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用牡丹无性快繁育苗方法,属于油用牡丹新品种苗木快速繁育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牡丹产品的系列研发和深加工水平大幅提升,牡丹产业由过去单一观赏拓展至食用、药用、保健等多个领域,特别是油用牡丹以其兼具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独特优势,显现出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牡丹产业已成为我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和重要产业。今年初,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山东省牡丹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鲁政办字〔2015〕7号),将黄河三角洲地区列入牡丹产业规划的鲁西北黄泛平原产业区,是全省牡丹重点发展区域,以油用牡丹为主,兼顾观赏和药用。《规划》规定:力争每个县区建立1个500亩以上的样板田。为满足油用牡丹新品种苗木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针对传统牡丹苗木繁育方法(种子繁育)繁育周期长、繁育系数低等问题,利用组织培养可在短期内大量繁育优良品种的优势,在充分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了“油用牡丹无性快繁育苗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用牡丹无性快繁育苗方法,能够实现牡丹苗木无性快速繁殖,大幅增加牡丹苗木繁殖系数,缩短成苗培育周期,有效缓解当前的油用牡丹新品种苗木的市场供应压力,促进油用牡丹新品种更新换代。
本发明所述的油用牡丹无性快繁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鳞芽外植体选择:选择茎杆下位鳞芽为外植体;
(2)打破鳞芽外植体休眠:首先对鳞芽消毒,然后采用生物杀菌剂浸泡;
(3)幼苗组织培养:在培养室中,依次采用增殖培养基、根诱导培养基、根生长培养基对步骤(2)处理后的鳞芽进行培养,得组培苗;
(4)苗圃的选址:苗圃选择开阔向阳的平地,要求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干净,供电方便,远离疫区;
(5)种植大棚的建设:种植大棚为平顶式大棚,棚架上设有遮荫度为70-80%的遮荫网,水电安装到位后使用;
(6)苗床建设:床面要求平整,床宽1-1.2m,苗床间距50-60cm;将腐熟的有机肥装入规格为12cm×10cm的营养杯摆放在苗床中,移栽前至少7d,用500-800倍多菌灵溶液浇湿,薄膜盖上3-5d后揭开薄膜,浇透后即可种苗;
(7)组培苗移栽育苗:
将组培苗从培养室转移至种植大棚中,放置7-10d炼苗,然后,用清水将根部的培养基冲洗干净,再用800-1000倍多菌灵和生根粉的混合溶液浸泡后种植到营养杯中,随冲随种;
(8)组培苗移栽后培育成苗:
组培苗种植到营养杯后,苗床覆盖塑料薄膜7-10d,然后揭膜,揭膜后对种植大棚遮阴;揭膜同时浇透水,以后见干就浇,每次浇水都需浇透,组培苗生长到5-6株/丛,10-15cm高时,换盆分株;组培苗生长到枝长4cm以上,枝径0.25cm以上,根长10cm以上,根粗0.3cm以上时,出圃、上市。
步骤(1)中,所述的茎秆下位为茎秆的下部。
步骤(1)中,鳞芽外植体选择的取材期是3-4月。
步骤(2)中,消毒为采用质量浓度为0.1%的HgCl2浸泡7-9min。
步骤(2)中,采用生物杀菌剂浸泡两次,每次浸泡时间为10-20min,生物杀菌剂为山农一号。
步骤(3)中,增殖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4-0.6mg/L+3-4mg/LAgNO3;根诱导培养基为:WPM+IBA6.0mg/L+蔗糖20g/L;根生长培养基为:WPM+IBA 6.0mg/L+蔗糖40g/L。
步骤(5)中,所述的种植大棚的高度优选为2m以上,便于操作。
步骤(5)中,种植大棚的走向为东西走向,以便采光、保温、防风。种植大棚要求平整、无杂草,长期育苗可用镀锌管做骨架,临时棚可用竹木材料做骨架。
步骤(6)中,腐熟的有机肥装入规格为12cm×10cm的营养杯至约九成满,装好的营养杯竖直、整齐摆放,每行杯数一致,便于统计数量。
步骤(7)中,多菌灵和生根粉的混合溶液中,多菌灵与生根粉的质量比为1:1。
