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棉铃虫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85428阅读:6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棉铃虫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棉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棉铃虫因其有寄主范围广、繁殖潜能大、种群能远距离迁飞和环境适应能力强等特点,条件适宜时常大面积暴发成灾, 造成棉花、玉米、花生、豆类、蔬菜、花卉等的严重损失。尤其对棉花冲击尤其大。目前棉铃虫的农药防治方法主要是在其卵孵盛期至2龄幼虫时期进行喷药防治,药剂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氟啶脲乳油2000倍液,或25%灭幼脲悬浮剂600倍液。在防治2代棉铃虫时,主要喷洒在棉株上部嫩叶和顶尖上,采用“点点划圈”的喷药方式。防治第3、4代棉铃虫要喷洒在群尖和幼蕾上,四周打透。上述农药防治方法发展较早,药效强,防治效果卓见成效,但是由于棉铃虫虫害的反复性、不彻底性,化学农药的连续使用,一方面可能会发生棉铃虫的抗药性问题,另一方面也会发生作物、土壤等的农药残留隐患,给作物品质、土壤的安全等增添了诸多不确定的问题。因此,作为防治有害生物的一种有效手段,各种新型的农药混剂得以大量开发,其生产规模和应用数量正在不断增长,为保护农作物高产优质和满足人类需要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农药或杀虫剂混配的结果,对靶标生物产生种联合作用,即相加作用、增效作用或拮抗作用。相加作用指混配的各种药剂有效成份独立作用,相互之间没有影响,混配的实际效果与根据各单剂计算而得的理论值一致增效作用指混配的各种药剂有效成份因相互作用而促进,混配的实际效果大于理论值拮抗作用田胜则指混配的各种药剂有效成份因相互作用而干扰,混配的实际效果小于理论值。一般地讲,只有具有增效作用的混配才能充分表现其优点和特色,才是合理的而表现相加作用的混配只能扩大防治谱然而,显示拮抗作用的混配,反而会降低防治效果,加快抗性发展,也可能会增加产生“多抗性”和“交互抗性”的风险,因而需要避免使用。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不少杀虫剂混配对许多害虫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申请号为20131032818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治棉铃虫的农药组合物,其含有下列组分,戊吡虫胍7份,功夫菊酯,溶剂20,乳化剂10,消泡剂2,氯虫苯甲酰胺1份,辛硫磷5份,水50份;所述农药还包括马拉硫磷2份;所述农药还包括氰戊菊酯2份。该发明的防治棉铃虫的农药组合物经药剂室内杀虫作用及大田药效试验,对1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9.4%,田间药剂防治效果达95%,杀伤力强,药效高,成本低廉。申请号为20161027609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棉铃虫的植物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杀虫剂,各原料组分的质量份含量为:吡虫啉12~19份、生姜提取物1.45~2.6份、咪鲜胺2~4份、四氢药根碱0.8~1.3份、钼酸铵1.5~2.7份、乳化剂5~9份、有机溶剂10~16份、助溶剂3~5份、茶树油15~27份。该发明杀虫剂对棉花种植地中的害虫的防治效果好,对棉花种植地中常见的害虫:棉铃虫、棉盲蝽、蓟马、棉叶螨、白粉虱的防效显著提高。上述公开技术均显示出混配农药对棉铃虫防治的潜在优势,但是上述混配农药的部分组分长期使用依然存在残留和致毒的风险,而且戊吡虫胍、吡虫啉等这些已被普遍使用的农药本身对棉铃虫就具备显著的防治效果,混配之后增效并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治棉铃虫的杀虫剂,对棉铃虫防治效果显著,能够杀死棉铃虫卵,抑制和杀灭棉铃幼虫和成虫。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治棉铃虫的农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苦参10~30份、苦楝皮10~30份、臭椿皮10~30份、荔枝壳5~20份、柠檬皮5~20份、丝瓜皮5~20份、香樟叶5~15份、迷迭香3~12份、连翘3~12份、菖蒲3~12份、生物菌剂1~5份,所述生物菌剂由质量百分比的20~30%枯草芽孢杆菌、30~40%细黄链霉菌和40~50%光合细菌组成。

