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家畜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牛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养牛过程中牛粪的清理是个非常麻烦的问题,耗费人力,并且如果清理不及时会影响牛的健康状况,且会产生较大的异味影响周边环境。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引入了发酵床生态养牛技术,其是根据微生态和生物发酵原理,在牛舍中建设发酵床,并铺设一定厚度的有机垫料(稻壳、锯末、秸秆和微生物菌种混合),牛将粪尿直接排屑到垫料上并与之混合,让有益微生物菌种发酵,使粪尿有机物质分解和转化,使其无臭味,无污染。但在养殖过程中发现,由于牛的体重较重均在500kg左右,在长期踩踏垫料之后,将垫料踏实,从而降低了垫料中的含氧量,进而影响粪尿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牛的环保养殖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垫料内部含氧量低而造成的粪尿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不充分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牛的环保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垫料发酵:准备粉碎后的植物秸秆和菌种,每立方米植物秸秆投放1.5-2kg的菌种进行混合发酵,得发酵垫料;
步骤2:在牛舍中水平铺设多组疏松单元,每组疏松单元包括两层钢丝层,且两层钢丝纵横相交设置,每层钢丝层由数根独立钢丝组成,且每根钢丝可水平移动;
步骤3:将牛舍消毒后,在牛舍中铺入3层垫料,钢丝层被埋入垫料中,垫料包括第一层垫料、第二层垫料和发酵垫料,第一层垫料铺设:将长度至少为50cm的植物秸秆铺设在牛舍中,铺设高度为20-30cm;第二层垫料铺设:将谷壳、植物碎屑混合后平铺在第一层垫料上,铺设高度为10-15cm;发酵垫料铺设:将步骤1中的发酵垫料铺设在第二层垫料上,并在发酵垫料上覆盖碎秸秆,所述发酵垫料和碎秸秆的高度均为5cm-15cm;
步骤4:当步骤3中垫料铺设完成25小时后,将步骤2中每层钢丝水平移动到牛舍的一侧,将牛放入,牛排出的粪便进入到垫料中;
步骤5:白天,当牛出牛舍后,移动每层钢丝层的钢丝使其在牛舍中等距平铺,并振动钢丝使钢丝在垫料中上下摆动,且每组疏松单元的两层钢丝层之间产生摩擦;
步骤6:牛进牛舍时,停止对疏松单元的振动,并将每层钢丝水平移动到牛舍的一侧。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在于:本方案中在垫料中增设钢丝层,通过振动钢丝使被踏实的垫料内部产生间隙,达到疏松垫料的目的,使得外部的空气能够进入垫料,保证垫料中有足够含氧量,为发酵菌种增殖提供必须的氧气,使得菌群扩大,因此有更多的菌群与牛粪和尿液进行反应,以提高牛粪和尿液的分解和转化。同时两层钢丝层除振动外还相互摩擦,为垫料中的菌种提供繁殖的温度条件,加快菌群与牛粪和尿液的反应。且菌种繁殖产生的发酵热杀死粪便中的虫卵,以保证牛的生长环境。进一步,钢丝具有导热性,当钢丝停止振动时,垫料中产生的发酵热较多的区域通过钢丝层传递到其他发酵热较少的区域,为这些区域的菌种提供繁殖的温度条件,从而保证整个垫料床中的垫料与牛粪和尿液的降解均匀且充分。
优选方案1:作为基础方案的改进,在步骤5中,每天疏松单元振动4-6场,每场间隔1个小时,由于垫料自身具有一定重量,疏松一次后会自动压紧,因此每天对垫料进行分场次的进行疏松,使垫料每个时段都保持充分的含氧量。
每场振动3-8次,每次振动时间为5-10min,每次的间隔时间为1-2min,此效果在于,由于两层钢丝层在振动和相互摩擦时产生热量,长时间摩擦后易产生火花而导致火灾,因此相邻两次振动之间设有间隔时间。
优选方案2:作为优选方案1的改进,步骤1中,发酵垫料的发酵温度为22℃-28℃,夏季的发酵时间为3-4天,冬季的发酵时间为6-8天。
