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秋季覆膜的旱地春玉米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37876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秋季覆膜的旱地春玉米种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玉米种植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秋季覆膜的旱地春玉米种植方法,属于作物种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旱地总面积为0.78亿hm2,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60%,而非灌区的旱地面积约占旱地总面积的81.8%。旱作农业区农业生产用水主要依赖自然降雨,从东北到西北内陆再到新疆地区,年均降水量逐渐减少,有的地区甚至不足50mm,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北方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在农业领域的利用率,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国引入地膜覆盖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改进,地膜覆盖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地膜覆盖栽培面积已达666.7多万hm2,成为世界上地膜覆盖面积最大的国家。在旱区,利用地膜覆盖种植春玉米更加凸显了地膜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水分无用蒸发,提高作物产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是对于一熟制旱区的来说,在冬闲田期间,农田地表裸露,不仅增加了土壤水的无用蒸发,在风力和降水的影响下,还会造成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因此,高效利用旱区水资源,减少无用蒸发,实现水资源的跨季节调度,减少水土流失,是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现有的公开技术或栽培方法中主要是针对地膜条件下提高玉米种植密度和膜下滴灌的相关研究,而利用地膜实现防风固土,水分的跨季节高效利用的技术和成果相对缺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秋季覆膜的旱地春玉米种植方法,该种植方法可以高效利用旱区自然降雨资源,减少土壤水分无用蒸发,实现水资源的跨季节调度,提高作物产量,对旱区春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有显著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秋季覆膜的旱地春玉米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tep1:春玉米播种前一年的前茬作物收获后,对旱地进行翻耕,并一次性施入玉米免追专用复合肥或玉米专用复合肥,然后对旱地进行起垄或平垄;

Step2:春玉米播种前一年的9月中旬到10月中旬,对旱地覆盖地膜,选用黑色地膜,厚度0.007±0.002mm,断裂伸长率纵横≥100%;

Step3:3月下旬到4月下旬,或者比裸地播种提前6-10天,播种春玉米的种子;

Step4:播种后,采用常规方法对作物进行田间管理;

Step5:春玉米的籽粒脱水变硬、乳线消失、籽粒基部出现黑帽层且籽粒含水量在28-33%时,收获春玉米。

前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1中,翻耕的深度为25-35cm。

前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玉米免追专用复合肥的施入量为650-850kg/hm2,玉米专用复合肥的施入量为350-550kg/hm2

前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旱地进行起垄时,垄下底宽100-120cm,垄上面宽60-80cm,垄高15-20cm。

前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2中,当旱地的土壤含水量为13.8-17.3%时,开始覆盖地膜。

前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起垄后覆盖地膜时,膜宽度1.1-1.2m,地膜与垄面紧贴、压实。

前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平垄后覆盖地膜时,每隔50cm覆盖一条宽1m的地膜,地膜长根据土地长度而定,地膜外周10cm被土壤覆盖,并每隔3-5m在地膜中间压盖土块。

前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tep3中,当旱地的土壤含水量为15%-20%、土壤温度≥12.5℃时,开始播种春玉米的种子。

前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起垄覆盖地膜,在垄上距垄边5-10cm正中间种植双行玉米,在覆膜垄上进行打孔播种,每个空穴播两粒春玉米种子,两行玉米的行距为60-70cm,株距为15-20cm,播种密度为5.7-7.28万株/hm2

前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平垄覆盖地膜,采取三点迂回式“W”型种植,播种的行间距的窄行为20-30cm,宽行为40-60cm,株距为15-20cm。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1)可以高效利用旱区自然降雨资源,减少土壤水分无用蒸发,实现水资源的跨季节调度,提高作物产量,对旱区春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有显著效果;

(2)本发明的种植方法,根据覆膜时间的改变,对覆膜、翻耕、起垄、平垄、施肥、追肥、播种等做了一系列改进措施,为春玉米的高产高效种植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附图说明

图1是起垄覆膜后种植春玉米的示意图;

