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保的金钗石斛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金钗石斛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现代医学和中医药理研究表明,石斛在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抗衰老、抑制肿瘤、补五脏虚劳等方面有明显的效果,民间有“救命仙草”之称。俗称药黄金,性寒,味甘,淡,微咸,该植物生于石壁上,茎丛生。用于热病伤津、口渴舌燥、病后虚热、胃病、干呕、舌光少苔。具有增强免疫、强阴益精、生津养胃、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生津止渴、用于热病伤津、口渴舌燥、病后虚热、抗癌、益胃生津,滋阴清热、清肝、明目、调节血脂、降血糖等功效。对心脑血管、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眼科等有特殊功效。
中药残渣来源于各类中药制药厂,约占药材总量的70%,是药厂排放的主要固体废弃物。传统的中药残渣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作为废弃物集中堆放或掩埋,这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产生大量的有害发酵气体,而且对地下水也有污染;二是将中药残渣进行晒干后焚烧,但大于药渣焚烧的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碳等污染物,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如何有效地对中药残渣进行合理利用,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果能够将中药残渣的处理与金钗石斛的种植进行有效的结合,无疑为其种植探索出一条极具特色的变废为宝的新路。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保的金钗石斛培育方法,通过采用中药残渣为主原料的培养基料,能够实现金钗石斛的环保栽培,同时解决了药渣处理的问题,有效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环保的金钗石斛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1年生的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株种做为金钗石斛的培养幼苗;
(2)配置培养基料,按照重量份计,培养基料由以下原料组成:中药残渣50-100份、米糠和/或麸皮20-50份、碎石颗粒20-50份、生石灰5-15份;制备方法是将将中药残渣与米糠和/或麸皮进行混合,用生石灰调节进行调节,使混合物的PH值为中性,然后加入碎石颗粒拌匀即可;
(3)采用遮荫大棚进行栽培,将株种以3-5株一丛种植在按比例配好的培养基料上,丛与丛之间相距20-40cm,株与株之间相隔20-25cm。
进一步,培育过程中,培养基料的含水量在控制在50%-60%,每隔两个月施一次有机肥。
进一步,培育过程中每隔3个月除草一次并剪除枯茎。
进一步,按重量份计,所述培养基料中还包括以下原料:堆肥发酵后的豆粕10-20份。
进一步,在步骤(2)中,还包括消毒环节,即将拌匀后得到的混合物装袋后进行常压高温灭菌5-8小时后,冷却得到培养基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方法变废为宝,成功利用了药厂废弃的混合中药残渣培育出高品质的金钗石斛产品,降低了培养成本,减少了投入,创造出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解决了环境污染和中药残渣处理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法易于操作、成本低,且成活率高、产量理想、产品质量好,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一种环保的金钗石斛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1年生的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株种做为金钗石斛的培养幼苗;
(2)配置培养基料,按照重量份计,培养基料由以下原料组成:中药残渣50kg、米糠20kg、碎石颗粒20kg;制备方法是将将中药残渣与米糠进行混合,用生石灰调节进行调节,使混合物的PH值为中性,然后加入碎石颗粒拌匀即可;
(3)采用遮荫大棚进行栽培,将株种以3株一丛种植在按比例配好的培养基料上,丛与丛之间相距20cm,株与株之间相隔25cm。
培育过程中,培养基料的含水量在控制在50%-60%,每隔两个月施一次有机肥,每隔3个月除草一次并剪除枯茎。
其它的温度控制和病虫害防治手段与现有技术相同。
本实施例中,中药残渣为防己、板蓝根、葛根、三七、牡丹皮、厚朴、肉桂、杜仲、黄柏、香加皮、桑叶经提取后得到的中药残渣。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一种环保的金钗石斛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1年生的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株种做为金钗石斛的培养幼苗;
(2)配置培养基料,按照重量份计,培养基料由以下原料组成:中药残渣80kg、米糠和麸皮的混合物34kg、碎石颗粒30kg;制备方法是将将中药残渣、米糠和麸皮的混合物进行混合后,用生石灰调节进行调节,使混合物的PH值为中性,然后加入碎石颗粒拌匀,拌匀后得到的混合物装袋后进行常压高温灭菌5-8小时后,冷却得到培养基料。
(3)采用遮荫大棚进行栽培,将株种以4株一丛种植在按比例配好的培养基料上,丛与丛之间相距30cm,株与株之间相隔23cm。
培育过程中,培养基料的含水量在控制在50%-60%,每隔两个月施一次有机肥,每隔3个月除草一次并剪除枯茎。其它的温度控制和病虫害防治手段与现有技术相同。
本实施例中,中药残渣为白芍、牡丹皮、肉桂、杜仲、乌梅、金樱子、黄精经提取后得到的中药残渣。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步骤如下:
本实施例的一种环保的金钗石斛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1年生的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株种做为金钗石斛的培养幼苗;
(2)配置培养基料,按照重量份计,培养基料由以下原料组成:中药残渣100kg、麸皮50kg、堆肥发酵后的豆粕10kg、碎石颗粒50kg;制备方法是将将中药残渣、麸皮、豆粕进行混合后,用生石灰调节进行调节,使混合物的PH值为中性,然后加入碎石颗粒拌匀,拌匀后得到的混合物装袋后进行常压高温灭菌5-8小时后,冷却得到培养基料;
(3)采用遮荫大棚进行栽培,将株种以5株一丛种植在按比例配好的培养基料上,丛与丛之间相距40cm,株与株之间相隔20cm。
培育过程中,培养基料的含水量在控制在50%-60%,每隔两个月施一次有机肥,每隔3个月除草一次并剪除枯茎。其它的温度控制和病虫害防治手段与现有技术相同。
本实施中,中药残渣为甘草、金银花、细辛、防己、板蓝根、当归经提取后得到的药物残渣。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中药残渣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中记载的中草药经提取后得到的残渣,包括但不限于甘草,山药,黄芪,大黄,黄连,白芷,白芨,细辛,何首乌,牛藤,附子,白芍,防己,板蓝根,葛根,人参,三七,当归,防风,柴胡,北沙参,丹参,黄芩,地黄,桔梗,党参,木香,麦冬,狗脊,贯众,穿穹,苍术,白术,天南星,半夏,川贝母,浙贝母,黄精,玉竹,莪术,金钗石斛,木通,川木通,鸡血藤,沉香,降香,通草,钩藤,牡丹皮,厚朴,肉桂,杜仲,黄柏,秦皮,香加皮,桑叶,枇杷叶,番泻叶,紫苏叶,艾叶,辛夷,槐花,丁香,金银花,红花,菊花,五味子,山揸,苦杏仁,决明子,枳壳,巴豆,酸枣仁,小茴香,连翘,马钱子,枸杞子,栀子,摈榔,麻黄,鱼腥草,金钱草,广藿香,薄荷,穿心莲,绞股蓝,青蒿,茵陈,石斛,昆布,海藻,冬虫夏草,灵芝,茯苓,猪苓,安息香,藿香,乳香,没药,五倍子经提取后的一种或多种中药残渣。
本发明的金钗石斛培育的方法,步骤简单,易操作,成本低,中药残渣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丰富,特别适合金钗石斛生长。样本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进行安全分析检测,利用本发明栽培出的金钗石斛中砷、铅、汞的含量符合国家中药卫生标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未检出。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