优选方案3:作为基础方案或优选方案2的改进,每组疏松单元的间距不超过10cm,以保证垫料的疏松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牛的环保养殖方法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牛舍1、钢丝2、拨动板3、倾斜面4、支撑轴5、曲形连接件6、气缸7、垫料8。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牛用养殖舍,包括牛舍1,牛舍1内设有垫料床,包括拨动单元和疏松单元,多组疏松单元沿垫料床从上至下水平铺设,每组疏松单元包括上层钢丝层和下层钢丝层,且两层钢丝层纵横相交设置,每层钢丝层由数根独立钢丝2组成,且每根钢丝2的两端滑动连接在牛舍1上;拨动单元包括拨动板3和驱动机构,拨动板3与钢丝2相抵并与钢丝2垂直设置,拨动板3与钢丝2的接触面设有波浪形的工作面,波浪形的工作面上设有摩擦层,当拨动钢丝2时,使钢丝2振动更剧烈,振动时间更长。拨动板3的左右两端面向下沿拨动板3的中心线方向倾斜设置,当拨动板3左右拨动钢丝2时,其倾斜面4可对钢丝2起到导向作用,使钢丝2能准确的被引入到波浪形的工作面中。拨动板3的左右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轴5,右侧的支撑轴5水平滑动在牛舍1上,驱动装置包括曲形连接件6和往复传动装置,往复传动装置本方案中采用气缸7,气缸7的往复运动的间歇时间为1s-2s。曲形连接件6呈“V”型结构,曲形连接件6的中部铰接在牛舍1上,曲形连接件6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拨动板3的支撑轴5和气缸7输出轴铰接。
操作原理:启动气缸7,气缸7带动“V”型的曲形连接件6绕其中部铰接点左右摆动,曲形连接件6便拉动拨动板3在钢丝层上左右运动,使钢丝2产生振动现象,从而对垫料床中的垫料8进行疏松的目的,由于每组疏松单元包括两层纵横相交的钢丝层,因此两层钢丝层在振动的过程中摩擦生热,提高垫料中的温度,以提高牛粪和尿液的分解和转化。
使用该养殖舍的具体养殖方法:
表1
下面以实施例1来具体说明牛的环保养殖方法:
步骤1:垫料发酵:准备粉碎后的植物秸秆和菌种,菌种由放线菌、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丝状菌等多种有益微生物组成。按每立方米植物秸秆投放1.5-2kg的菌种混合均匀后放入酵池中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22℃-28℃,夏季的发酵时间为3-4天,冬季的发酵时间为6-8天后得发酵垫料;
步骤2:在牛舍中水平铺设多组疏松单元,每组疏松单元的间距4cm,以保证垫料的疏松均匀。每组疏松单元包括两层钢丝层,且两层钢丝纵横相交设置,每层钢丝层由数根独立钢丝组成,且每根钢丝可水平移动;
步骤3:将牛舍消毒后,在牛舍中铺入3层垫料,钢丝层被埋入垫料中,垫料包括第一层垫料、第二层垫料和发酵垫料,第一层垫料铺设:将长度至少为50cm的植物秸秆铺设在牛舍中,铺设高度为25cm;第二层垫料铺设:将谷壳、植物碎屑混合后平铺在第一层垫料上,铺设高度为12cm;发酵垫料铺设:将步骤1中的发酵垫料铺设在第二层垫料上,并在发酵垫料上覆盖碎秸秆,所述发酵垫料和碎秸秆的高度均为10cm;
步骤4:当步骤3中垫料铺设完成25小时后,将步骤2中每层钢丝水平移动到牛舍的一侧,将牛放入,牛排出的粪便进入到垫料中;
步骤5:白天,当牛出牛舍后,移动每层钢丝层的钢丝使其在牛舍中等距平铺,并振动钢丝使钢丝在垫料中上下摆动,且每组疏松单元的两层钢丝层之间产生摩擦;每天疏松单元振动4场,每场间隔1个小时,每场振动3次,每次振动时间为5min,每次的间隔时间为1min。由于垫料自身具有一定重量,疏松一次后会自动压紧,因此每天对垫料进行分场次的进行疏松,使垫料每个时段都保持充分的含氧量。
步骤6:牛进牛舍时,停止对疏松单元的振动,并将每层钢丝水平移动到牛舍的一侧。
实施例2-实施例4的实施方式除参数以外,其他操作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