优选地,所述生物菌剂由质量百分比的30%枯草芽孢杆菌、30%细黄链霉菌和40%光合细菌组成。

优选地,所述防治棉铃虫的农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苦参20~25份、苦楝皮20~25份、臭椿皮15~20份、荔枝壳8~12份、柠檬皮8~12份、丝瓜皮8~12份、香樟叶8~12份、迷迭香9份、连翘9份、菖蒲9份、生物菌剂2~3份。

优选地,所述防治棉铃虫的农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苦参25份、苦楝皮23份、臭椿皮18份、荔枝壳10份、柠檬皮10份、丝瓜皮10份、香樟叶10份、迷迭香9份、连翘9份、菖蒲9份、生物菌剂2份

一种防治棉铃虫的农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称取干燥的重量份的苦参10~30份、苦楝皮10~30份、臭椿皮10~30份、荔枝壳5~20份、丝瓜皮5~20份、迷迭香3~12份、连翘3~12份和菖蒲3~12份,混合,冷冻后在氮气保护下进行粉碎,获得粉碎物料Ⅰ;分别称取干燥的重量份的柠檬皮5~20份和香樟叶5~15份,混合,粉碎,获得粉碎物料Ⅱ;

2)在所述粉碎物料Ⅰ中加入其重量4~6倍的水,加热至40~50℃,保持40~50分钟,趁热过滤,得到滤液Ⅰ和药渣Ⅰ,将滤液冷却,密封保存;在所述药渣Ⅰ加入其重量2~3倍的水,加热至50~60℃,保持30~40分钟,趁热过滤,得到滤液Ⅱ和药渣Ⅱ;将所述滤液Ⅰ和滤液Ⅱ合并得到滤液,将所述滤液浓缩至75℃时相对密度为1.12~1.15的浸膏,在所述浸膏中加入乙醇溶液,温度25~30℃,保持18~24小时,然后过滤,得到滤液Ⅲ和沉淀物,将所述滤液Ⅲ减压浓缩至55℃时相对密度为1.20~1.25的膏体;

3)在所述粉碎物料Ⅱ中加入其重量3~5倍重量的水,加入蒸馏烧瓶中,进行蒸馏,控制蒸馏速度为每秒回流滴出溶液2~3滴,蒸馏时间为35~40分钟,蒸馏提取2~3次,将提取液合并用有机溶剂进行萃取,去下层溶液,真空旋蒸仪蒸出有机溶剂,即得萃取物;

4)将所述膏体和萃取物分别干燥,粉碎,合并,得到有效成分Ⅰ;

5)将所述有效成分Ⅰ与生物菌剂1~5重量份混合,2000~3000rpm搅拌5~10分钟,即得。

优选地,所述乙醇溶液的体积分数为75~80%。

优选地,所述浸膏与所述乙醇溶液的重量体积比1g:10~20ml。

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申请人在对农作物特别是棉花种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防治棉铃虫的农药组合物,该农药组合物取材环保,对棉花、玉米、花生、豆类、蔬菜、花卉等作物无任何危害,并且能够高效杀灭棉铃虫,抗病率达到95%以上,长期使用无抗药性,无残留隐患。

2)本发明所用原料来源广泛,安全环保。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清热,燥湿,杀虫。苦楝皮,为楝科植物川楝或楝的干燥树皮和根皮,主要苦味成分为苦楝素,还含有其他苦味成分:印楝波灵A、印楝波灵B、梣皮酮、葛杜宁、苦里酮、苦内酯、苦洛内酯以及苦楝子三醇等;苦楝皮的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奥杜盎小孢子菌等有抑制作用。臭椿皮,是臭椿(樗)的根皮或树皮,有清热燥湿、涩肠、止血、止带、杀虫之功效。荔枝壳,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果皮,性味苦、寒,具有除湿止痢,止血作用;荔枝皮中含有黄酮类物质等几十种成分。柠檬皮,为芸香科植物黎檬或洋柠檬的果皮,气香,味微苦,提取物含多种抑菌活性成分。丝瓜皮,为丝瓜的果皮,食用可清热解毒。香樟叶,为黄樟的鲜叶,主要含挥发油成分,其中1,8-桉叶素含量约60%、樟脑约0.75%,其他成分有柠檬醛、癸醛、α-蒎烯、莰烯、α-松油烯、对-聚伞花素、芳樟醇、α-松油醇及苄系倍半萜等。迷迭香,为唇形科植物迷迭香的全草,所含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霍乱弧菌等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连翘,又名黄花条、连壳、青翘、落翘、黄奇丹等,含木脂体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苯乙烯类衍生物等,有抗菌、强心、利尿、镇吐等药理作用。菖蒲,能为辟秽开窍,宣气逐痰,解毒,杀虫。上述原料是申请人经过多年研究、筛选,经过科学复配所得;且与生物菌剂结合使用,彼此相互补益,对棉花、玉米、花生、豆类、蔬菜、花卉等作物发生的棉铃虫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可被作物吸收利用,有利于作物产量的提高,且本发明杀虫剂对非靶标对象没有任何伤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清楚阐述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保护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

