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水稻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水稻是草本类稻属植物粳、糯等谷物的统称。一般所说的稻子是指需要在水田种植的庄稼的总称,而本草上的稻子专指糯米。"稻"字是从舀字转变过来的,而舀的本意恰恰就是一个人在石臼上舂米。因为它的口感又黏又软,所以又叫做糯米。稻子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单子叶,性喜温湿,成熟时约有1到1.8米高,叶子细长,约有50到100厘米长,宽约2到2.5厘米。稻米的花非常小,开花时,主要花枝会呈现拱形,在枝头往下30到50厘米间都会开小花,大部分自花授粉并结种子,称为稻穗。一般稻穗的大小在5到12毫米长,2到3毫米厚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有机水稻栽培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有机水稻栽培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品种选择,按照种子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7%,发芽率:粳稻不低于93%,含水量14.5%以下进行选择;
(2)育苗,水稻播种前先进行晒种、盐水选种,然后用1%生石灰漫种,避免种子带菌;将育苗床的床面耕翻l0cm以上,保证床土平整、细碎,床宽一般是1.8-2.2m;育苗床的基肥施用优质有机肥7.5-l0kg/㎡培肥土壤,与苗床土混拌;当气温为50℃时开始进行播种育苗;播种量因为播种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常规育苗的种子用量一般为1759粒/㎡地膜打孔育苗为2509粒/㎡营养钵育苗为709糊盘;
(3)秧田管理,秧苗在22-25℃培育;
(4)插秧,在水稻插秧前,首先提前对大田进行整地,大田提前灌水,促进杂草种子的萌发生长,然后进行机械耙地,清除已经生长的杂草,大田整理完毕后,待气温稳定超过12℃时插秧;
(5)土壤施肥,通过秸秆还田技术对土壤进行培肥,在秋季进行机械收获时候将秸秆、稻草充分切碎,均匀撒在大田里,然后进行深翻,将秸秆、稻草与土壤混匀,有机、无机结合,无机氮素用量不得高于作物需求量的一半,测土配方施肥,每亩大田施肥总量,控制纯氮12-15kg、磷6-7kg、钾12-15kg;
(6)本田除草,对本田进行泡田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漂除土壤中的杂草种子;插秧前15天左右,将本田进行翻耕并大水淹没以灭除田间的老草,待到插种前2-3天再次对本田进行翻耕以灭除萌生的杂草,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发现有萌生的杂草,使用人工拔除,或用化学除草剂除草;
(7)水分管理,幼穗分化到抽穗前采取浅一湿一干间歇灌溉技术,抽穗后浅水湿润灌溉,促进根系生长,井灌区采取增温灌溉技术,避免井水直接进田,割净田埂杂草,除净田间稗穗;
(8)病害防治,通过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调控肥水、适时搁田、控制高峰苗方法来增强植株的抗性;
(9)虫害防治,农业防治,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水稻的抗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有机水稻栽培方法所栽培出的有机水稻良率高,味道香,口感佳。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如下: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水稻的田间种植要求密度合理,以确保秧苗的质量,插秧要求做到浅、直、匀、稳、足。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氮肥用50-70%做底肥,20-30%作分蘖肥,10-20%作穗费;磷肥全部做底肥使用;钾肥底、孽各占50。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6)中,用化学除草剂除草时应遵循标准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7)中,适时早断水,促进成熟。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8)中,二化螟:用3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0ml喷雾。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8)中,稻瘟病:每亩用三环唑20-30g兑水50kg喷雾。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8)中,纹枯病:每亩用井冈霉素10-12.5g加水50kg喷雾。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8)中,稻曲病:每亩用50%DT可湿性粉剂100-150g或井冈霉素10-12.5g加水喷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详细介绍本发明。
1种植有机水稻所需的基本条件