图2是平垄覆膜后种植春玉米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实施例1:起垄覆膜种植春玉米

实施地点:辽宁省阜新县(试验面积为30亩,推广面积1000亩)。

玉米品种:郑单958(适应性广、株型比较紧凑、不易早衰、抗逆性强)。

种子要求:纯度≥97%、净度≥99%、发芽率≥85%、水分≤13.0%。

Step1、翻耕施肥

春玉米播种前一年的前茬作物收获后,(9月3日)采用施肥翻耕一体化机械对旱地进行翻耕,翻耕的深度为25-35cm,并一次性施入玉米免追专用复合肥,施入量为650-850kg/hm2,然后用开沟机对旱地进行起垄,参照图1,具体如下:

垄下底宽100-120cm,垄上面宽60-80cm,垄高15-20cm。

Step2、起垄覆膜

春玉米播种前一年的9月中旬到10月中旬,当旱地的土壤含水量为13.8-17.3%时,开始对旱地覆盖地膜,选用黑色地膜,厚度0.007±0.002mm,断裂伸长率纵横≥100%,参照图1,具体的:

膜宽度1.1-1.2m,地膜与垄面紧贴、压实。

覆盖地膜前,可在垄面上喷施甲草胺,43%-48%乳油2250ml/hm2,兑水750-1125kg,边喷边覆膜。

覆盖地膜结束后,可在地膜上打出渗水孔。打渗水孔的时间为覆盖地膜结束后第4天,在垄沟按35-50cm距离用钉刺钯打渗水孔。

覆膜后到播种期间,要保护地膜不被人为或非人为因素破坏,例如:越冬期间保护好地膜防止牲畜践踏。

本发明的种植方法克服了现有的春覆膜缺点,将旱地的覆膜时间由播种前提前到前一年的秋季,最大程度保存了自然降水,减少了土壤裸地水分无效蒸发,为第二年春玉米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水分条件,具有“夏雨秋保、秋水春用”的效果,进而实现了农田水分的跨季节调控与高效利用,解决了春玉米苗期需水与降水不一致的时间尺度上的矛盾。

此外,本发明的种植方法对于北方旱区一年一熟制春玉米种植区来讲,提前半年覆膜,可以减少冬闲田期间农田的裸地面积,起到了防风固土、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

Step3、春季播种

3月下旬到4月下旬,当旱地的土壤含水量为15%-20%、土壤温度≥12.5℃时,(4月16日)开始播种春玉米的种子,参照图1,具体的:

在垄上距垄边5-10cm正中间种植双行玉米,采用鸭嘴滚筒式气吸精量穴播器在覆膜垄上进行打孔播种,每个空穴播两粒春玉米种子,两行玉米的行距为60-70cm,株距为15-20cm,播种密度为5.7-7.28万株/hm2

播种之前,可对旱地施用选择性芽前除草剂,以对春玉米的病虫害进行防控。

Step4、田间管理

播种后,采用常规方法对作物进行田间管理。

在春玉米成长过程中,可对春玉米施用选择性芽后除草剂。

此外,在田间管理过程中,还要注意对春玉米的病虫害进行防控:针对玉米黑粉病,可用有效成分为40%的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喷雾,用药量为75-90g/hm2;针对玉米螟,可用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夹细砂灌心叶,用量为2250-3000g/hm2;针对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可用丙环·醚菌酯(其有效成分为丙环唑11.7%,嘧菌酯7%)以150-210g/hm2的用量喷雾施用。

为了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可用有效成分为羟烯腺嘌呤0.3mg/ml以及乙烯利40%的羟烯·乙烯利,以150-180g/hm2的用量进行喷雾。

Step5、收获玉米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采取晚收,以增加干物积累,具体的:当春玉米的玉米果穗苞叶变黄而松散、籽粒脱水变硬、乳线消失、籽粒基部(胚下端)出现黑帽层且籽粒含水量在28-33%时,收获春玉米。

