮的经催产药物注射后的发育成熟的雌鱼进行人工干法授精,将其生殖孔及附近体表用干毛巾擦干净,用手指在雌鱼腹部上部从上到下轻挤卵巢直至卵粒不能自然流出为止,取卵后立刻采用同样方法挤入雄鱼精液并用羽毛轻柔搅拌30s,静置4分钟,再加入少量清水搅拌30s,最后加入大量清水清洗脱粘,并将受精卵放入孵化框中淋水孵化;

受精卵孵化是受精鱼卵在一定的人工条件下使鱼苗顺利出膜的过程,孵化时,采用日光灯照明,并在水温15℃、水深为30cm、溶解氧为7.5mg/L、流速为1.0m/s的孵化池内孵化4天,然后将流速降至0.7m/s孵化3天;

受精卵经孵化后出膜,进入仔鱼培育阶段;仔鱼培育中,鱼苗出膜后8~10天自身卵黄吸收完毕,开始用卤虫无节幼体进行开口饲喂;15天后,用剁碎的水蚯蚓和人工配合饲料按照重量配比1:2混合后的物料进行饲养,其中随鱼仔的生长逐渐降低水蚯蚓的用量,28天后,完全采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投喂。

鱼苗长到2~3厘米后,将饲养缸中的鱼苗密度控制在1万尾/m2,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各投喂一次,投喂标准以饲料略有剩余为准,每连续喂食7天后,停喂一天。

鱼苗长到3~5cm后,转入稚鱼培育阶段;此时将鱼苗转入面积较大的养殖鱼池进行流水饲养,鱼池池高130cm,水深100cm,鱼池流水pH值为7.0;如图1所示,在鱼池2中设置喷泉式进水口1,喷泉式进水口位于鱼池正上方4m处,呈瀑布状直接泼洒入池;该鱼池2呈阶梯式分布,相对于平常入水口为管道式直接接入养殖池而言,该鱼池将高层的管道引流至下层池,管口呈扁平状,因此,利用该养殖平台自身落差使得入水如瀑布般直接跌落池中,一方面可以避免大流量入水对鱼苗冲击的伤害,减少鱼苗体能损耗;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池水溶氧量,避免养殖过程中缺氧现象发生;在该鱼池中,鱼苗密度为50万尾/亩,饵料采用人工配合饲料,投喂次数为四次,分别为早上、中午、下午和晚上,饱食投喂以饲料略有剩余为标准,待到鱼苗生长到≧7厘米时即可装袋后用于增殖放流。

运输放流是把已具备放流条件的鱼苗经喷泉式进水口进行增氧网训练后,用网捕捞后装在充氧的鱼袋中,再放流至相应地点,放流时采用麻醉剂MS-222 2mg/L对鱼苗进行麻醉镇静,避免稚鱼因应激而相互挤压和碰撞造成机体伤亡,进而提高放流成活率。

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已陆续向雅砻江放流了约250万尾长丝裂腹鱼原种鱼苗,经多次反复试验验证,工艺切实可靠,在国内外均为首创,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及环境生态效益。

实施例2

选取于雅砻江捕获的体格健壮、性成熟的长丝裂腹鱼雌鱼和雄鱼作为亲鱼,

采用麻醉剂MS-222 120mg/L对挑选的亲鱼进行麻醉,再于亲鱼的胸鳍根部注射催产药物,注射两次,两次注射的时间间隔为18小时,每次注射后在水温23℃下效应25小时;其中,雄鱼催产药物用量为雌鱼的一半;每千克体重雌鱼中所用催产药物由以下重量的组分组成:鲤鱼脑垂体2m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4μ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1200IU;该催产药物有助于促进雌雄亲鱼的性腺发育完全,同时使大多数亲鱼同时发情,提高人工催产的效率,更有利于后期鱼苗培育和管理工作。

筛选腹部膨大明显、体格健壮的经催产药物注射后的发育成熟的雌鱼进行人工干法授精,将其生殖孔及附近体表用干毛巾擦干净,用手指在雌鱼腹部上部从上到下轻挤卵巢直至卵粒不能自然流出为止,取卵后立刻采用同样方法挤入雄鱼精液并用羽毛轻柔搅拌30s,静置4分钟,再加入少量清水搅拌30s,最后加入大量清水进行清洗脱粘,并将受精卵放入孵化框中淋水孵化;

受精卵孵化是受精鱼卵在一定的人工条件下使鱼苗顺利出膜的过程,孵化时,采用日光灯照明,并在水温13℃、水深为30cm、溶解氧为9mg/L、流速为1.5m/s的孵化池内孵化3天,然后将流速降至0.5m/s孵化5天;

受精卵经孵化后出膜,进入仔鱼培育阶段;仔鱼培育中,鱼苗出膜后8~10天自身卵黄吸收完毕,开始用卤虫无节幼体进行开口饲喂;13天后,将剁碎的水蚯蚓和人工配合饲料按照1:2的重量配比混合后进行饲养,其中随鱼仔的生长逐渐降低水蚯蚓的用量,25天后,完全采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投喂。

鱼苗长到2~3厘米后,将饲养缸中的鱼苗密度控制在1万尾/m2,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各投喂一次,投喂标准以饲料略有剩余为准,每连续喂食7天后,停喂一天;

鱼苗长到3~5cm后,转入稚鱼培育阶段;此时将鱼苗转入大规格养殖鱼池走很难过进行流水饲养,如图1所示,该鱼池2池高150cm,水深70cm,鱼池流水pH值为8.0;在鱼池2中设置喷泉式进水口1,喷泉式进水口位于鱼池垂直正上方6m处,呈瀑布状直接泼洒入池;该鱼池2呈阶梯式分布,相对于平常入水口为管道式直接接入养殖池而言,该鱼池将高层的管道引流至下层池,管口呈扁平状,因此,利用该养殖平台自身落差使得入水如瀑布般直接跌落池中,一方面可以避免大流量入水对鱼苗冲击的伤害,减少鱼苗体能损耗;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池水溶氧量,避免养殖过程中缺氧现象发生;在该鱼池中,鱼苗密度为50万尾/亩,饵料采用人工配合饲料,投喂次数为四次,分别为早上、中午、下午和晚上,饱食投喂以饲料略有剩余为标准,待到鱼苗生长到≧7厘米时即可装袋后用于增殖放流。

运输放流是把已具备放流条件的鱼苗经喷泉式进水口进行增氧网训练后,用网捕捞后装在充氧的鱼袋中,再放流至相应地点;放流时,采用麻醉剂MS-222 40㎎/L对鱼苗进行麻醉镇静,避免稚鱼因应激而相互挤压和碰撞造成机体伤亡,以提高放流后的成活率。

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已陆续向雅砻江放流了约200万尾长丝裂腹鱼原种鱼苗,经多次反复试验验证,工艺切实可靠,在国内外均为首创,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及环境生态效益。

虽然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并非是对本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调整仍受本专利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