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家禽饲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鸭的消化肠道比较短,粪便中还有70%左右的有机物没有被分解和吸收,粪便和尿液滞留在鸭舍内,会产生氨气,氨气重了之后,就影响鸭的健康,诱发呼吸道疾病,造成采食量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鸭死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20世纪50年代采用了发酵床养鸭方法,这种养鸭方法是在鸭舍内设置30~40厘米的地下或地上式垫料坑,填充锯末或稻壳(或秸秆)并混合一定比例的发酵菌种形成垫料,垫料中含有发酵菌种,粪便落到垫料上,通过鸭的踩踏和拱翻使得粪便与垫料混合,发酵菌会不断繁殖,产生的发酵热能可以杀死粪便中的虫卵,发酵菌会不断分解粪便并形成菌体蛋白,最终提取的菌体蛋白可以作为饲料原料。
这种发酵床养鸭方法的缺点在于:①从发酵料中提取菌体蛋白的技术较高,一般的养殖场并不具备提取的技术能力,目前大部分养殖场发酵床的主要作用还是分解粪便、防止异味产生,因此发酵料积累到一定阶段后会进行清理和填埋,这就对发酵料造成了浪费;②鸭属于水禽,生活环境中必须有水,目前的养鸭方法都是定期开放鸭舍,让鸭外出至水塘进行嬉戏,但是实际中并非每个养殖场附近都有水塘,而如果在养殖场内开挖人工水塘,则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充分合理利用发酵料的养鸭方法。
一种养鸭方法,该养鸭方法采用的鸭舍包括上层空间和下层空间,下层空间内并排设置有水槽和钢丝网板,下层空间内并排设置有菇床和发酵床,菇床和发酵床之间设置有用于柔性的遮光帘,水槽位于菇床正上方,水槽的底壁设置有带有转向头多用灯和可朝向菇床喷水的喷头,多用灯内包括紫外灯泡和白炽灯泡,发酵床的床面上滑动配合有推板,该推板由一贯穿鸭舍墙壁的推杆控制,鸭舍外设置有可控制多用灯、喷头的中控装置;养鸭方法的步骤如下,
①发酵床预处理
首先发酵床内加入垫料,垫料分下、中、上三层铺设,下层放置玉米秸秆,中间层铺设锯末、稻壳或刨花,上层铺设切碎后的干稻草,垫料厚度为40cm~50cm。然后再向每立方米垫料中投放0.1~0.2kg发酵剂;
②养殖鸭群
养殖员先将鸭群引入鸭舍内,鸭群的粪便和尿液则经钢丝网板落入发酵床的垫料上,当鸭群可步入水槽内,进行饮水和游泳;
③赶出鸭群并推料
当发酵床内积累的粪便层达到40cm~50cm时,养殖员将鸭群从鸭舍内赶出至养殖场内活动;
在鸭群离开的时期内,养殖员采用人工采用锄头将粪便进行多次翻耕,使得垫料和粪便充分混合;翻耕5小时后,混合料发酵熟化形成发酵料,养殖员在推动推杆,推板则沿着发酵床的床面推动发酵料进入菇床;
④菇床杀菌并引回鸭群
养殖员通过中控装置启动紫外灯泡,对菇床中的发酵料进行紫外光照射3~5h;
与此同时,养殖员将鸭群引回鸭舍,鸭群重新产生的粪便会落在干净的发酵床床面上;
⑤菇床播种和发酵床播种
菇床播种是养殖员在菇床发酵床上铲出菌穴,并选择浓壮洁白的双孢蘑菇菌种播种至菌穴内;
与此同时,进行发酵床播种,即养殖员在发酵床上新鲜的粪便上投放水玉霉类真菌的袍子囊;
⑥菇床管理
养殖员在菇床播种2天后,通过中控装置打开喷头,对菇床进行喷水灌溉,与此同时,养殖员利用推板将生长有水玉霉类真菌的粪便推到菇床边缘处;
喷水灌溉结束后,然后养殖员通过中控装置启动白炽灯泡并控制转向头转动,使得白炽灯的光源照射至喷头的喷射死角区域;
⑦后续处理
步骤⑥后,在干净的发酵床上重新铺设垫料,而双孢蘑菇成熟后即可进行采摘,采摘后菇床剩下的的发酵料则可再返回发酵床中再利用。