实施例1:一种防治棉铃虫的农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苦参25份、苦楝皮23份、臭椿皮18份、荔枝壳10份、柠檬皮10份、丝瓜皮10份、香樟叶10份、迷迭香9份、连翘9份、菖蒲9份、生物菌剂2份,所述生物菌剂由质量百分比的30%枯草芽孢杆菌、30%细黄链霉菌和40%光合细菌组成。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有效活菌数≥1000亿cfu/g;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有效活菌数≥2亿/g;光合细菌,有效活菌数为50~100亿/g。上述菌剂均可通过市场渠道购买获得,或通过常规方法发酵获得。

本实施例防治棉铃虫的农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称取干燥的上述苦参、苦楝皮、臭椿皮、荔枝壳、丝瓜皮、迷迭香、连翘和菖蒲,混合,冷冻后在氮气保护下进行粉碎,获得粉碎物料Ⅰ;分别称取干燥的上述柠檬皮和香樟叶,混合,粉碎,获得粉碎物料Ⅱ;

2)在所述粉碎物料Ⅰ中加入其重量5倍的水,加热至50℃,保持45分钟,趁热过滤,得到滤液Ⅰ和药渣Ⅰ,将滤液冷却,密封保存;在所述药渣Ⅰ加入其重量2倍的水,加热至55℃,保持35分钟,趁热过滤,得到滤液Ⅱ和药渣Ⅱ;将所述滤液Ⅰ和滤液Ⅱ合并得到滤液,将所述滤液浓缩至75℃时相对密度为1.13的浸膏,在所述浸膏中加入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温度28℃,保持24小时,然后过滤,得到滤液Ⅲ和沉淀物,将所述滤液Ⅲ减压浓缩至55℃时相对密度为1.23的膏体;

3)在所述粉碎物料Ⅱ中加入其重量4倍重量的水,加入蒸馏烧瓶中,进行蒸馏,控制蒸馏速度为每秒回流滴出溶液2~3滴,蒸馏时间为38分钟,蒸馏提取2次,将提取液合并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去下层溶液,真空旋蒸仪蒸出二氯甲烷,即得萃取物;

4)将所述膏体和萃取物分别干燥,粉碎,合并,得有效成分Ⅰ;

5)将所述有效成分Ⅰ与生物菌剂2重量份混合,2500rpm搅拌10分钟,即得。

所述浸膏与所述乙醇的重量体积比为1g:16ml。

所述防治棉铃虫的农药组合物的使用方法是:加入所述防治棉铃虫的农药组合物重量100倍以上的水,充分搅拌混合,制成喷雾剂,均匀喷洒在作物表面。

实施例2:一种防治棉铃虫的农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苦参20份、苦楝皮25份、臭椿皮15份、荔枝壳12份、柠檬皮8份、丝瓜皮12份、香樟叶12份、迷迭香9份、连翘9份、菖蒲9份、生物菌剂3份,所述生物菌剂由质量百分比的30%枯草芽孢杆菌、30%细黄链霉菌和40%光合细菌组成。

本实施例防治棉铃虫的农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称取干燥的上述重量份配比的苦参、苦楝皮、臭椿皮、荔枝壳、丝瓜皮、迷迭香、连翘和菖蒲,混合,冷冻后在氮气保护下进行粉碎,获得粉碎物料Ⅰ;分别称取干燥的上述重量份配比的柠檬皮和香樟叶,混合,粉碎,获得粉碎物料Ⅱ;

