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无土绿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6975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垂直无土绿化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绿化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垂直无土绿化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垂直绿化大多采用藤本攀援植物,如爬山虎、扶芳藤、藤本月季等,利用植物附着攀爬的特性完成垂直绿化,但藤本攀援植物生长周期需求较长,需要几年的生长才能达到绿化目的,并且覆盖区难以控制,有的地方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进行这样的垂直绿化。

近些年垂直绿化新技术日趋成熟种类颇多,但是大多数垂直绿化新技术都是用于应景或者是用于室内绿化,用于室外的并不多见,即便有使用时间也不长,达不到长期多年使用的目的。现有的垂直绿化植物种植盒种植的基质大多都选用轻质改良土、无机复合种植土,这些样的基质过于蓬松,在室外使用时因冬、春季刮大风,夏季下大雨都会造成基质流失,需要适时补充基质,管理较为麻烦,并且基质的流失还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垂直无土绿化系统,减轻了绿化系统自身重量,选用无土基质,不易流失,管理方便,简约了人力物力,节省了成本。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垂直无土绿化系统,包括基板、栽培机构、储液箱和增压泵,所述基板垂直设置,若干组栽培机构相互平行的固定在基板上,所述栽培机构包括底座、栽培座和盖板,底座为长方体结构,底座内设有第一容纳腔,所述栽培座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栽培座固定在底座上,栽培座为无盖的盒体结构,盖板的数量与栽培座的数量相同,盖板固定在栽培座顶部,所述盖板上设有若干固定孔,所述栽培座内设有第二容纳腔,栽培座底部设有若干第一连通孔,底座的顶部设有若干第二连通孔,第一连通孔与第二连通孔相对应,使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内均填充有陶瓷纤维;所述储液箱内设有营养基质,储液箱与主管道相连接,增压泵设置在主管道上,主管道通过若干支管道分别与每组栽培机构底座相连接,每个支管道上均设有一个电磁阀,储液箱内营养基质通过支管道填充进入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中。

上述一种垂直无土绿化系统,其中,所述营养基质的组成成份按重量份数计如下:

腐殖质20‐40份、尿素5‐8份、硫酸锰1‐6份、氯化钾2‐9份、硝酸镁0.5‐4份、碳酸氢钠3‐7份、吲哚丁酸1.2‐5.8份、碳粉0.6‐3.2份、水50‐80份。

上述一种垂直无土绿化系统,其中,所述营养基质的制备方法为:

(1)将尿素、硫酸锰、氯化钾、硝酸镁、碳酸氢钠、吲哚丁酸、碳粉和水在常温下搅拌1‐3h得混合液A;

(2)搅拌后对混合液A进行加热,使混合液A的温度以2℃/15min的速度提升直至升高至45℃;

(3)将腐殖质加入混合液A中,在45℃的温度下搅拌2‐4h得到营养基质,搅拌速度为50‐80r/min。

上述一种垂直无土绿化系统,其中,所述腐殖质的制备方法为:

(1)按重量份数计将牛粪10‐20份、桑树叶40‐60份、桑葚15‐25份、小麦秸秆40‐60份、色拉油8‐16份和水30‐50份加入厌氧发酵罐中在30‐45℃的温度下厌氧发酵5‐10天;

(2)加入30‐50重量份的水,在45‐60℃的温度下继续厌氧发酵3‐6天;

(3)将厌氧发酵后得到的发酵底物和发酵液按1:12的重量份数比取出混合后得到腐殖质。

上述一种垂直无土绿化系统,其中,栽培座底部设有一层棉布层。

上述一种垂直无土绿化系统,其中,所述固定孔为六边形结构。

上述一种垂直无土绿化系统,其中,所述底座的底板内侧相对于基板底部的高度大于底座的底板外侧相对于基板底部的高度,使底座的底板倾斜设置,底座的底板与基板之间的夹角a为170°—17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垂直无土绿化系统,在栽培机构的栽培座内扦插入植物,植物插入第二容纳腔内的陶瓷纤维内,再通过盖板上的固定孔加以二次固定,营养基质通过管道加入第一容纳腔中,且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相互连通,营养基质自第一容纳腔进入第二容纳腔中,植物直接吸收第二容纳腔的营业基质。

本发明的营养基质定时定量的填充进入栽培机构中,减轻了绿化系统自身重量,选用无土基质,不易流失,管理方便,简约了人力物力,节省了成本。

本发明的若干栽培座通过底座实现相互连通,可以根据植物生长需求自行调节吸收量,更加合理,保证了植物生长的成活率。

本发明特制的营养基质,内含营养丰富,能够满足植物生长各项需求,能够很好的控制植株对营养液的适应程度,不会导致过酸过碱问题,影响植株的吸收营养不良问题,从而提高植物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栽培座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盖板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

