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培育南美白对虾虾苗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38617阅读:10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培育南美白对虾虾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南美白对虾原产于中南美洲,与中国对虾、斑节对虾一同被世界公认为三大优良养殖对虾品种。南美白对虾拥有生长快、繁殖季节长、适应性强、营养要求低、离水存活时间长、加工出肉率等优点,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引进我国以来,养殖面积及产量逐年提高,现已成为我国的主要水产养殖品种。种苗是养殖产业技术的真正支撑,对虾种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后期的养殖效果。我国南美白对虾苗种需求市场巨大,由进口南美白对虾种虾培育的一代苗具有不携带病毒、生长速度快、养殖规格大等优势,近两年中国逐步增加一代苗的使用,海水养殖区域一代苗基本已呈主导地位。优质种苗除了需要优质的亲本外,良好规范的虾苗培育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国南美白对虾的人工育苗技术近年来有不少改进,工厂化育苗的技术与生产设施不断改良与提高。然而,我国南美白对虾工厂化育苗的技术及管理水平较低,行业集中度不够,缺乏标准化、流程化的技术体系,平均育苗出成率较低,质量参差不齐;且日益恶化的养殖大环境,与养殖户对虾苗的质量的要求不匹配,恶化的水质与不稳定的天气变化,使虾苗难以难受恶劣的环境,工厂化虾苗在池塘中的表现越来越差,市场上养殖的成功率也一直在走下坡路,只低不高。工厂化育苗主要存在以下的几个问题。

1.水质差

目前的南美白对虾育苗技术已得到快速发展,工厂化育苗逐渐形成一套高产稳产快速的生产方法,单位水体中的南美白对虾虾苗产量大为提高,生产单位的经济效益显著提升。而这种育苗技术中,育苗密度高,投饵量大,水质难以控制。现在国内的工厂化育苗密度可达200-250尾/升,有部分追求高产出的生产单位,育苗的密度更是达到350尾/升。高密度的虾苗培育,需要大量饲料的投入,而饲料与高密度虾苗代谢物的不断积累,加入水体本身小,净化能力差,水体中的生物残饵、粪便及死亡藻类等产生氨氮,高浓度的氨氮严重影响了南美白对虾育苗生产工作,在育苗后期水体中的氨氮浓度可达到4~5mg/L。而氨氮也是主要制约水产养殖环境的主要胁迫因子,水体中的高浓度氨氮容易诱发虾苗病害,影响虾苗的生长,引起虾苗的机体代谢紊乱以及降低其环境适应能力,使虾苗容易受各种病院微生物的感染,降低育苗的成活率,降低虾苗的质量。另外大量的大量的残饵和粪便在池内的积累,水质的极度恶化,池内滋生了大量的弧菌,真菌,严重危害虾苗的健康,甚至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全池虾苗大量死亡。

2.营养不好

工厂化育苗中,为追求低成本高产出,生产单位通常采用大量的配合饲料(虾片)与丰年虫作为虾苗的饵料。使用配合饲料的主要问题是饲料颗粒在水体中沉降较快,缓释速度不好,部分颗粒溶于水中,使饲料的营养容易流失到水中,不易被虾苗摄食,同时引发细菌、真菌繁殖污染水体。丰年虫能提供给虾苗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丰富,但是好的丰年虫卵孵化率高,价格昂贵,差的丰年虫卵孵化率低,大量死卵及空卵壳带入池中,污染水质,滋生细菌的同时,被虾苗误食后,无法被虾苗消化吸收,容易堵塞虾苗的肠道,导致虾苗死亡。且配合饲料及丰年虫的营养较为单一,缺少部分虾苗所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虾苗的生长率不高,出场的虾苗质量一般,成活率低。

3.适应性差

工厂化育苗生产中,温度和盐度控制相对稳定,正常情况下,南美白对虾育苗温度以30℃-31℃为培育温度,也有一些育苗厂家为考虑育苗成本,采用33~34℃高温来培育虾苗,从而达到虾苗快速生长,缩短育苗时间为目的,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出厂量,但这种恒温、高温的育苗模式,使虾苗的体质较弱,适应性较差,在投入到外塘中养殖后,难以表现出对池塘环境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4.适应盐度窄