2)在所述粉碎物料Ⅰ中加入其重量4倍的水,加热至40℃,保持45分钟,趁热过滤,得到滤液Ⅰ和药渣Ⅰ,将滤液冷却,密封保存;在所述药渣Ⅰ加入其重量2倍的水,加热至50℃,保持38分钟,趁热过滤,得到滤液Ⅱ和药渣Ⅱ;将所述滤液Ⅰ和滤液Ⅱ合并得到滤液,将所述滤液浓缩至75℃时相对密度为1.15的浸膏,在所述浸膏中加入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溶液,温度25℃,保持24小时,然后过滤,得到滤液Ⅲ和沉淀物,将所述滤液Ⅲ减压浓缩至55℃时相对密度为1.25的膏体;

3)在所述粉碎物料Ⅱ中加入其重量3倍重量的水,加入蒸馏烧瓶中,进行蒸馏,控制蒸馏速度为每秒回流滴出溶液2~3滴,蒸馏时间为35分钟,蒸馏提取2次,将提取液合并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去下层溶液,真空旋蒸仪蒸出二氯甲烷,即得萃取物;

4)将所述膏体和萃取物分别干燥,粉碎,合并,得有效成分Ⅰ;

5)将所述有效成分Ⅰ与生物菌剂3重量份混合,2000rpm搅拌8分钟,即得。

所述浸膏与所述乙醇的重量体积比为1g:12ml。

所述防治棉铃虫的农药组合物的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不再赘述。

实施例3:一种防治棉铃虫的农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苦参22份、苦楝皮20份、臭椿皮20份、荔枝壳8份、柠檬皮12份、丝瓜皮8份、香樟叶8份、迷迭香9份、连翘9份、菖蒲9份、生物菌剂2份,所述生物菌剂由质量百分比的30%枯草芽孢杆菌、30%细黄链霉菌和40%光合细菌组成。

本实施例防治棉铃虫的农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称取干燥的上述重量份配比的苦参、苦楝皮、臭椿皮、荔枝壳、丝瓜皮、迷迭香、连翘和菖蒲,混合,冷冻后在氮气保护下进行粉碎,获得粉碎物料Ⅰ;分别称取干燥的上述重量份配比的柠檬皮和香樟叶,混合,粉碎,获得粉碎物料Ⅱ;

2)在所述粉碎物料Ⅰ中加入其重量6倍的水,加热至50℃,保持45分钟,趁热过滤,得到滤液Ⅰ和药渣Ⅰ,将滤液冷却,密封保存;在所述药渣Ⅰ加入其重量3倍的水,加热至60℃,保持40分钟,趁热过滤,得到滤液Ⅱ和药渣Ⅱ;将所述滤液Ⅰ和滤液Ⅱ合并得到滤液,将所述滤液浓缩至75℃时相对密度为1.12的浸膏,在所述浸膏中加入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温度30℃,保持20小时,然后过滤,得到滤液Ⅲ和沉淀物,将所述滤液Ⅲ减压浓缩至55℃时相对密度为1.21的膏体;

3)在所述粉碎物料Ⅱ中加入其重量5倍重量的水,加入蒸馏烧瓶中,进行蒸馏,控制蒸馏速度为每秒回流滴出溶液2~3滴,蒸馏时间为40分钟,蒸馏提取3次,将提取液合并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去下层溶液,真空旋蒸仪蒸出二氯甲烷,即得萃取物;

4)将所述膏体和萃取物分别干燥,粉碎,合并,得有效成分Ⅰ;

5)将所述有效成分Ⅰ与生物菌剂2重量份混合,3000rpm搅拌8分钟,即得。

所述浸膏与所述乙醇的重量体积比为1g:18ml。

所述防治棉铃虫的农药组合物的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不再赘述。

实施例4:一种防治棉铃虫的农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苦参10份、苦楝皮10份、臭椿皮30份、荔枝壳5份、柠檬皮5份、丝瓜皮5份、香樟叶15份、迷迭香12份、连翘12份、菖蒲3份、生物菌剂1份,所述生物菌剂由质量百分比的20%枯草芽孢杆菌、30%细黄链霉菌和50%光合细菌组成。