绿色水稻种植过程中地块选择非常重要,产地环境应符合NY/T391的规定。大气:产地周围不得有大气污染源,上风口没有污染源;不得有有害气体排放,生产生活用的燃煤锅炉需要除尘除硫装置;土壤:选择耕层深厚、肥沃、通透性良好,土壤中性偏酸、有机质含量高,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有害物质控制在《绿色食品产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技术导则》规定范围内。灌溉水:水域或水域上游没有对该产地构成污染威胁的污染源,水质浦洁无污染。生产过程中农药使用应符合NY/T393的规定;肥料的种类运用和施肥方法符合NY/T394标准。
2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绿色水稻的栽培过程中,品种选择很重要。应严格按照粮食种子质量标准GB4044-84的水稻二级以上良种标准执行。即种子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7%,发芽率:粳稻不低于93%,含水量14.5%以下。
2.2育苗
水稻播种前必须先进行晒种、盐水选种,然后用1%生石灰漫种,避免种子带菌;将育苗床的床面耕翻l0cm以上,保证床土平整、细碎,床宽一般是1.8-2.2m;育苗床的基肥一般是施用优质有机肥7.5-l0kg/㎡培肥土壤,与苗床土混拌;当气温为50℃时开始进行播种育苗;播种量因为播种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常规育苗的种子用量一般为1759粒/㎡地膜打孔育苗为2509粒/㎡营养钵育苗为709糊盘。
2.3秧田管理
水稻秧田管理的重点是调温控水。使秧苗缓慢健壮生长,要掌握秧苗生长的临界温度,稻根为12℃,稻叶为15℃,在此温度以下停止生长。秧苗生长适温一般为22-25℃,是同化作用旺盛的温度。在适温范围内,以较低温度,特别是茎生长点处于较低的温度下,秧苗生长健壮,干物重高,充实度(干重/株高比)高。苗期温度过高,经常处在30℃左右,秧苗会发生徒长,秧苗细高,干重个,充实度低,根系发育不良。苗期温度剐氐,经常处在10℃以下,易发生白化苗和青枯病等。水稻秧苗在O:00-7:OO时生长发育最快,必须保证苗床温度(15-28℃)促进秧苗生长。注意昼夜温差,白天不宜过高,夜间要适当降低,利于秧苗缓慢健壮生长。旱育苗必须控制好水分,土壤水分少,旱生根系发达,地上部生长缓慢,育成具有旱生根系,茎基部宽、早期超重、株高标准、叶片不披垂的适龄壮秧。
2.4插秧
在水稻插秧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提前对大田进行整地。大田最好是提前灌水,促进杂草种子的萌发生长,然后进行机械耙地,清除已经生长的杂草。大田整理完毕后,待气温稳定超过12℃时即可插秧。水稻的田间种植要求密度合理,以确保秧苗的质量,插秧要求做到浅、直、匀、稳、足。
3田闻管理
3.1土壤施肥
可以通过秸秆还田技术对土壤进行培肥,就是在秋季进行机械收获时候将秸秆、稻草充分切碎,均匀撒在大田里,然后进行深翻,将秸秆、稻草与土壤混匀。有机、无机结合,无机氮素用量不得高于作物需求量的一半,提倡测土配方施肥,每亩大田施肥总量,控制纯氮12-15kg、磷(P205)6-7kg、钾(K20)12-15kg。一般氮肥用50-70%做底肥,20-30%作分蘖肥,10-20%作穗费;磷肥全部做底肥使用;钾肥底、孽各占50%。
3.2本田除草
对本田进行泡田可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能够漂除土壤中的杂草种子;一般是在插秧前15天左右,将本田进行翻耕并大水淹没以灭除田间的老草。待到插种前2-3天再次对本田进行翻耕以灭除萌生的杂草。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发现有萌生的杂草,优先使用人工拔除,用化学除草剂时,应遵循《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3-2013)标准使用。严禁使用国家禁止的除草药品。
3.3水分管理
幼穗分化到抽穗前采取浅一湿一干间歇灌溉技术,抽穗后浅水湿润灌溉,促进根系生长。井灌区采取增温灌溉技术,避免井水直接进田。要割净田埂杂草,除净田间稗穗,既可防治病虫害,又可以保证阳光直射水面,提高水温。同时,要适时早断水,促进成熟。一般黄熟期(抽随30天后)即可停水,洼地早排,漏水地适当晚排。
3.4病害防治
水稻病害以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以及稻曲病为常见病。可以通过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调控肥水、适时搁田、控制高峰苗等方法来增强植株的抗性,从根本上控制病害的发生。
二化螟:用3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0ml喷雾
稻瘟病:每亩用三环唑20-30g兑水50kg喷雾
纹枯病:每亩用井冈霉素10-12.5g加水50kg喷雾
稻曲病:每亩用50%DT可湿性粉剂100-150g或井冈霉素10-12.5g加水喷雾。
3.5虫害防治
为害水稻的常见害虫主要有稻象甲、稻蓟马、稻飞虱、螟虫。水稻的虫害防治首选的是农业防治,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水稻的抗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有机水稻栽培方法所栽培出的有机水稻良率高,味道香,口感佳。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