步骤(8)中,苗床覆盖塑料薄膜期间,夜间温度保持15℃以上,白天的温度低于30℃。
步骤(8)中,组培苗移栽后进行病虫害防治,方法如下:采用1000倍多菌灵溶液或代森锰锌溶液高压喷雾进行病害的防治;采用20%甲氰菊酯1000倍液与48%毒死蜱1000倍液交替使用控制蚜虫、螨类危害。
步骤(8)中,组培苗移栽后施肥,方法如下:组培苗抽出1-2片新叶后开始施肥,施肥种类为尿素或复合肥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施肥的质量浓度为0.1%-0.3%,施肥浓度随着组培苗的生长递增。
优选地,前期主要施尿素,浓度为0.1%,后期可适当提高到0.2%~0.3%浓度,配合施少量复合肥。
揭膜后对种植大棚遮阴,防止日照灼伤叶片。
本发明中,牡丹鳞芽外植体选择的部位及时间、打破芽体休眠所用药剂及配方,这是实现组织培养的关键技术。
组织培养,包括培养基的选择、配方,是实现油用牡丹苗木快速扩繁,缩短培育周期的关键技术。
育苗标准园建设,包括育苗标准苗圃设施、设备配置及建设。这是成苗快速培育、缩短育苗周期、提高苗木成活率的设施保障。
组培苗移栽后培育,包括分苗规格、肥水管理、出圃标准等成套成苗快速培育技术体系。这是快速成苗,提高苗木质量的技术保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全新的油用牡丹种苗快繁体系,思路新颖,衔接合理,容易实现,且可对油用牡丹新品种种性保持、育苗效率大大提高,可以降低油用牡丹育苗成本,提高育苗效率。
2、本发明能迅速提高油用牡丹新品种的纯度,稳定生产油用牡丹籽的品质和商品一致性,提高加工质量。
3、本发明所述的油用牡丹无性快繁育苗方法,比牡丹苗木传统繁育方法,繁殖系数提高3-5倍,育苗周期缩短20%,成苗成活率提高15%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油用牡丹无性快繁育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油用牡丹无性快繁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鳞芽外植体选择:选择茎杆下位鳞芽为外植体,鳞芽外植体选择的取材期是3月;
(2)打破鳞芽外植体休眠:首先采用质量浓度为0.1%的HgCl2浸泡8min,然后采用山农一号生物杀菌剂浸泡两次,每次浸泡时间为15min;
(3)幼苗组织培养:在培养室中,依次采用增殖培养基、根诱导培养基、根生长培养基对步骤(2)处理后的鳞芽进行培养,得组培苗;
增殖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5mg/L+3.5mg/LAgNO3;
根诱导培养基为:WPM+IBA 6.0mg/L+蔗糖20g/L;
根生长培养基为:WPM+IBA 6.0mg/L+蔗糖40g/L;
(4)苗圃的选址:苗圃选择开阔向阳的平地,要求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干净,供电方便,远离疫区;
(5)种植大棚的建设:种植大棚为东西走向高度2m的平顶式大棚,棚架上设有遮荫度为75%的遮荫网,水电安装到位后使用;
(6)苗床建设:床面要求平整,床宽1.1m,苗床间距55cm;将腐熟的有机肥装入规格为12cm×10cm的营养杯,将营养杯摆放在苗床中,移栽前7d,用650倍多菌灵溶液浇湿,薄膜盖上4d后揭开薄膜,浇透后即可种苗;
(7)组培苗移栽育苗:
将组培苗从培养室转移至种植大棚中,放置8d炼苗,然后,用清水将根部的培养基冲洗干净,再用900倍多菌灵和生根粉的混合溶液浸泡后种植到营养杯中,随冲随种;
(8)组培苗移栽后培育成苗:
组培苗种植到营养杯后,苗床覆盖塑料薄膜8d,然后揭膜,揭膜后对种植大棚遮阴;揭膜同时浇透水,以后见干就浇,每次浇水都需浇透,组培苗生长到5株/丛,12cm高时,换盆分株;组培苗生长到枝长4cm以上,枝径0.25cm以上,根长10cm以上,根粗0.3cm以上时,出圃、上市。
其中,覆盖塑料薄膜期间,夜间温度保持20℃左右,白天的温度低于30℃。
组培苗移栽后进行病虫害防治,方法如下:采用1000倍多菌灵溶液高压喷雾进行病害的防治;采用20%甲氰菊酯1000倍液与48%毒死蜱1000倍液交替使用控制蚜虫、螨类危害。
组培苗移栽后施肥,方法如下:组培苗抽出2片新叶后开始施肥,前期主要施尿素,浓度为0.1%,后期适当提高到0.2%-0.3%浓度,配合施少量复合肥。
实施例2
油用牡丹无性快繁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鳞芽外植体选择:选择茎杆下位鳞芽为外植体,鳞芽外植体选择的取材期是4月;