本实施例中防治棉铃虫的农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参阅实施例1,不再赘述。

实施例5:一种防治棉铃虫的农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苦参30份、苦楝皮30份、臭椿皮10份、荔枝壳20份、柠檬皮20份、丝瓜皮20份、香樟叶5份、迷迭香3份、连翘3份、菖蒲12份、生物菌剂5份,所述生物菌剂由质量百分比的25%枯草芽孢杆菌、35%细黄链霉菌和40%光合细菌组成。

本实施例中防治棉铃虫的农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参阅实施例1,不再赘述。

实施例6:一种防治棉铃虫的农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苦参15份、苦楝皮15份、臭椿皮25份、荔枝壳15份、柠檬皮15份、丝瓜皮15份、香樟叶6份、迷迭香6份、连翘6份、菖蒲10份、生物菌剂4份,所述生物菌剂由质量百分比的28%枯草芽孢杆菌、30%细黄链霉菌和42%光合细菌组成。

本实施例中防治棉铃虫的农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参阅实施例1,不再赘述。

实施例7:本实施例所描述的防治棉铃虫的农药组合物,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还包括:助剂0.8重量份,所述助剂是由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二醇400、氯化钠以重量比3:1.5:1组成的混合物。

其中,羧甲基纤维素钠,白色纤维状或颗粒状粉末;无臭,无味,无味,有吸湿性,不溶于有机溶剂;具有抑菌、增粘、成膜等作用。聚乙二醇400是非离子型的水溶性聚合物,与许多有机物组份有良好的相溶性,具有优良的润滑性、保湿性、分散性、粘接剂、抗静电剂及柔软剂等。

实施例8:本实施例所描述的防治棉铃虫的农药组合物,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还包括:助剂1重量份,所述助剂是由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二醇400、氯化钠以重量比2:1:1组成的混合物。

对比例1:一种防治棉铃虫的农药组合物,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微生物菌剂制备而成:30%枯草芽孢杆菌、30%细黄链霉菌和40%光合细菌组成。

对比例2:一种防治棉铃虫的农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苦参25份、苦楝皮23份、臭椿皮18份、荔枝壳10份、柠檬皮10份、丝瓜皮10份、香樟叶10份、迷迭香9份、连翘9份和菖蒲9份。

对比例3:一种防治棉铃虫的农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苦参25份、苦楝皮23份和臭椿皮18份。

效果评价

1.1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4年在某市棉花试验基地进行。

田间药剂试验设计10个处理,分别为:

实验组:ⅠA~ⅠF:依次为实施例1~2、4~5、7~8制备的农药组合物;

对照组:ⅡA~ⅡC:依次为对比例1~3制备的农药组合物;ⅡD:未施药作为空白对照。

每处理重复3次,共计30个小区,每小区面积为36m2,随机排列。

1.2药效调查

调查采用定点定株的调查,施药前各小区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选取有棉铃虫、棉花蚜虫和红蜘蛛成虫和幼虫的棉花10株,挂牌统计每株各棉花害虫的数量,作为小区施药前虫口基数。施药后1、3、7d分别调查定点寄主作物上各害虫的存活数量,统计百株害虫数量及虫口减退率,计算各处理防治效果,以校正虫口减退率作为防治效果,公式如下: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活虫数-施药后活虫数)/施药前活虫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1.3九种农药对棉铃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表1九种农药对棉铃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由表1可以看出,对于本发明来说,在施治的第1d,实施例ⅠE~ⅠF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实施例ⅠA~ⅠB,ⅠC和ⅠD的防治效果均高于85%;在施治的第3d,实施例ⅠA~ⅠF的防治效果均超过95%,波动不大;在施治的第7d,实施例ⅠA~ⅠB和ⅠE~ⅠF的防治效果均达到100%。对于对比例来说,ⅡA~ⅡC在第1d的防治效果均小于50%,且差异明显;在施治的第3d,ⅡB的防治效果超过50%,ⅡA和ⅡC的防治效果依然较低;在施治的第7d,ⅡA~ⅡC的防治效果依次为58.7%、61.8%和51.7%。

上述对比可以看到,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治效果均显著优于对比例,而且防治效果快速,稳定。本发明杀虫剂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表现优异,最高可以达到100%,明显优于混配组分,而且比混配组分的防效更快、更稳定。本发明杀虫剂协同增效,效果显著。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发明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