有益效果:本发明步骤①中采用玉米秸秆作为垫料下层,玉米秸秆本身为疏松多孔状,且相邻玉米秸秆堆叠时会形成较多的间隙,使得玉米秸秆层内留有具有较多的空气,锯末作为中层,一部分会部分填充至玉米秸秆层的间隙内,可作为发酵剂的吸收介质,一部分高于玉米秸秆层作为缓冲层,稻壳或刨花则作为上层,对发酵剂液体的吸收度小于锯末,可将大量发酵液引入锯末层,锯末层再将发酵剂液体导流至玉米秸秆中,这样的层级布置,可以使得垫料对发酵液的吸收更加充分,使得上、中、下三层均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便于鸭的排泄物分解。步骤②中根据鸭的生活习性设计,采用养殖区和水区分开的方式,实现喂食、休息、饮水、游泳一体化养殖。步骤③中,粪便层达到40cm~50cm时,粪便与垫料的体积比约为1:1,而双孢蘑菇对培养料的要求也是粪便与填料(包括锯木、草料等)比例达到1:1,即此时发酵床上的混合料非常适合作为双孢蘑菇的生长;将混合料翻耕使其充分发酵后,使得混合料的有机物分解为可被双孢蘑菇吸收利用的小分子养分(双孢蘑菇菌丝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能力差,因此只能利用发酵后的培养料),同时分解了粪便,鸭舍内不会产生有毒的气体如氨气,整个鸭舍无异味,空气质量佳;混合料发酵时产生的发酵热会杀死粪便中的虫卵,熟化后的发酵料则被推入菇床内备用。而鸭群此时被赶到鸭舍外活动,这种适当的“放风”活动有利于鸭的生长。步骤④中,养殖员通过中控装置启动紫外灯泡,对菇床中的发酵料进行紫外光照射3~5h,由于菇床和发酵床之间设置有用于柔性的遮光帘,因此紫光光不会照射至发酵床,紫外光只会对菇床上的发酵料进行灭菌,杀死大部分微生物(包括发酵剂带来的发酵菌种),而剩余的微生物也不会影响双孢蘑菇的生长,因为熟化后的发酵料表面会沉积木质素代谢后的复合产物,这种复合物除双孢蘑菇菌丝和发酵菌种外,其他的微生物或杂菌难以利用;与此同时,回引鸭群,发酵床上会积累新鲜的粪便;步骤⑤中,采用穴播的方式播种双孢蘑菇菌种,并在发酵床上新鲜的粪便上投放水玉霉类真菌的袍子囊,此类孢子囊的收集方式为:在水玉霉类真菌群生的地方,放置收集盘,收集盘内设光源,一段时间后,收集盘上布满了袍子囊;步骤⑥中,播种2天后,菇床上长出菌丝,菌丝生产阶段要求发酵料的含水量在60%~65%,采用喷头对菇床上的发酵料进行大量补水,而此时,发酵床粪便上水玉霉类真菌进入繁殖阶段,因此采用推板将粪便推到菇床边缘,白炽灯的光源照射至喷头的喷射死角区域,袍子囊具有强烈的向光性,通过控制光源设计袍子囊的弹射方向,由于喷头停止喷水后,空气中仍有很多水分子微粒,袍子囊在弹射过程中会裹挟水分子微粒,最终在喷射死角区域形成“降雨”效果,对该区域内菌丝和发酵料进行补水。
本发明方法将种菇和养鸭一体化结合,对于一些技术条件较差的养殖场,可以充分地将发酵料进行利用,相比目前此类养殖场只能通过填埋处理发酵料的方法,本发明更加环保,合理地利用了发酵料,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养鸭方法所使用鸭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钢丝网板1、水槽2、发酵床3、菇床4、遮光帘5、推板6、墙壁7、喷头8、多用灯9。
本发明一种养鸭方法,基于如图1所示的鸭舍,该鸭舍包括四面墙壁7围成的舍体和中控装置,舍体顶部装有屋顶,舍体上开有观察窗和门。中控装置位于舍体外壁上。舍体通过横梁分隔为上、下两层空间,在上层空间内,横梁上从左至右依次布置有水槽2和钢丝网板1。水槽2内盛装有清水,水槽2靠近钢丝网板1的侧壁上形成台阶,钢丝网板1上的单个网孔面积小于鸭的脚蹼面积,防止鸭的脚蹼卡在钢丝网板1处,钢丝网板1上放置有食槽。