(2)打破鳞芽外植体休眠:首先采用质量浓度为0.1%的HgCl2浸泡9min,然后采用山农一号生物杀菌剂浸泡两次,每次浸泡时间为20min;
(3)幼苗组织培养:在培养室中,依次采用增殖培养基、根诱导培养基、根生长培养基对步骤(2)处理后的鳞芽进行培养,得组培苗;
增殖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6mg/L+4mg/LAgNO3;
根诱导培养基为:WPM+IBA 6.0mg/L+蔗糖20g/L;
根生长培养基为:WPM+IBA 6.0mg/L+蔗糖40g/L;
(4)苗圃的选址:苗圃选择开阔向阳的平地,要求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干净,供电方便,远离疫区;
(5)种植大棚的建设:种植大棚为东西走向高度2m的平顶式大棚,棚架上设有遮荫度为80%的遮荫网,水电安装到位后使用;
(6)苗床建设:床面要求平整,床1.2m,苗床间距60cm;将腐熟的有机肥装入规格为12cm×10cm的营养杯,将营养杯摆放在苗床中,移栽前9d,用800倍多菌灵溶液浇湿,薄膜盖上5d后揭开薄膜,浇透后即可种苗;
(7)组培苗移栽育苗:
将组培苗从培养室转移至种植大棚中,放置10d炼苗,然后,用清水将根部的培养基冲洗干净,再用1000倍多菌灵和生根粉的混合溶液浸泡后种植到营养杯中,随冲随种;
(8)组培苗移栽后培育成苗:
组培苗种植到营养杯后,苗床覆盖塑料薄膜10d,然后揭膜,揭膜后对种植大棚遮阴;揭膜同时浇透水,以后见干就浇,每次浇水都需浇透,组培苗生长到6株/丛,15cm高时,换盆分株;组培苗生长到枝长4cm以上,枝径0.25cm以上,根长10cm以上,根粗0.3cm以上时,出圃、上市。
其中,覆盖塑料薄膜期间,夜间温度保持15℃,白天的温度低于30℃。
组培苗移栽后进行病虫害防治,方法如下:采用1000倍代森锰锌溶液高压喷雾进行病害的防治;采用20%甲氰菊酯1000倍液与48%毒死蜱1000倍液交替使用控制蚜虫、螨类危害。
组培苗移栽后施肥,方法如下:组培苗抽出2片新叶后开始施肥,前期主要施尿素,浓度为0.1%,后期适当提高到0.2%-0.3%浓度。
实施例3
油用牡丹无性快繁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鳞芽外植体选择:选择茎杆下位鳞芽为外植体,鳞芽外植体选择的取材期是4月;
(2)打破鳞芽外植体休眠:首先采用质量浓度为0.1%的HgCl2浸泡7min,然后采用山农一号生物杀菌剂浸泡两次,每次浸泡时间为10min;
(3)幼苗组织培养:在培养室中,依次采用增殖培养基、根诱导培养基、根生长培养基对步骤(2)处理后的鳞芽进行培养,得组培苗;
增殖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4mg/L+3mg/LAgNO3;
根诱导培养基为:WPM+IBA 6.0mg/L+蔗糖20g/L;
根生长培养基为:WPM+IBA 6.0mg/L+蔗糖40g/L;
(4)苗圃的选址:苗圃选择开阔向阳的平地,要求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干净,供电方便,远离疫区;
(5)种植大棚的建设:种植大棚为东西走向高度2m的平顶式大棚,棚架上设有遮荫度为70%的遮荫网,水电安装到位后使用;
(6)苗床建设:床面要求平整,床宽1m,苗床间距50cm;将腐熟的有机肥装入规格为12cm×10cm的营养杯,将营养杯摆放在苗床中,移栽前7d,用500倍多菌灵溶液浇湿,薄膜盖上3d后揭开薄膜,浇透后即可种苗;
(7)组培苗移栽育苗:
将组培苗从培养室转移至种植大棚中,放置7d炼苗,然后,用清水将根部的培养基冲洗干净,再用800倍多菌灵和生根粉的混合溶液浸泡后种植到营养杯中,随冲随种;
(8)组培苗移栽后培育成苗:
组培苗种植到营养杯后,苗床覆盖塑料薄膜7d,然后揭膜,揭膜后对种植大棚遮阴;揭膜同时浇透水,以后见干就浇,每次浇水都需浇透,组培苗生长到5株/丛,10cm高时,换盆分株;组培苗生长到枝长4cm以上,枝径0.25cm以上,根长10cm以上,根粗0.3cm以上时,出圃、上市。
其中,覆盖塑料薄膜期间,夜间温度保持15℃以上,白天的温度低于30℃。
组培苗移栽后进行病虫害防治,方法如下:采用1000倍多菌灵溶液高压喷雾进行病害的防治;采用20%甲氰菊酯1000倍液与48%毒死蜱1000倍液交替使用控制蚜虫、螨类危害。
组培苗移栽后施肥,方法如下:组培苗抽出1-2片新叶后开始施肥,施肥种类为复合肥,施肥的质量浓度为0.1%-0.3%,施肥浓度随着组培苗的生长递增。
实施例所述的油用牡丹无性快繁育苗方法,比牡丹苗木传统繁育方法,繁殖系数提高3-5倍,育苗周期缩短20%,成苗成活率提高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