春玉米收获后收集残膜,防止残膜造成土壤污染。

经过三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结果如下:玉米产量提高20.0%-43.4%,水分利用率为3.88kg/m3,较裸地提高30.0%-63.0%。

实施例2:平垄覆膜种植春玉米

实施地点:辽宁省阜新县(试验面积为30亩,推广面积1000亩)。

玉米品种:郑单958(适应性广、株型比较紧凑、不易早衰、抗逆性强)。

种子要求:纯度≥97%、净度≥99%、发芽率≥85%、水分≤13.0%。

Step1、翻耕施肥

春玉米播种前一年的前茬作物收获后,(9月3日)采用施肥翻耕一体化机械对旱地进行翻耕,翻耕的深度为25-35cm,并一次性施入玉米专用复合肥,施入量为350-550kg/hm2。然后对旱地进行平垄。

Step2、起垄覆膜

春玉米播种前一年的9月中旬到10月中旬,当旱地的土壤含水量为13.8-17.3%时,开始对旱地覆盖地膜,选用黑色地膜,厚度0.007±0.002mm,断裂伸长率纵横≥100%,参照图2,具体的:

每隔50cm覆盖一条宽1m的地膜,地膜长根据土地长度而定,地膜外周10cm被土壤覆盖,并每隔3-5m在地膜中间压盖土块。

覆盖地膜前,可在地面上喷施甲草胺,43%-48%乳油2250ml/hm2,兑水750-1125kg,边喷边覆膜。

覆盖地膜结束后,可在地膜上打出渗水孔。打渗水孔的时间为覆盖地膜结束后第4天,在垄沟按35-50cm距离用钉刺钯打渗水孔。

覆膜后到播种期间,要保护地膜不被人为或非人为因素破坏,例如:越冬期间保护好地膜防止牲畜践踏。

Step3、春季播种

比裸地播种提前6-10天,当旱地的土壤含水量为15%-20%、土壤温度≥12.5℃时,(4月16日)开始播种春玉米的种子,参照图2,具体的:

采取三点迂回式“W”型种植,播种的行间距的窄行为20-30cm,宽行为40-60cm,株距为15-20cm。

播种之前,可对旱地施用选择性芽前除草剂,以对春玉米的病虫害进行防控。

春玉米播种时,可适当对春玉米进行追肥。

Step4、田间管理

播种后,采用常规方法对作物进行田间管理。春玉米出土后,可适当对春玉米进行追肥;在春玉米成长过程中,可对春玉米施用选择性芽后除草剂。

此外,在田间管理过程中,还要注意对春玉米的病虫害进行防控:针对玉米黑粉病,可用有效成分为40%的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喷雾,用药量为75-90g/hm2;针对玉米螟,可用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夹细砂灌心叶,用量为2250-3000g/hm2;针对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可用丙环·醚菌酯(其有效成分为丙环唑11.7%,嘧菌酯7%)以150-210g/hm2的用量喷雾施用。

为了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可用有效成分为羟烯腺嘌呤0.3mg/ml以及乙烯利40%的羟烯·乙烯利,以150-180g/hm2的用量进行喷雾。

Step5、收获玉米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采取晚收,以增加干物积累,具体的:当春玉米的玉米果穗苞叶变黄而松散、籽粒脱水变硬、乳线消失、籽粒基部(胚下端)出现黑帽层且籽粒含水量在28-33%时,收获春玉米。

春玉米收获后收集残膜,防止残膜造成土壤污染。

经过三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结果如下:玉米产量提高20.6%-43.9%,水分利用率为3.63kg/m3,较裸地提高29.7%-62.4%。

此外,我们还在东北的东部(春玉米的种子选用的品种为“吉单631”、“辽单568”、“先玉335”和“吉单271”)和北部(春玉米的种子选用的品种为“吉单517”、“龙单51”、“东农253”和“先正达408”)做了相关的试验,试验结果基本上都是:春玉米产量提高30%左右,水分利用率提高50%左右。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种植方法可以明显提高降水的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对旱区春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有显著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