在下层空间内,舍体底部由左至右依次布置有菇床4和发酵床3,菇床4位于水槽2的正下方,水槽2的底壁上开有若干贯穿水槽2槽底的通孔,该通孔外接喷头8,喷头8吊挂于菇床4上方(喷头8与水槽2的底壁螺纹连接)。菇床4的天花板(即水槽2的底壁)上还安装有多用灯9,多用灯9内包含两个灯泡,一个是紫外线灯泡,另一个是普通白炽灯灯泡。多用灯9带有转向头,转向头可控制多用灯9的转动方向。喷头8、多用灯9、转向头均与中控装置电联。遮光帘5采用非透光性的柔性材料(如石棉布、黑色塑料膜等)制成,遮光帘5的上端与水槽2底壁铰接,遮光帘5吊挂于发酵床3和菇床4之间,在菇床4和发酵床3形成半隔断(遮光帘5下端与发酵床3之间的距离为10cm)。菇床4与发酵床3的相邻处为斜面,发酵床3位于钢丝网板1正下方,发酵床3床面上滑动配合有推板6,该推板6与推杆螺纹连接,推杆贯穿并伸出墙壁7。
一种养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发酵床预处理
首先向发酵床3内加入垫料,垫料分下、中、上三层铺设,在发酵床3最底部(下层)放置玉米秸秆,中间层铺设锯末、稻壳或刨花,上层铺设切碎后的干稻草,垫料厚度为40cm~50cm;
然后再向每立方米垫料中投放0.1~0.2kg发酵剂,发酵剂内的微生物包括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分链球菌等;
②养殖鸭群
养殖员先将鸭群引入鸭舍内,鸭舍的上层空间为鸭群的活动空间,鸭群从钢丝网板1上的食槽内获取食物,粪便和尿液则经钢丝网板1落入发酵床3的垫料上,当鸭群经台阶步入水槽2内,则进行饮水、游泳嬉戏;
③赶出鸭群并推料
当养殖员观察到发酵床3内积累的粪便层达到40cm~50cm时,即可将鸭群从鸭舍内赶出,将鸭群带至养殖场外部活动区域进行活动,同时避免发酵床3内再增加新的粪便;
养殖员采用人工采用锄头将粪便进行多次翻耕,使得垫料和粪便充分混合,发酵时垫料和粪便的混合物会产生发酵热,发酵热会杀死混合物的虫卵;
翻耕后5小时,发酵床3内的混合料发酵熟化后,养殖员在向左推动推杆,推板6则沿着发酵床3的床面推动混合料,使得熟化后的混合料(即发酵料)进入菇床4,遮光帘5由于是柔性材料制成的,并不会阻碍混料移动;
④菇床杀菌并引回鸭群
养殖员通过中控装置启动多用灯9中紫外灯泡,对菇床4中的发酵料进行紫外光照射3~5h,尽量杀死发酵料中的微生物(包括步骤①内投放的微生物),由于遮光帘5可以阻碍紫外光,所以紫外光并不会影响发酵床3;
与此同时,将鸭群引回鸭舍,鸭群重新产生的粪便会落在干净的发酵床3床面上(床面干净是因为原来的发酵料已经被推走);
⑤菇床播种和发酵床播种
选择浓壮洁白的双孢蘑菇菌种,养殖员在菇床4发酵床3上铲出菌穴,并将双孢蘑菇菌种播种至菌穴内;与此同时,在发酵床3上新鲜的粪便上投放水玉霉类真菌的袍子囊,水玉霉类真菌属于粪生菌,生长过程中对粪便进行分解,可以防止鸭舍内出现氨气;
⑥菇床管理
由于双孢蘑菇的菌丝生产阶段要求发酵料的含水量在60%~65%,养殖员在需要菇床4播种后2天后(此时双孢蘑菇的菌丝已经长出)对菇床4进行喷水操作,具体方式为养殖员通过中控装置打开喷头8,水槽2内的水下流至喷头8,喷头8将水雾化从而对菇床4进行喷水灌溉;
与此同时(即发酵床3播种2天后),水玉霉类真菌进入繁殖阶段(从投放袍子囊起2天后),养殖员利用推板6将生长有水玉霉类真菌的粪便推到菇床4边缘处;对于喷头8无法喷到的边角区域(即喷头8的喷射死角),中控装置打开多用灯9的白炽灯泡并控制转向头转动,使得光源照射至该边角区域,水玉霉的孢子囊在感受到光后,会向着光亮进行弹射,孢子囊的飞行距离可达1~2米,袍子囊将裹挟着空气中的水珠弹射至边角区域,对边角区域双孢蘑菇进行补水;
⑦后续处理
步骤⑥后,在干净的发酵床3上重新铺设垫料;而双孢蘑菇成熟后即可进行采摘,采摘后菇床4剩下的的发酵料则可再返回发酵床3中进行利用。
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