育苗淡化应该逐步降低水体盐度,让虾苗逐步调节身体适用性,适应水体盐度。而在实际的工厂化育苗生产工作中,为了满足客户的池塘盐度要求,缩短了虾苗淡化时间,以每天5~10‰的幅度降低或提高水体盐度。造成对虾虾苗渗透压调节能力差,下池后对环境盐度耐受性能力不强,适应盐度范围窄,一旦水体盐度变化大,都会造成虾苗体质弱,容易发病,导致后期养殖成活率不高。

4.生长慢

工厂化育苗因投放密度高,饵料单一,水质环境差,虾苗体质一般,生长速度慢。特别是一些育苗单位,面对池中大量滋生的弧菌和真菌,虾苗大量发病的情况,大量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防病治病,进一步降低了虾苗的质量。加上前期工厂化育苗的水温稳定,后期虾苗进入养殖池塘后,温度、盐度、水质变化大,虾苗难以适应,导致生长率低,生长速度慢。

5.成本高

工厂化育苗要求水质良好,饵料优秀,育苗车间隔离性强。其中大量使用的配套饲料、丰年虫成本高,配套设施的锅炉控温系统维护费用高,水处理设施复杂,包括有沙缸、泡沫分离器、精密过滤器、黑暗沉淀池等处理系统,水源处理成本高,工序多。而高产的工厂化育苗少不了高投入,从而也使高质量的虾苗价格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提高南美白对虾育苗成活率,提高虾苗的生长速度,增强虾苗的体质,增强虾苗对温度、盐度等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育苗成本投入,提高出场虾苗的质量的一种室外生态培育虾苗的技术。本发明设计合理,方便实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生态育苗是利用池塘生态环境定向培养饵料生物(如单胞藻、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在室外大塘(高位池)中投入南美白对虾无节幼体,并以丰富的饵料生物来培育虾苗的育苗技术。具体关系如下:

生态育苗区域包括育苗池、藻池、虫池,分别涉及外塘(高位池)育苗,外塘(高位池)小球藻高密度连续培养,外塘(高位池)轮虫及裸腹蚤高密度连续培养。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生长速度快。同一发育阶段的生态培育虾苗比工厂化培育的虾苗体长大0.04~0.05cm;(2)适应能力强。生态育苗池塘能提供给虾苗生长于类野生的自然环境,虾苗在池塘中经受天气变化、温度、盐度等水体变化后,自然的经历优胜劣汰后,虾苗适应能力得到提高。经受搬池、运输等应激后,均能更快恢复到健康状况;(3)适用盐度范围广。生态培育虾苗对盐度耐受性更强,适用于低盐度、高盐度的养殖水体;(4)生态培育虾苗体质好。生态培育技术使用了丰富的天然饵料,如角毛藻、褶皱臂尾轮虫、蒙古裸腹蚤,这些生物饵料种类丰富,营养全面,给虾苗提供最好的营养。(5)生态培育池塘的水质好。池塘水体大,放苗密度低,微生态系统完整,水体净化能力强,水质好。(6)生态育苗成本低。池塘建设成本低,配套设施如水处理系统、锅炉加温系统要求低,且通过天然生物饵料的应用,大大降低了丰年虫的使用量,降低了育苗的成本。

生态苗无论在成活率及虾苗质量上都有较大提升,生态培育虾苗的技术,从无节幼体至仔虾PL12的成活率平均在40%以上,最高能达到80%以上。相比较工厂化育苗的成活率有较明显的优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发明的包括生态培藻方法、生态培虫方法、生态育苗方法。

一、生态培藻方法

生态培藻技术为利用自然池塘环境生态培育小球藻的技术。

1、池塘用水消毒:培育用海水用25-35ppm漂粉精进行消毒,再将池水配成30‰的盐度,持续消毒20~40小时。

2、准备接种用水:抽消毒号的池水到藻池,进行二次消毒,用15ppm的漂粉精,消毒时间20小时

3、小球藻接种前工作:

(1)对待接种藻种进行镜检,挑取形态优秀、色素体饱满的小球藻种;

(2)再次调整待接种藻池的盐度至30‰;

(3)接种前对待接种池水进行余氯中和,将水体游离余氯控制在1mg/L以内;

4、藻种接种:将藻池的小球藻藻密度控制在1000-2000万/ml;

5、小球藻缓慢扩培期:将此扩培期控制在5-9天;

6、小球藻快速扩培期:将此扩培期控制在2个月;

7、在小球藻在快速扩培完后,可直接抽取藻水用。

8、小球藻池施肥量:

二、生态培虫方法

生态培虫包括培育轮虫、裸腹蚤。

1、注水

在培虫前2天开始向虫池注水,水源要经过120目筛绢过滤,且一次性完成注水。

2、添加小球藻

向虫池中加入一定浓度的小球藻,单胞藻密度须达到400万/mL~800万/mL,而小球藻是虫的主要食物。

3、虫体接种密度

向虫池内接种正处于指数增长期的轮虫或者裸腹蚤,按500个/L~2000个/L的密度,一次性投放到虫池中。

4、加水和补藻

当池塘内轮虫或者裸腹蚤大量繁殖时,应大量加水同时补加小球藻以维持虫的快速繁殖,满足轮虫或者裸腹蚤的生存空间及摄食所需。同时随时观察水质的变化,发现水质恶化时应换水。

5、虫池敌害防治

杀灭小型甲壳动物可用含量90%以上晶体敌百虫。杀灭桡足类用量为5g/m3,杀灭枝角类用量为4g/m3,摇蚊幼虫用量为2.0g/m3

6、虫体收获

当轮虫或者裸腹蚤密度达到2万/L~5万/L,且敌百虫药物的休药期已过时,即可收获虫体。

三、生态育苗方法

1、育苗前的准备工作

(1)苗池充气管清洗消毒

将育苗池的底部充气管道拆下,用漂粉精泡水消毒五小时,仔细刷洗干净后进行暴晒。放苗前将纳米管组装好,检查和修补苗池漏洞,检查充气管活接是否松动或胶垫掉落,准备好遮阳网备用。

(2)苗池水准备

苗池进水,用30-50ppm漂粉精兑水制成消毒液,用小水泵将消毒液抽到增氧机下搅匀,打开增氧机进行曝气。

(3)进水

进水前要先排掉池底的污物,待放苗前2天开始进水,进水至池深1.2米处止,进水后池塘底管开始曝气。

(4)调水水体微环境

用多种益生菌及水产品营养剂进行水体活化工作,丰富水体微生物,调节水体微环境,使水体更适于虾苗生存成长。

(5)放苗

将南美白对虾N1-N2无节幼体放入苗池中,可延着底管方向放苗。

2、苗池管理

日常管理主要检测虾苗摄食、活力、拖便、肝胰腺及肠道情况,以及水色、虫量、藻量及理化指标,根据相关指标进行管理调整工作。同时视具体情况调节气量及遮荫情况。

①虾苗开口

放苗后观察幼体开口情况,一般放苗后第二天晚上幼体即开口摄食。

②小球藻投喂

虾苗发育至Z2开始添加小球藻,添加密度为20万/ml,每天根据水色添加小球藻,保持水色清爽。

③生物饵料投喂

虾苗发育至Z3开始添加轮虫及裸腹蚤。添加密度为10尾/ml,每天根据水中剩余的虫体数量进行添加。

④人工饵料投喂

虾苗发育至M1开始添加人工饲料。人工饲料的添加量为虾苗体重的10%进行投喂。

3、池塘细节管理

①放幼体当天在在投料本上记录放苗时间、数量、池号,虾苗发育阶段,放苗时水深、藻量、虫量、药品等。

②幼体开口摄食后,发育期记录N-Z1。

③溞状幼体开始投喂少量人工饲料,2-4次/天。并投放乳酸菌10PPM,有机酸5PPM。

④虾苗变态至糠虾幼体。投小球藻,投放密度为30~40万/mL,投轮虫,密度为500-800尾/L。

⑤虾苗变态至仔虾阶段。)投放裸腹蚤,密度为1~2尾/mL。

本发明用于生态培育虾苗的技术,无论在虾苗的成活率及虾苗质量上都有较大提升,从南美白对虾无节幼体至仔虾PL12的成活率平均在40%以上,最高能达到80%以上,相比较工厂化育苗的成活率有较明显的优势。通过大量生态饵料的投喂,提供给虾苗优异的营养;同时保持水体的优秀的微环境,使水体微生态系统完整,水体净化能力强,水质好;模拟自然环境培育虾苗,给虾苗生长于类野生的自然环境进行优胜劣汰,使培育出的虾苗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适用盐度范围广、虾苗体质好。同时生态育苗的成本低,对配套设施如水处理系统、锅炉加温系统等工厂化的系统配置依赖性小,大大降低了育苗的成本,提高了虾苗的质量,大大提高了效益。

本发明所述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上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