附图标记

基板1、栽培机构2、储液箱3、增压泵4、底座5、栽培座6、盖板7、第一容纳腔8、固定孔9、第二容纳腔10、第一连通孔11、第二连通孔12、陶瓷纤维13、主管道14、支管道15、电磁阀16、棉布层17。

实施例一

如图所示一种垂直无土绿化系统,包括基板1、栽培机构2、储液箱3和增压泵4,所述基板垂直设置,若干组栽培机构相互平行的固定在基板上,所述栽培机构包括底座5、栽培座6和盖板7,底座为长方体结构,底座内设有第一容纳腔8,所述栽培座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栽培座固定在底座上,栽培座为无盖的盒体结构,盖板的数量与栽培座的数量相同,盖板固定在栽培座顶部,所述盖板上设有若干固定孔9,所述栽培座内设有第二容纳腔10,栽培座底部设有若干第一连通孔11,底座的顶部设有若干第二连通孔12,第一连通孔与第二连通孔相对应,使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内均填充有陶瓷纤维13;所述储液箱内设有营养基质,储液箱与主管道相连接,增压泵设置在主管道14上,主管道通过若干支管道15分别与每组栽培机构底座相连接,每个支管道上均设有一个电磁阀16,储液箱内营养基质通过支管道填充进入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中,栽培座底部设有一层棉布层17,所述固定孔为六边形结构,所述底座的底板内侧相对于基板底部的高度大于底座的底板外侧相对于基板底部的高度,使底座的底板倾斜设置,底座的底板与基板之间的夹角a为170°—175°。

所述营养基质的制备方法为:

(1)按重量份数计将尿素6份、硫酸锰3份、氯化钾5份、硝酸镁2.5份、碳酸氢钠5份、吲哚丁酸3.4份、碳粉1.8份和水65份在常温下搅拌2h得混合液A;

(2)搅拌后对混合液A进行加热,使混合液A的温度以2℃/15min的速度提升直至升高至45℃;

(3)按重量份数计将腐殖质30份加入混合液A中,在45℃的温度下搅拌2‐4h得到营养基质,搅拌速度为50‐80r/min。

所述腐殖质的制备方法为:

(1)按重量份数计将牛粪15份、桑树叶50份、桑葚20份、小麦秸秆50份、色拉油12份和水40份加入厌氧发酵罐中在40℃的温度下厌氧发酵7天;

(2)加入40重量份的水,在50℃的温度下继续厌氧发酵5天;

(3)将厌氧发酵后得到的发酵底物和发酵液按1:12的重量份数比取出混合后得到腐殖质。

实施例二

如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垂直无土绿化系统,其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营养基质的制备方法为:

(1)按重量份数计将尿素5份、硫酸锰1份、氯化钾2份、硝酸镁0.5份、碳酸氢钠3份、吲哚丁酸1.2份、碳粉0.6份和水50份在常温下搅拌1h得混合液A;

(2)搅拌后对混合液A进行加热,使混合液A的温度以2℃/15min的速度提升直至升高至45℃;

(3)按重量份数计将腐殖质20份加入混合液A中,在45℃的温度下搅拌2h得到营养基质,搅拌速度为50r/min。

所述腐殖质的制备方法为:

(1)按重量份数计将牛粪10份、桑树叶40份、桑葚15份、小麦秸秆40份、色拉油8份和水30份加入厌氧发酵罐中在30℃的温度下厌氧发酵5天;

(2)加入30重量份的水,在45℃的温度下继续厌氧发酵3天;

(3)将厌氧发酵后得到的发酵底物和发酵液按1:12的重量份数比取出混合后得到腐殖质。

实施例三

如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垂直无土绿化系统,其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营养基质的制备方法为:

(1)按重量份数计将尿素8份、硫酸锰6份、氯化钾9份、硝酸镁4份、碳酸氢钠7份、吲哚丁酸5.8份、碳粉3.2份和水80份在常温下搅拌3h得混合液A;

(2)搅拌后对混合液A进行加热,使混合液A的温度以2℃/15min的速度提升直至升高至45℃;

(3)按重量份数计将腐殖质40份加入混合液A中,在45℃的温度下搅拌4h得到营养基质,搅拌速度为80r/min。

所述腐殖质的制备方法为:

(1)按重量份数计将牛粪20份、桑树叶60份、桑葚25份、小麦秸秆60份、色拉油16份和水50份加入厌氧发酵罐中在45℃的温度下厌氧发酵10天;

(2)加入50重量份的水,在60℃的温度下继续厌氧发酵6天;

(3)将厌氧发酵后得到的发酵底物和发酵液按1:12的重量份数比取出混合后得到腐殖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